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西木原名香龙血树,原产于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为龙舌兰科、龙血树属多年生木本观叶植物。一、生长习性巴西木对光线的适应性强,北方在阴暗的室内可连续摆放观赏一个多月,在光线明亮的室内可长期摆放供观赏。性喜高温、高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较喜光亦耐阴,但怕烈日,忌干燥、  相似文献   

2.
巴西铁(dracaena fragrans),又称香龙血树,为百合科(liliaceae)龙血树属(dracaena Vand.exLinn.)多年生木本观叶植物。巴西铁株形整齐优美,叶片宽大,富有光泽,苍翠欲滴,是著名的新一代室内观叶植物。在江浙及北方地区,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成品巴西铁都从南方广州等地购进,这既增加了成本,又影响树的生长和观赏性。如果直接对光杆巴西铁桩引进栽培,可解决以上问题,并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Virescens’)别名万年竹、状元竹、万寿竹、绿竹叶龙血树、绿野仙达龙血树,原植物为金边富贵竹的芽变种。产地为非洲西部喀麦隆及刚果一带。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并在国内各地习见栽培观赏。富贵竹为百合科(Liliaceae)龙血树属(Dracaena)的盆栽常绿观叶植物。富贵竹亭亭玉立,姿态秀丽优雅,四季鲜绿苍翠,不但富有竹之韵味,还寓富贵长寿之意。宜置于卧室、书房的桌几之处,可为居室增添生气,并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靖西珍稀药用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为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镜扫描技术,研究其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其叶为等面叶,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分布并具较发达的角质膜,下表皮气孔较多、孔下室发达且角质膜多具乳突状疣体,上下表皮内方都均匀分布成束的机械组织,侧脉中木质部与韧皮部呈横向平列关系。老根由发达的栓化层、皮层和维管柱组成;且皮层薄壁组织中散生大量次生周木维管束。老茎的结构由外至中央依次为栓化层、皮层、形成层及散布有维管束的基本组织;在基本组织中的初生外韧维管束散布在近茎中央的基本组织中,次生周木有限维管束则在形成层与初生维管束之间散布,皮层中无维管束分布。产于广西靖西的剑叶龙血树其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与岩溶石山的干旱、高温和瘠薄的生态环境相适应,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所产血竭是否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笔者分别采用小鼠扭体反应模型、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对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的镇痛活性及抗炎活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人工诱导血竭可显著延长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镇痛活性优于天然血竭;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两者具有类似的抗炎镇痛活性。  相似文献   

6.
香龙血树真菌病害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2000年在广州地区的香龙血树[Dracaena fragrans(L.)Ker-Gaw.]种植单位共调查到9种真菌病害,即:可可球二孢茎枯病,顶多毛孢叶斑病,弯孢霉灰斑病,弯孢霉褐斑病,炭疽病,拟盘多毛孢叶斑病,拟茎点霉灰斑病,拟茎点霉叶斑病和球壳孢叶枯病,其病原菌分别被鉴定为: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Pat.)、龙血树顶多毛孢(Bartalinia dracaenaeaP.G.Xi,Z.D.JiangetP.K.Chi),弯孢霉[Gurvularia lunata(Walker)Boedijn]、塞河弯孢霉[Curvularia senegalensis(Speg.)Subram]、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棒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Atk)Stey]、龙血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dracaenae Sahni),龙血树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dracaenicola Z.D.Jiang,P.G.XietP.K.Chi),龙血树球壳孢(Sphaeropsis dracaenaeP.G.XietP.K.Chi),对生产影较大的是由可可球二孢引起的茎枯病和由围小丛壳引起的叶部炭疽病。  相似文献   

7.
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简称DS,以下同),俗称开运竹,为百合科龙血树属观叶植物。在加工水培保鲜过程中竹段上端面常常被空气中的霉菌污染,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致使其出口欧洲、美国、日本受到阻碍。目前国内对DS竹段霉菌的污染尚未有较好的控制措施.为改善提高贮藏保鲜富贵竹的品质,探索硝酸银(AgNO3)防治富贵竹霉菌的可行性、应用效果及使用方法.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室内植物种类及应用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踏查和抽样调查法对广州市的商场、酒店、医院及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室内观赏植物的种类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调 研。结果表明:在广州市大型商场、酒店、医院和办公大楼常用的室内植物共77 种(含变种和品种),隶属62 属33 科,60%为观叶植物,25%为观花植物,13%为观形植物,2%为观果植物。广州的室内观赏植物以天南星科和龙舌兰科的观叶植物最为丰富,但多为外来植物,以草本植物最丰富,其次为灌木类和乔木类,蕨类植物和藤蔓类种类较少;应用频率较高的植物种类为绿萝(Epipremnum aureum)、富贵竹(Dracaena braunii)、也门铁(Dracaena arborea)、马拉巴栗(Pachira aquatica)、金钱树(Zamioculcas zamiifolia)、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金心也门铁(D. arborea ’Victoria’)、心叶蔓绿绒(Philodendron scandens)、巴西铁(D.fragrans)、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广州市室内植物以土培或基质栽培方式为主,水养花卉日渐流行,基于以上调查结果袁分析了广州市室内植物的应用现状,提出了要加强乡土室内观赏植物开发与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龙血树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血树属龙舌兰科,原产于大西洋加那利群岛,热带和亚热带非洲,亚洲与澳洲之间的群岛。株形极为健美,叶片色彩斑斓,鲜艳美丽。有的品种叶片密生黄色斑点,被人们称为星点木;有的品种叶片上有黄色的纵向条纹,能分泌出一种淡淡的香味,人们称之为香龙血树;有的品种叶片上嵌有白色、乳白色、米黄色的条纹,人们称之为三色龙血树。  相似文献   

