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樟子松蒸腾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用离体快速称重法研究了23年生樟子松的蒸腾强度。测得樟子松的蒸腾强度是122.68 mg/g·h,蒸腾系数是140.16,蒸腾效率是7.22。樟子松的蒸腾强度与真光合呈线性相关。一方面从解剖构造上探讨了影响樟子松蒸腾作用的因素;另一方面对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单因子分析和多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子依次是光照强度、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速及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2.
影响酒泉地区樟子松生长的因素及其生长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测树高生长量及相对应的中央直径的方法,研究了酒泉地区19—21年生樟子松人工林的树高、直径生长量,建立了生长量与当年气象因子的对应关系;结合计算机软件分析手段,对影响嘉峪关及酒泉的樟子松人工林生长量的气象、土壤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樟子松回归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年蒸发量、日照时数、≥10℃积温、极端最高气温、阳离子总量、阴离子总量及全盐量是影响樟子松生长的主要气象、土壤指标,年平均气温、无霜期、极端最低气温、pH值、全K及有机质含量是次要指标,年降水量、气温日较差及全N是补充指标;建立的樟子松树高、直径生长量预测模型相关紧密,可用于樟子松树高和直径生长量的预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樟子松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在不同样地中测定的8株樟子松解析木数据,研究了樟子松人工幼龄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均在15年前达到最快生长;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18 ~ 20年时相交,而胸径和材积在0~ 20年一直处于速生期;直径和树高的连年增长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而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蒙宽宏 《农技服务》2014,31(9):82-82
利用野外离体快速称重法选取5个主要乔、灌木造林树种进行蒸腾强度的日变化及蒸腾耗水量进行观测和研究。同时,结合小气候因子的同步观测,研究各被调查树种的蒸腾耗水量与小气候的关系。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以红松的蒸腾强度为最大0.4300g/g·h-1,其次是落叶松为0.4117g/g·h-1,以榛子的为最小0.2799g/g·h-1,蒸腾强度大小规律为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樟子松幼林水曲柳水曲柳幼林榛子且各树种的蒸腾强度日进程曲线均呈单峰,气温与植物蒸腾强度的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引种至沙地,经过60多年的生长已经到了生命周期的末期。及时总结第1代沙地樟子松的生长过程,可以更好地为沙地樟子松的推广、更新、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引种地辽宁章古台不同立地条件下30 a以上樟子松人工林标准地(11块)的平均木作为解析木(11株),求解Richards模型的参数并检验模型的拟合性,运用建立的Richards模型求解沙地樟子松的各种特征值,从而揭示沙地樟子松的生长进程。结果表明:①樟子松的生长能够用Richards模型很好地模拟,残差符合正态分布,显著性均大于0.05。模型的参数值分别为树高:14.179,0.084,2.803;胸径:19.379,0.075,1.712;材积:0.296,0.062,5.926。②引种到章古台沙地的第1代樟子松,树高在第12.3年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54 m·a-1,第21.4年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39 m·a-1;胸径平均在6.6 a后开始生长,第14.0年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77 cm·a-1,第26.0年时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47 cm·a-1;材积生长在12.0 a之前生长缓慢,第29.0年其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值0.007 4 m3·a-1,平均生长量在第47.0年达到最大(即林木数量成熟年龄),最大平均生长量达0.004 5 m3·a-1。樟子松引种到章古台后,生长进程加快,生命周期缩短,成熟期提前。  相似文献   

6.
河北杨水分生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延安河北杨人工林蒸腾、水势、饱和亏、生长量等的变化规律,寻求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北杨水势和蒸腾强度日变化皆呈单峰曲线,水势早晚高中午低,蒸腾强度相反;叶蒸腾的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与树干生长量变化趋势一致,蒸腾强度与土壤含水量和气温呈正相关,与大气湿度呈负相关,春季其水分亏缺严重,也是需水最多的季节;土壤水分是限制河北杨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解析木资料分析了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影响樟子松生长的最主要气候因子为降水量、树高总生长量和逐年生长量及直径和村积的逐年生长量与降水量都是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在东北东部山地范围内、降水量越大,樟子松生长越好;(2)在15~20a之前的幼龄阶段,≥10℃积温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也比较大,而在15~20a之后、≥10℃积温成为次要因子;(3)除当年一些气候因子(以降水量为主)对樟子松树高、直径和材积的年际生长量有重要影响外.前1年许多气候因子.特别是与营养积累有关的气候因子(如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有稳妥木资料分析了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影响樟子松生长最主要气候因子为降水量、树高总生长量和逐年生长量及直径和材积的逐年生长量也降水量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在东北东部山范围内,降水量越大,樟子松生长越好;(2)在15~20a之前的幼龄阶段,≥10℃积温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也比较大,而在15~20a之后,≥10℃积温成为次要因子,(3)除当年一些气候因子(以降水量  相似文献   

