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针对“森林水文学”课程向“小而精、少而深”发展和理论发展快、实践性强、统计分析量大等特点,提出了由科学认知—操作技能—科学验证—科学探索等环节组成的“4步式”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分步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分类设计,并以课程论文的试验设计作为全面锻炼学生独立应用该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研究方案制定的最终过程,旨在培养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森林水文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2.
森林经理学方向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培养必备人才的重任。在此背景下,森林经理学作为林学一级学科下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需对“如何为高效、精准的森林经营活动培养掌握必要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高级专门人才”进行深入思考,并以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开展积极探索。根据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对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按照“培养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高水平综合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创新地提出森林经理学研究生“6+1”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即从导师团队、课程体系、科研平台、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国际联合培养平台的建设等6个方面,构建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六保障”培养机制;从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标、决策、实施过程、反馈和跟踪改善等方面入手,构建针对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从而使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等3部分实现了有机结合。在“6+1”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在对森林经理学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方向式”导师指导制,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在“二”路平行设计统筹兼顾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培养的前提下,按照融通培养、专业提升、专业实践与创新“三”个培养模块以及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个培养阶段搭建了“二三四”森林经理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从科研平台的基础建设、自身建设和项目支撑建设3个层面,构建了以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重点实验室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主,以学科基础实验室平台和校内外合作共建科研平台为辅的科研平台保障模块;此外,还构建了覆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平台、为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和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支持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有助于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高其科研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的国际联合培养平台;特别是基于一体化设计构建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使培养评价与培养过程相结合,促进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自我进化。  相似文献   

3.
森林水文学属于森林生态学和陆地水文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研究森林的水分状况和运动规律,着重森林对水文现象的影响。学科的集中点是水,而主要研究范围是林地。目前世界上已出版了不少森林水文学的专著,也开过不少这个领域内的学术讨论会,有些大学已把森林水文学列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并专门培养这方面的研究生。但是,在森林水文学领域中,还存在不少长期争论着的问题,例如森林能否增加降水,年径流是增加抑或减少,森林究竟有多大的缓洪作用,森林能否增加枯水量,森林是否会促进重力侵蚀,重力侵蚀到底有多大的控制作用等等。这些问题都概括到“森林水文作用”和“森林水量平衡”两个讲座中来谈,并力求扼要地讲述对立的观点和客观地论述有关问题,作为这个学科领域入门的基础知识。最后,列出一些可供进一步学习的教材书目和国内有代表性的论文,让对森林水文学有兴趣的读者继续研讨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4.
“树木学”是林学、森林资源保护和游憩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和“森林经理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树木学”课程涉及了树木形态、分类、植物地理、生态和资源利用等综合信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该课程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树木学的内涵。根据现代林业和林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探讨了“树木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树木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重视教材建设,开展研究性教学,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为林学专业高等教学体系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级数据库技术”是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团队、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注重体现以研究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知识潜能,使研究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生在数据库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课程建设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森林经理学综合实习”是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毕业生今后从事林业工作的实践能力。针对当前“森林经理学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习地点单一、实习内容与林业发展相脱节、实习设备及材料更新缓慢、组织管理落后等问题,探讨了“森林经理学综合实习”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一是依托学校南方科研基地,设立南方综合实习基地;二是加强森林经理学综合实习与相关学科综合实习的联系,通过合并重复开展的实习内容,合理安排不同学科综合实习的顺序,提高实习效率;三是通过及时引入最新的森林经营方法、更新实习工具与设备,实现“森林经理综合实习”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四是通过配备生活教师,合理配置实习小组的人员比例,优化实习的组织管理模式。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改革后,提升了实习的效率,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从第21届国际林联世界大会看全球“森林与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森林的水文生态功能研究、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对林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高新技术在森林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生态模型研究等4个方面论述了第21届国际林联世界大会关于“森林与水”的研究进展。从森林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结合森林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产力和系统能量及物质循环的研究,揭示各种森林水文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依然是森林与水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尤其是森林植被对集水区水量平衡和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尺度转换、森林流域经营和生态系统管理、遥感和稳态同位素等新技术在森林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现代森林水文学研究中的模型和模拟技术等,将是21世纪“森林与水”研究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全面分析“水文学”课程的特点以及该课程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中的作用,分别从校内课堂授课内容、校外实践实习内容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网络课程建设、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适应了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专业对该课程的需求,对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个积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一门必修课程,目的是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新材料的研究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对该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内容重点不突出且更新缓慢、教学方法不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偏少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①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②力求教学内容“新”和“深”;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④采用多维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教学实践证明,此次教学改革对于激发研究生学习热情、提高“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质量、增强研究生科研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森林培育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对于提高林学专业学生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针对目前“森林培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优化其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技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林业科技的发展,林业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对高等林业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森林培育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必须随时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以适应林业科技和生产的需要。该文在介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森林经理学”是林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在传统的以木材为中心的森林永续利用转变为以生态环境服务为中心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新形势下,“森林经理学”教学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浙江林学院以“森林经理学”课程建设为核心,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等措施,全面推进“森林经理学”的教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对提高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林学专业的森林康养方向是近年来为满足“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人才需求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而新设的培养方向,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满足我国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需求。“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专业(森林康养班)的核心课程,教学重点关注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间及其与森林环境的相互关系,同时涉及生物学、环境学和森林经营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内容繁杂、课程案例缺乏专业衔接、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等问题。提出了林学专业(森林康养班)核心课程“森林生态学”的教学改革举措:依据专业需求与培养目标,调整优化理论教学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理论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衔接度,充分发掘和填补专业案例库;充分利用地区资源和森林康养基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并开展特色实践教学活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内容与林学专业(森林康养班)的契合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了学生对专业的自信心和使命感,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相似文献   

