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检测贵州中华蜜蜂病毒病的潜伏情况,为蜂群防治提供依据。根据已建立的高效灵敏的病毒特异性RT-PCR检测方法,对贵州省中华蜜蜂进行了6种病毒病——蜜蜂畸翅病毒(Deformed wing virus,DWV)、蜜蜂黑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蜜蜂囊状幼虫病毒(Sacbrood virus,SBV)、蜜蜂克什米尔病毒(Kashmir bee virus,KBV)、蜜蜂急性麻痹病毒(Acute bee paralysis virus,ABPV)和蜜蜂慢性麻痹病毒(Chronic bee paralysis virus,CBPV)感染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贵州省的中华蜜蜂中潜伏着BQCV、SBV和DWV,其中以正安县感染的病毒病最少、盘县次之、锦屏最高,蜂病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各种蜂病以BQCV(20%)感染率最高、DWV(8.9%)次之、SBV(6.7%)最低。  相似文献   

2.
旨在了解我国东方蜜蜂及西方蜜蜂中病毒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发生差异,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饲养环境对蜜蜂感染病毒的影响。2012—2013年从8省市采集东方蜜蜂50群和西方蜜蜂108群,利用RT-PCR技术检测残翅病毒(DWV)、黑色王台病毒(BQCV)、囊状幼虫病毒(SBV)、克什米尔蜜蜂病毒(KBV)、慢性麻痹病病毒(CBPV)、急性麻痹病病毒(ABPV)以及以色列急性麻痹病病毒(IAPV)等7种病毒在蜂群中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东、西方蜜蜂均被KBV之外的6种病毒感染,其中BQCV最为流行,其次为DWV。SBV对西方蜜蜂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东方蜜蜂(P0.01),CBPV、ABPV以及IAPV对两蜂种的感染率均较低,无明显差异。在东方蜜蜂的4个取样省份中,IAPV只在辽宁和海南发现,CBPV只在福建和辽宁发现,而ABPV只在广东检测到。在西方蜜蜂的7个取样省市中,DWV、BQCV及SBV均有分布,但SBV在福建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地点(P0.01),在新疆、北京和辽宁检测到5种病毒,在山西、山东、海南和福建则检出4种病毒。3种类型的蜜蜂饲养区中,在西方蜜蜂饲养区检测到6种病毒,东、西方蜜蜂混养区检测到5种病毒,而在东方蜜蜂饲养区只检出3种病毒。两种蜜蜂同时感染多种病毒较为普遍,多数样品被DWV、BQCV两种病毒或DWV、BQCV及SBV三种病毒共同感染。以上结果表明,中国东、西方蜜蜂中流行的病毒以BQCV与DWV为主,感染的6种病毒在不同采样地及不同类型饲养区的分布及感染水平不同,但普遍存在多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四川省东方蜜蜂主要病毒病:蜜蜂黑王台病毒(BQCV)、畸翅病毒(DWV)、囊状幼虫病毒(SBV)、克什米尔蜜蜂病毒(KBV)、急性蜜蜂麻痹病毒(ABPV)和慢性蜜蜂麻痹病毒(CBPV)的感染状况。采用RT-PCR方法对来自四川省9个地区共270份东方蜜蜂样品进行快速病原学检测。调查结果显示:四川省东方蜜蜂群中有5种病毒的感染;其中,BQCV总阳性率为17.8%,KBV总阳性率为3.0%,SBV总阳性率为1.1%,ABPV总阳性率为1.9%,CBPV总阳性率为2.2%。在被调查的9个地区中,有7个地区蜂群存在至少1种以上病毒病感染的现状,表明四川省东方蜜蜂群疾病感染状况较为严重,其对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危险需要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蜜蜂畸翅病毒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通过构建蜜蜂畸翅病毒(DWV)RDRP基因部分序列的标准质粒作为模板,进行了标准曲线的建立,并对所建立方法进行了特异性和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扩增效率E=100%,R2=0.999,最低检出量为100个拷贝;该方法仅能检出DWV病毒,而不能检测出蜜蜂黑王台病毒、囊状幼虫病毒,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表明已成功建立了特异灵敏的DWV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采用所建方法对昆明部分蜂场进行了DWV感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昆明地区东方蜜蜂带毒率为54%,提示DWV病毒在昆明地区东方蜜蜂中存在流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7,(11):13-17
