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对杜湖杂交母羔生长性能、瘤胃发酵特性、养分消化率、血清生化代谢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全株玉米青贮在肉羊产业中的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16±1.5)kg杜湖(杜泊羊♂×湖羊♀)杂一代断奶母羔羊7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Ⅰ组为对照组,饲喂以花生秧作为粗饲料来源的基础饲粮,Ⅱ、Ⅲ和Ⅳ组为试验组分别用20%、40%和60%(DM)全株玉米青贮代替基础饲粮中花生秧。试验共11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100 d,包括饲养试验90 d和消化代谢试验10 d。【结果】(1)与基础饲粮I组相比,Ⅲ组羊1—30 d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且1—30 d、1—90 d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饲粮中添加全株玉米青贮可以改善试验羊瘤胃发酵。随着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增加,试验羊瘤胃液中乙酸、丁酸比例及乙酸/丙酸显著降低(P<0.05),丙酸比例显著升高(P<0.05),Ⅳ组羊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3)与I组相比,Ⅲ、Ⅳ组干物质、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Ⅱ、Ⅲ、Ⅳ组有机物、氮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粪氮排出量随着饲粮全株玉米青贮比例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Ⅱ、Ⅲ、Ⅳ组粪氮排出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Ⅳ组尿氮排出量显著升高(P<0.05),使得Ⅳ组氮沉积率显著低于Ⅲ组(P<0.05)。(4)Ⅲ组羊血清中葡萄糖浓度在90 d时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5)Ⅲ组羊血清总抗氧化力在90 d时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丙二醛浓度显著低于Ⅰ组(P0.05);Ⅳ组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60 d和90 d时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水平在60 d和90 d时显著高于Ⅰ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0.05)。【结论】当饲粮中添加40%(DM)全株玉米青贮时,可以显著改善肉羊瘤胃发酵,提高养分消化率,增强肉羊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促进肉羊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
移动尼龙袋法对常用饲料蛋白质小肠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研究反刍动物常用饲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小肠消化参数,为科学配制日粮提供依据。试验选用3头装有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干奶牛,采用移动尼龙袋法研究了饲料瘤胃非降解蛋白在小肠中的消化吸收。结果表明,在瘤胃发酵16h后,蛋白类饲料的干物质与粗蛋白降解率高于粗饲料和能量饲料。豆粕、棉籽粕、菜籽粕、花生饼、麻籽饼、亚麻籽饼、膨化大豆、DDGS、啤酒糟、玉米、苜蓿、羊草和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小肠消化率依次是:0.69、0.35、0.38、0.74、0.11、0.40、0.80、0.52、0.35、0.67、0.14、0.09和0.03;蛋白质的表观小肠消化率依次:0.91、0.80、0.71、0.92、0.64、0.79、0.96、0.70、0.89、0.61、0.61、0.61和0.63。由此可见,不同饲料瘤胃降解和消化特性不同,过瘤胃蛋白为小肠提供的可消化吸收蛋白质的潜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玉米—杂粕型饲粮的非淀粉多糖(NSP)酶谱,并分析优化的非淀粉多糖酶谱对饲粮养分消化率和育肥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为饲粮高效利用和精准饲养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方法】试验一在育肥猪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采用胃—小肠体外模拟法测定体外回肠干物质消化率(IVIDMD);取IVIDMD达到最大值时各NSP酶的添加水平为该NSP酶0编码水平,按照六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体外消化试验,建立IVIDMD与NSP酶添加量的六元二次回归方程,筛选出玉米—杂粕型饲粮最优NSP酶谱(OEC);利用胃—小肠—大肠体外模拟消化法分析测定添加OEC前后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能量消化率(IVGED)和体外消化能(IVDE),以验证OEC的效果。试验二按照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6头健康、体重相近去势公猪(117.8 ± 1.66 kg),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杂粕型基础饲粮,加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OEC;在试验开展第18天采用直肠擦拭法采集猪新鲜粪便,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对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及相对丰度进行分析,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1)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杂粕型饲粮OEC为:纤维素酶1 003 U·kg-1、木聚糖酶18 076 U·kg-1、β-葡聚糖酶1 377 U·kg-1、β-甘露聚糖酶14 765 U·kg-1、α-半乳糖苷酶337 U·kg-1和果胶酶138 U·kg-1;(2)在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OEC使IVDMD由73.44%显著提高到76.26%(P<0.01),IVGED由74.03%显著提高到76.45%(P = 0.01),IVDE由14.97 MJ·kg-1显著提高到15.58 MJ·kg-1P<0.01);(3)在门水平上,共筛选出了12个相对丰度大于0.1%的菌门,其中Bacteroidota(拟杆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Spirochaetota(螺旋体门)为优势菌门,三者之和在组内占比达96%以上;(4)在属水平上,饲粮中添加OEC显著增加norank_f_F082,norank_f_Bacteroidales_RF16_group,Bacteroides(拟杆菌属)和Roseburia(氏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Eubacterium_ruminantium_groupP = 0.083)有增加的趋势,而Oscillibacter(颤杆菌克)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norank_f__norank_o__WCHB1-41P = 0.083)有降低的趋势(P = 0.052)。【结论】饲粮中添加体外法优化的NSP酶谱,显著提高了育肥猪玉米—杂粕型饲粮干物质和能量的体外消化率以及体外消化能,增加了纤维分解菌和产丁酸菌等有益菌在育肥猪肠道微生物中的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有害菌的数量,优化了肠道微生态。  相似文献   

4.
