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葡萄品种户太8号为材料,研究铺设反光膜对设施大棚栽培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果实大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果园铺设反光膜既可调节果树冠层微环境(光照强度),又能改善果实品质。铺设特卫强反光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果实百粒重显著高于对照;覆膜处理的光照反射率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铺设反光膜处理对葡萄着色和前期成熟果数量作用显著,成熟期前2周可采摘的葡萄产量是对照的2.1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柑橘品种红美人为试材,研究铺设特卫强地布和防草布对红美人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不同地面覆盖对树冠不同部位光照强度、果实内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铺设特卫强地布能显著提高树冠不同部位的光照强度,在晴朗天气测量树体距离地面60、100和140 cm 3个部位,铺设特卫强地布后反射光强度分别是对照的7.25倍、7.09倍和7.03倍,黑色防草布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覆盖特卫强后,果实转色比对照早14 d,覆盖防草布与对照无差异。特卫强覆盖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特卫强覆盖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高0.93°Bx(树体中部)和1.30°Bx(树体上部),而覆盖防草布和对照无显著差异。特卫强覆盖与对照比,红美人单株产量降低了9.77%,每667 m2产量降低293.1 kg,对树体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透湿性反光膜覆盖材料对高山罗幔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覆盖罗幔+地表铺设特卫强以及露天栽培+地面铺设特卫强,均可有效提高树冠下部光照,促进果实着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而在地面覆盖反光膜可提早上市,而在罗幔顶部加盖反光膜则可以延后上市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大棚栽培的巨峰葡萄为试材, 研究银黑双面膜、特卫强膜和黑白双面膜对果实发育过程中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单果重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综合比较3种材料对巨峰葡萄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以杜邦特卫强反光膜效果最佳;成熟期, 与CK相比, 地面覆盖特卫强反光膜的巨峰葡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等分别比CK提高16.0%、34.4%、11.5%和10.1%。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对吐鲁番地区‘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茉莉酸甲酯改善‘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提供参考。以吐鲁番地区‘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于果实着色前和着色初期分别使用不同浓度(20、60、100 mg/L)茉莉酸甲酯喷施果穗2次。采收期测定果实色泽和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处理下指标间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果实色泽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最适宜的施用浓度。结果表明,着色前和着色初期用茉莉酸甲酯处理‘克瑞森无核’葡萄,能够显著提高果皮中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进而显著提高果实着色指数;处理后的果实红绿色差指标a值、彩度指标C值显著增大,而果面亮度指标L值和黄绿色差指标b值显著降低,果面色泽显著改善;茉莉酸甲酯处理能够显著增大果粒纵径、横径,减小果形指数,增大果粒质量和果穗质量,同时显著增大果梗粗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浓度过高会造成果梗耐拉力减小,耐贮运性能下降,可滴定酸含量过高,花色苷含量增幅不大、着色指数不高;而低浓度处理容易出现果粒萎蔫现象。选取与‘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密切相关的15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处理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果实品质优劣顺序为60 mg/L> 20 mg/L> 100 mg/L> CK。综上,吐鲁番地区于果实着色前和着色初期使用浓度为60 mg/L的茉莉酸甲酯喷施‘克瑞森无核’葡萄果穗2次,可显著改善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淮安市从1996年开始进行红富士苹果套袋试验与推广工作,目前已在苹果、梨、桃、葡萄等树种上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套袋果实外观品质好,果面光洁,艳丽,着色好,好果率高,市场竞争力强,商品价值高,深受果农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现将富士苹果优质高产套袋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摘袋后为提高红富士苹果的果实品质,要做到适时浇水,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适时摘袋,尽量避开摘袋后3天内的霜冻,通过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等技术措施加强果实着色管理,在霜降的前一周内摘果是最佳食用的采摘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设施限根棚架栽培的7年生“红十月”葡萄为材料,通过控制单株相同留穗量(20穗)和每穗不同果粒数(60粒、80粒、100粒)处理,研究了不同负载量对“红十月”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0粒处理的葡萄单穗重显著小于80粒、100粒处理,其果实单粒重、果粒纵径、果形指数、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红色色度a*、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个处理,且果实全部着色。综合分析试验结果,“红十月”葡萄设施限根棚架精品化栽培适宜负载量为单株保留20穗,每穗留果60粒,每667 m2产量控制在1 400 kg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材质的反光膜对四季柚树体微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本试验以苍南县马站镇四季柚为试验材料, 采用特卫强农用反光膜、大成极光高亮防水型反光膜、大成极光高亮反光膜3种不同材质反光膜进行地膜覆盖试验。结果表明, 四季柚覆膜能显著降低土壤含水量, 提高树体中下部光照强度, 促进叶绿素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增强叶片光合特性, 提高果实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 有效降低其柠檬酸含量。结果表明, 参试的3种反光膜中, 特卫强反光膜的综合效果最佳, 其次为黑白膜和防水型反光膜, 有关反光膜的铺设技术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外源脱落酸对魏可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转色期应用不同浓度的ABA处理魏可葡萄果实,研究其对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BA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果实的品质;同时,可显著提高果皮花青苷含量,提高色差a值,降低色差b值和h值,促进果实着色,其中以150 mg/L ABA处理综合效果最优,表明外源ABA对葡萄果实花青苷的累积及提早成熟有特异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国北方广大花生产区种植的产量高、品质好、出油率高及适应性、抗逆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花生品种,选出8个花生材料,以花育19为对照,通过不同试验比较,观察其生育期、抗病性、生物学性状、各品质指标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L15-3产量高,稳产性好,2015-2016年连续2a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花育19提高34.31%,居所有参试材料第一位;在8个参试花生品种中,L15-3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26.5%,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一位,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57.6%;出油率高达56.4%,属于高含油量类型。