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河蚬人工育苗技术”于1995年列入苏州市苏科农(95)154号科研项目,经三年努力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于1996年10月22日通过专家鉴定。该课题获得平均每平方米1.97万只幼蜕的成绩,基本解决了河规的人工繁殖及现苗、规种培育的整套技术,开展的太湖放流增殖也取得了开创性成效。对增加河蜕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吴县市“河蚬人工育苗技术”通过专家鉴定$吴县市水产局!江苏  相似文献   

2.
为对河蚬的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实现河蚬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3月,在洪泽湖选取约666.7hm~2的水域进行河蚬增殖,在增殖区施行捕大留小、区域轮捕的捕捞策略,将增殖区划分为灰色区和白色区,用网目尺寸为12mm的划耙于2014年11月和2016年11月对灰色区域进行捕捞,2015年11月捕捞白色区域,统计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和2016年11月分别对两个区域河蚬的生物量和生物学参数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和2016年11月增殖区的河蚬产量分别达到1027.4、1222.4kg/hm~2和1274.9kg/hm~2,经济效益分别达到25.9、32.4万元和34.2万元;增殖区河蚬的生物量总体呈先增长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2016年增殖区河蚬生物量最大,为143.9g/m~2,且2015年11月白色区河蚬的生物量显著高于灰色区;捕捞河蚬的壳长和质量的最小值分别为13.97mm和1.29g,且2015年11月河蚬形态学指标和质量均为白色区大于灰色区。分析表明,该捕捞策略既能够达到休渔和保种的目的,又能够调节河蚬的资源量,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河蚬资源健康稳定发展,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捕捞策略。  相似文献   

3.
黄蚬湖泊增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蚬为广布性淡水贝类。本文介绍了大水面增养殖黄蚬养殖水域和幼蚬选择、幼蚬运输及增养殖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资源量,增加经济效益,2014年12月以鲢、鳙为混养对象,在洪泽湖用网围增殖法进行了河蚬的增殖实验,于2015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16年2月(冬)对网围区和自然水域的河蚬的生长以及水体的总氮、总磷进行了比较分析,估算了增殖区鲢、鳙、蚬的经济效益,从而对河蚬网围增殖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监测期间除春季,网围增殖区河蚬的生物量、密度、形态指标和重量均显著大于自然水域,增殖区水体的总磷值(0.017~0.067 mg/L)小于自然水域(0.056~0.109 mg/L),网围增殖区每公顷的经济效益达34 597元。分析表明,该网围增殖法既能保护水体环境质量,又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湖泊网围增殖法。  相似文献   

5.
机动吸蚬机     
《淡水渔业》1977,(10):9-9
黄蚬是浙江、江苏、上海池塘养鱼的主要天然饲料之一。过去一直用人工采集,劳动强度大,功效低。一般一船一天只能采集200—300斤,高的近500斤。1976年上海市渔机所与松江县余山公社渔业机械厂等单位协作,试制成直径400毫米的单隔膜式吸蚬机,在此基础上,1977年又试制成双隔膜式吸蚬机。现在在黄浦江作业,二台机已正式投产。单船日产量8吨左右。纯度在95%以上。作业区域在黄浦江大桥到米市渡一带。作业水深10米以上,原来这一地区的资源单靠人工无法利用,这种深水黄蚬可能全国沿海潮水河都有,面广量大,可以使用吸蚬机来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6.
河蚬移殖增殖实验我场具有6万余亩养殖水域,1994年我们着手进行河蚬移殖的实验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实验的成功,为养殖水面立体开发,增加出口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材料与方法1.实验水域:采用我场梅堰分场的三只中小型外荡,其水质肥沃,水流通畅,无污染。历年的...  相似文献   

