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为了提高根结线虫的成活率。【方法】以番茄和南方根结线虫为试验材料,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进行荧光标记,改进标记溶液浓度,进行染液浓度梯度和染色时间的筛选,确定最佳的染液浓度和染色时间,在保证线虫有效标记的前提下,不影响线虫的活力和致病性,深入了解线虫的行为。【结果】FITC:0.025mg/mL、0.25%间苯二酚、15mol/L章鱼胺盐酸盐缓冲液浓度下标记3h,线虫可以保持活力,入侵植株。【结论】该方法降低了染液浓度,缩短了染色时间,减少试剂用量,增加了线虫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便于蜈蚣草菌根结构的观察及侵染状况的测定,研究根系组织透明(脱色)流程优化及采用酸性品红乳酸液、曲利苯蓝、蓝黑醋酸墨水(北京牌)和纯黑醋酸墨水(Quink牌)4种染液处理对菌根染色效果的影响,以优化蜈蚣草丛枝菌根观察的脱色条件及染液染色方法。结果表明,采用20%KOH于90℃水浴60 min、碱性H_2O_2处理45 min的方法对根系的脱色效果最好;采用醋酸墨水染色,菌丝、泡囊、丛枝的染色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将为观察蜈蚣草菌根提供技术指导,方便测定真菌侵染状况,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砷在蜈蚣草体内的迁移转化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一种甘蔗根系内生真菌最佳的染色方法,便于更好观察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对甘蔗根系的侵染情况。将甘蔗根样置于20%的KOH溶液中90℃水浴透明90~120 min;接着加入碱性H_2O_2脱色60 min;5%的乙酸酸化5 min后,用5%的墨水醋染液(Quink牌纯黑墨水、北京牌蓝黑墨水)、酸性品红、苏丹红Ⅳ、台酚蓝、苯胺蓝为染液,在66℃水浴染色30 min,后用清水浸泡(12 h)脱色后即可镜检。经过碱性H_2O_2脱色60 min后Quink牌纯黑墨水染色的根系,AM真菌的菌丝和泡囊以及DSE微菌核能够清晰可见。此实验建立的墨水醋染法安全性高而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相对于其他染色方法毒性低,对环境的污染小,而且染色效果稳定,更适于观察和镜检拍照。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竹炭对龙胆紫溶液中酸性品红吸附的最佳工艺优化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竹炭用量为25mg时,脱色率较好,当竹炭用量大于25mg时,随着龙胆紫浓度的增大,脱色率逐渐降低;最佳吸附时间为4h;在中性条件下竹炭对酸性品红的吸附效果较好;在50℃时,竹炭对溶液中龙胆紫的脱色率约54.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制作木薯二倍体根尖压片技术,为多倍体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木薯品种华南124的根尖为试材,在恒温水浴中用1 mol/L HCl溶液处理,进行细胞解离,并进行11~15 min的时间梯度试验以寻找最佳解离时间。通过木薯根尖染色体的解离观察试验,探讨了木薯根尖染色体(二倍体)的观察方法。[结果]木薯根尖的最佳取材时间在雨后或头天浇水第2天上午9∶00~10∶00。解离时间梯度试验表明,解离13 min可达到木薯的最佳解离效果。通过比较4种染色试剂(I-IK染液、改良苯酚品红、番红染液和醋酸洋红)的染色效果选出的最佳试剂为改良苯酚品红。[结论]该研究为木薯多倍体的直接鉴定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姜脯糖煮液活性炭脱色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解决姜脯糖煮液重复使用过程中色泽加深的问题,以期经过脱色的糖液可供姜脯生产中继续使用。【方法】以姜脯糖煮液为原料,通过紫外扫描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分别选择活性炭添加量1%、2%、3%、4%、5%,温度60℃、70℃、80℃、90℃、100℃,时间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进行单因素试验,以脱色率为指标确定试验条件;而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通过紫外扫描确定糖煮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在306 nm,单因素试验确定活性炭添加量为5%,脱色温度80℃,脱色时间30 min;在79℃下、加入5%活性炭、搅拌35 min的响应面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脱色,脱色率可达45.1%。【结论】活性炭添加量、脱色温度、时间都显著影响糖煮液的脱色效果,经过响应面优化工艺脱色的糖煮液脱色效果良好,可供制作姜脯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找到番红-固绿染色法对不同植物组织石蜡切片染色效果最好的染液配置方法及处理时间,为后续植物组织细胞学研究提供试验基础。方法主要从染液配置方法和酒精脱色时间两个方面来探索出最适于本试验中植物组织番红-固绿的染色法。结果当脱蜡洗去番红浮色及复水透明时间达到了12 min,且番红为乙醇溶液配制时,植物组织未被染色。当脱蜡洗去番红浮色及复水透明时间为6 min左右且番红为乙醇溶液配制时,植物组织只被染为绿色。当脱蜡为6 min,洗去番红,固绿浮色时间较短,且番红为水溶液配制时,植物组织既有红色又有绿色,即染色正常。结论用蒸馏水配制番红染液,且洗去番红浮色固绿染色时间应尽量缩短,避免脱色时间过长,才能获得染色良好的植物组织切片。