9.
多年生樟子松人工纯林生长衰退及地力衰退原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章古台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证实多年生樟子松人工纯林存在生长衰退及地力衰退问题。应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方法,找出影响樟子松树高和胸径生长的主导因子分别为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最大持水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对40年生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杨树混交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混交林中樟子松生长量和林地土壤肥力均较纯林高,因此营造混交林是防治樟子松生长衰退及地力衰退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在西北干旱沙区的蒸腾日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典型干旱沙区的甘肃省民勤治沙站分别测定人工栽植的4 a、9 a和20 a樟子松8月份蒸腾强度的日进程.结果表明,9 a以上樟子松的蒸腾强度在午前随光强和气温而上升,午后下降.以当天的日平均蒸腾强度计,20 a(16.30 mmol·m-2·s-1)>4 a(14.14 mmol·m-2·s-1)> 9 a(12.51 mmol·m-2·s-1).4 a、9 a和20 a樟子松的日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0.168 1 μmol·mol-1、0.392 6 μmol·mol-1、0.092 9 μmol·mo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是营造速生用材林、各种防护林的重要树种,如何培育出高水平的樟子松林来 保持水土,提高我国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是多年来不变的课题。本文从樟子松林培育技术要点 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等五种树种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树木的抗旱机制,文中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油松和水曲柳的抗旱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自然失水不同时期,各树种的水分参数不同,其变化也不同,各时期均以水曲柳和落叶松失水速率最大,红皮云杉次之,樟子松和油松水失水速率最小;与之相关的其它水分参数变化快到慢的顺序也如此,落叶松和水曲柳的质膜相对透性较小,樟子松和红皮云杉较大,油松质膜相对透性居中;脱水对各树种叶绿素代谢的影响由强到弱信次为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章古台沙地3种针叶树生长规律。[方法]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油松(Prnus tabulaeformis)、赤松(Prnus densiflora)3种针叶树的解析木进行分析,比较3种针叶树的生长特点。[结果]8~16 a 3种针叶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较快,16 a以后生长逐渐变缓。24 a以后赤松的树高生长比樟子松、油松快,32 a以后胸径生长比樟子松、油松快。樟子松和油松8~24 a时材积连年生长量增长较快,赤松在33~40 a时材积生长明显加快,最高可达0.014 2m3/a。[结论]该研究可为掌握针叶树种在沙地上的生长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松嫩平原西部区草牧场防护林的主要组成树种樟子松和杨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设置临时标准地的方法,重点调查了樟子松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以及该地区主要的杨树品种与樟子松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通过直观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樟子松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生长的差异性和各品种杨树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5.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时空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时空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质量含水量在流沙地为丘间地>迎风坡>背风坡>丘顶,在樟子松人工林为丘间地>背风坡>迎风坡>丘顶,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0~5cm土层质量含水量樟子松人工林高于流沙地,5~25cm和25~50cm土层低于流沙地。土壤体积质量在流沙地为丘顶>迎风坡>背风坡>丘间地,在樟子松人工林为丘顶>中部(迎风坡、背风坡)>丘间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且樟子松人工林对应各层土壤体积质量均小于流沙地。毛管孔隙度均为丘间地>中部(迎风坡、背风坡)>丘顶,土壤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樟子松人工林对应各层土壤孔隙度均大于流沙地。随樟子松林龄增加,质量含水量和孔隙度分别增加1.32%~21.82%、2.88%~12.00%,土壤体积质量降低1.16%~7.12%。统计分析表明,所测指标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刘晓兰 《安徽农学通报》2014,(1):118-119,121
通过对塞罕坝不同海拔高度的樟子松人工林取样调查,探讨了不同环境下林木胸径、树高的生长规律,并根据不同地区林分木材生产情况分析了塞罕坝地区不同海拔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坝下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好于坝上地区,经济效益也高于坝上地区。  相似文献   

17.
曹楗翊  屈升银  孙占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89-13491
[目的]了解毛乌沙漠樟子松浇水覆膜造林技术的成效。[方法]对该区樟子松进行了浇水覆膜、浇水不覆膜、不浇水不覆膜三种技术的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三个处理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并对樟子松浇水覆膜技术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樟子松的存活率和生长量浇水覆膜时最大,浇水不覆膜次之,不浇水不覆膜时最差;通过浇水覆膜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的明显增加,直接影响樟子松的存活与生长。[结论]浇水覆膜这一造林措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同世代樟子松育种资源遗传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樟子松遗传改良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但是不同地区育种资源调拨与交换频繁,导致了育种资源信息模糊、亲缘关系混乱,增加了樟子松遗传改良工作中近交衰退的风险,因此开展育种资源评价研究是樟子松优良单株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樟子松1、1.5、2代种子园224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SSR的遗传多样性和单株亲缘关系分析以及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按育种资源的来源分析,良种基地、头道桥、榆林1.5和泰来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宝根园和榆林群体相对较低;按育种资源的世代分析,不同世代樟子松育种资源维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世代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所下降,2、1.5代种子园的期望杂合度He较1代种子园分别下降4.13%、1.31%。2代种子园群体的近交系数F值(0.173)较高,纯合子较多,显著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同种源、不同生境的樟子松育种资源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主要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个体之间(96%);随着种子园世代的提高,无性系之间的亲缘关系聚类现象逐渐明显,2代种子园内存在两组完全一致的无性系(CH3、CH10组和TL1417、TL1411组)。研究结果完善了樟子松育种资源评价体系,确定了不同世代育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为樟子松高级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材料和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公别拉河流域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肥力与涵养水源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公别拉河流域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活性酸(pH)、有效钾、容重、持水状况和孔隙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地最大蓄水量和有效蓄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樟子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枯梢病流行因素及季节流行动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樟子松桔梢病调查和病害流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明确了樟子松桔梢病的发生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关系,确定了病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即寄主感病性、林龄、造林密度、坡向、坡位及林位。结果表明:樟子松易感病,林龄大发病重,阳坡比阴坡发病重,密度大的比密度小的发病重,上坡、中坡、下坡发病程度由重到轻。林缘比林内重。随着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的增加,孢子飞散量增加。种子不带菌,该病的传播与种子无关。将2000年和2002年生长季节樟子松桔梢病病情逐月调查的数据,分别进行指数、韦布尔和理查德3种曲线的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病情随时间的进展曲线以韦布尔曲线为最优。同时,也说明了樟子松枯梢病属于多循环的复利病害,因此,在病害预测和防治上也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