柠条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柠条草粉和柠条叶粉的营养成分、柠条叶粉对羊的消化率以及瘤胃降解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条草粉的营养价值明显优于玉米秸、小麦秸和青贮玉米,可以和蚕豆秸、青贮苜蓿的营养价值相媲美;柠条叶粉的总体营养价值优于GB一级苜蓿草粉;对羊的消化能为10、45MJ·kg^-1;可消化蛋白质(DCP)含量为178.8g·kg^-1,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分别为57.89%和72.67%,每千克干物质可提供过瘤胃蛋白(UDP)43.5g。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贵州常用饲草饲料在山羊瘤胃的降解规律,旨在为研究科学配制山羊日粮提供依据。试验选用2只装瘤胃瘘管的山羊,采用瘤胃尼龙袋法研究3类10种常用饲草饲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有机物(OM)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3类饲草饲料的DM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精饲料(70.75%)﹥单一牧草(68.26%)﹥混合牧草66.59%(P﹤0.05);单一牧草的CP降解率分别比精饲料和混合牧草高4.5%(P﹤0.05)和6.05%(P﹤0.05);单一牧草的OM降解率分别比精饲料和混合牧草高1.2%(P﹥0.05)和6.38%(P﹤0.05)。由此可见,不同饲草饲料在瘤胃内的降解规律不同,青绿饲料影响饲草饲料的瘤胃降解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采用康乃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系统评价中国肉牛饲料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瘤胃降解的可行性,以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本地黄牛杂交阉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对8种常用肉牛饲料,包括粗饲料(苜蓿干草、玉米青贮、羊草和小麦秸)、能量饲料(玉米、大麦和麸皮)和蛋白质饲料(豆粕)的瘤胃降解率进行了实际测定,并用康乃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能量饲料和粗饲料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平均值都高于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干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组分B1的潜在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都高于粗饲料;8种饲料干物质有效降解率与碳水化合物组分B1的有效降解率呈高的正相关(r=0.957 4),粗蛋白的有效降解率与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及其含量都呈高的负相关,r分别为0.883 6和0.851 5.康乃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系统评价中国肉牛饲料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瘤胃降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以成年萨福克绵羊为试验对象,分别安装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T型瘘管和回肠远端T型瘘管,饲喂由鸭茅干草和配合饲料组成的不同瘤胃内可降解有机物/瘤胃内可降解粗蛋白质(OMR/CPR)比例的日粮,研究小肠可代谢性饲料蛋白质(M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OMR/CPR的提高,小肠内微生物氮的消化量显著降低,而过瘤胃饲料蛋白质氮显著增加;表观MP量随着OMR/CPR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表观MP量占CP、DCP摄取量分别为42.2%~59.6%、63.6%~87.8%.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用3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T"型瘘管的阉牛,采用移动尼龙袋法和三步法测定了15种饲料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结果表明,移动尼龙袋法测得的玉米蛋白粉、菜籽粕、豆粕、棉籽粕、花生饼、小麦麸、黄玉米、啤酒糟、米糠、玉米胚芽饼、酒糟蛋白、苜蓿、羊草、玉米秸秆和玉米青贮中蛋白质小肠消化率分别为90.60%、82.31%、96.32%、80.62%9、5.58%6、7.89%、89.86%、74.33%、58.65%、79.79%、90.42%4、0.00%4、4.88%、35.52%、10.52%。同时将三步法与移动尼龙袋法测得的消化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类饲料蛋白质小肠消化率差异很大(10%~96%),作为一种简便、可靠的体外酶解评定方法,三步法与移动尼龙袋法呈线性正相关[Y=1.185 1X-5.946 8,n=15,R2=0.891 2;其中Y代表移动尼龙袋法所测饲料瘤胃非降解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X代表三步法所测的消化率结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改进的三步体外试验,评估了棉籽粕(CSM)、向日葵籽粉(SFSM)和玉米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3种蛋白质饲料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氨基酸(AA)的原位瘤胃降解特性和小肠消化率(SID)。3种蛋白质饲料过瘤胃蛋白AA(RUP-AA)的瘤胃降解率和小肠消化率之间存在差异。结果显示,SFSM、CSM和DDGS的干物质瘤胃有效降解率为60.8%、56.4%和41.0%,其中瘤胃可发酵的有机物质分别为60.0%、55.9%和39.9%。