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滇东北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军  陈川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99-101
滇东北山区是云南省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特困山区之一。这里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严重的水土流失,构成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危害日益加剧。数量众多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体,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和进行坡耕地治理是当务之急。在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该把滇东北山区水土流失防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议从加快生态经济型防护林(草)体系建设,实施必要的生态移民,积极进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强化法制意识、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等5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保护是一个热点问题,是山丘区广大农村重要的生产资源,也是山丘区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阜蒙县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统筹考虑生态建设与效益发挥并重,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在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管和治理模式、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积累一些经验,为加快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辽东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的总体规划,实施地埂植物穿带治理水土流失不仅符合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发展方向,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区域经济长久持续发展的保障。重点介绍了采用地埂植物穿带技术治理水土流失的地埂间距、栽培技术、预期目标和效益,经过推广实施证明,该措施不仅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在防治土壤侵蚀、提升土壤肥力、控制农药使用量、改善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将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辽东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突出问题,通过对辽东生态退化区生物防治水土流失的理论、模式与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在辽东地区全面开展了水土保持多元生物防治技术工作,根据不同的地貌类型分别采取陡坡板栗经济林地生物治理模式、缓坡耕地植物地(护)埂治理模式、沟道生态经济林植物封沟治理模式、小河道植物护岸(堤)绿堤治理模式进行治理,取得了预期效果,从而为加快全区水土流失生态退化防治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辽东山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海河流域土石山区治理途径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土石山区占山区总面积的1/2,其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该流域山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海河流域不同类型区试点小流域治理效果的调查分析,依据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特点,总结出治理开发土石山区的主要途径是:基本农田建设及坡耕地治理,工程造林与保护、开发、利用植被资源,地表径流的管理和利用,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沟道防护工程建设,新的水土流失防治等,并结合试点典型论述了主要治理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工模拟侵蚀降雨试验,在辽东石质山区坡耕地对影响土壤侵蚀的降雨、土壤含水量、作物盖度、地面坡度诸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影响坡耕地径流量因子依次是降雨>土壤含水量>坡度>作物盖度;影响坡耕地冲刷量因子依次是降雨>土壤含水量>作物盖度>坡度。指出在该区坡耕地利用和开发中,应采取科学的规划和管护措施,从而有效地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因子进行合理调控。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地理信息、气候信息和植物信息,建立了辽东石质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数学模型,为该区制定坡耕地水土保持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充分的数据论述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论证了坡耕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三峡水库造成了严重威胁。分析了引起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六大原因,提出了防治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对策:实施两项生态农业工程,应用三种生态农业优化模式,推广六项生态农业技术;制定和实施有利于防治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四项政策;加大库区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建立三峡库区坡耕地生态建设基金;开展科学研究,为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先进的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根据长江上游各省水土流失遥感分析资料、国土资源数据、农业区划和有关的水土流失研究成果,综合分析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现状与特征,指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49.63km^2,年平均土壤侵蚀量21.79亿t/a,大部分地区属中、强度侵蚀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4390t/km^2.a。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和坡耕地垦殖是造成水土流失加大的主要因素。防治对策应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核心,以坡耕地合理利用和保水保土措施为重点。切实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辽东山区沟道是水土流失的重要部位,也是治理的难点,建石谷坊缺少石料,并且投入大。为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本溪县水土保持站利用植苗方法修建生物谷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植苗生物谷坊具有成活率高,缓苗时间短,生长速度快,投资少,防治水土流失效果好,提高土地利用率等诸多优点,在辽东山区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可做为沟道治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土流失是山区省份耕地(尤其是坡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最主要障碍和影响因素.以已有的坡耕地水土流失试验观测和分析结果以及1996-2006年土地详查及变更调查耕地分类面积和各类耕地坡度分级面积为依据·结合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相关规程和规定.综合测算了云南省1996-2006年全省不同坡度耕地和耕作方式的土壤流失量以及县域耕地土壤流失总量和土壤侵蚀模数(其中1996年和2006年为分县测算),分析了耕地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以及耕地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提出了云南省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措施,为制定省域水土保持规划、耕地保护规划及有关政策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1.
