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番茄有机基质理化特性和栽培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容重、空隙度、栽培过程中EC值和pH值的变化、基质养分释放量、番茄养分吸收量、产量、成本等方面对5种有机基质的理化性质及栽培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有机基质的理化性状基本都在适应范围,基质C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高,pH和EC值较稳定,番茄产量和效益最高,分别比CK1增加11.64%和26.12%,比CK2增加18.34%和9.55%;基质A其次,产量和效益分别比CK1增加1.38%和14.87%,比CK2增加7.47%和4.86%。  相似文献   

2.
云南设施土壤养分累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云南不同区域、不同大棚种植年限的设施土壤养分累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设施土壤耕层养分累积现状为全氮含量范围为0.99-4.15 g•kg-1;全磷含量范围为0.53-5.64 g•kg-1;全钾含量范围为1.15-56.49 g•kg-1;碱解氮含量范围为69.0-368.9 mg•kg-1;速效磷含量范围为6.95-214.9 mg•kg-1;速效钾含量范围为72.8-2654.4 mg•kg-1。随着设施土壤种植年限的延长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现上升的趋势,全钾则有升有降;随着土层深度加深,土壤各养分含量减少,土壤表层呈现养分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3.
不同烟草栽培地区土壤理化性质与AM真菌分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文主要研究丛枝菌根分布特点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山东省和云南省部分烟区为例,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分析烟区土壤理化性质,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烟草栽培地区的土壤中丛枝菌根孢子量较高,其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以及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以速效养分的变化较为显著,但土壤pH与孢子含量之间则无明显的关系。各烟草栽培地区除pH没有显著差异外,土壤中残留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丛枝菌根孢子量较高的青岛地区烟草栽培土壤中残留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其他地区明显低,说明土壤中AM真菌能够明显促进烟草对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土壤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及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碱解氮、速效磷在水稻各生长发育期差异极显著;不同类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排序为白浆土>草甸黑土>草甸土>黑土>盐碱土,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排序为黑土>白浆土>草甸土>草甸黑土>盐碱土,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排序为盐碱土>白浆土>黑土>草甸黑土>草甸土;水稻对不同类型土壤氮、磷养分吸收量与土壤中氮、磷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对钾的吸收无规律性变化,水稻植株中氮、磷、钾养分的累积量主要受水稻生物产量和植株中养分含量的影响;成熟期水稻穗部氮、磷含量高于茎部和叶部,茎部钾含量高于穗部和叶部。  相似文献   

5.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群落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种森林群落(山地雨林、热带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了解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的生态现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及开展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及指导。结果显示:研究区3种森林群落土壤均呈酸性、微酸性;保护区3种森林群落土壤养分含量丰富,全磷、全钾、速效磷含量较贫乏;不同森林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为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山地雨林热带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森林群落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均为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含量在不同森林群落间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递减,全磷、全钾含量在不同土层间变化规律不显著;不同群落类型下土壤有机质与氮、磷、速效钾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福建南平不同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究福建省南平地区不同质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状况,对南平地区不同质地植烟土壤pH、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解磷菌、解钾菌、纤维素分解菌)进行测定。实验结果:供试南平地区不同质地植烟土壤pH均偏酸(pH均小于5.5),不同质地土壤中粘土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最多,其次是壤土和砂土。植烟土壤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对不同质地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分析,得出南平地区土壤样品中细菌与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相关性较高;真菌与全钾、全磷、速效磷呈负相关,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呈正相关,与全钾显著相关;放线菌与速效磷显著相关;解磷菌与土壤多种养分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不高;钾细菌与速效磷显著相关,与全磷含量极显著相关;纤维素分解菌与碱解氮相关性最高,与速效钾、全磷、速效磷呈负相关。这些相关性分析表明,南平地区不同质地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虽呈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不高,说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施肥方式,特别是水稻—烟草的轮作方式也是影响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是对南平地区植烟土壤信息的必要补充,也为今后如何合理利用菌肥,有目的地地开发南平地区植烟土壤的功能菌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三峡库区花岗岩母质不同经济林模式的土壤养分状况,研究了各模式下土壤pH、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模式的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土壤pH外,经济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含量的变异较宽,为中等变异。随土壤层次的增加,各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而全磷和全钾则存在不规律变化。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对经济林土壤质量的高低产生着主要作用,土壤养分综合排名表现为柑橘(精细管理)>柑橘(常规管理)>板栗林>茶园。因此,利用生物措施和精细化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该区域经济林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8.
