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在榆中县引进WL363HQ、WL343HQ、阿迪娜等8个紫花苜蓿新品种,以干物质产量和营养成分为筛选要素开展紫花苜蓿新品种种植试验。结果表明:8个紫花苜蓿品种均能在试验区较好生长,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能和抗寒能力,其中WL363HQ在多个性状方面均表现优势,其鲜草和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在8个品种中最高,越冬率与WL343HQ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紫花苜蓿品种仅在某方面优势明显。建议将WL363HQ作为今后榆中县推广种植苜蓿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紫花苜蓿不同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的越冬性能,测定了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分枝数、根颈入土深度和根颈直径、干草产量等农艺性状,并使用灰色关联度法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紫花苜蓿6个农艺性状与越冬性关联度顺序依次为:干草产量>越冬率>株高>根颈直径>根颈入土深度>分枝数,灰色关联度为WL354HQ>WL903HQ>WL326GZ>WL353HQ>WL363HQ>WL343HQ>WL319HQ>WL366HQ>WL168HQ>WL298HQ;10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性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分为2大类4小类,以WL354HQ,WL903和WL326GZ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的越冬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晋北农牧交错带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个引进品种和1个国产品种连续两年(2016~2017年)测定其物候期、越冬率、产量及干草品质,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比较其适应性,旨在为晋北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WL366HQ,三得利(Suntory)和皇后(Empress)生长较快;WL354HQ越冬率显著(P0.05)高于WLHQ353;三得利和WL298HQ的产草量显著(P0.05)高于甘农4号;WL366HQ、三得利和皇后相对饲用价值较高;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适应性表明三得利(0.921 9)、WL366HQ(0.891 4)、WL298HQ(0.867 6)和皇后(0.852 5)4个苜蓿品种在晋北农牧交错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在晋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滴灌栽培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新品种,本研究分析了滴灌栽培技术对13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北疆地区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易建植成功的品种有巨能7、WL319HQ和SK3010;较差的是龙牧806和龙牧801。在产量性状上,品种4010干草产量最高,并且耐寒性强,光温敏感性弱,最适宜新疆北疆地区滴灌种植。SK3010耐寒性强,适合冷凉地区种植。WL343HQ和WL319HQ在冬前寒冷季节生长速度较慢,不适宜滴灌种植。巨能7、WL363HQ和WL354HQ干草产量与对照三得利相当(P0.05)。品种4010、巨能7、WL363HQ和WL354HQ更适宜在滴灌模式下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兴安盟地区旱作条件下适宜引进栽培的优良苜蓿品种,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呼和马场种植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通过连续2年观测参试品种的越冬率、株高、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等指标,对旱作条件下11个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饲用价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图牧2号、敖汉苜蓿和呼伦贝尔杂花苜蓿两年的平均越冬率较高;SK3010、呼伦贝尔杂花苜蓿和敖汉苜蓿在株高、生长速度和干草产量方面表现较好;图牧2号的茎叶比均最大,其次是呼伦贝尔杂花苜蓿、SK3010和敖汉苜蓿;WL168HQ、斯普雷德和呼伦贝尔杂花苜蓿两年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18%;巨能2和斯贝德的粗纤维含量较高;WL168HQ、呼伦贝尔杂花苜蓿、WL343HQ、SK3010和WL319HQ的粗灰分含量均高于10%。对11个苜蓿品种的越冬率、产量特性和饲用品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呼伦贝尔杂花苜蓿的综合表现最优,适合在该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生物量、出苗率和越冬率,评价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河西走廊盐碱地的适应性,遴选出适宜河西走廊盐碱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SR4030和巨能的出苗率较高,甘农3号的出苗率最低;16个紫花苜蓿品种间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BR4010、WL343HQ、阿迪娜、亮苜2号和WL363HQ的分枝数显著大于标靶和金皇后的分枝数;岩石和德宝的叶茎比显著高于金皇后和骑士3的叶茎比;德宝、亮苜2号和骑士T的产量大于其他品种;亮苜2号和骑士3的越冬率显著高于甘农3号和SR4030的越冬率;阿迪娜和WL343HQ的倒伏率最小,骑士T和标靶的倒伏率最大。以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生物量、出苗率和越冬率为变量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紫花苜蓿品种聚为6类,综合评判结果认为,亮苜2号、骑士T、德宝适宜种植于河西走廊盐碱地。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适宜阿克苏地区林果间作的饲草品种,以期为农、林、牧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枣林下种植四个高秋眠级苜蓿品种WL712、WL903、WL525HQ、WL656HQ,并对四个苜蓿品种进行了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WL525HQ四茬总鲜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另三个品种(P0.05);WL656HQ四茬总干草产量最高,与WL903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WL525HQ、WL712(P0.05),WL712最低;粗蛋白含量以WL525HQ较高,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WL525HQ较低;选择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作为综合评价四个紫花苜蓿品种优劣的指标,紫花苜蓿WL525HQ关联度值最大,其他依次是WL903、WL656HQ、WL712。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适宜广西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方法,以6个国内外耐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WL903、WL712、WL525HQ、59N59、精英9级和龙威6010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各苜蓿品种的生长性能、营养价值及越夏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株高及鲜草产量表现较好的紫花苜蓿品种是59N59与WL903,株高分别达到62.01 cm、62.53 cm,鲜草产量分别达到40.93 t/hm~2、38.38 t/hm~2,与表现较差的龙威6010差异极显著(P0.01)。各试验品种营养价值都较好,粗蛋白含量均达20%以上,其中精英9级粗蛋白含量高达28.43%。6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夏率均高于75%。说明在本试验区生长快、产量高、营养价值较高、越夏率高的紫花苜蓿品种为59N59和WL903,适宜作为广西地区推广种植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9.
