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桐粕蛋白质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桐粕为原料,对桐粕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测定桐粕蛋白等电点的基础上,用碱提酸沉法设计桐粕蛋白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2,碱提pH值10.0,碱提时间100min,碱提温度45℃,桐粕粒度为80目,蛋白质提取率为62.8%,纯度为71.2%。  相似文献   

2.
为脱脂苏麻饼粕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可溶性氮含量及多肽提取指数为指标,考察原料处理方式、酶种类、酶底比、酶解方法等因素对苏麻多肽提取的影响,优化单-双酶法直接酶解苏麻饼粕制备苏麻多肽工艺。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单独酶解的最佳工艺是酶底比分别为5%、7%和5%,料液比均为3%,50℃酶解6h,该条件下,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单独酶解的多肽提取指数分别为(49.05±0.91)%、(47.98±0.36)%和(44.22±0.87)%。双酶法酶解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5%,55℃条件下,先加3.5%的胰蛋白酶在pH8.0条件下酶解3h,调节pH为9.5后再利用3.5%的碱性蛋白酶酶解3h,该条件下,酶解液中可溶性氮含量较单酶酶解显著提高,苏麻多肽提取指数达(52.88±0.39)%。  相似文献   

3.
为脱脂苏麻饼粕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可溶性氮含量及多肽提取指数为指标,考察原料处理方式、酶种类、酶底比、酶解方法等因素对苏麻多肽提取的影响;并优化单-双酶法直接酶解苏麻饼粕制备苏麻多肽工艺。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单独酶解的最佳工艺是酶底比分别为5%、7%和5%,料液比均为3%,50℃酶解6 h,该条件下,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单独酶解的多肽提取指数分别为(49.05±0.91)%、(47.98±0.36)%和(44.22±0.87)%。双酶法酶解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5%,55℃条件下,先加3.5%的胰蛋白酶在pH8.0条件下酶解3 h,调节pH为9.5后再利用3.5%的碱性蛋白酶酶解3 h,该条件下,酶解液中可溶性氮含量较单酶酶解显著提高,苏麻多肽提取指数达(52.88±0.39)%。  相似文献   

4.
采用碱提酸沉法从花生粕中提取花生分离蛋白,用蛋白质提取率作为衡量提取工艺的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pH值、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确定碱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g∶10 mL、pH值10.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花生粕蛋白质最高提取率可达75.88%。在试验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pH值>提取时间>料液比。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制油工艺所产芝麻饼粕作为烟草有机肥的施用效果,将热榨法、冷榨法、浸出法、水代法4种制油工艺所产的芝麻饼粕发酵成饼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芝麻饼肥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用芝麻饼肥)相比,施用芝麻饼肥处理均可增加烟叶的农艺性状、品质和产值;其中,施用热榨芝麻饼肥处理效果最好。施用热榨芝麻饼发酵肥处理的烟叶产量较对照增加7.7%,产值提高12.3%;糖碱比为10.52∶1,总氮/烟碱为0.69∶1,钾氯比为3.8,化学成分较协调;香气质较纯净、香气量较足,总体的感官评分最高;烟叶致香物质总量最高。可见,采用热榨法所产芝麻饼粕发酵腐熟后作为烟草有机肥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6.
姬松茸蛋白制备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姬松茸子实体为原料,对姬松茸蛋白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用碱提酸沉法和酶法,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用SDS-PAGE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碱提酸沉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30℃,pH值9.5,料液比1∶20,时间1.5 h,提取率达26.80%;酶法提取蛋白质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40℃,1%的酶液0.6 mL,料液比1∶20,时间2.0 h,提取率达32.74%。酶法优于碱提酸沉法。姬松茸蛋白质等电点为3.25,主要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为81.7 kD。  相似文献   

7.
以酸浆籽粕为原料,以碱提酸沉法提取超临界酸浆籽粕蛋白质。通过改变浸提液的pH值、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得出影响蛋白质提取率三个最优单因素分别为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而后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进行优化工艺参数,最终确定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料液比为1∶25条件下,浸提液的pH为9,提取温度50℃,浸提时间42 min时,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到49.1%。  相似文献   

8.
紫苏蛋白质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脱脂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叶和茎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制备紫苏蛋白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并优化紫苏蛋白质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紫苏蛋白质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碱提pH 8.0、料液比1∶10 (m/V,g∶mL)、碱提温度40℃、酸沉pH 4.0,在此条件下,紫苏蛋白质提取率为20.5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采用100W的超声波辅助提取,蛋白质提取率为22.41%.  相似文献   