7.
2014年11月在洪泽湖进行河蚬的增殖放流实验,并于放流后的第二年对其形态学指标、规格和生物量等进行监测,以评估洪泽湖自然水域河蚬的增殖放流效果。结果显示,各站点河蚬的形态学指标和规格均为2015年11月最大,马浪岗的河蚬规格较大而生物量较小;至2016年7月三个站点的河蚬规格分别达到8.09 g/ind,6.29 g/ind和5.9 g/ind,而单位面积生物量分别为24.29 g/m~2、45.69 g/m~2和43.69 g/m~2。分析表明,非法捕捞、非法采砂,以及水温、饵料生物的季节变动等是影响河蚬规格和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前两者是影响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岱海是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的封闭型内陆湖泊,1987年开始移植大银鱼,1995年捕捞产量为291吨。但1996年6~9月,经多次试捕,未发现大银鱼个体。为究其原因,1996年9月18~19日,内蒙古渔业局、凉城县委、县政府特邀全国银鱼专家进行研讨。专家们从技术的角度阐述了尽快恢复岱海大银鱼及持续发展岱海渔业的意见与措施。 对目前岱海大银鱼的现状,专家组认为: 1.岱海为内陆封闭型湖泊,水质清新,属中等营养型水域,有多种鱼类生长,1996年又投放河蟹幼蟹140  相似文献   

9.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也是最早开发的渔业基地,湖内有28种淡水鱼类,年产鲜鱼4000余吨,有鱼罐头系列多种深加工产品出口海外。博斯腾湖流域面积为1061平方公里。水面155万亩,湖水系纯净的天山雪水汇集而成。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草鱼、鲢、鳙、池沼公鱼、贝加尔雅罗鱼等。在养殖业上,两年来耗资240万元向大湖投放草鱼、链、镛70余吨。在名特优品种引进上,1991年3月,移植池沼公鱼发眼卵1.04亿粒,1996年限捕的情况下,捕捞量达400吨。1996年移植大银鱼卵550万粒,当年年底见活体鱼107尾,1997年又投放3500万粒。同年引进美国大口胭…  相似文献   

10.
河蚬(Cobiculafluminea)俗称“沙蜊”、“蜊潦”。瓣鳃纲,蚬科。壳长约28毫米,厚而硬,呈圆底三角形;壳顶膨胀,突出;具有同心圆的粗生长轮脉;壳内面紫色,有光泽。栖息于淡水及咸淡水的江河、湖泊及入海口。分布广,数量大。由于生活区域环境不同,形成黑蚬、黄蚬、黑褐花纹蚬,地方变异大。近年来,河蚬(特别是黑蚬),由于营养价值高,国内、国际市场热销,而越来越引起各河蚬产地的高度重视。黑蚬港口交货2200~3200元/吨,黄蚬市价400~700元/吨。1998~2000年笔者在安徽省瓦埠湖进行了河蚬生态移殖优化增值技术研究,并取得成功。1移殖条件1.1移殖…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最近,我们在太湖三山湖一带看到有四、五十条吸螺蚬的机船在该湖吸捞螺蚬.当地渔民说:一台吸螺蚬机日产8000斤左右,高的可达10000斤.由于吸螺蚬机的吸头紧贴湖底移动,吸力又大,大小螺蛳、蚬子、幼蚌、连泥带水都被吸上来,经过机船往返作业过的地方,大、小螺蚬都被一扫而光.据无锡市河埒公社渔业大队耥螺蚬的社员反映:前几年,一条耥螺蚬船,两个劳力,一天可耥螺蚬1000多斤,而今一天只能耥三、五百斤,如果到吸螺蚬机作业过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德都县境内,有一条横贯全县而流经200多公里的河流——讷谟尔河。河内有28种鱼类,其中鲤、鲫鱼占35%。在大部分水域资源衰退情况下,这条河这几年产量却逐年提高,资源常盛不衰,1985年为141吨,1986年为163吨,1987年达到200多吨。这里的资源利用的秘密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河蚬俗称蚬子、黄蚬、黑蚬或沙蚬等,为双壳类淡水软体动物,原产于我国及东南亚,也称亚洲蚬(Asian clam)。作为我国典型、特色双壳贝类,在我国各大水域广泛分布,是江河水库等众多淡水生态系统的底栖优势种之一,在江河、水库和湖泊等水生生态系统中处于优势地位。因为河蚬对污染物有较强的生物蓄积能力,参与当地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而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河蚬营养价值高,肉味  相似文献   