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用25种染料对月季(红色、白色、黄色)进行染色研究,从中选出了上色效果明显的染料共8种,分别为亮绿、甲基绿、固蓝B、固绿FCF、品红、红墨水、棉兰和溴酚兰。不同浓度的品红和甲基绿对白色月季(Pascali)鲜切花染色效果表明,浓度为0.50%~1.00%的品红染液和浓度为0.70%~1.00%甲基绿染液在1~6h内对白色月季花(Pascali)的染色效果很好。实验还进一步表明,用亮绿、甲基绿、固蓝B、固绿FCF、品红、红墨水、棉兰和溴酚兰对鲜切花染色的时间在1~12h不等。染色后,插入清水中水养表明,这8种染液对月季花寿命无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对白色月季花(Pascali)进行染色的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左右时染色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监测铵态氮水平对不同pH土壤溶液的影响,结合对香橙砧木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阐述柑橘对铵态氮的响应过程,为酸性土壤中柑橘氮素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试验为双因素设计,主处理为2种土壤,副处理为5个铵态氮水平。以酸性黄壤和石灰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选用香橙砧木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0(A0)、50(A50)、100(A100)、200(A200)、400 mg·kg-1(A400)5个铵态氮水平,研究施铵态氮水平对土壤溶液铵态氮、硝态氮浓度变化及对柑橘生长、根系形态及活力、氮素吸收代谢、抗氧化酶系统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石灰性土壤相比,酸性土壤硝化过程减缓,其土壤溶液中铵态氮浓度和铵硝比在试验30 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与A0处理相比,A400处理的柑橘根长降低13%,且根系活力与铵态氮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含量与铵态氮水平呈正相关,并激发了氧化应激反应,尤其增加了叶片POD酶活性。与石灰性土壤相比,酸性土壤中柑橘总氮积累降低17.6%,但叶片和根系中铵硝比分别升高了27.2%和61.1%。聚类分析表明,酸性土壤中生长的柑橘在施氮量超过100 mg·kg-1时受到毒害,碱性土壤中生长的柑橘则没有受到明显毒害。【结论】酸性土壤中,铵态氮施用过量引起土壤溶液中铵态氮长时间累积,造成丙二醛含量增加、细胞膜受损和氮代谢失调等铵毒害现象,表明柑橘铵毒害与土壤硝化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杉木-内生真菌共生体进行抗逆性试验,研究低磷胁迫条件下杉木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够缓解杉木低磷胁迫下生长的内生真菌。【方法】通过浇施菌液,接种5株内生真菌NG1、CG5、AJ6、AJ14、AJ13于低磷胁迫下的杉木幼苗(Cunninghamia lanceolata)。接种15 d后进行低磷胁迫试验,测定植株和土壤的酸性磷酸酶以及植株磷元素含量,分析内生真菌对杉木磷吸收的影响。酸性磷酸酶活性分为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3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不同胁迫梯度不同菌株处理下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趋势。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下降,不同菌株对提高植株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作用不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接种内生真菌幼苗的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非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多数上都比相应对照组的活性高。且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多数情况下比非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要高。最终通过对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含磷量的测定来分析,不同菌株对植株磷含量的影响不同。【结论】综合分析,菌株AJ6和CG5等对于促进植株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提高植株磷含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研究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边材染色深度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苦槠木边材染色深度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染液质量浓度>冷热间隔时间>NaCl质量浓度>后处理温度>染色时间.在试验条件下,苦槠木边材染色深度最佳工艺为:不用NaCl溶液前处理,染液质量浓度为15.0g·L-1,将木材交替置于冷热染液中(间隔时间为30min),染色90min.图5表2参6  相似文献   

12.
