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作为一项沟蚀治理的新技术,石柳谷坊结合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优点,集绿色和生态于一身,在治理沟道水土流失、提高侵蚀基准面、防治沟底下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石柳谷坊修筑技术简单、造价低廉、方便就地取材,适合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各大沟道修筑,在广大低山丘陵等适宜地区的水蚀沟治理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辽东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突出问题,通过对辽东生态退化区生物防治水土流失的理论、模式与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在辽东地区全面开展了水土保持多元生物防治技术工作,根据不同的地貌类型分别采取陡坡板栗经济林地生物治理模式、缓坡耕地植物地(护)埂治理模式、沟道生态经济林植物封沟治理模式、小河道植物护岸(堤)绿堤治理模式进行治理,取得了预期效果,从而为加快全区水土流失生态退化防治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辽东山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生物谷坊就是利用生物措施在沟道中横向栽植的生物阻水工程。它能减缓水流,改善沟底比降,达到减轻冲刷、稳定沟道的目的。具有投资小,效益大,见效快,施工简单方便等优点。便于国家、地方及农民在小流域的沟壑治理上推广应用。1 生物谷坊的设计1.1 生物谷坊设计的影响要素生物谷坊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4.
探索一条因地制宜,切实有效的沟道综合治理模式,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以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别斯哈勒马克1#沟的治理为例,阐述格宾网谷坊和植物谷坊相结合的方式在沟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的作用和效益,认为这种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治理沟道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盘县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和危害,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多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表明,沟道治理是盘县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关键,谷坊/拦沙坝是工程中的重点和亮点。在多年的治理过程中,对谷坊/拦沙坝的规划、布置等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希望能对相类似地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并对今后的谷坊/拦沙坝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东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保护是一个热点问题,辽东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呈不断恶化趋势,侵蚀加剧态势凸显,已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是导致辽东山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辽东地区生态安全和人民生活.从辽东山区坡耕地的实际出发,根据自然条件分区概况,对辽东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规律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将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与保障粮食安全有机融为一体,为辽东山区坡耕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辽东山区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和商品基地的重要水源地和天然屏障,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辽东山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制约了当地和辽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几十年来,辽东人民虽然也积累了许多治理经验,但缺乏系统的总结研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辽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步伐。根据辽东山区降雨量大,气候湿润的特点,总结出了“远山封禁披绿袍,近山封育林作袄,果树池台田束腰,紫穗槐串带护脚,生物、砌石谷坊闸沟,桑代柞荒滩、路旁、庭院四角,搞能源建设修沼池、建太阳房、炕改造”的“围面打援”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蒿子沟河小流域属北方土石山区辽西山地丘陵保土蓄水区,侵蚀强度为中度,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沟道及荒山荒沟。依据流域地形及水土流失特点,采取了修筑石坎水平梯田、水平槽整地栽植山杏及封禁补植油松、沟头防护、谷坊、沟道植物防护等治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庄头流域位于榆社县城东北部10 km处的郝北镇,流域总面积60.2 km~2,水土流失面积51.95 km~2,占86.3%。2013年,该流域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区域,计划用5年时间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通过优化配置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研究,根据当地实际与农民群众意愿,合理布局了梯田、水土保持林、经果林、封禁自然修复及沟道打谷坊等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治理程度将达到76.3%,林草覆盖率将提高到29.4%,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海河流域土石山区治理途径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土石山区占山区总面积的1/2,其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该流域山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海河流域不同类型区试点小流域治理效果的调查分析,依据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特点,总结出治理开发土石山区的主要途径是:基本农田建设及坡耕地治理,工程造林与保护、开发、利用植被资源,地表径流的管理和利用,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沟道防护工程建设,新的水土流失防治等,并结合试点典型论述了主要治理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拦蓄式混凝土板护砌式谷坊,是最新提出的一种针对大型沟道的治沟与蓄水兼备的大型谷坊工程,它是以土坝体为基础,然后用混凝土预制板做护砌,以无纺布做反滤的谷坊设计。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应用于较大型的沟道治理,既具有控制沟壑侵蚀,防止沟道冲刷,又具有拦蓄径流,蓄存水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宣威市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云南省水土保持先进典型——宣威市的水土流失特点、现状及成因 ,以及重点治理以来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经验。认为在沟蚀严重地区实施生物谷坊 ,能够弥补砌石谷坊的缺点 ,降低成本 ;重点治理的水土保持区的正确划分能够使治理工作重点突出 ,预防和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是我国著名的铜矿产地,也是磷、铁、黄金、铅锌、河沙、汉白玉、墨玉和石灰石的产地,同时东川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泥石流高发地区。东川白龙潭磷矿露采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一直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落实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根据矿区地质地貌状况、气候水文情况及沟道比降,在采场南侧两条箐沟内布设11个谷坊,形成谷坊群拦挡形式,有效地控制了沟床下切,拦挡水土。目前谷坊群运行效果良好,保障了矿山的安全运营,并拦蓄了下游沟道泥沙,调节径流,在沟道治理中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岩溶山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扶贫区域。农户行为是农村水土流失产生的主体,是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生态恢复的主体。岩溶山区水土流失是在自然环境与农户行为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部分地区形成石漠化。针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提出耕作、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并对农户水土流失治理行为的变化原因进行探析,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植柳谷坊在治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柳谷坊是用柳条做材料,在沟壑中横向沟道栽植的柳栅栏形式的谷坊治沟工程,其特点是可进入大型沟壑的治理,通透性好,造价低,成活后,可长期发挥效益,并具有绿色生态意义,是一项极好的植物治沟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朱家小流域属北方土石山区,流域内原生植被较好,以次生林为主.对该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分析,依据流域具体情况,针对灌木林、坡耕地、沟道采取了相应的封育保护、保土耕作、修建水平梯田、果树台田、谷坊等治理措施,并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植柳谷坊在东北黑土区治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柳谷坊是用柳条做材料,在沟壑中横向沟道栽植的柳栅栏形式的谷坊治沟工程,其特点是通透性好,不易冲毁,造价低廉,便于成活,可长期发挥效益,并具有绿色生态价值,是一项极好的植物治沟措施,适用于大型沟壑治理。植柳谷坊在东北黑土区松嫩平原漫川漫岗地区沟壑治理中的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绿色生态治沟效益,建议在同类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沟壑治理实现控制山地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岫岩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全县80%以上为石质山区,水土流失总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0.52%。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沟壑治理为龙头,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近10a,全县加强了沟壑治理力度,共完成沟壑治理69条,修建各种拦沙坝286座,干砌石谷坊9846万座,同时植物配套措施2400hm2,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6万hm2,取得良好的生态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陇西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措施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梁峁顶和沟坡配置乔灌草生物防护带,在梁坡修梯田,把沟道建成水沙调控利用区,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建成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区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阿勒玛勒小流域实际情况,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着手,选择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阿勒玛勒小流域生态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别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论证。结果表明:"上游以封禁、封育为主进行预防保护;中游以沟道、坡面为重点,在沟道配置谷坊、淤地坝和护坡等工程措施,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采取植物措施,在坡面配置水保林并配套灌溉工程措施;下游种草、种植农作物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进行生态修复"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在伊犁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区是切实可行的,可在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