蜜蜂黑蜂王台病是由蜜蜂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引起的蜜蜂疾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为检测山东省蜜蜂黑蜂王台病毒在蜂群中的携带情况,本研究对山东省17地市部分蜂场蜜蜂携带BQCV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并首次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初步对17地市的蜜蜂样本进行了快速病原学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山东省17地市的62个蜂场中有来自7个地市的13个蜂场的蜂群携带BQCV,检出率为4.769%。结合调研情况及鉴定结果,我们还提供了5条可能防御蜜蜂黑蜂王台病发生的措施。希望本研究为有效预防山东省蜜蜂黑蜂王台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已知感染蜜蜂黑王台病毒(Blackqueen cell virus;BQCV)和蜜蜂畸翅病毒(Deformed WingVirus,DWV)的东方蜜蜂蜂群中采集工蜂个体,将其纵向剖成3份,一份存于-79℃,一份加入1.2 mL无水乙醇保存,第三份加入1.2 mL TRIzol保存。对3组样本每隔3 d同时进行RNA提取,并使用RT-PCR方法检测蜜蜂黑王台病毒和蜜蜂畸翅病毒。结果表明在TRIzol中保存的样品和-79℃冰冻保存的样本所提取RNA相对完整,病毒检测结果一致;在无水乙醇中保存的样品RNA质量相对较差,病毒检测阳性率低于前两者。该研究为蜜蜂病毒检测的采样保存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5,(12):27-28
蜜蜂病毒病是危害蜜蜂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鉴于辽宁地区部分蜂场蜂群突然大量死亡或新出房蜂不能参加采集任务的现象,通过在发病蜂场采样,采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发现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以下简称BQCV)普遍存在于大量死亡蜂群。进化分析显示,BQCV辽宁株与吉林株、韩国株相近,表明此毒株与亚洲株最相近。推测黑蜂王台病毒可能是导致蜂群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探讨病原防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蜜蜂黑色王台病毒RT-qPCR检测方法,以蜜蜂黑色王台病毒(BQCV)衣壳蛋白基因部分序列作为目的基因,构建标准质粒并作为模板,建立标准曲线,且对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qPCR检测方法,扩增效率E=1 08%,可信度R2=0.997。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量为101个拷贝;该方法特异性强,仅能检出BQCV,而不能检测出蜜蜂囊状幼虫病毒、畸翅病毒。以上结果表明已成功建立了针对BQCV灵敏、特异的RT-q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楠楠 《中国蜂业》2009,60(10):49-50
由黑色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简称BQCV)引起的一种蜜蜂蜂王幼虫病害,大多感染西方蜜蜂,弱群易受侵染。研究证明,健康的蜂群有可能隐藏病毒。例如,2004年研究人员在1只工蜂体上发现4种病毒,93%蜂王被检测到存在2~5个病毒潜在感染。  相似文献   

10.
蜜蜂微孢子虫已被确认为是导致世界性蜜蜂损失的重要病原之一。因商业目的导致不同地区蜂种栖息地扩张与重叠,使两种原寄主分别为东、西方蜜蜂的微孢子虫(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西方蜜蜂微孢子虫)得以在不同蜂种间传播。新病原的入侵在对当地蜜蜂资源造成威胁的同时,外来蜂种成为地区性病害传播的媒介。而迁徙性的蜜蜂饲养模式进一步将这种不利影响放大,进而威胁整个养蜂业的持续发展。研究数据显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在人工饲养蜂群中已取代西方蜜蜂微孢子虫成为优势寄种群,但在自然条件下这两种蜜蜂微孢子虫如何作用饲养蜂群的相关数据缺乏。对东、西方蜜蜂混合饲养蜂场和山区东方蜜蜂隔离蜂场的蜜蜂样本进行两种蜜蜂微孢子虫PCR特异性检测,仅检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且西方蜜蜂蜂群微孢子虫感染率高于东方蜜蜂,混合饲养蜂场东方蜜蜂蜂群微孢子虫感染率高于山区东方蜜蜂隔离蜂场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吉林省蜜蜂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传播动态及流行病学特点,在舒兰、安图、集安、敦化和蛟河等5个地区共50个蜂场采集蜜蜂样品,采用蜜蜂消化道涂片检验法进行蜜蜂微孢子虫病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上述地区蜂场均检出有蜜蜂微孢子虫感染,总检出率为32%。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主要养蜂地区饲养蜂群中存在蜜蜂微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12.
从吉林省某蜂场疑似蜜蜂残翼病病料中分离到一株蜜蜂残翼病病毒(DWV),命名为DWVJL1,提取该分离株的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其基因组的5′-UTR并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道的DWV 5′-UTR序列同源性在95%~99%之间。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公布的9个相关序列进行系统遗传进化树分析,证实其与JX878304同源性最近,而与GU109335、KJ437447同源性最远。  相似文献   

13.