土默川平原13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5~2017年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对13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生产力进行研究,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播种当年苜蓿品种FGI6100、准格尔和FGI3122越冬率高达98.37%、94.82%和93.68%,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P0.05),品种WL319HQ和FGI5322越冬率低于50%。所有参试品种的年产量逐年增加,第3年达到最大值,达14786~16946kg/hm2;生长第2年的次之,为12339~15461kg/hm2,生长第1年的年干草产量仅为4476~6703kg/hm2。品种FGI6328和FGI6100的3年总干草产量较准格尔苜蓿分别增产23.37%和20.17%,增产显著(P0.05)。综合分析,苜蓿品种FGI6100、FGI3122和WL168HQ的适应性、丰产性等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参试品种,适宜在土默特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引进的15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筛选出酒泉荒漠区粘土地适宜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品种在越冬率、干草产量、营养品质等方面的表现,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适应性及生产性能之间的差异.[结果]甘农3号、公农1号、赛特、WL363HQ、阿迪娜在越冬率、干...  相似文献   

11.
筛选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探讨苜蓿秋眠等级与生产性能及越冬的关系,为建植苜蓿人工草地提供优良品种。收集国内外8个不同秋眠等级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5-2017年每年初花期进行刈割,调查越冬率,测定株高、再生性、茎叶比、干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干物质(dry matter,DM)、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计算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筛选出最优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中苜2号、草原3号和驯鹿苜蓿越冬率(>95%)与金皇后苜蓿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与其他苜蓿品种(P<0.05)。秋眠等级与越冬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984,而秋眠等级与苜蓿干草产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2015年,秋眠型苜蓿中苜2号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苜蓿材料(P<0.05);2016年,中苜2号和金皇后苜蓿干草产量较高,二者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P<0.05),而WL525和驯鹿苜蓿干草产量较低;2017年,中苜2号苜蓿干草产量最高,其次是金皇后和草原3号,以上3个苜蓿品种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P<0.05)。通过3年试验发现,中苜2号苜蓿的干草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均为最高,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苜蓿纤维含量越低,饲用价值越好。草原3号、中苜2号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均大于20%,粗蛋白含量越高,营养价值越好。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确定中苜2号、金皇后和草原3号属于最佳苜蓿品种。苜蓿秋眠等级与越冬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秋眠等级对苜蓿干草产量、营养成分等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中苜2号、金皇后和草原3号苜蓿品种在3年干草产量、越冬性及营养品质方面均表现较好,较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北疆绿洲区常见的3种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用微根管技术监测3个品种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明确不同品种间的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与干草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均在7月21日达到最大值,WL343HQ、WL363HQ和WL366HQ数值分别为0.294、0.861和0.568 cm·cm-3;其中细根生产量分别出现了2、3和2次峰值,细根死亡量分别出现了2、2和3次峰值;细根生产量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6日至7月21日,且大小顺序为WL363HQ(0.455 cm·cm-3)>WL366HQ(0.260 cm·cm-3)>WL343HQ(0.116 cm·cm-3)。在刈割时期与未刈割时期观测细根生长与死亡,刈割时期细根现存量较未刈割时期减少,说明刈割能影响苜蓿细根的生长,降低其现存量。3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土层的细根现存量大小均为0~20 cm>20~40 cm>40~60 cm。WL343HQ、WL363HQ和WL366HQ苜蓿细根周转率分别为1.566、1.973和1.859 yr-1,且3者周转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总干草产量与死亡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年细根生产量与年细根最大现存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苜蓿地下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影响其地上部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干草产量。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的细根现存量、生产量及干草产量均优于WL343HQ和WL366HQ,故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在当地的生产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本地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由于北疆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常出现极端降雪情况,使得苜蓿遭受冷害和冻害的威胁,导致苜蓿生产性能下降,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探究不同秋眠级的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越冬率及干草产量对北疆地区冬季覆雪厚度的响应,明确不同覆雪厚度下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各抗寒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选取秋眠级为1级的紫花苜蓿品种驯鹿、3级的康赛、5级的巨能551、7级的赛迪7和9级的WL656HQ,覆雪厚度设置为0、10及15 cm,对紫花苜蓿根冠层土壤温度变化、土壤表层(1~10 cm)日温度变化、表层土壤(0~15 cm)平均含水率变化、根颈中抗寒生理指标变化及越冬率进行观测和分析。