坡耕地的水土保持和持续耕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土流失是环境日益恶化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而坡耕地则是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长江等河流的泥沙6 0 %~ 70 %源于坡耕地 ,如何有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 ,是有效实施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为防治坡耕地的水土流失 ,坡改梯得到了大力推广和政府的支持 ,但其局限性也限制了坡改梯在陡坡耕地、沙质土壤等条件下的有效应用。另外一个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是退耕还林 ,但日益加剧的人地矛盾使得这一措施的实施困难重重。因此 ,我们必须寻找既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又能实现坡耕地持续耕作的技术措施 ,而等高固氮植物篱技…  相似文献   

12.
辽东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坡地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耕地种植尤其是陡坡耕地种植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根源之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极大。在辽东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退耕还林坡地发展林下药材和林下山野菜(刺龙牙)种植模式,对基本农田实施中药材植物种植、食用菌种植、绿色水稻生产等高产高效经营模式,解决了坡地种植问题,使坡地在迅速恢复植被的同时获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皖西南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皖西南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结合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与科研成果提出了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岩溶山区旱坡耕地梯化的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1999年3年时间,在田间生产条件下,研究贵州岩溶山区旱坡耕地梯化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可防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扩展;为大于25度的旱坡耕地退耕还林,准备了较好的立地条件;提高小于25度旱坡耕地的粮食作物产量近20%,为陡坡耕地顺利退耕提供物质保障;本旱坡耕地梯化技术,操作简便、易行,投资少,见效快。  相似文献   

15.
农户行为是农村水土流失产生的主体,也是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的主体.通过参与式农户访谈法(PRA)对粤北岩溶山区典型农户进行调查,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其农户行为与水土流失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农户行为与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存在耦合关系;(2)土地利用不合理、坡耕地比重大与植被破坏等农户行为是水土流失的主因;(3)农户植树种草、梯田和耕作措施等行为利于水土流失的控制和治理,是粤北岩溶山区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辽宁东部山区和西部丘陵区选择了5个有代表性的县区,进行降雨、坡度、雨前土壤含水量和作物覆盖4因子影响下的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拟试验,并建立了辽东山区和辽西丘陵区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方程。辽东山区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方程为:y=0.63R 6.600 1000.92W-282.61C 0.05Rθ 6.16RW-42.19;辽西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方程为:y=8.01R 51.82θ 3468.31W-948.20C-258.52。方程式的建立为辽宁各地土壤侵蚀量的确定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以来秦州区牢牢把握被列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三大目标,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进行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调整,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群众收入大幅提高,实现了山区耕地梯田化、农田道路网络化,初步探索出了"唱水保歌、修饭碗田、念果树经、发产业财"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8.
在涪陵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内建立6个径流小区,对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进行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各小区径流量、产沙量总体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自然生态修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显著,3.66 m3的径流量仅有0.41 kg·m3的产沙量,可有效防治紫色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采用顺坡耕作措施的小区径流量与降雨量达显著正相关,而产沙量与降雨量未显著相关.径流量和产沙量大小顺序均为25°坡耕地>20°坡耕地>10°坡耕地>15°坡耕地,在15°耕地上径流量与产沙量均为最小,但15°是否是涪陵区最适宜的耕地坡度,仍有待今后收集更多的降雨资料加以分析说明.对一次强降雨进行养分流失观测,养分流失量与径流量及产沙量大小顺序基本一致.开发建设项目弃土弃渣监测点径流量与产沙量均大大高于其他小区,说明开发建设水土保持项目中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等高固氮植物篱控制坡耕地地表径流的效果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在金沙江干旱河谷坡耕地上进行等高固氮植物篱试验结果表明 ,种植植物篱后 ,坡耕地上不论是    单次降雨产生的径流还是累积地表径流量均显著降低 ,幅度为 2 6 %~ 6 0 %。同时 ,植物篱对控制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尤其有效 ,这对防治山区坡耕地由于暴雨产生水土流失很有意义。坡耕地径流的季节分布表明 ,在干旱河谷区 ,坡耕地径流主要产生于雨季中后期 ,与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雨季前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分析了贵州省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根据水土流失面积大,发展速度快,区域性强,以坡耕地侵蚀为主的特点。提出人口增长,粮食不足造成坡地农业扩大是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水土流失使区域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旱、涝等自然灾害加剧,已成为贵州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和农村贫困的根源。从持续发展战略角度提出了贵州省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