蜜蜂病毒病(二)[加拿大]斯科特—杜普雷,C.等急性蜜蜂麻痹病毒急性蜜蜂麻痹病毒(AcuteBeeParalysisVirus;ABPV)于1963年首次被发现。尽管其性质与CPV十分相似,但它们是两种极其不同的病毒。ABPV的毒力较强,作为一种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昆虫之一。如何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下,保护和利用蜜蜂,维护蜜蜂的种群繁衍和优质育种,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方法】选择在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建立西方蜜蜂繁育隔离交尾区,栽培优质蜜粉源植物,采用地理空间位置分析、蜂场数据调查和蜜蜂生物性检测等方法,检验该隔离区内蜂王隔离交尾的可行性。【结果】 试验组织的20只处女王经过30d交尾期,蜂王交尾均未成功。【结论】将蜜蜂育种场或繁育场建设在人多地少的经济开发区,可有效隔离外场雄蜂,为西方蜜蜂定向繁育优质蜂种和蜂种区域规划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蜜蜂黑蜂王台病毒(BQC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BQCV-JL1株基因序列(KP119603.1)设计了多套LAMP引物,通过引物筛选,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可视化LAMP方法,并且评价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方法在63℃下可对BQCV核酸进行高效扩增,可视化判定结果与real-time Turbidimeter仪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最低检出限量为4.0×102拷贝/μL),为普通PCR的100倍。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LAMP法检出率高于常规PCR。本研究建立的可视化LAMP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BQC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对自然感染蜜蜂蛹病的蜂场调查,取样及症状观察,查明患病的蜜蜂蛹体色由白色变为灰白色,后期变为干枯状色,巢房盖被咬开,呈“白头蛹”状;感染试验表明,患病死亡的蜂蛹和病蜂群中的蜂王是传染来源;取自死亡工蜂蛹的头部,中肠组织和病蜂王卵巢组织作超薄病理切片,经电镜检测发现大量直径约20毫微米的球型病毒粒子。电镜和免疫电镜诊断,均观察到大量的约20毫微米的球型病毒粒子,此外,还对症状诊断,鉴别诊断和血清学诊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浙江省浆蜂(西方蜜蜂)核心种蜂场蜜蜂的抗病力,对浙江省6家种蜂场的蜂群分别在越冬期(2019年12月)和春繁期(2020年3月)开展蜂螨、微孢子虫和5种病毒等常见病虫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蜂场的蜂群在蜂螨寄生率上无显著差异,越冬期测得的蜂螨寄生率在0-19.44%之间,而春繁期各蜂场蜜蜂未发现有蜂螨寄生;在微孢子虫感染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越冬期和春繁期,蜂群的微孢子虫孢子数分别在0-7.0×10~5个/蜂与0-2.3×10~6个/蜂之间;在病毒感染上,除黑蜂王台病毒(BQCV)外,从越冬期到春繁期各蜂场蜜蜂体内其它4种病毒的感染率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所有病毒感染滴度在越冬期和春繁期之间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随着西方蜜蜂引入我国及其产生的良好经济效益,专业蜂场的绝大多数以养西方蜜蜂为主;近年来饲养中蜂的人出于对西方蜜蜂养殖的兴趣,有的实施了“中改意”技术;为了保护中蜂的繁衍有人反对“中改意”。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董秉义 《蜜蜂杂志》1997,(10):22-23
蜜蜂螺原体病的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董秉义1.蜜蜂螺原体的发现与蜜蜂螺原体病蜜蜂螺原体是在研究植物类菌原体病害过程中发现的。它被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早在1898年从牛胸膜肺炎病组织中分离出来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的微生物,它无一定形态,无细...  相似文献   

20.
陈裕文 《蜜蜂杂志》2011,31(7):32-35
台湾地狭人稠,但由于地处亚热带,植物相当丰富且多元,适于养蜂业发展。目前台湾养蜂业以饲养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为主,东方蜜蜂(A.cerana)则多为野生蜂,因此探讨的对象主要为西方蜜蜂。在寄生性蜂螨方面,狄斯瓦螨(Varroadestructor)是危害台湾养蜂业最为严重的敌害之一,狄斯瓦螨普遍发生于各养蜂场,经常导致越冬蜂群的灭亡,小蜂螨(Tropilaeplaps clareae)与气管螨(Acarapis woodi)则目前尚未有发生记录。在防治方面,福化利(fluvalihate)仍是主要的防治药物,但目前狄斯瓦螨已出现明显的耐药性,草酸(oxalic acid)糖液与百里酚(thymol)为重要的取代防治药物。在虫害方面,夏秋季常见胡蜂捕食外勤蜂,台湾大胡蜂(Vespa mandarinia)多发生于山区蜂场,严重时可摧毁整群蜜蜂;黄脚胡蜂(V.velutina)与黄腰胡蜂(V.affinis)则为平地养蜂场常见的捕食性胡蜂,尤以前者的捕食效率最高。在病害方面,近年来已少见美洲幼虫病(American foulbrood)的大发生,但检测各地蜂群的储蜜仍可检出病原孢子;抗生素防治在台湾不合法,隔离或烧毁罹病群为主要的防治方法。欧洲幼虫病(European foulbrood)为春季偶发性病害,可利用管理的方法防治;白垩病(chalk brood)则发生于蜜粉源不足的季节,一般利用育王并注意蜂场卫生可降低发生的几率,亦有饲喂板蓝根萃取物以提升蜂群抗病力。微粒子病为近年来备受注意的传染病。2008~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病原孢子的密度在冬季达最高峰,夏季则最低;东方蜜蜂微粒子(Nosema ceranae)普遍存在台湾各地养蜂场,目前尚未栓出蜜蜂微粒子(N.apis)。蜜蜂病毒病近年来亦备受重视,研究发现罹病蜜蜂可同时被检出多种蜜蜂病毒,此种复合感染的现象造成罹病体出现非典型病征,值得防疫单位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