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巫山渔业历史悠久,鱼类资源种群丰富,有许多名优鱼类和珍惜水生动物,可作为养殖和观赏对象,特别是中华裂腹鱼、黑鳍鳈、长薄鳅、红尾副鳅、大鲵、龙洞山溪小鲵等,长期受到中外专家和人们的关注。随着葛州坝、三峡工程先后下闸蓄水,库区水位逐渐上升,水域面积日渐扩大,水流速度大大减缓,原江河水域生态环境和水体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分布巫山境区鱼类资源概况和开发利用现状,三峡工程建设给巫山渔业资源带来的影响与契机,提出了渔业资源保护措施和利用资源优势,“搞好四个结合,大搞渔业开发”及相关产业为内容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水利部中科院水库渔业研究所养殖基地,鱼类家族中又有6000余尾特殊的“新成员”在这里安然栖息、落户,它们就是科研人员精心培育出来的长薄鳅的后代。长薄鳅属鳅科,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可达3kg。说起长薄鳅,一个鲜为人知的经历赋予了它传...  相似文献   

4.
黄河上游鱼类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上游公伯峡至寺沟峡河段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渔业生态环境脆弱,鱼类组成简单,主要经济鱼类性成熟年龄偏晚,鱼类生长缓慢等,涉及国家保护性鱼类1种,地方性保护鱼类8种,采集鱼类标本16种属,以鲤科和鳅科鱼类为主,是我国高原鱼类区系组成的典型代表,一旦资源被破坏,将很难恢复。  相似文献   

5.
朱杰  沈忠明 《内陆水产》2004,29(7):41-42
鳅科鱼类多属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我国鳅科鱼类分为3个亚科:条鳅亚科.沙鳅亚科。花鳅亚科。绝大部分鳅科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滋补保健食品。泥鳅、长薄鳅等同时是一项重要的外贸出口商品。随着目前鳅科鱼类的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工繁殖技术在鳅科鱼类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蓄水后,将为重庆市增加渔业水域面积600平方公里(90万亩)以上,相当于目前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547.53平方公里的1倍多,库区具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和饵料生物资源,良好的水质为发展渔业提供良好的条件,抓住机遇,按照优化结构、高质高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根据水库的水文水质特点、发展名贵优质鱼类的集约化网箱养殖。采取人工放流和资源保持等增殖措施,提高水库鱼类资源数量和质量,营造优质高效的水库捕捞渔业。21世纪初的开发规模,建议发展1000亩网箱,年产优质鱼类10万吨,立足本市市场,努力拓展周边市场、瞄准 国内、国际市场、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开发三峡水库渔业,实现渔业腾飞、带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环库区经济带建设和重庆渔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范庭迁 《齐鲁渔业》2009,(12):42-43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tu(Cantor)],又智鳅、鳅鱼等,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小型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农药及工业废水污染,鳅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产量大为减少。为了促进泥鳅养殖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现将池塘精养泥鳅的技术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疆渭干河土著鱼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渭干河流域的土著鱼类曾有过零星报道,李思忠记有塔里木弓鱼,叶尔羌高原鳅和斯氏高原鳅;朱松泉,武云飞等记录有长身高原鳅和叶尔羌高原鳅。我们于2003-2005年进行渭干河鱼类的采集,计有裂腹鱼亚科鱼类6种,高原鳅3种,共9种土著鱼类,对其鱼类组成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于远洋渔业受到200海里和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提出了加强资源管理型的渔业,这也就、是从远洋渔业移向沿岸、近海的栽培渔业。栽培渔业包括养殖和苗种放流两个方面。加强资源保护,改变过去对沿岸渔业放任自流的现象,提高渔场利用率,养殖中高档的鱼类,是振兴沿岸、近海渔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流域地处我国高寒地区,地理环境和鱼类区系组成特殊,形成了许多特有的名贵经济鱼类,为我国的渔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文简要概述黑龙江流域的鱼类资源、黑龙江省渔业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经济鱼类的养殖状况,分析讨论黑龙江鱼类的生物学种质特点,以及目前名优鱼类的市场需求,并针对黑龙江鱼类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隶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副沙鳅属,在我国多数水系均有分布,具有适应能力强、营养丰富(属高蛋白、低脂肪鱼类,其肌肉氨基酸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EPA、DHA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个体大、怀卵量多、生长快等优点,极具开发价值。2010年以来,内江师范学院"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对其基础生物学、人工繁育、成鱼养殖进行了系统研究,已实现其全人工繁殖和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2.
范庭迁 《内陆水产》2008,33(1):30-31
泥鳅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小型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农药及工业废水污染,鳅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产量大为减少。为了促进泥鳅养殖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现将池塘精养泥鳅的技术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重庆水产》2006,(1):20-21
万州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境内有长江鱼类108种,其中名特经济鱼类32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长江名特鱼类越来越受人们推崇。为适应新的渔业发展形势,有效地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提升渔业发展质量,万州区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发展长江名特鱼类养殖,努力打造三峡库区渔业品牌。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刘利林  王帅 《中国水产》2011,(11):33-35
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r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又名叶尔羌鼓缥鳅、叶尔羌条鳅,地方名狗头鱼。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鼓鳔亚属,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是塔里木河流域中生长较快、个体较大的一种,是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优势土著鱼类之一。叶尔羌高原鳅在鳅科鱼类中属于个体较大的鱼类之一,最大体长可达30.0cm、体重在305g左右。  相似文献   

15.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16.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高档水产营养佳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市场前景广阔,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出口水产品,远销日本和港澳地区。近年来,随看工业生产的发展,水域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野生泥‘鳅资源日益枯竭。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泥鳅的人工养殖逐步得到了发展,在我国农村养殖业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使广大养殖户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泥鳅的人工养殖、特介绍以下几种泥鳅养殖模式。l土池单养模式1.l…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市地处寒温带,冷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可养殖水面74.8万亩,非常适合发展名优冷水性鱼类为主的水产养殖业,是促进我市质量效益型渔业发展的潜力所在。迄今为止,哈尔滨市已开发养殖的名优冷水性鱼类有大眼狮鲈、湖白鲑、太平洋鲑、鲟鱼、金鳟、彩虹鳟、银鲑等多个品种,但苗种来源多为从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地进口,  相似文献   

18.
李仙江鱼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 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19.
到2010年,衢州市建成大水面有机鱼生产、塘库养蚌育珠以及无公害龟鳖养殖等三大生态渔业优势产业。积极开发山区自流水养鱼、冷水性名贵鱼类养殖、热带名贵鱼类养殖、溪流性特色鱼类养殖、石蛙生态养殖和生态休闲渔业。2010年渔业经济总产出达到1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泥鳅又名鳅、鳗尾鳅、真泥鳅等。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其它内陆水域(包括渠道、稻田)皆有分布,是主要的小型经济鱼类之一。由于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可食部分约占80%)优(高蛋白、低脂肪)并具有滋补强身的独特功效,素有“天上斑鸠,地上泥鳅”、“水中人参”之美誉。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泥鳅愈来愈受到消费者亲睐,市场供不应求。本市历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泥鳅抗逆性强,适合庭院养殖。庭院养鳅,有钱可图。 1 泥鳅的生物特性 1.1栖息。泥鳅属温水性底栖鱼类,常栖息于内陆水域的浅水区,喜中性和微酸性的粘性土壤。当生活水温超过34℃或低于6~10℃时,泥鳅会潜入水域底质休眠。自然条件下,泥鳅有昼伏夜出的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