L15-3不仅高产稳产,而且品质好出油率高。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对花生品质粗脂肪及高蛋白优质花生品种需求逐步提高,L15-3选育成功,很好解决了我国大果花生高产与品质、大果与品质呈负相关的矛盾,集大果、高产、稳产、品质好、出油率高于一身。适宜在我国北方广大花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以长治市襄垣县韩村农作物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X"形线路对当地玉米地、谷子地、小麦地135个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有效钙、铜、铁、锌含量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3种不同农作物,土壤中大量元素钙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谷子地小麦地玉米地,微量元素铜、铁、锌全量浓度的顺序为:小麦地谷子地玉米地。试验区内不同作物地其土壤金属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试验样地铜、铁含量适中,锌明显偏高,钙含量缺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金属元素含量在表层(0~40 cm)变化幅度较大,但底层(40~60 cm)元素含量值大于表层。该研究对施肥、现代农业发展和相关作物种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以本育9、平安18、丰禾10、四单1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均呈"S"形曲线变化趋势;对于春玉米淀粉积累而言,N200处理是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4.
张义  刘吉武  杜丽 《贵州农业科学》2012,(2):142-144,147
为了探明新引进的温州蜜柑品种山下红与目前国内主栽品种在品质特性方面的差异,以山下红和国庆一号、兴津为试材,通过感官分析、色差测定及化学分析等检测方法,研究了3个品种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色泽与色素含量、果肉中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3个品种的果皮叶绿素含量均持续下降且以成熟前期下降最快,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果实成熟时这两种色素的含量在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国庆一号和兴津的果皮着色速度快于山下红;国庆一号、兴津的可溶性糖积累速度比山下红快,达到峰值早,而山下红在测定期间平稳持续升高;国庆一号减酸较兴津和山下红早;国庆一号和兴津从10月20日开始果实糖酸比上升幅度变缓,而山下红一直持续升高。综合判断,国庆一号成熟最早,兴津其次,山下红成熟最晚。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育成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吉林省育成的15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脂肪(以下简称蛋脂)总量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平均值为20.44%,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41.26%,蛋脂总量平均值为61.70%。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吉林省育成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有所上升;蛋白质含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00年略有下降;蛋脂总量趋于平稳,变化不大。省内不同单位育成的大豆品种品质性状水平有所不同,吉林号和九农号系列品种脂肪含量较高,通农号系列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吉林省的大豆品质性状还具有很大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幸福成为人们思考得越来越多的问题,社会主义幸福观也开始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幸福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一般内容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应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不同大豆种质材料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磷处理对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而蛋白质含量与蛋脂总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高磷条件下,蛋脂总量超过63%的“双高”种质占14.09%;在低磷条件下,蛋脂总量超过63%的“双高”种质占15.45%,这些种质是今后选育“双高”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18.
宋向东  张之鑫  王巍巍  富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97-4498,4502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样品先用浓度80%甲醇提取,而后100℃水解;色谱分离使用反相C18分析柱二元高压梯度洗脱(分析时间25min),柱温40℃;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60nm;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相关性采用Origin6.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经方法学验证建立的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准确、可靠;通过对85份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的异黄酮含量测定,初步明确了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的特点及范围,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幅为2.29~4.89mg/g,平均含量为3.36mg/g,含量超过4mg/g的大豆品系5份;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脂肪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较高,培育高异黄酮含量和高脂肪含量的大豆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山西玉米的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容重、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及赖氨酸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平均容重和粗淀粉含量有升高的趋势;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基本无变化;2003~2008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赖氨酸含量基本无变化;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粗蛋白含量略有下降。[结论]粗淀粉含量和容重随玉米产量的提高而提高,而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等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由遗传基因所控制的,因此必须加强专用型玉米选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山西玉米的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容重、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及赖氨酸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平均容重和粗淀粉含量有升高的趋势;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基本无变化;2003~2008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赖氨酸含量基本无变化;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粗蛋白含量略有下降。[结论]粗淀粉含量和容重随玉米产量的提高而提高,而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的赖氨酸含量等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由遗传基因所控制,因此必须加强专用型玉米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