9.
以杏鲍菇为原料制备多肽,杏鲍菇蛋白质的提取采用碱提酸沉法,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条件;多肽的制备采用酶解法,以料液比,酶用量,水解时间为因素,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根据水解度确定最佳水解条件。结果表明:(1)杏鲍菇蛋白质等电点为3.6。(2)杏鲍菇蛋白质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0℃,pH 12,料液比1∶55,提取时间2.5h,提取率达46.21%。(3)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多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水比1∶25、温度45℃、pH 10.5、时间12h、用酶量1.0%,水解度达81.19%。  相似文献   

10.
从亚麻籽仁饼中提取分离蛋白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亚麻籽仁饼粕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的方法对提取亚麻分离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取亚麻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液pH值为9.5,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80 min。最佳工艺条件下,分离蛋白的提取率达到51.65%,提取的分离蛋白的蛋白含量达到92.27%。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复合酶同步酶解脱脂米糠工艺,比较其在酶解前后营养特性的变化,为脱脂米糠高值转化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脱脂米糠为原料,先经高温糊化和高温α-淀粉酶液化,再经糖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酶同步酶解,制备高营养价值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以还原糖得率和蛋白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针对双评价指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有差异性,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工艺参数进行双评价指标综合评判,优化建立糖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酶复合酶解工艺。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脱脂米糠热水浸提物冻干样、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冻干样。参考国标方法,测定脱脂米糠原料、脱脂米糠热水浸提物冻干样和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冻干样中固形物含量、碳水化合物物含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和总蛋白含量,通过比较热水浸提和复合酶酶解后提取物中营养组成变化来评价复合酶解工艺优劣。利用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3种样品中氨基酸含量,并根据FAO/WHO必需氨基酸参考模式,对3种样品中的蛋白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最佳脱脂米糠复合酶解工艺条件为:复合酶的总添加量3.5%,复合酶添加比例为糖化酶﹕酸性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1﹕3﹕3,酶解pH 4.1,酶解温度57.5℃,料水比1﹕5,酶解时间190 min。采用复合酶同步酶解脱脂米糠时,原料利用率、碳水化合物转化率、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和蛋白提取率分别为48.34%、65.33%、6.68%和58.75%,复合酶解提取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达到36.93%。与热水浸提相比,采用复合酶解工艺原料利用率、碳水化合物转化率、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得率和蛋白提取率分别提高了118.73%、90.74%、284.22%和257.14%,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76.33%(P<0.05)。与脱脂米糠原料相比,复合酶解提取物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13.62%,单位质量固形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14.78%,其中赖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35.38%、37.75%、40.06%和7.70%(P<0.0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为0.59,更加接近WHO和FAO参考标准值0.6。【结论】采用复合酶解脱脂米糠工艺可以显著提高脱脂米糠原料的利用率,复合酶解提取脱脂米糠后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蛋白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较热水浸都有显著提高,这为开发脱脂米糠制备功能性食品配料提供了一条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2.
柴向华  唐忠盛  王胜利  吴克刚  潘显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44-12246,12266
[目的]研究各种蛋白酶水解提取香菇可溶性含氮化合物,优化筛选胰蛋白酶酶解条件。[方法]采用各种食品级蛋白酶对香菇进行酶解,选取较优蛋白酶酶解条件,并结合螺杆挤压预处理提取香菇可溶性氮。[结果]胰蛋白酶提取香菇可溶性含氮化合物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11 g/ml,酶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50℃,酶量0.5%。在最优酶解条件结合螺杆挤压物理方法,可使香菇可溶性氮释放率及氨基态氮含量提高94.94%、82.94%。[结论]研究可为食用菌鲜味物质的提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扶庆权  张李阳  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28-22330
[目的]研究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芦蒿茎中的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3。)正交试验,研究pH、温度、水解时间和料液比对芦蒿茎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在各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依次为pH〉料液比〉温度〉水解时间,碱法提取芦蒿茎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9.0、提取温度50oC、水解时间105min、料液比1:35(g/m1);在此条件下,芦蒿茎蛋白的提取率为75.59%。[结论]优选出了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芦蒿的提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花生蛋白酶解条件、酶解产物的功能特性。