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利用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ECMWF 850 hpa初始场的温度资料,采取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佳木斯地区7个观测站08时和20时的850 hpa温度,结合同时段7个站日最低、最高气温的观测资料,分析各站08时和20时的850 hpa温度与日最低、日最高气温的关系,并建立分县、分月的预报方程,并对其回归效果进行分析,得到适用于佳木斯地区的日最低、最高气温预报方法。结果表明,08时和20时的850 hpa温度与日最低、日最高气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分月分站建立的温度预报方程对日最低、最高气温的预报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预报准确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利用NCEP/NCAR逐6 h的850 hPa温度再分析资料,采用双线性插值法(BI)计算出朝阳、北票、叶柏寿、凌源、喀左5个观测站的2:00、8:00、14:00、20:00 4个时次850 h Pa的温度值,与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实况日最低气温建立相关性,并对地面观测资料按照相关分析和相关检验原理对预报方程进行因子初选,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分县、分月的预报方程,并使用数值预报产品T639的850 h Pa温度和中央气象台指导产品的气象要素资料对预报方程进行检验和订正。结果表明:分月建立的朝阳地区温度预报多元回归方程对于日最高、最低温度的预报有一定指导意义,预报准确率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岳阳市境内6个自动气象站2008年气温资料,对逐时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序列进行分析,得到不同下垫面、不同天空状况下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出现时间和日较差大小。同时从欧洲中心850 hPa温度场与日最高和最低气温之间变化规律中探讨一些气温预报信息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林天扬  陈施静  黄雄 《农业灾害研究》2023,(11):119-121+124
采用2011—2020年柘荣县大监站(双城镇、城郊乡)和境内7个乡镇区域自动站(富溪镇、乍洋乡、东源乡、黄柏乡、宅中乡、楮坪乡和英山乡)逐日(20:00—翌日20:00)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以及国家气象站逐日日照资料。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乡镇温度预报订正方程,并使用2021—2022年的实况数据对其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对不分季节的预报方程和分季节的预报方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适合柘荣县的乡镇温度预报订正方程。  相似文献   

5.
李娇  刘振宏  李娈 《北京农业》2013,(33):206-207
利用实况观测、数值预报产品及自动站等资料对辽宁省铁岭地区2013年8月16日的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8:00铁岭地区北部850 hpa东西向切变线以及20:00铁岭地区850 hpa的切变线分别是北部08:00~11:00以及东南部16:00~20:00强降雨的重要动力条件。同时,地面低压带以及850 hpa风场的配合形成了较好的水汽输送通道。对流区上空湿度层结结构和指数特点,决定铁岭市各地以强降水和雷暴为主,无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此次降雨的动力、热力条件配合较好,水汽充沛,这些条件共同促进了此次暴雨大暴雨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气象统计学和气象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佳木斯市1990~2009年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市地温和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建立基于地温的四季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基于0 cm地温和气温年变化趋势有相似之处,分别建立了以地温为基础的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模型。通过该模型的相关性检验而得到了它们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最低预报方程可以分季节应用不同方程来指导预报,最高气温方程更适合冬季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3—2015年本溪区域自动站温度资料与中央台指导预报、T639 2 m气温、欧洲中心2 m气温、天气在线气温预报和本溪市气象台24 h气温预报等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数值预报产品的最低气温预报好于最高气温预报,天气在线和中央台预报效果更好;建立温度订正指标为T639和欧洲中心最低气温预报加1℃,中央台、T639、欧洲中心最高气温预报分别加1、3、2℃;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低、最高气温客观预报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可作为日常温度预报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海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343-4344,4353
