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内蒙古红花尔基林业局所设样地的樟子松球果象甲密度10a间的调查资料,对沙地樟子松球果象甲种群动态及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不同年度问象甲密度的差异显著性来预测象甲发生的大、中、小年,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沙地樟子松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区组样方方差法(BQV)和成对样方方差法(PQV)对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的空闻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沙地樟子松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集聚型,其天然林聚块之闻的距离为320~400m,为进一步研究樟子松的种群生长动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截线法、访问法、交尾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黑琴鸡东部分布区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该分布区巢址的林型、食物丰富度、隐蔽级、干扰级、距水源距离、坡向、坡位、坡度、巢位、海拔高度共10项生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分布区黑琴鸡种群数量为(24 785±2 737)只。河北围场县塞罕坝林区种群密度最高,达到(7.28±0.875)只/km2,内蒙古红花尔基林区种群密度次之,为(5.347±0.645)只/km2,河北木兰围场林区种群密度第三,为(3.94±0.474)只/km2。在该分布区中,影响巢址选择的生境因子主要有距水源距离、食物丰富度、隐蔽级、林型、坡向和干扰级,其中塞罕坝林区、红花尔基林区和木兰围场林区是黑琴鸡巢址选择的最佳生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樟子松不同种源造林对子代生长各因子的影响,选择出适合在付家林场地区生长的樟子松种源。[方法]选取15个种源的樟子松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观测不同时期15个种源的树高、地径、胸径、蓄积量等指标。[结果]樟子松不同种源造林后对子代生长因子的影响较大,在付家地区13号付家林场种子园混合种子、1号付家林场母树林第1块标准地Ⅰ级木的种子、7号付家林场樟子松母树林第3块标准地Ⅱ级木的种子非常适合在付家林场地区生长,3号付家林场樟子松母树林第1块标准地Ⅲ级木的种子和15号内蒙古红花尔基种子不适合在付家林场地区生长。[结论]在今后的造林工作中尽量选用当地种子园生产的种子,其次选用樟子松母树林Ⅰ级或Ⅱ级木生产的种子,不能选用母树林Ⅲ级木生产的种子,内蒙古红花尔基地区的种子不适合在付家林场地区造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铜绿微囊藻对轮虫种群生长的影响。[方法]先观察单一食物条件下轮虫的成活状况,再用混合食物喂养轮虫,研究混合食料中不同浓度铜绿微囊藻对轮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单一食物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以小球藻、酵母菌为食时种群持续增长,铜绿微囊藻Ⅰ组轮虫的种群密度能保持6 d以上,铜绿微囊藻Ⅱ组褶皱轮虫仅能存活4 d,而对照组轮虫能存活7 d。在混合食料的培养试验中,当轮虫处于低浓度铜绿微囊藻(1.0×10~4cells/m L)的环境时,种群密度的增长前3 d不受明显影响,第4天后轮虫种群增长受到一定抑制,而处于高浓度铜绿微囊藻(1.0×10~6cells/m L)的环境时轮虫第6天死亡。[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研究微球藻对生态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呼伦贝尔沙地中部鄂温克巴彦嵯岗和红花尔基地区共采集沙地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轮样芯69个,成功建立了鄂温克、红花尔基两地樟子松轮宽差值年表,用相关函数分析了沙地樟子松的气候限制因子及气候变化对其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量同时影响该地区樟子松的径向生长,鄂温克与单一的气候因子均不相关。红花尔基树轮宽度分别与当年6、9月份的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与6、9月份的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与6、8月份的最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红花尔基树轮指数还与前一年12月份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鄂温克树轮宽度仅分别与当年7、8月份的帕默尔干旱指数( PD,S,I )呈显著负相关;红花尔基樟子松树轮宽度也与当年秋季(8、9、10月份)的PD,S,I显著相关。这表明水分可利用性是沙地樟子松径向生长的最重要影响因子。特征年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响应分析的结果,即6月份的高温少雨不利于沙地樟子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在呼伦贝尔沙地中部鄂温克巴彦嵯岗和红花尔基地区共采集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轮样芯69个,成功建立了鄂温克、红花尔基两地樟子松轮宽差值年表,用相关函数分析了沙地樟子松的气候限制因子及气候变化对其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量同时影响该地区樟子松的径向生长,鄂温克与单一的气候因子均不相关。