[方法]采用酶解法,从花生饼粕粉中提取花生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条件下花生饼粕粉中蛋白质的提取情况,并对其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最佳的蛋白质提取率的条件为花生饼粕粉在55℃水热处理6 h,固液比为1∶20,溶液pH为12,加酶量为0.5%,在此条件下花生蛋白的提取率为74.62%。[结论]酶解花生蛋白具有较高的提取率。酶解产物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起泡性及保水性。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酶水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玉米秸秆制取燃料乙醇过程中玉米秸秆酶水解效率低的问题,利用响应面法对玉米秸秆酶水解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两水平Plackett-Burman试验中8个因素,筛选出3个对还原糖产率影响最大的因素(酶浓度、温度和固液比),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其最优区域,然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法进一步确定因素间相互关系和以还原糖最大产率为目标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酶浓度和固液比、温度和固液比间的交互作用对酶水解的影响显著,还原糖最大产率(42.97%)的最优条件为酶浓度55.45U.g-1,酶比例2∶1,温度44.39℃,pH值5.0,固液比1∶10.3,转速140r.min-1,酶解时间72h,Mg2+浓度0.01%。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小米蛋白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米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小米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加酶量、酶解温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酶解时间对小米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从而优化提取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加酶量、酶解温度、超声波功率为影响小米蛋白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以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分析,构建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温度为43℃、加酶量为2.5%,超声波功率为420 W,超声时间25 min,酶解时间为10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蛋白质的提取率为43.26%,提取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陈一  何晓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05-15907
[目的]探索热碱法提取杏仁粕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河北张家口地区甜杏仁榨油后的杏仁粕为原料,用3倍体积正己烷对杏仁粕进行脱脂预处理,采用热碱法提取杏仁粕分离蛋白,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热碱法提取杏仁粕分离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试验得到杏仁粕分离蛋白提取的最佳条件为pH 9.0、浸提时间60 min、料液比1:30 g/ml、浸提温度40℃。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杏仁粕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可达75.9%。[结论]热碱法提取杏仁粕分离蛋白具有提取率高、成本低的特点,而且节省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碱性预处理对稻草秸秆酶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弱碱性预处理后进行酶解糖化,对预处理前后的稻草秸秆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预处理条件对稻草秸秆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及损失率的影响,通过酶解还原糖的释放量来判断预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碱性预处理降低了稻草秸秆中木质素的含量,提高了纤维素的含量,增加了纤维素酶与底物的酶解可及度,促进了稻草秸秆酶解糖化.经2.0%NaOH、60 ℃、固液比1﹕12处理24 h后的稻草秸秆,在pH5.0、加酶量31.2 mg/g、45 ℃条件下酶解120 h的还原糖达到了790.3 mg/g,糖化率为81.01%.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经碱性预处理过的稻草秸秆孔隙度增大,机械组织暴露,酶解的有效比表面积增大,酶解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解法提取剑麻总皂苷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解-乙醇浸提法,以熊果酸作对照品,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作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皂苷含量。考察酶质量浓度、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及固液比对剑麻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显示,酶质量浓度、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对提取率影响较大,固液比的影响较小。L9(34)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在选定的因素水平中,对剑麻总皂苷提取率影响程度为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质量浓度。方差分析pH、酶解温度对提取率影响显著,酶解时间影响较显著。最佳工艺条件是:pH=5.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00 min,酶质量浓度0.18 mg/m L,固液比1∶20,在此工艺条件下,剑麻总皂苷提取率为19.20%。[结论]该研究为纤维素酶解法提取剑麻总皂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提取蛹虫草培养基中虫草多糖的条件。[方法]测定蛹虫草培养基成分,并用酶法提取培养基中虫草多糖,对其提取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水解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响应面法优化温度、pH、酶加量和料液比等4个因素,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数学模拟和预测,优化各因素水平,探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提取培养基中虫草多糖的最佳水解酶确定为酸性蛋白酶,其提取虫草多糖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9.89℃,pH3.12,酶加量2.39%,料液比1∶75.78,水解时间4h,在该条件下预测的多糖得率为10.11%。按该最佳条件进行验证试验,提取的多糖平均得率为9.96%,表明所得最佳提取条件比较可靠。[结论]该试验优化了蛹虫草培养基多糖的提取条件,对蛹虫草培养基的利用及虫草多糖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