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猪萎缩性鼻炎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猪进行性萎缩性鼻炎的一种重要的病原菌,对该菌的检出是根除净化此病的关键。本文对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检测方法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初步探讨了猪萎缩性鼻炎疫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用纯中药制剂菌毒康对鸡人工感染禽多杀巴氏杆菌强毒株C48-1进行了预防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攻毒组10羽鸡于3d内全部死亡;治疗Ⅰ组10羽鸡存活1羽,存活率10%;治疗Ⅱ组10羽鸡全部死亡;预防Ⅰ组10羽鸡存活8羽,存活率80%;预防Ⅱ组10羽鸡存活7羽,存活率70%;同舍感染组死亡率100%。由此可见,菌毒康对禽霍乱强毒感染的治疗效果不明显。但对禽霍乱强毒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诊某猪场患病猪的病原菌,找到防控办法,对死亡猪肺脏、气管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经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动物试验等,得知:分离菌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特性与巴氏杆菌基本一致;分离菌高敏药物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等,低敏药物为青霉素G、林可霉素等;乳酸菌对巴氏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攻毒小白鼠48 h内全部死亡。结论: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病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巴氏杆菌病,乳酸菌配合高敏药物能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4.
为了鉴定抗菌肽Gal-4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采用打孔法和细菌生长曲线法鉴定抗菌肽Gal-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抗菌肽Gal-4对两种受试菌均表现出良好抑菌活性,两种受试菌的对照孔均未出现抑菌圈,而试验孔出现了较大的抑菌圈,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要强于多杀性巴氏杆菌,随着抗菌肽Gal-4浓度的增大其抑菌活性也逐渐增强。说明抗菌肽(Gal-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禽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可侵害各种禽类的急性传染病,虽然多种药物对该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但由于该病往往呈急性发作,病死率高,治愈后又易复发,所以使用疫苗来预防该病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用于预防该病的疫苗有三大类,即弱毒苗、灭活苗和亚单位疫苗。这些疫苗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通过人工培养基增菌制成。我们另辟蹊径,通过鸭胚增殖细菌,然后试制疫苗和进行免疫保护率测定,结果发现疫苗的保护率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 11 制苗和攻毒用的菌种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批…  相似文献   

6.
用试管稀释法进行了万菌杀星对十余种畜禽致病菌的敏感试验,结果表明万力杀星对鸡沙虫氏菌、金葡萄球菌、猪彤毒杆菌、乳房链球菌等细胞高度敏感,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诺卡氏菌等也较为敏感,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菌新兽药。  相似文献   

7.
从患病牛中分离的两株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WC1654株和LD01株分别进行生化试验、PCR鉴定、LD50测定、细菌灭活、疫苗配置、小鼠免疫和攻毒保护试验。PCR结果显示,两株多杀性巴氏杆菌WC1654株和LD01株均含有5种毒力基因。攻毒试验结果灭活疫苗对免疫小鼠保护率为60%。为巴氏杆菌病高效疫苗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为防治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提供一种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8.
为鉴定临床疑似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肉鸭的病原菌,本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细菌种特异性鉴定、荚膜分型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进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从患病鸭肝脏组织分离到的细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中呈现表面光滑凸起、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硫化氢、氧化酶和吲哚等试验阳性;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聚为一支,同源性 > 99%;细菌种特异性鉴定结果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荚膜分型鉴定结果仅扩增到约为1 05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与荚膜血清A型相符;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3、tetX)和Intl1 4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鸭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干粉灭活疫苗的研制报告刘毅英,同育英,张青龙,董爱娥,曹益,刘彦川(青海省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西宁810006)本文叙述了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干粉灭活疫苗(以下简称兔二联干粉苗)的毒(菌)种、制造...  相似文献   

10.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ELISA三种抗原比较研究刘云同郑星道金仁哲顾万钧黄伟(吉林省通化县家畜繁改站·134100)(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关于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抗体的研究,国外学者是应用凝集反应、间接血凝、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弱毒免...  相似文献   

