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古莲花池始建于公元1227年,原名"雪香园".明代,因池中荷花经久不衰而得名"古莲花池".清代,曾作为乾隆、嘉庆、光绪三朝的行宫和慈禧的行宫御苑.清乾隆年间形成著名的"莲池十二景". 就莲花池现存景点探究其艺术特色,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了障景、透景、对景、补景、借景、框景等造景手法.景观布局和配置上,古莲花池属于其园林空间相对较小,相关景物也集中,不甚远大,但造景得法,莲多满植水中,力求在有限的水域内造成无边之势,以扬其盛,取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在布局莲景与陆地景物的平面与空间关系上,古莲花池为集中式布置莲景的形式,并与周围建筑相互渗透、相互呼应,使莲景在园林和风景造景中变化丰富,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2.
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例,论述了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特征,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相似文献   

3.
受自然及人文环境差异的影响,并同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北方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各具特色又颇有共性,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一法多式"的造园思想.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清代私家园林为例,通过对造园要素的调查分析,对两者造园艺术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从形式手法、意境追求和细节处理等方面探讨总结了两者造园艺术的相同之处,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域差异及历史文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方如心  赵洋 《广东园林》2020,42(6):91-96
素有“姐妹双园”之称的台湾板桥林家花园和厦门菽庄花园,因其深厚的血脉亲缘联系、独特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巧夺天工的造园艺术而被众人所熟知,是闽台地区传统园林的重要代表。通过现场调研、文献收集和对比研究,围绕着两个花园的造园要素、造园手法、造园意境3个方面探寻它们的共性美和个性美:两座园林都承袭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且融入闽台地域特色,又出于各自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人文文化等差异,使得两座园林承载着造园之主的不同希冀,各自彰显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浅论园林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园林的艺术来源,艺术组成、园林各组成要素以及园林空间的布局和处理的艺术性等方面具体详细地阐述了园林的文化内涵,分析了园林的艺术性内质。强调应该文化造园,艺术造园。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该文以石家庄市动物园为例阐述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江南园林为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两大不同地域风格的园林。概括性地回顾岭南发展历程,比较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思想、造园师及园主人四个方面分析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北园林造园风格浅析张谷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是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的造园风格主要分南、北两方。南方园林主...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新江南园林的造园范式,丰富新江南园林造园理论和方法,增强新时期风景园林文化自信,以无锡市尚林苑为例,对其造景艺术特色、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新江南园林造景理念、方法和创新手段,认为无锡尚林苑以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理论为指导,运用新材料、新格局,满足园林新功能,做到了对传统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古朴自然,建筑造型优美,景物珍奇秀丽,不仅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深厚文化底蕴,而且也是我国精湛造园艺术的结晶。各种植物、建筑通过不同的造园手法巧妙地结合,形成富有诗情画意、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园林景观,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图与造景手法入手,以江南园林为例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和构图特点,探讨了造景手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论广东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翼飞  陆琦 《广东园林》2008,30(1):20-23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位于桂林雁山区的雁山园始建于清咸丰初年,为广西现存的三大古典园林之一,被誉为岭南名园。雁山园由桂林乡绅唐岳始建于清咸丰初期,也称为“雁山别墅”,至今已经有150年的历史。在广西现存的三座古典园林中,它是修建得最早、造园艺术甚高,最具岭南园林特色的一座古典园林。雁山园的建造时间,史籍中没有确凿的记载,建造年代有咸丰年间和...  相似文献   

13.
钱泳履园位于常熟市翁家庄,此园以水为胜,树木繁茂,是一处简远雅致的文人园林,在私家园林日渐流俗的清代中后期独树一帜,成为研究清代江南园林的重要案例.履园现已消失,通过解读分析履园的园铭和园图题咏,探析其山水环境及景观元素,从水系、植物、建筑3个方面复原履园的基本面貌,再现其邻溪而建、植被丰富、朴雅清逸的景观特征.并以《...  相似文献   

14.
营造园林耗资较大、用时较长,盛世繁荣安定、物阜民丰,造园相对更容易实现,"盛世造园"逐渐成为时下学术界一个常见不疑的论断。实际上,在中国园林历史上,盛世造园的实例有之,乱世兴园的现象也很多;古代文人园林多为写意性的精神家园,对盛世的物质基础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盛世"与"造园"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顺承关系,"盛世造园"这一论断不仅存在学术认知上偏谬,对当代园林事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误导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宋洛阳名园在意境营造上相比前朝更加完善,成为后代园林的标杆,而园林意境非纯粹客观物象,需与观者共同完成,即产生共鸣。从营园思想和造园技法两大方向着手,借助各类古籍和文献资料梳理以及名园案例分析,从布局、理水、掇山置石、建筑、植物配置5种造园技法挖掘北宋洛阳名园营造特点以及园林意境营造技法,体会北宋园林生活场景和园林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作为主要造景植物广泛应用于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东莞可园的可轩以桂花为主要元素营建,既展示独特的传统桂花文化,又显示园主人洁身自好的人格自信和高贵品格,以及对美好意愿和高品质生活期盼与追求。桂花的现代应用前景广阔,可以从古典园林中吸收精华,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丰富园林应用品种群及应用方式,发挥营造优美景观、改善生态环境、康养等多重价值;还可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为契机,通过园林造景,营建具有科普价值和中国传统桂花文化内涵的专类或专题公园。  相似文献   

17.
中韩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并且是东方园林的两枝奇葩。中国园林与韩国园林属于本源和分支的关系,韩国园林很多方面传承了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及艺术特征;然而不同的自然人文环境也使两种园林风格迥异,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构景作用的置石也不例外。本文试从置石的形态与应用手法对中韩园林的不同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医疗花园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森林以其独特的环境,经过适当的设计,是理想的天然医疗花园。文中概述了丹麦森林和森林医疗花园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丹麦纳卡蒂亚森林医疗花园,包括设计理念及方案和医疗活动安排等,以期对我国森林医疗花园的兴起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