利用商丘市8个台站1970 ~ 1999年6~8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总结了商丘市的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详细分析了高温天气下的环流形势,通过分析高温天气的环流形势特征,找出预报指标,并建立高温预报方程.结果表明,商丘市6~8月平均高温天气出现次数为2.2d,高温多出现在6、7月份;商丘地区20世纪70年代高温日较80、90年代多,南部、东南部出现的高温日较多;大陆性高压和副热带高压是形成商丘市高温天气的主要和次要系统.根据商丘市高温环流形势选定了500 hPa温度、850 hPa温度等高温预报因子,并用ECWMF、日本传真图资料和本站资料建立了高温预报方程,最后用2005和2006年资料进行了预报试验,预报结果表明此方法对于高温预报贡献较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抚顺市章党气象站2007—2011年的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同期逐日8:00和20:00 EC 850 h Pa温度和相对湿度(包括700 h Pa相对湿度)分析场资料以及850 h Pa垂直速度和温度平流场格点资料,根据温度变化方程分析垂直速度、温度平流和相对湿度对最低和最高气温与850 h Pa温度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最低和最高气温与850 h Pa温度差、850 h Pa垂直速度和温度平流三者的极值不同时出现,即最大的温度差绝对值伴随着较小的垂直速度和较小的温度平流,最强垂直运动伴随着较小的温度差绝对值和较弱的温度平流,最强温度平流伴随着较小的温度差绝对值和较弱的垂直运动。日间的最强暖平流和上升运动大于夜间的最强暖平流和上升运动;夜间的最强冷平流和下沉运动大于日间的最强冷平流和下沉运动。温度差、垂直速度和温度平流极值所伴随的日间降水次数和降水量均大于夜间。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元回归对锦州市日最高、最低气温与850hPa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了锦州市区自动站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每天24h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与锦州探空站08时、20时的850hPa温度之差,分析了其差值的季节分布特征;讨论了各季节盛行的天气过程及降水对该地区温差的影响,为温度预报业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秦成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54-11755,11762
2007年8月28日凌晨,江苏省淮安市出现了区域性强雷电和大暴雨天气,其中在28日02:12~08:10市区及周边部分县区出现了连续性强雷电天气。通过对高低空实况天气图分析发现:8月27日20:00500、700、850hPa图上,在28°~35°N、115°~121°E范围内均为气旋辐合区,整个淮安市均位于辐合区内东北部,地面有低涡相配合,特别是500hPa辐合区出现在副热带高压内,更加重了辐合区内的不稳定能量。深厚的气旋辐合系统和较强的不稳定能量,是造成8月28日02:12~08:10持续性强雷电和大暴雨的重要因素。而8月26日20:00ECMWF产品对8月27日20:00环流形势预报效果较好,能提早20h左右获得较准确的预报依据,便于在短期时效内开展预报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2.
苑跃  赵晓莉  刘庆  王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91-1593
利用宜宾站及其周围5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年气温观测资料,研究了城市热岛效应对宜宾站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宜宾城市热岛效应一直呈增强趋势;热岛效应对最低气温的影响较大,对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小,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热岛增温夜间比白天明显,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增温趋势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弱;与20世纪60年代比较,在其后的近40年间,气温各要素02:00、08:00、14:00、20:00气温、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平均增温0.483 2、0.168 0、0.001 4、0.209 8、0.215 4、-0.013 4、0.333 2℃;不同区域背景对城市气候有一定影响,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各气象站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利用抚顺市2002—2011年11月月极端最低气温出现的夜间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及micaps系统资料,通过温度变化方程,对抚顺市过去10年11月的月极端最低气温过程在地面和850hPa2个层面,从温度的平流变化、绝热变化和非绝热变化3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850hPa的平均冷平流强度低于1000hPa;在地面,除强冷平流外,一般情况下温度的平流变化与非绝热变化相比很小,常可忽略不计,夜间气温的下降大多数是由非绝热作用引起的;由于抚顺周围的特殊地形,当吹较强的西北风时容易形成乱流混合增温现象。这种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夜间的辐射降温,从而使夜间的气温不至于降得太低;在850hPa,当温度露点差≤5℃时,可使850hPa的温度升高2℃以上。  相似文献   

14.
吴春英  高燕  金鑫  全美兰  张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65-18368
通过对抚顺1960~2009年≥33℃高温天气的气象要素和环流形势统计,分析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形成高温天气系统,初步得出高温预报指标及预报流程。结果表明,抚顺夏季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进入90年代以后,高温日数、持续时间、强度有增加趋势;抚顺高温日出现在5~9月,其中7月份最多。高温空间分布抚顺西部多,东部少。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强暖平流影响是高温天气出现的主要天气系统。高温预报指标为ECMWF数值预报当日08:00 850 hPa温度、500 hPa影响高压系统和高温日预报的14:00相对湿度、风力、云量,根据预报指标预报出当日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15.