发现冬季积雪可以维持紫花苜蓿的根冠部及根颈下土壤层的温度动态平衡,使得各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在覆雪条件下均显著提高(P<0.05);与不覆雪相比,覆雪后各紫花苜蓿的丙二醛含量有所降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干草产量均有所增加。通过主成分综合分析发现,覆雪15 cm处理下,秋眠级为5级的巨能551的越冬率、抗寒性指标及干草产量等综合评分表现优异,比较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不同苜蓿品种在雁门关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雁门关地区,以28个紫花苜蓿不同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观测其再生速度、叶茎比、株高和干草产量,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对8个营养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阿迪娜”生长速度在2015和2016年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2.78和3.19 cm·d-1;“WL363HQ”叶茎比在2015和2016年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0.84和0.97;2) “WL298HQ” 在2015年的株高表现为最高(54.90 cm),“巨能7号”在2016年的株高表现为最高(84.27 cm);“鲁苜2号” 在2015年的干草产量表现最高,为6961.81 kg·hm-2,“巨能7号” 在2016年的干草产量表现最高,为8587.63 kg·hm-2;3)各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维多利亚”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占干物质的26.80%;“维多利亚”的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10.20%和 2.34%);“肇东”的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94.55%;“康赛”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最低,分别为27.18%和33.31%;“雷达克之星”的瘤胃非降解蛋白含量最高(22.27%);“康赛”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最高(79.93%)。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显示,“维多利亚”、“康赛”、“WL298HQ”、“SK3010”、“巨能7号”5个品种的综合表现最优异,在雁门关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紫花苜蓿氨基酸在营养品质评定中的作用,以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皇后、WL319HQ和Bara310SC)为研究对象,测定并综合分析其产量(CL)、营养品质以及17种氨基酸含量.结果 显示:皇后的干草产量、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WL319HQ和Bara310SC (P<0.05);WL319HQ和Bara310SC的...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沙地不同苜蓿品种越冬期根颈耐寒生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种植的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模拟越冬季不同水分条件对不同秋眠级苜蓿根颈的影响,通过对根颈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的研究探讨不同苜蓿品种根颈的耐脱水规律。结果表明:模拟越冬季不同水分显著影响各品种根颈越冬保护性糖的积累及根颈的生理活性,尤其是蔗糖、棉子糖及水苏糖类寡糖的积累。抗寒级数较大的 WL298、WL168 根颈耐脱水较强,骑士T、公农一号根颈耐脱水性中等,而抗寒级数较小的巨能4015根颈耐脱水性较弱,WL363由于积累越冬保护性糖的含量高、再生恢复性较强表现出较强的越冬能力,根颈耐脱水性中等。越冬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90%时,WL298、WL168、骑士T、公农一号的越冬保护性糖及返青后生产性能均强于巨能4015。越冬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40%及以下各品种根颈收缩程度显著增加,WL298、WL168、WL363返青性能较好而骑士T、巨能4015则返青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2013-2016年通过田间试验,在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学实验场对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河北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苜蓿年干草产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建植当年各苜蓿品种平均年产量最低,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中苜5号’的4年总干草产量最高,‘SR4030’等6个品种的总产量低于对照品种‘中苜1号’,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第1茬产量最高,随着茬次的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第1茬与年产量之间的关联度最高;秋眠性3~6级的品种丰产性和产量稳定性综合评价较高。综合4年试验结果,‘中苜5号’、‘中苜1号’、‘SR4030’、‘巨能551’、‘BR4010’、‘MF4020’、‘SK3010’和‘WL363HQ’产草量高,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适宜在河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21个苜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苜蓿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以及不同品种资源的生产特性,应用相关和灰色关联度对国内外21个苜蓿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长速度,株高和鲜干比与干草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6和0.55,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同时灰色关联度较大,分别为0.8360,0.8330和0.7716,故这3个性状与干草产量之间有较大的关联性;单位面积植株数、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与干草产量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且灰色关联度较小,分别为0.5921,0.6267和0.7406,与干草产量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小。通过最优关联度综合评价,甘农5号、金皇后、WL363HQ、WL319HQ和三得利与标准品种的关联度较大,在宁夏灌区生产性能表现较好;而敖汉、草原3号和甘农2号与标准品种的关联度较小,生产性能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