植物罹病组织中象耳豆根结线虫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从植物罹病组织中直接检测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的快速检测方法,为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象耳豆根结线虫与其它根结线虫ITS序列差异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通过对LAMP反应条件中的Mg2+、dNTPs、甜菜碱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同时对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建立一种从罹病植物组织中检测象耳豆根结线虫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象耳豆根结线虫LAMP检测体系优化结果表明在Mg2+的浓度为5.0 mmol•L-1、dNTPs的浓度为2.4 mmol•L-1、不添加甜菜碱、反应时间为45 min的条件下,扩增效率最优。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能够从11个植物线虫种群中特异检测出象耳豆根结线虫,检测灵敏度为1/200000头线虫DNA,比普通PCR灵敏100倍,能够直接从植物根结中检测出象耳豆根结线虫,准确度为100%。【结论】本研究以rDNA-ITS序列为靶基因建立象耳豆根结线虫LAMP快速分子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经济等特征,能够从罹病植物组织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象耳豆根结线虫,具有极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牦牛"曲拉"干酪素品质.【方法】通过L9(34)正交试验,以牦牛"曲拉"为原料,研究活性炭脱色和脂肪酶脱脂条件对"曲拉"精制干酪素品质的影响.【结果】"曲拉"精制干酪素活性炭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色温度50℃,活性炭使用量2%,脱色时间40min;脂肪酶脱脂最佳工艺条件为脂肪酶体积分数1%,pH值为4.2,时间55min,温度35℃.经精制得到的干酪素成品为微白色粉末、有乳香味.蛋白质含量43.97%,脂肪25.75%,灰分5.59%,水分2.90%,酸度0.83%.【结论】经该工艺优化,"曲拉"干酪素成品颗粒细小,感官和理化指标理想,品质得到改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豆根内胞囊线虫发育进程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山东大豆胞囊线虫在大豆根系内的发育进程和动态分布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最佳防控区域和最佳防治时期,于2007年和2008年对大豆根内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进行发育进程及动态分布的监测。【方法】采用网袋法收集根系,酸性品红-次氯酸钠法对根染色,体视显微镜下统计根内各龄期线虫数量。【结果】两年大豆根内胞囊线虫密度呈相同趋势,均为“S”型变化。二龄幼虫(J2)、三龄幼虫(J3)和四龄幼虫(J4)的动态发育规律一致,出苗后4~5周出现峰值,各龄期幼虫在不同土层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5~15 cm土层根系内,均以J2为优势虫态。【结论】在山东省土壤平均温度为20~22.2℃的条件下,大豆胞囊线虫第1个世代需22~35 d的时间,完成1个生活史最短需22 d。防治该病的药效持续期为出苗后1个月左右,作用范围集中于5~15 cm土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山桐子毛油的优良脱色工艺,提高山桐子油脂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科研工作和生产活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冷榨山桐子毛油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脱胶和脱酸处理,对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和搅拌速度的单因素对比试验,得出适用于山桐子毛油的脱色条件;对脱色后的山桐子油进行脂肪酸成分、理化性质测定,分析脱色工艺对山桐子油的品质效应。【结果】吸附剂为活性白土,用量为 8%~9%,时间为 30~40 min,温度为 100~110 ℃,搅拌速度为 240~300 r/min,山桐子毛油的脱色率达到90% 以上,为最佳脱色工艺。山桐子毛油以 9% 的活性白土、时间 40 min、温度 110 ℃、搅拌速度 300 r/min 脱色后,过氧化值下降,脂肪酸含量占比基本不变。【结论】通过优化的脱色工艺对山桐子毛油进行脱色,可以大幅提高山桐子油的脱色率,对油脂品质的负向效应影响较小,该工艺对山桐子油脂加工与利用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放线菌菌株1331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并探究其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抑杀作用。