宁夏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翠芳  陈楠  张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74-17078,17081
利用1961~2009年宁夏24个气象站大雾天气观测资料,在对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宁夏雾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宁夏雾的预报指标,建立了宁夏雾的预报模型及预报业务系统。结果表明:1961—2009年,宁夏雾的发生频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南部固原市和中部干旱带发生频数逐渐减少,北部引黄灌区明显增加;固原市发生频数明显多于中北部地区;一年中,秋冬季是雾的多发季节,春末夏初是雾的少发季节。雾出现时,500~700hPa基本为较稳定的西西北气流,850hPa为偏南气流,地面为均压区;500~700hPa相对湿度较小,850hPa到地面湿度较大,850hPa相对湿度在70%~80%.地面湿度接近饱和,850hPaT—Td≤3℃;地面水平运动微弱,高空风垂直切变较小。大雾出现时,500~850hPa垂直速度场均为下沉气流,且多数大雾前日出现降水,近地面层有逆温存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数值预报产品和德国数值预报产品,对宁夏石嘴山市2014年2月4—6日一次久旱转连阴雪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ECMWF数值预报模式较德国模式的形势场预报准确,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两种模式的预报准确率也均随之降低;从要素预报来看,24、48、72h 700hPa湿度场及850hPa温度场两种模式预报结果均较实况偏差较大,但72h比24、48h预报更接近实况。  相似文献   

17.
邹阳  王将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40-144
从不同气候带地区和不同季节2个方面,对2012年3月—2013年2月24 h预报时效的ECMWF和T639模式2 m气温预报产品进行了日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准确率、平均绝对误差研究。结果表明,2个数值模式2 m日最高、最低气温2℃误差的预报准确率明显比1℃误差的预报准确率高。2 m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不同气候带地区均是ECMWF模式高于T639模式;ECMWF模式不同季节预报准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T639模式不同季节预报准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2 m日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均是T639模式高于ECMWF模式,南亚热带地区ECMWF模式高于T639模式;2个数值模式不同季节预报准确率趋势相同,从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下游地区持续性低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仲毅  张睿光  靳冰凌  王敏  徐朝晖  黄真文  李忠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67-17170,1720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我国气象台站温度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天气动力学和热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上、中旬黄河中下游地区强降温和持续性低温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槽后偏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向南输送,东北亚稳定的冷涡中心起到了阻挡冷空气东移、促使冷空气堆积和加强的作用,西伯利亚深厚低槽压迫高压脊崩溃,强冷空气爆发南下。850hPa强盛的温度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和持续性低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冷平流中心的演变与强冷空气移动路径相一致。黄河中下游地区从高空到低层均有负涡度平流,深厚的负涡度平流输送有利于高压系统的移动,其值越小冷空气越强,负涡度平流中心与强降温中心相对应。冷平流中心比强降温中心提前12~24h出现,"负涡度平流核"先于强降温天气出现,这些特征为预报强降温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玉霞  代玉田  杨建红 《农技服务》2011,28(10):1483-1484
利用德州自动和人工站本站气压观测数据,分析气压对比差值的日、月、季节变化规律及影响差值大小的原因。结果表明:人工站79.2%本站气压大于自动站,平均差值0.18 hPa。定时值中14时差值最大,平均为0.21 hPa;08时差值最小,为0.02 hPa。日气压中,日最低气压差值最大,平均0.32 hPa;日最高气压差值最小,平均0.03 hPa。日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压差值在夏季差值最大,冬季最小;本站气压对比差值大小与温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气象学原理,选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2005-2011年、临河区2006-2008年夜间有云能天连续观测年份的自动站地面A文件资料,对乌拉特中旗、临河区夜间2:00-7:00时天气状况下的最低地温和最低气温差值的年、月平均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拉特中旗、临河最低地温与最低气温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线性关系,而且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与夜间不同天气状况关系较大,与站与站之间以及春秋两季季节关系不大。基于不同天气状况对最低地温与最低气温差值的影响程度个别有相近之处,归类建立了4个以最低气温为基础的最低地温预报模型,并通过该模型的相关性检验得到了它们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建立的预报方程可以为短期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