红花尔基树轮宽度分别与当年6、9月份的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与6、9月份的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与6、8月份的最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红花尔基树轮指数还与前一年12月份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鄂温克树轮宽度仅分别与当年7、8月份的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呈显著负相关;红花尔基樟子松树轮宽度也与当年秋季(8、9、10月份)的PD,S,I显著相关。这表明水分可利用性是沙地樟子松径向生长的最重要影响因子。特征年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响应分析的结果,即6月份的高温少雨不利于沙地樟子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生产力高、适应性强的樟子松种源,提高林地生产力。[方法]从1991年开始选取7个樟子松不同种源进行种源对比试验,造林后分别于1992、2010、2011年对樟子松不同种源子代林生长因子进行调查。[结果]长春净月潭樟子松种源及付家林场母树林种源非常适合付家地区生长,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种源不适合在该地区生长。[结论]在今后的造林育种过程中应选择长春净月潭樟子松种源和当地母树林种源。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嫩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种源地接穗,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天然林、辽宁省昌图县傅家林场樟子松林木良种基地和陕西省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的接穗,通过嫩枝嫁接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种源地接穗亲和力、接穗保存时间和不同规格接穗3个因素对嫩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采集的樟子松优良接穗嫁接成活率具有明显的差异,采自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的11个无性系接穗嫁接成活率达到98.7%,辽宁省昌图县樟子松林木良种基地的30个无性系和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天然林的34个无性系成活率分别是72.7%和61.3%。接穗低温保存第9天后对嫁接成活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规格的接穗其嫁接成活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在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中所设置的2块1 hm2大样地,借助Winkelmass软件设置不同样地大小并随机进行100次重复抽样,统计分析了不同样地大小对林分结构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因子(林分密度、林木分布格局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调查面积增加到3 600 m2时,林分的密度估计趋于稳定,相对误差不超过10%;林分结构参数角尺度也趋于稳定,格局吻合率达95%以上,由此确定出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森林结构研究的最小取样面积为3 600 m2。  相似文献   

11.
梁振玲  戎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31-4432,4435
[目的]揭示松鼠贮食时对红松松塔的选择特征。[方法]通过样线调查的方法收集松鼠贮食时丢弃的松塔核,测量其长宽数据。根据已经建立的松塔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无论在哪个贮食阶段,松鼠都倾向于选择较大的松塔贮藏,且将最大的松塔贮藏在距离母树林150~300 m的范围内。[结论]松鼠选择较大的松塔贮藏以降低贮藏能耗,获得最大的能量收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添加樟子松松塔对啤酒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现代啤酒酿造技术,在麦汁煮沸过程中添加松塔,探究松塔对啤酒发酵酵母菌、发酵度、风味、泡沫的影响及松塔的适宜用量。[结果]试验表明,添加松塔对啤酒酵母的繁殖、啤酒泡沫、风味及发酵度均有一定的影响,松塔加入量在1~2 g/L范围内对啤酒的发酵和风味影响不大,并且可增加啤酒保健功能,使啤酒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增添松塔特有的芳香。[结论]研究可丰富啤酒的花色品种,为樟子松松塔保健啤酒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幼树在不同林分结构中的空间分布及其更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分结构是影响天然樟子松林更新的重要因素,而樟子松幼树的空间分布又将决定未来的林分结构。该文以内蒙古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Ripley的单变量K函数和Hamill Wright的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林分下樟子松幼树空间分布格局及更新情况。结果表明:①不同林分内,樟子松大树随尺度增加呈现随机分布,而樟子松幼树呈现较明显的聚集分布。②针阔混交林下,樟子松幼树多分布在阔叶树周围4 m范围内,且数量较多、发育较好,呈现出良好的更新趋势;樟子松纯林内,幼树则多分布在樟子松大树周围且数量极少,平均树高明显低于混交林内幼树,更新情况远不如针阔混交林理想。