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东山区沟道是水土流失的重要部位,也是治理的难点,建石谷坊缺少石料,并且投入大。为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本溪县水土保持站利用植苗方法修建生物谷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植苗生物谷坊具有成活率高,缓苗时间短,生长速度快,投资少,防治水土流失效果好,提高土地利用率等诸多优点,在辽东山区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可做为沟道治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项沟蚀治理的新技术,石柳谷坊结合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优点,集绿色和生态于一身,在治理沟道水土流失、提高侵蚀基准面、防治沟底下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石柳谷坊修筑技术简单、造价低廉、方便就地取材,适合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各大沟道修筑,在广大低山丘陵等适宜地区的水蚀沟治理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盘县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和危害,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多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表明,沟道治理是盘县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关键,谷坊/拦沙坝是工程中的重点和亮点。在多年的治理过程中,对谷坊/拦沙坝的规划、布置等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希望能对相类似地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并对今后的谷坊/拦沙坝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柳谷坊作为一种小型高效的沟道工程,已经逐渐在山区、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试验推广。但是,目前柳谷坊的规划设计只从川台化要求出发,对沟道洪水及集流特点未加考虑;施工中的许多技术指标没有做出量化设计,只能凭借经验数据,造成大量柳谷坊因规格不能满足实际要求而水毁。本文运用水力学有关原理,分析探讨了柳谷坊水毁机理,论述了柳谷坊的间距、断面形状、自身强度及地基强度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生物谷坊就是利用生物措施在沟道中横向栽植的生物阻水工程。它能减缓水流,改善沟底比降,达到减轻冲刷、稳定沟道的目的。具有投资小,效益大,见效快,施工简单方便等优点。便于国家、地方及农民在小流域的沟壑治理上推广应用。1 生物谷坊的设计1.1 生物谷坊设计的影响要素生物谷坊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6.
混砌石谷坊整合了干砌石谷坊和浆砌石谷坊在沟壑治理中的优势和特点,在石料丰富、沟壑侵蚀严重的土石山区,对防治水土流失发挥了显著作用,并且具有便于施工和节省投资的优点。从地基处理、布设形式、砌石工程、工程造价等方面,总结了混砌石谷坊的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拦蓄式混凝土板护砌式谷坊,是最新提出的一种针对大型沟道的治沟与蓄水兼备的大型谷坊工程,它是以土坝体为基础,然后用混凝土预制板做护砌,以无纺布做反滤的谷坊设计。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应用于较大型的沟道治理,既具有控制沟壑侵蚀,防止沟道冲刷,又具有拦蓄径流,蓄存水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植柳谷坊在治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柳谷坊是用柳条做材料,在沟壑中横向沟道栽植的柳栅栏形式的谷坊治沟工程,其特点是可进入大型沟壑的治理,通透性好,造价低,成活后,可长期发挥效益,并具有绿色生态意义,是一项极好的植物治沟措施。  相似文献   

9.
西宁周边沟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西宁市周边沟道水土流失的现状、发生的原因、以往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提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在长岭沟、瓦窑沟及火烧沟等三条沟道的综合治理中,进行了验证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为该地区和类似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植柳谷坊在东北黑土区治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柳谷坊是用柳条做材料,在沟壑中横向沟道栽植的柳栅栏形式的谷坊治沟工程,其特点是通透性好,不易冲毁,造价低廉,便于成活,可长期发挥效益,并具有绿色生态价值,是一项极好的植物治沟措施,适用于大型沟壑治理。植柳谷坊在东北黑土区松嫩平原漫川漫岗地区沟壑治理中的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绿色生态治沟效益,建议在同类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是我国著名的铜矿产地,也是磷、铁、黄金、铅锌、河沙、汉白玉、墨玉和石灰石的产地,同时东川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泥石流高发地区。东川白龙潭磷矿露采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一直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落实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根据矿区地质地貌状况、气候水文情况及沟道比降,在采场南侧两条箐沟内布设11个谷坊,形成谷坊群拦挡形式,有效地控制了沟床下切,拦挡水土。