林下参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林下参对土壤养分的利用状况,笔者运用常规农化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生育期林下参土壤养分的含量变化。根区与对照土壤,展叶期全钾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8.78 g/kg和100.34 g/kg;开花期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3.14 g/kg、52.89 g/kg、5.48 mg/kg、6.31 mg/kg、16.53 g/kg、19.08 g/kg、146.29 mg/kg、194.71 mg/kg;红果期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含量达到最低值,分别为4.35 g/kg、4.62 g/kg、0.47 g/kg、0.55 g/kg、81.75 g/kg、82.52 g/kg、15.5 mg/kg、15.03 mg/kg;枯萎期根区土壤有机质达到最低值;绿果期根区土壤速效磷达到最低值,红果期pH值达到最低值;通过对林下参根区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发现,林下参根区土壤有机质与全氮、速效氮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和0.762;全氮与全磷、速效氮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6和0.765;速效钾与pH值呈显著相关。通过对各主要养分的测定分析,发现在不同的生育期人参对土壤中各养分形态及含量的吸收和利用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海南主要益智生长区土壤养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海南益智土壤养分状况,比较海南益智自然野生区与人工栽培区土壤养分。分别对海南益智生长区土壤养分进行检测,对海南主要天然野生和人工栽培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了海南省少部分地区栽培区的土壤养分比野生区高以外,大部分益智人工栽培区的养分含量比野生区低。海南大部分益智生长区土壤全氮、全钾处于Ⅲ级水平以上,全磷处于Ⅲ级水平以下。大部分地区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很低,而速效钾含量较丰富。碱解氮主要以铵态氮为主。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789),而与碱解氮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76)。全氮与碱解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25、0.999)。碱解氮与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25),而与速效磷、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79、0.622)。全钾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99)。总体来说,益智自然野生区与栽培区各养分水平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0.
以黔西县水西观光农业示范园区(乌骡坝社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黔西北山区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的土壤养分状况及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pH值表现为弱变异性,其余各项指标变异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2)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全氮均是中部分布较低,全磷是中部分布较高,有机质是北部和南部分布较高;速效钾是东部分布较高,全氮和全钾北部分布最高;(3)土壤有机质C0 /(C0 +C)=31.935%,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余各土壤养分指标均表现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江苏省西/甜瓜产区土壤养分现状,探究西/甜瓜种植年限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在西/甜瓜主产区的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7个市的瓜地采集150个土壤样品,对不同种植年限西/甜瓜土壤pH、电导率及养分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西/甜瓜产区土壤的pH、电导率及养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从全省看,土壤有效锌含量为强变异,其余养分含量和pH、电导率均为中等变异;七个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锌的含量均达到丰富水平,硼含量均较缺乏;土壤电导率以盐城市为最高,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以盐城市为最低。同时发现,种植年限与土壤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总体看,江苏省不同西/甜瓜产地土壤速效养分较充足,应适当控制磷钾肥使用量,增加微量元素硼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免耕对水稻根际p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测定水稻在免耕、常耕、分根栽培3种条件下其根际和非根际的pH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水稻根际pH小于非根际土壤,免耕水稻或免耕侧水稻根际和非根际pH的差值总是大于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根际。根际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其速效钾含量却低于非根际土壤。免耕水稻或免耕侧水稻根际的碱解氮含量比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的低,而其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比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的高。但是,根际与非根际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差值均表现为免耕水稻或免耕侧水稻小于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综合分析结果,免耕水稻根系活动强于常耕水稻。  相似文献   

13.
了解砂姜黑土地区花生养分的吸收特征,根据花生的需肥特点进行合理施肥,从而提高该地区花生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为该地区花生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在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取样分析植株不同器官养分累积量,研究砂姜黑土地区夏花生养分吸收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花生的生长发育,营养器官根、茎、叶中的氮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在成熟期降到最低值;磷素含量总体呈现平稳的趋势;茎、叶中的钾素含量呈现S型变化,根中钾素含量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营养器官氮素含量叶片>根>茎;钾素含量茎>叶>根。荚果中氮、磷、钾的含量分别高于根、茎、叶中氮、磷、钾的含量。(2)花生植株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生物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增加,收获期吸收量达到最大值,氮: 磷: 钾的吸收比例为1.00:(0.20~0.32):(0.47~0.95)。(3)氮、磷、钾在砂姜黑土夏花生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苗期均以茎叶为主,根的分配量相对较少;结荚期开始主要以荚果为主,根、茎、叶中的养分累积量逐渐减少,并向荚果中转移;成熟期荚果中的氮、磷、钾累积量达到最大值,氮素累积量占整株的93.50%、磷素为89.16%、钾素为69.30%,氮、磷、钾在根、茎、叶和荚果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0.47%:4.05%:1.98%:93.50%、0.66%:8.32%:1.87%:89.16%和1.32%:24.04%:5.26%:69.39%。综上,结荚至饱果期是花生养分吸收的高峰期生产上应根据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性,合理安排施肥,确保满足生长后期的养分需求,以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4.