掌握樟子松幼树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更新规律有助于揭示整个林分的更新过程,为合理经营樟子松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樟子松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态适应性问题, 了解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在群体遗传结构层面揭示樟子松林分衰退现象。方法本文以红花尔基(HHEJ)种源天然林和章古台(ZGT)、围场(WC)、榆林(YL)3个人工引种林, 共计4个樟子松群体为研究对象, 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樟子松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平衡、遗传结构稳定性、遗传距离以及影响遗传变异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大小由低到高依次为HHEJ、ZGT、WC、YL; 只有YL群体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 ZGT群体的连锁不平衡位点达到128对, 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的程度最大; HHEJ和ZGT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为接近, WC群体相距较远, YL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 4个樟子松群体的遗传分化相对稳定, 不易产生遗传分化;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樟子松期望杂合度(He)与地理纬度(La)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57), 线性关系在α=0.05的水平上显著(P=0.012)。结论本研究发现樟子松的遗传多样性可能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阐明了不同地区樟子松群体的遗传差异情况, 及其林分衰退的可能因素, 为樟子松科学的遗传资源保护、引种造林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戴月  薛跃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03-15607
[目的]探索濒危植物毛瓣金花茶(Camellia pubipetala)在2种不同生境中的种群结构和动态。[方法]采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广西省大新县福隆乡和隆安县龙虎山2个典型分布区的毛瓣金花茶生境特征、种群结构及其开花情况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福隆乡毛瓣金花茶所在的苹婆群落结构较简单、郁闭度低,人为干扰较频,种群的营养生长受限,种群结构简单、年龄偏小;但其生殖生长良好,开花年龄早,灌木层植株的开花率和开花量高于龙虎山种群。龙虎山的毛瓣金花茶所在的苹婆+米浓液群落结构和层次较复杂,郁闭度高,种群营养生长旺盛,结构更加复杂和稳定,树龄偏大;然而其生殖生长受限,开花年龄晚,灌木层植株开花率低、开花量小。但伸入乔木层的植株开花率又会升高,开花量增加。2个种群皆能适应各自的生境,种群结构完整并较稳定,在灌木层中处于优势地位。由于立地条件、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2个种群的新生幼苗都极稀少,种群更新能力微弱。[结论]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合理的综合措施对两地毛瓣金花茶进行保护,以促进其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国洲  谢维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94+19202-19194,19202
[目的]研究施肥对马尾松采种母树球果与种子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施肥和不施肥2个处理,研究施肥对马尾松采种母树球果与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施肥有助于较大幅度地提高采种母树球果和种子产量,施肥后的球果和种子产量分别是未施肥母树球果和种子产量的1.34和1.55倍,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施肥对采种母树球果和种子产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食用及药用真菌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真菌资源的调查,报导和评价了该保护区食用及药用真菌资源,对保护区内真菌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云南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的土壤环境。[方法]在云南三江口自然保护区设3个采样地,研究0~20、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pH与物理性质。[结果]该自然保护区珙桐生长地的土壤含水量较高,pH偏酸性,容重、孔隙度等物理特性适宜珙桐生长及繁殖。[结论]为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种子的自然萌发引种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金纹细蛾种群在山西省晋中地区苹果、梨、桃3种果园中的发生规律.[方法]采取性信息素监测的调查方法,分析其种群变化.[结果]3种果园金纹细蛾发生动态一致,第1代高峰始于5月底;6月种群呈世代交替,7月受降雨影响种群数量下降,一直到9月底10月初蛰伏越冬;在种群数量上苹果园<梨园<桃园,且差异显著,日诱捕量分别为149.4、137.2、90.4头/d.[结论]明确了金纹细蛾在3种果园中的发生规律,为对其进行测报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及时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