14.
自1995年开始,青岛市尹府、黄同、产芝、棘洪滩、山洲、陡崖子、铁山、吉利河等8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大银鱼移植,1995年引进受精卵779万粒,1996年引进2320万粒,1997年投放4290万粒。大银鱼移植的成功,推动了青岛市水库渔业的发展。1996年捕捞大银鱼成鱼132.8吨,收入1195.2万元,扣除引卵及其它费用后,纯收入917.OZ万元,6.6万亩水面亩均利润138.94元。1997年后每年可捕捞大银鱼成鱼20O吨左右,成了这些水库主要的渔业收入。通过近几年的大银鱼移植工作,我们积累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移植技术,现将几个问题总结如下:1选择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张志云 《齐鲁渔业》1999,16(6):11-11
费县自1992年开始从事大银鱼的引进、移植工作,先是许家崖大型水库,后又扩展到全县7座中型水库及部分小型水库。1994、1995年大银鱼产量在30吨左右,1996年达到70吨,呈上升趋势。但1997年产量回落到20吨,1998年总产量尚不足10吨。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月份,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从河南、北京两地引进大银鱼受精卵880万粒,投放到四处湖泊,计5.4万亩。当年即在所投放的那什代泡多次试捕到大银鱼,9~12月,大银鱼体长13~18厘米,生长发育良好。1996年那什代泡又试捕到大银鱼,表明大银鱼已在该水域自然产卵繁殖后代。而且试捕的数量较大,9月中旬,用网长40米、网高0.75米、网目1.5厘米的小刺网,一夜最多试捕到,100余条体长13~15厘米。初步估算该水域大银鱼的蕴藏量为15吨左右。1997年即可进行生产捕捞。大银鱼在那什代泡移植获得了成功,表明大银鱼能适应黑龙江省的天…  相似文献   

17.
洪泽湖河蚬资源科学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洪泽湖河蚬产业管理现状河蚬又称黄蚬、金蚶、扁螺等,是双壳类软体动物,属于瓣鳃纲、真瓣鳃目、异齿亚目、蚬科、蚬属,是洪泽湖重要的水生生物资源之一。长期以来,洪泽湖河蚬因其质量好、品质高、口味佳而畅销日韩市场,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被誉为洪泽湖渔民的"金疙瘩",河蚬产业进而也成为洪泽湖渔业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之一。因此,河蚬资源的丰歉、价格的高  相似文献   

18.
洪泽湖螺蚬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洪泽湖螺蚬资源的调查结果。洪泽湖现存的螺蚬资源量约为24.3万吨,螺类主要分布在西部湖区,而蚬类为全源性分布。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内陆水域渔业产量,从68—70年7200吨(增长率为6%),比以往最高年产都是上升的,(见附图)70年比69年增加量的65年超过6200吨。将河川与湖沼加以分别观察,则河川的渔获量为67900吨,占总渔获量的64%,比69年增加5200吨。湖沼产量为42500吨,上升了2000吨。在河川的渔获量中利根川的蚬始终占很大比例,70年情况相同,比69年增加6000吨。在湖沼的渔获量中,北浦、实道湖、琵琶湖的蚬,  相似文献   

20.
河蚬移殖及增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蚬(Cobicula fluminea)是一种营养价值高而全的经济水产品。我国养殖河蚬始于明朝,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但其体色或黄、或褐、或杂。根据市场消费习惯,以纯黑色为上品,出口也需纯黑色的。现根据我们在河蚬出口基地的多年科研和养殖经验,将河蚬的移殖与定向控制体色的技术简介如下。1 异地移殖河蚬 出口的黑壳蚬与野生黄壳蚬均属同一种,即河蚬(Cobicula fluminea),与黄蚬(Cy-rena aurea)、圆锥蚬(Corbicula conica)是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