目前谷坊群运行效果良好,保障了矿山的安全运营,并拦蓄了下游沟道泥沙,调节径流,在沟道治理中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南方丘陵紫色岩裸露区沟道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东县栗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地调查的方法调查流域内植物种类、植被覆盖度、土壤厚度等,采用现场测量的方法测量沟道长度、沟谷比降、平均沟坡坡度;谷坊规格、淤积长度、淤积宽度等因子,分析研究南方丘陵紫色岩母质裸露地区沟道综合治理措施布局及其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紫色岩母质裸露地区沟道治理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厘清黄土高原典型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梳理总结了西峰站、绥德站和天水站3个试验站提出的7种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高质量综合治理的模式,其中包括:“三道防线”综合治理、“四个生态经济带”综合治理、多元小生态系统交错配置的经济生态农业、全方位综合防治体系、“四道防线”治理保护、基于径流调控利用的多元综合治理和基于水生态修复的水沙调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并提出了塬面高质量综合治理、坡面高质量综合治理和沟道高质量综合治理3种技术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水利部开展整沟治理试点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藏东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世贤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6):86-89,311
水土流失是制约藏东山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高山高寒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不仅能够解决生活生产的实际需求,也能够丰富水土流失科学研究。以野外调查藏东地区典型小流域的主要水土流失特征入手,结合遥感分析当地土地利用,土壤和植被特征,提出了适用于研究区的5种治理模式:草地冲沟侵蚀区治理模式,水蚀和冻融交错侵蚀区治理模式,坡耕地面状侵蚀区治理模式,沟道侵蚀区治理模式,林—灌—耕地交错区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作为东北黑土区典型代表的开原市上肥项目区现状的基础上,对沟头防护工程、沟道削坡、护沟工程、生物谷坊,以及秸秆填沟措施进行了重点介绍。从而归纳出当地"中型沟——沟头跌水+沟缘防护林带+沟坡削坡整地造林、封沟育林+沟底修建谷坊、连续式跌水;小型沟秸秆填沟造地"的综合治理模式,以期对东北黑土区发育中的小型侵蚀沟道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无水文泥沙资料的土石山地砂页岩风化区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中,工程措施中的库坝设计缺乏可靠的泥沙数据资料,给工程布局和设计增添了难度和盲目性。本文介绍了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参照全省土壤侵蚀调查结果和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土壤侵蚀调查与分区,计算机辅助制图。在获取规划区可靠的泥沙数据的基础上,对谷坊群布局与设计的基本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 谷坊是建筑在山溪或切沟的固定沟床的拦砂建筑物,高度一般小于5米。作为“固定沟床、防止沟底下切、抬高侵蚀基点”的治沟工程措施,谷坊长久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土保持实践中,各地不乏成功典型,但也有许多谷坊工程不堪洪水袭击,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例如,1985年7月20日,一场20年一遇的大雨,辽宁省海城市23条流域中,冲毁谷坊2990座,占谷坊总数的23%。旧堡区唐家坊乡杨柳河子小流域,五年修了1050座土谷坊,现仅存204座。在小流域治理中,谷坊工程造价较高,一般占小流域治理投资的15%~30%。谷坊工程能否发挥作用,是否能保证防汛安全,对小流域治理成果有较大影响。因此,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谷坊工程的设计与应用作了一些思考,提出一些与常规观念不尽相同的看法,以期引起争鸣,推动水土保持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谷坊一般采用浆砌石或埋石混凝土的实体坝,坝体施工成本较大,且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性差。在泥石流沟床中因地制宜地实施生物谷坊,可对泥石流沟的松散物质起到拦挡和固定作用,并且能实现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对泥石流治理工程的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以白沙冲泥石流治理为试验案例,对生物谷坊的布设区立地条件、树种选择和典型设计做了分析研究,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可为生物谷坊在泥石流治理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葫芦岛市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骨干工程模式、一般面上工程模式、封禁治理自然修复模式和层层拦蓄的沟壑治理模式等4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荒山荒坡采取生态修复工程、工程整地及生物措施;坡耕地采取修梯田、植物带等措施,自上而下治理;沟壑治理从上到下,从毛沟到主沟,依次修筑干砌石谷坊,配置灌木封沟;城市及周边地区采取修挡土墙,铺设草皮、绿篱等措施,既控制了水土流失,又美化了环境。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葫芦岛市水土流失面积由建市之初的8 333.33 km2,下降为现在的4 832.93 km2,减少了3 500.4 km2,下降了31%。  相似文献   

20.
沟道是商洛土石山区群众居住生活的主要区域,同时也是乡镇机关、学校、企事业等单位的所在地,搞好沟道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发展地区经济和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具有重要作用。对商洛市多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果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市海拔1 400 m以上的中高山区应采取封山治沟模式,海拔1 000—1 400 m的中低山区应采取整治沟道模式,海拔1 000 m以下的丘陵河谷区和少部分中低山区则宜采取沟坡兼治模式。今后沟道治理需要在遵循先上游后下游、先坡面后沟道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忌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