【方法】在摇瓶试验中采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该菌株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Ⅱ;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80 mL (500 mL摇瓶),种子液接种量为5%(体积分数),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25℃,150 r/min培养7 d。该条件下菌株1331产孢量为1.68×109 CFU/mL,其5%发酵稀释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卵9 d,卵孵化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70.59%;10%和20%发酵稀释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48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8.97%和100%。【结论】放线菌菌株1331发酵液可有效抑杀南方根结线虫,具有潜在生防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生物活性有机肥“红土运”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抑制效果。【方法】室内测定生物活性有机肥“红土运”不同浓度浸出液对根结线虫虫卵孵化的影响,以及对2龄幼虫(J2)的致死作用;温室盆栽试验采用不同施肥方式,考察生物活性有机肥“红土运”对番茄植株生长状况,以及对根结线虫病的抑制效果。【结果】120、160、200 g/L生物活性有机肥“红土运”浸出液处理36 h对南方根结线虫J2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62.6%、79.6%、84.5%,处理7 d虫卵孵化率仅为6.00%、2.66%、2.67%,与清水对照差异显著。温室盆栽试验表明,生物活性有机肥“红土运”基肥80 g处理与阿维菌素处理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抑制效果(相对防效)达到80.3%;表面撒施80 g、作基肥和表面撒施各施40 g处理,根结指数显著降低,相对防效分别为56.6%、47.4%。与对照相比,生物活性有机肥“红土运”可有效增加植株株高、茎粗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减轻植株根坏死率。【结论】生物活性有机肥“红土运”对番茄根结线虫病有良好抑制效果,为“红土运”的推广和番茄的安全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华山松疱锈病检疫技术研究初探——组织染色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病区华山松罹病植株和非病区华山松正常植株为材料,通过组织切片后从两种不同染色方法中选出品红染色法,再经正交试验对品红染色法进行综合检测,筛选最佳染色方案.按此方法检测出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在罹病植株枝干部的分布情况,为基层的检疫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广泛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染料,选用核桃青皮对棉织物进行染色。[方法]通过紫外扫描图谱研究了核桃青皮染液的热稳定性,响应面法优化不同染液浓度、碱(碳酸氢钠)浓度、时间、温度下棉织物的染色工艺,以未染色棉织物为对照,总色差为指标,最后应用扫描电镜图谱分析棉织物染色前后形貌变化。[结果]核桃青皮染液在100℃内稳定性良好;模型优化的条件为染液浓度70mg/m L,碱浓度3.91%,时间102 min,温度100℃,此条件下,总色差为35.292,各因素中碱浓度是影响总色差值的最显著因素,染液浓度和碱浓度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图显示棉织物染色前后形貌未发生改变;由于媒染剂的络合作用,预媒染染色色牢度比直接染色普遍高1~2级,色牢度均达4级。[结论]响应面法可有效优化核桃青皮染液的棉织物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测定三叶青总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方法,为三叶青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三叶青为原料、门冬氨酸为标准品,通过正交试验对微波消解提取三叶青总游离氨基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结果】影响微波消解法提取三叶青总游离氨基酸的因素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以蒸馏水为提取剂,在料液比1∶15、提取温度60℃、提取功率225 W的条件下提取20 min,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三叶青总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0.678%。565 nm是门冬氨酸标准溶液和三叶青供试液的最佳测定波长;门冬氨酸质量浓度在0.001~0.014 mg/mL范围内与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1)。【结论】微波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单、溶剂用量少、提取时间短等优点,是测定三叶青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