SFSM、CSM和DDGS的粗蛋白质中瘤胃降解蛋白(RDP)含量分别为68.3%、39.0%和32.9%,瘤胃固态流通速率为1.84%。向日葵籽粉是瘤胃降解蛋白的良好来源,然而向日葵籽粉过瘤胃蛋白的小肠消化率较低。玉米酒精糟及其可溶物和棉籽粕是羔羊小肠消化RUP的良好来源,能够补充生长期羔羊瘤胃微生物AA的需要。每种蛋白质饲料中RUP-AA经瘤胃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去除,特别是对色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P0.01)。在特定的RUP中,单个RUP-AA的小肠消化率不同(P0.01)。CSM过瘤胃蛋白中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SFSM和DDGS过瘤胃蛋白中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赖氨酸。因此,不同的蛋白质饲料具有特定的限制性,应仔细选择在生长羔羊日粮中的组合,以优化AA平衡。  相似文献   

10.
研究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和苏氨酸(Thr)缺乏对3-6月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生长和日粮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为生产中判断母犊牛氨基酸缺乏症提供依据,并对后续母犊牛氨基酸需要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2头84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体重和出生时间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限量饲喂4种不同氨基酸模式的饲粮,分别为氨基酸平衡组(PC组)、赖氨酸扣除组(PC-Lys)、蛋氨酸扣除组(PC-Met)和苏氨酸扣除组(PC-Thr),氨基酸扣除量均为PC组的30%。试验期97d,其中预饲期7d,正试期90d。于正试期第1、30、60、90天测定犊牛体重、体尺和乳头长度;在132—138和173—179日龄每组分别选取6头健康犊牛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收集粪、尿和饲料样品,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代谢;正试期每天记录采食量。【结果】与饲喂氨基酸平衡饲粮的犊牛相比:(1)扣除Lys显著降低90—180日龄犊牛饲料转化效率(P<0.05),日增重(ADG)为各组最低(P>0.05);扣除Met和Thr对90—180日龄犊牛ADG和饲料转化效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扣除Lys或Thr显著降低犊牛粪便评分(P<0.05),但对腹泻率没有影响(P>0.05),以PC-Lys组腹泻率最高;3)扣除Lys、Met或Thr均不影响犊牛体尺(P>0.05),但扣除Lys后犊牛乳头长度增长率均低于PC组(P>0.05);4)扣除Lys、Met或Thr不影响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P>0.05),但扣除Lys显著降低173—179日龄犊牛氮利用率和氮生物学价值(P<0.05)。【结论】在本试验设定的氨基酸平衡饲粮基础上,扣除Lys对犊牛生长发育和氮代谢有不利影响,扣除Thr影响犊牛腹泻,扣除Met对犊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探索生长期肉用绵羊的甲烷(CH4)排放规律,旨在建立相关的CH4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饲粮NFC/NDF(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为0.78自由采食组的平均日增重作为饲粮NFC/NDF为1.03组和2.17组的限饲标准,在此基础下测定肉用绵羊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甲烷产量,并分析肉用绵羊不同体重阶段的甲烷产量与饲粮干物质基础下的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摄入量、可消化营养物质摄入量及营养物质消化率间的回归关系。【结果】预测肉用绵羊生长早期(25—35 kg)CH4产量的最佳一元和多元回归模型分别为:CH4(L·d -1)= -26.58×NFC/NDF + 92.7(R 2 = 0.772,P <0.001);CH4 (L·d -1)=2.71×NDFD-2.45×DMD-0.97 CPD+124.46(R 2=0.846,P=0.001)。预测肉用绵羊生长后期(48-55 kg)CH4产量的最佳一元和多元回归模型分别为:CH4 (L/d)=-57.00×GE (MJ·kg -1)+1076.0(R 2=0.581,P=0.002);CH4/BW 0.75(L/kg 0.75)=-0.013×NDF intake (g/d)-0.13×CP intake (g/d)+0.02×DM intake (g/d)+0.84(R 2=0.652,P=0.019)。而肉用绵羊生长期整体CH4产量的最佳一元和多元预测模型分别为:CH4(L/d)=-26.94×NFC/NDF+90.71(R 2=0.655,P <0.001);CH4/BW 0.75(L/kg 0.75)=0.005×Digestible NDF intake (g·d -1)+0.011×Digestible DM intake (g·d -1) - 0.097×Digestible CP intake (g·d -1)-4.78 (R 2=0.722,P <0.001)。 【结论】建立了肉用绵羊独立生长阶段(25—35 kg、48—55 kg)和整体生长阶段(25—55 kg)的CH4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处于不同体重阶段的肉用绵羊的最佳甲烷预测因子不尽相同,且甲烷产量受饲粮NFC/NDF影响较大。这可为今后评估我国饲养模式下的甲烷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肉用绵羊饲粮的合理配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根施 N、P、K肥对平欧杂种榛坚果营养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中提高坚果营养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施肥与坚果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的效应关系。