等肥量下不同分施次数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明确基质栽培条件下番茄较佳的施肥次数,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支持。以番茄品种‘喜临门’为试材,在生育期间施肥总量相同的前提下(N 542.30 kg/hm2、P2O5 212.6 kg/hm2、K2O 680.4 kg/hm2),设置5个施肥次数,CK:次/20天,8次、T1:次/4天,36次;T2:次/8天,19次;T3:次/12天,13次;T4:次/16天,10次,研究其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基质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产量随施施肥次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T2处理最高,达157251.64 kg/hm2,较CK增产18.69%。合理施肥次数可以改善番茄品质和口味,T3处理能够获得最高的Vc含量,而番茄红素含量以T2处理最高,分别为 14.16 mg/100 mg、4.44 mg/100 mg,糖酸比以T2处理最高,T1其次,CK处理最低。此外,合理施肥次数能显著增加基质养分含量,改善pH和降低EC值,其中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提高了6.25%~31.25%、1.88%~25.20%、5.51%~21.50%和10.34%~27.58%。pH为6.22~6.89,EC值为466.04~763.46 μs/cm,基质养分以及番茄产量和品质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综上,合理施肥次数能提高番茄产量,改善品质等,尤以T2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不同作物种植垦作对水土流失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大田作物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甘蔗、木薯、玉米3种作物种植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的水土流失量及土壤养分流失量均有显著差异。3种不同作物种植的水土流失量及土壤养分流失量大小均表现为:玉米>木薯>甘蔗。其中,玉米水分、土壤、土壤速效氮、磷、钾及土壤有机质的流失量分别比木薯增加了15.00%、30.44%、35.53%、34.73%、31.84%、34.80%;木薯分别比甘蔗增加了41.60%、39.66%、46.86%、41.57%、54.75%、41.89%。由此可见,不同的作物垦种和栽培管理过程对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玉米种植垦种和栽培管理过程耕地水土流失量最大,其次是木薯,再次是甘蔗。旱地尤其是旱坡地不同作物适当轮作,不仅有利于调节土壤肥力,而且有利于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16.
摘要:以石灰性潮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种植两茬樱桃萝卜,研究小麦秸秆和猪粪施用对植株生长、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性状的当季效应及其后效。结果表明,秸秆施用显著提高了两茬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对提高了植株中钾含量效果明显,但降低了第一茬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及植株含氮量。猪粪施用后,两茬植株地上部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还维持较高水平,累积后效明显。高量猪粪使用明显促进了第一茬植株生长,提高植株中氮磷钾含量。两茬植株收获后,施用猪粪的土壤pH值下降。中高量秸秆和3种用量猪粪处理的土壤EC值(可溶性盐含量)明显上升。结论认为:猪粪和秸秆施用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并能维持后效,但秸秆有机碳和钾含量较高,施用时注意配施氮磷肥,调节好C/N比。猪粪施用明显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种植对木薯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机械化种植对木薯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新选048’、‘华南5号’和‘华南205’3个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木薯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机械化种植与人工种植2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木薯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人工种植相比,机械化种植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木薯产量均明显增加,其中‘新选048’土壤速效N、P、K及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7.23%、6.27%、16.76%、4.46%,‘华南5号’分别增加了11.09%、32.58%、21.80%、3.73%,‘华南205’分别增加了9.21%、14.28%、16.80%、5.21%;‘新选048’、‘华南5号’和‘华南205’3个木薯品种块根产量分别增加了14.02%、5.86%和16.70%。可见,机械化种植对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木薯生长发育,提高木薯产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应该在木薯生产中推广应用。在木薯机械生产种植上,‘新选048’和‘华南205’这2个木薯品种增产效果很明显,是值得广泛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草酰胺对菇渣混合基质理化性状和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工厂化育苗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方便管理者取得简单易用的肥料,试验以菇渣有机复合基质为育苗基质,以缓效氮肥草酰胺为肥源,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穴盘育苗法研究了草酰胺在培育番茄壮苗中的施肥效果。结果表明,与施速效肥尿素基质EC值相比,在整个育苗过程中,施缓效肥草酰胺的育苗基质EC值变化平缓,呈现缓慢上升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草酰胺施肥处理能够促进番茄幼苗对N、P、K营养元素的均衡吸收,利于鲜重、干重的快速积累,幼苗生长较快,株高、茎粗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尿素处理,幼苗生长健壮。表明草酰胺是培育壮苗的优良氮肥肥源,能够促进番茄壮苗形成,操作简单,适于工厂化育苗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四川冕宁县新植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并合理指导施肥,2013 年和2014 年采集冕宁县后山乡、回龙镇、哈哈乡和回坪乡4 个新植烟区耕层(0~20 cm)土壤样品186 个,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冕宁县新植烟区土壤平均pH 6.26,总体处于适宜范围;土壤有机质、有效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总体处于适宜或丰富水平,但变异系数较大,仍有15.15%的土壤有机质缺乏,24.74%的土壤有效磷不足,约有15.00%的土壤交换性钙和镁偏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属于缺乏或极缺乏水平,有68.50%的土壤碱解氮缺乏,土壤速效钾属于缺乏和极缺乏分别占36.01%和54.28%。烟叶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各乡镇土壤养分含量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20.
氮磷钾肥对能源草柳枝稷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柳枝稷在边际土地规模化种植过程中肥料效应方面的基础数据,在日光温室内开展了沙土盆栽柳枝稷苗期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沙土盆栽柳枝稷苗期的叶面积、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氮磷钾的单因素肥料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柳枝稷苗期总生物量与氮磷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三元二次回归关系,日光温室沙土盆栽条件下,获得柳枝稷苗期最高生物量所需要的适宜氮磷钾浓度分别为:氮(N)94.01mg/kg,磷(P2O5)40.18mg/kg,钾(K2O)117.96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