10.
龙血树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血树D racaena angustifolia龙舌兰科龙血树属。原产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中国及大洋洲,中国海南各地常见。龙血树寿命长达6000年,有“不老松”之称,终年常绿,为美丽的室内外观赏植物,也可盆栽。小花龙血树可提取中国中医传统用的内外伤科要药“血竭”。龙血树属渐危种。剑叶龙血树在中国仅见于北热带干热的石灰岩地区,为微幅分布的稀有植物,树脂提取要药“血竭”。长期以来只利用野生资源,未经栽培,加之产区植被遭到不断破坏,将有灭绝的危险。龙血树的繁殖通常以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和种子繁殖,繁殖率很低。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是快速…  相似文献   

11.
根据龙血树的形态结构和植物生理的特点,以海南龙血树茎干为试验材料,探讨龙血树茎干的石蜡切片制作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观察龙血树茎干的微观形态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表型可塑性,分析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的响应主要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方面,除了比叶面积、叶片长宽比和株高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物量分配主要与根部性状相关,幼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海南龙血树幼苗能够充分利用水分资源,在雨季快速生长,并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根部,有利于度过雨季后严峻的干旱季节。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生存策略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蔡文伟  张树珍  杨本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18-8121,8123
对龙血树属植物黄酮类和甾体类化合物的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室内观叶植物叶片的修剪和养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室内观叶植物作为室内点缀和环境装饰,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观赏植物。从最初的小型植物如万年青和长寿花等的养植到大型植物如千年木等的养植,越来越多的观叶植物品种被人们利用来美化房间。千年木、巴西铁及印度橡皮树等大型类植物,置于室内可以增添绿色生机,更能显出自然美;绿萝、吊兰和常春藤等垂悬类植物点缀在家具上,悬垂和飘逸可显示出潇洒的线条美;孔雀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龙血竭基源植物龙血树的资源状况和濒危的原因,建议兼顾龙血树的开发和保护、培育和利用,有利于珍稀龙血树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及其组合对海南龙血树组织培养及抗褐变效果的影响,为其种苗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3种抗褐变剂处理海南龙血树外植体嫩茎,开展愈伤组织诱导与抗褐变试验;在基本培养基MS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组合,检测其对海南龙血树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和丛生芽形成的影响.[结果]海南龙血树嫩茎在0.1 g/L半胱氨酸(Cys)溶液中浸泡10 min后接种于含0.1 g/L维生素C(Vc)的培养基中,褐变率比对照(CK)低,仅20.5%,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75.5%;适宜龙血树嫩茎愈伤组织诱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6.0 mg/L 6-BA+0.5 mg/L NAA,诱导率为75.5%;适宜龙血树芽增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4.0 mg/L 6-BA+0.2 mg/L NAA,增殖倍数为3.3.[结论]采用Cys和Vc两种抗褐变剂组合处理可适当减轻龙血树组培过程中嫩茎的褐变程度,促进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适当添加6-BA和NAA可促进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分化和丛生芽形成.  相似文献   

17.
香龙血树是名贵的观叶树种,通过引种、栽培驯化,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茎段扦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山茶科部分属种叶表皮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山茶科Tneaceae10属25种植物叶表皮形态。所检测种类的叶表皮气孔复合体主要有环列型(cyclocytic)、平列型(paracytic)、不规则型(anomocytic)和极少数辐射型(actinocytic)。山茶亚科Tneoideae大头茶属Gordonia和荷木属Schima的气孔复合体呈环列型,石笔木属Tutcheria气孔复合体为平列型,圆籽荷属Apterasperma和厚皮香亚科Temstroemioideae各属均为无规则型。认为山茶亚科植物的气孔复合体可能是从环列型向平列型或无规则型演化;厚皮香亚科的无规则型为山茶科植物气孔类型中最进化的类型.叶表皮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山茶科不同属间的纹饰有较大的差异,山茶科植物表皮细胞的角质纹饰是从多层、分离的波状条饰(山茶属Camellia、大头茶属)向少数几层、连续或分叉的环状或波状条纹(石笔木属、荷木属和圆籽荷属),或环状条纹与表皮角质层分离(厚皮香属Ternstroemia、杨桐属Adinandra和红淡比属Cleyera)至愈合(猪血木属Euryodendron、茶梨属Anneslea和柃属Eurya)演化.根据叶表皮形态特征,石笔木属不应与核果茶属Pyrenaria归并;圆籽荷属在系统地位上的独特性,可能是山茶亚科与厚皮香亚科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9.
海南龙血树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海南龙血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最佳的配方为Ms BA1mg/L NAA0.05mg/L,最理想的快速增殖的苗龄为45d(叶长1.5cm以下、4片叶子以内)。  相似文献   

20.
王夕 《农家参谋》2011,(3):49-49
花的变色,果的神秘,草的跳舞……走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你能遇见的惊奇绝不是一点点。 作为国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植物园引种栽培了来自中国和世界热带地区的一万多种热带植物,在1127公顷的园地上建有棕榈园、南药园、龙血树园、奇花异木园、荫生植物园等38个植物专类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