【结果】在中等土壤养分条件下,平欧杂种榛的坚果粗脂肪含量(E)的反正弦(ArcsinE)同N肥施用量(纯N量)存在极显著(P<0.001)的正效应,同N肥与K肥的交互作用(N×K)存在极显著(P<0.001)的负效应。当P肥施用量(纯P2O5量)小于0.238 7 kg/株时,对坚果粗蛋白含量的常用对数存在正效应,反之则存在负效应,当施用K肥时,对坚果粗蛋白含量存在极显著(P<0.001)负效应,N肥与P肥的交互作用(N×P)则对坚果粗蛋白含量存在显著(P<0.05)正效应。【结论】在新疆特定的立地环境条件下,根施N、P肥可有效提高平欧杂种榛果实中的粗脂肪和粗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荨麻作为粗饲料对反刍动物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以25%、50%和100%麻叶荨麻干草替代苜蓿干草饲喂新疆细毛羊,在饲喂试验的第 1 d、第 7 d、第 14 d、第 21 d和第 28 d监测其对胃肠动力的影响。【结果】第 7 d 100%荨麻组饲喂后开始反刍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P<0.05);第21 d 50%荨麻组和100%荨麻组羊只一个食团咀嚼次数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少于对照组;一个反刍过程持续时间各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 > 0.05);随着荨麻饲喂天数和添加比例的增加,在饲喂后4 h内不出现反刍羊只数量显著增加;瘤胃蠕动频率在第 28 d 100%荨麻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荨麻饲喂天数与饲喂后排便延迟时间在50%荨麻组(R2=0.754 6)和100%荨麻组(R2=0.753 1)具有强相关性。【结论】绵羊采食一定比例荨麻干草,具有减弱胃肠动力的作用。提示荨麻或其提取物有望用于缓解反刍动物胃肠痉挛等消化道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补喂L-瓜氨酸对配种期种公马精液品质、精清和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5~8岁的种公马12匹,平均采精量为(59.34±5.23) mL,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6匹。所有马匹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试验组马匹在此基础上补喂20 g/d L-瓜氨酸。【结果】 (1)补喂L-瓜氨酸能够极显著提高采精量和精子直线运动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8.08%(P<0.01)和19.12%(P<0.01);(2)补喂L-瓜氨酸能够极显著提高精清SOD活力和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P<0.01),显著提高GSH-PX的活力(P<0.05),极显著降低MDA的浓度(P<0.01);(3)补喂L-瓜氨酸能够极显著提高血浆CAT、GSH-PX的活力(P<0.01)和T-AOC、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P<0.01),极显著降低MDA的浓度(P<0.01)。【结论】 对配种期种公马补喂20 g/d L-瓜氨酸能够提高种公马精液品质和精清、血浆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方面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 )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0—2月龄羔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体重为(3.82±0.46)kg的新生湖羊羔羊120只,分为4个处理组:正常断奶组(CON组,49 d断奶)、早期断奶组(EW组,21 d断奶)、白藜芦醇组(RSV组,饲喂10 mg·kg -1 BW白藜芦醇,21 d断奶)和地衣芽孢杆菌组(BL组,饲喂60 mg·kg -1 BW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数≥2×10 9cfu/g,21 d断奶)。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羔羊。从4日龄开始,RSV组和BL组分别通过口腔灌服白藜芦醇和地衣芽孢杆菌。羔羊于56—63日龄期间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并在63日龄时采集血液样品。试验期共63 d。 【结果】羔羊21 d体重(BW)和0—21日龄开食料采食量及平均日增重(ADG)在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EW组、RSV组和BL组羔羊的49 d和63 d体重均显著低于CON组(P<0.01),开食料采食量在21—49日龄期间显著升增加(P<0.01)。试验全期(0—63 d),EW组、RSV组和BL组羔羊ADG显著低于CON组(P<0.01),分别降低了18.5%、15.1%和20.5%。CON组和EW组羔羊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的消化率显著高于RSV组(P<0.05),并且EW组OM消化率显著高于RSV 组(P<0.05)。CP、EE、Ca、P的表观消化率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EW组NDF和ADF的消化率显著高于RSV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NDF和ADF的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处理对羔羊血清抗氧化、免疫及炎症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21日龄断母乳直接转为采食固体饲料的饲喂方式,会造成羔羊生长受阻,早期饲喂地衣芽孢杆菌和白藜芦醇对湖羊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等方面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虾青素较强的抗氧化特性,通过探讨黏膜屏障重塑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牛子宫内膜细胞炎症的影响,为牛子宫内膜细胞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培养液中添加1 μg·mL -1 LPS,培养子宫内膜细胞6 h,检测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建立细胞的体外炎症模型。