11.
在猪丹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效力检验中,需要进行动物攻毒保护试验。传统方法使用的是2~8 ℃保存的新鲜菌液对试验动物进行攻毒。本研究中使用的是低温保存的冻干菌液,并对冻干保存的菌数进行了测定和优化。结果表明,冻干保存的菌液能达到新鲜菌液同等的检验结果。同时,对冻干菌液保存期进行试验验证,发现细菌存活状态稳定。因此,在猪丹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效力检验中,可将新鲜的攻毒菌液冻干保存,用于攻毒保护试验,以避免每次繁重的新鲜菌液前期准备工作,并克服活菌数衰减所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用纯中药制剂菌毒康对仔猪黄,白痢进行了治疗对比试验。其有效率为98.4%,痊愈率为90.95%,较痢特灵对照组分别高16.6%和21.3%,差异显著。结果表明,菌毒康对仔猪黄,白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 (T Pm)是引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主要病原菌。对 T Pm的检出及高效疫苗的研制是根除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关键。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是一种皮肤坏死毒素 ,也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有丝分裂原 ,单独就可引起细胞 DNA的合成及分裂。基于此毒素的特性 ,已经建立了诸如豚鼠皮肤坏死实验、小鼠致死实验、细胞促生长实验、胎牛肺细胞毒性实验、EL ISA及 PCR等方法来检测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随着人们对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活性的研究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疫苗也逐渐向更安全、有效的毒素疫苗发展。文章主要对 T Pm的检测方法、毒素生物学活性及疫苗的发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福建省猪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的流行及oppA基因遗传进化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测序、PCR荚膜分型、oppA基因克隆及相似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到10株菌,分离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淡灰白色、湿润光滑、奶油露珠状菌落;分离菌株能酵解蔗糖、果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不能分解葡萄糖、枸橼酸盐、乳糖、硫化氢等,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分离菌株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相似性达99.9%以上,10株分离菌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CR荚膜分型显示,6株分离菌为荚膜A型,4株为荚膜D型;基于oppA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显示,10株分离菌均位于同一分支内;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在24 h内攻毒小鼠死亡率较高(21/30),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力。【结论】福建省猪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菌株的荚膜血清型主要是A和D型,且大部分菌株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资料,并为该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氟苯尼考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评价其对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小白鼠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常用的9种抗菌药物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效果,筛选敏感抗菌药物,进一步选择小白鼠开展预防试验和治疗试验,观察抗菌药物对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小白鼠的防治效果。[结果]在9种常见的抗菌药物中,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2种药物的MIC为1 μg/mL,MBC为2 μg/mL;抑菌效果最差的是延胡索酸泰妙菌素,MIC为64 μg/mL,MBC为128 μg/mL。利用多杀性巴氏杆菌人工感染小白鼠,治疗试验与预防试验均设置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攻毒细菌)以及药物治疗或预防组(攻毒细菌+氟苯尼考);治疗试验获得氟苯尼考的保护率为78.6%,预防试验的保护率为84.6%。[结论]氟苯尼考对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小白鼠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攻毒途径、不同攻毒剂量、不同采血时间及不同采血途径的试验表明,以翅静脉途径攻击多杀巴氏杆菌,剂量10亿/只,在鸡濒死挣扎时的即刻颈静脉无菌放血,可以自鸡体采集到最大量的含菌血,每只鸡37~39mL,再将血液进行差速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最大限度地提取到血液中的巴氏杆菌,每只鸡300~400亿的总菌量。该结果与报道的提取方法相比,效率提高了1000倍以上。提取的细菌灭活后免疫鸡,经异型菌交叉攻毒试验表明,体内繁殖的巴氏杆菌具有交叉保护特性,而体外培养菌则没有。用该方法提取的巴氏杆菌,其总蛋白和总糖含量均高于培养基培养菌,提示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能与交叉保护特性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鸡体内分离到16株细菌,经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毒力试验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较强,大肠杆菌致病性稍弱,2菌混合感染致病性最强;恩诺沙星、单诺沙星和头孢氨苄西林对两种菌均为高敏,其余药物为中敏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鸡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的流行,常给养鸡生产带来较大损失。笔者根据占今中(兽)医书籍和资料的有关记载,试用中药鸡解毒散对鸡多杀性巴氏抒菌进行了体外抑(杀)菌试验,并作了药效测定,初步发现该方药对巴氏杆菌其有较强的抑(杀)菌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评价化学法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的活体免疫效果。80只12周龄健康的海兰灰母鸡被随机分为4组:A组(未免疫)、B组(口服免疫)、C组(皮下注射免疫)和D组(静脉注射免疫)。结果显示,相比于未免疫组(A组),菌影免疫组(B、C组和D组)显著提高了蛋鸡IgG抗体水平、CD4~+和CD8~+百分比和血清抗菌力,并且显著降低攻毒后蛋鸡脏器中的病原菌负载量和死亡率(P0.05)。表明鸡只免疫化学法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能够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从而保护鸡只免受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将融合表达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成熟外膜蛋白H(OmpmH)的重组菌pGEX—ompmH/BL21大量培养,在最佳诱导条件下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蛋白酶剪切及亲和层析纯化,得到OmpmH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将其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合制成油乳剂亚单位疫苗,用该疫苗肌肉注射接种5周龄鸡,首免后每周采血检测抗体,二免后第2周用10LD50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C48-1进行攻击。结果显示,OmpmH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鸡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可抵抗强毒菌株C48-1的致死性攻击,免疫效果优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