14.
“森林食品加工与利用”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特色专业课程。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和森林食品的生态性、认证性及可持续性等特征,通过分析“森林食品加工与利用”课程教学存在的缺少专有教材、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关学科知识缺少有机融合、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实际问题,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一是将专业基础知识和食品科学研究热点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前提开展教材建设;二是采取跨学院辅修的形式将课程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三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科研融入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利用科研平台,强化学生对森林食品的生态性、认证性及可持续性的认知。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森林食品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每年参与森林食品相关科研活动的学生人数递增10%,选择与森林食品相关的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学生占当年本科毕业人数的70%。  相似文献   

15.
浅议“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通过多年的“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该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等方面总结了“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即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优化丰富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多层次的实验内容。实践证明,通过对课程实施上述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森林,“三分造七分管”,“破坏容易恢复难”。保护森林资源.依法查处盗伐、毁林等林政案件十分关键,为强化林业执法力度,保护好森林资源,丹江口市以开展“全国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林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创新,奏响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序曲。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环节的研究,对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植物生殖生态学”教学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索实践,针对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意识缺乏、教学方法单一和互动性难以调动等问题,通过采用国际前沿教学理念——BOPPPS(导学互动的加式教育)式教学在课程中的运用,遵循前沿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原则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实践内容。即采用课堂导入、教师的支持与介入、小组互动和课堂评估等环节,迅速提升研究生课堂上的自觉、反思功能。实践表明,此优化的BOPPPS式教学模式在研究生课程中的运用引起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课程“环境水化学”理论深、综合性强的特点使其教学再设计成为必要。因此,基于“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实际应用”的教学思路,提出“环境水化学”课程教学再设计应从“理论”出发、将“研究”贯穿始终、以“实际”为落脚点、突出“林业”特色,从而深化了课程的理论知识、强化了课程的研究色彩、加强了课程理论与实际案例特别是与林业相关的特色案例的紧密联系。此外,提出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要认真观察和总结教学效果,建立适时的反馈机制,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要建立“一对一”的课程论文考察制度,综合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帮助学生进行二次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土壤理化分析”是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等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它着重培养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专业研究生的实验研究能力。根据研究生“土壤理化分析”课程的建设历程,提出了该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实验室建设、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和补充、土壤理化分析教学方法等内容的改革,使课堂讲授中学生主动参与性明显提高,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等形式解决;学生通过课外英文原版资料的阅读,丰富了专业词汇、掌握了分析方法的来源、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学科前沿,使研究生“土壤理化分析”课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科研反哺教学是创新大学教育的重要路径,对促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运动场草坪学”是北京林业大学草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本文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了科研反哺课程教学的探索: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科研成果,为科研反哺教学提供基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促进科研成果与教学知识的紧密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科研反哺途径。教学实践表明,科研反哺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沉浸式教学体验,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有效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