在此基础上去掉培养液,重新加入含1×10 -6 mol·L -1 虾青素的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细胞24 h。对照组为不添加LPS或AST,LPS组为仅添加LPS,AST组为添加LPS和AST。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和IL-6炎症因子分泌量以及细胞SOD和CAT酶活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CDH1、TJP1的分布情况,利用荧光定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laudin、CDH1、TJP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利用1 μg·mL -1 LPS培养子宫内膜细胞6 h,检测发现培养液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小于0.05),说明LPS诱导子宫内膜细胞产生炎症反应。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增加(P小于0.05),SOD和CAT酶活性都显著降低(P小于0.05),说明LPS诱导的子宫内膜细胞炎症造成了氧化损伤。加入1×10 -6 mol·L -1 虾青素培养细胞24 h后,发现培养液中IL-6和TNF-α因子的分泌水平显著低于LPS组(P小于0.05),同时ROS阳性细胞比率显著下降(P小于0.05),SOD和CAT酶活性都显著升高(P小于0.05)。LPS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膜处Claudin、CDH1、TJP1蛋白的荧光信号减弱,这3种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都显著降低(P小于0.05)。加入1×10 -6 mol·L -1虾青素培养24 h后,与LPS组相比,在细胞边缘和细胞核内可以检测到荧光信号很强的Claudin、CDH1、TJP1蛋白,而且这3种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都显著升高(P小于0.05)。【结论】虾青素通过降低子宫内膜细胞因炎症反应产生的氧化损伤,减轻炎症导致的子宫内膜细胞紧密连接结构损伤,对子宫内膜的物理免疫屏障起保护作用,为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两种饲养方式对0—3周龄雏鹅夜间采食行为的影响,分析夜间采食行为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以期为生产中安排饲喂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将120只体重基本一致((97.78±2.67)g)的1日龄四川白鹅随机分为两组(公母各半),即网上平养(net rearing,NR)组和地面平养(floor rearing,FR)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于2016年8月在西南大学畜禽养殖基地进行,试验期共21 d,平均温度为(28.72±2.16)℃,相对湿度为(85.76±8.73)%。参照美国NRC(1994)鹅的营养需要配制日粮,代谢能为11.97 MJ·kg -1,粗蛋白质含量为20.43%,试验期自由采食和饮水。记录日采食量,于7、14和21日龄称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3-2004)测定试验期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在试验结束前3d,利用红外高清监控摄像系统进行录像采集,将视频采集后,利用视频软件,参照鸡和小鼠夜间行为观察的方法加以改进,每间隔10 min设定为一个视频段,共72个视频段,重复观察鹅的夜间采食行为,观察时间为18:00至次日6:00,记录鹅夜间采食行为时间。【结果】NR组平均每只鹅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为19.07 min,FR组平均每只鹅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14.26 min,二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两种饲养方式下雏鹅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NR组鹅末重显著高于FR组(P<0.05),NR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FR组(P<0.01),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FR组(P<0.05),料重比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生产性能相关性分析可知,NR组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平均日采食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5),与平均日增重也呈显著正相关(r=0.807,P<0.05),与料重比呈显著负相关(r=-0.816,P<0.05);FR组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平均日采食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0,P<0.01),与平均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r=0.801,P<0.05),与料重比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0.573,P>0.05)。通过建立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生产性能间回归方程可知,NR组平均日采食量y1(g·d -1)、平均日增重y2(g·d -1)和料重比y3与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x1(min/12h)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222.70+29.96x1-0.78x 21R 2=0.956,P=0.009)、y2=6.73+1.46x1R 2=0.650,P=0.043)、y3=2.83-0.05x1R 2=0.654,P=0.050);由于FR组料重比与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固不能建立回归方程。因此,FR组平均日采食量y4(g·d -1)、平均日增重y5(g·d -1)与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x2(min/12h)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4=-10.10+4.13x2R 2=0.904,P=0.004)、y5=-39.82+4.83x2R 2=0.644,P=0.045)。【结论】两种饲养方式下,NR组鹅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高于FR组,且夜间采食行为的增加提高了鹅的生产性能。因此,建议生产中采用网上育雏方式,同时要保证夜间饲粮的供应,满足雏鹅的夜间采食活动。  相似文献   

18.
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化学计量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退化草地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为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及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巴音布鲁克不同退化阶段(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HD)高寒草原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测定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养分。【结果】4个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碳含量在0~10、10~20和20~30 cm土层4个退化程度依次下降了53.0%、54.0%和52.0%,氮、磷含量也依次下降了42.0%~95.0%、29.0%~43.0%(P<0.05)。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碳氮比在重度退化后达到最低,较未退化分别降低71.0%、75.0%和77.0%(P<0.05);在20~30 cm土层未退化与轻度退化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退化草地比,重度退化以后0~10、20~30 cm土层氮磷比显著降低了64.0%、59.0%,在轻度退化过程中10~20 cm土层土壤氮磷比要高于未退化(P<0.05);土壤表层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值与地上生物量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化学计量比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张春桃  马涛  屠焰  刁其玉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8):3664-3674
【目的】生物钟系统普遍存在于生命体的各级水平,与动物本身的消化生理及生长性能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试验探讨了昼夜节律与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关联,以期为提高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体重为(21.57±0.77) kg 健康湖羊45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15只,各处理组采用相同的精料补充料和粗料。3个处理分别设置为:白天处理组(DH),即早上饲喂日总精料的70%+日总粗料的30%;晚上处理组(DL),即早上饲喂日总精料的30%+日总粗料的70%;对照组(CON),即早上和晚上各饲喂日总精料的50%+日总粗料的50%。饲喂两个月后,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全收粪、尿法用于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和代谢率。饲养试验结束后,分别于晨饲前两小时和晚饲前2h,通过口腔采集瘤胃液样本用于相关指标测定。【结果】①试验羊只的日增重DH组为215.00g,进食量低于DL组和CON组,饲料转化比最优,为5.35,分别优于其他2组11.19 %和16.04 %。②与CON相比,DH组羊只干物质 (DM)、有机物 (OM)、粗蛋白 (CP)、中性洗涤纤维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 (ADF)消化率均高于CON 和DL组,具体:DH与DL组相比,DM消化率提高了21.42%,CP提高了22.29%,NDF提高了9.85%,ADF提高了28.69%。③氮的生物学价值DH组比CON明显提高(P>0.05)各组间可消化氮的摄入量之间无显著差异,DL组试验羊的总氮排出显著高于DH组(P<0.05)。DH组羊沉积氮、氮利用率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DL组(P<0.05)和CON组(P>0.05)。④不同处理对各组试验羊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DH组羊只瘤胃pH、乙丙比、丁酸显著低于DL组(P<0.05)。随着昼夜交替变化,瘤胃pH、NH3-N、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丙比发生显著变化(P<0.05),相关参数值白天高于夜间。【结论】在相同日粮营养素含量条件下,改变早、晚精粗料比的分配,可提高羊只生长性能和养分的消化利用率;白昼与夜间对瘤胃发酵有影响,白天饲喂高精料日粮对瘤胃TVFA、NH3-N和MCP含量具有促进作用。总之,早上适量提高精料比例,更符合动物机体的消化和吸收的节奏,对饲料的利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