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防治甘蓝小菜蛾高效的农药及其用量,选用常见的6种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中,11.6%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悬浮剂、25%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悬浮剂、60%呋虫胺·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3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小菜蛾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09、7.081、0.472、12.736、4.732、1.342 mg/L;田间防效试验中,药后7 d, 11.6%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2 000倍和25%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2 000倍的防效分别为92.82%和92.36%,与其他各处理具有显著差异(P<0.05),25%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悬浮剂稀释2 000倍的防效为80.89%,其他复配制剂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均较低。在甘蓝小菜蛾的防治中,优先推荐使用11.6%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5%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还可使用25%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悬浮剂2 000倍液。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加成膜剂拌种后水稻种子萌发活力、植株防御酶含量变化及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研究水稻拌种后种子生理生化相关指标及对田间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用氯虫苯甲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加成膜剂(拜力膜)对水稻进行拌种处理,调查苗期发芽率等指标及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并测定不同时间点水稻4种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与拜力膜复合拌种对发芽率无显著影响;氯虫苯甲酰胺与拜力膜复合拌种能提高后期叶绿素含量;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拜力膜对稻纵卷叶螟防治的保叶效果优于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处理;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拜力膜2.0 mL/kg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仅播后15 d低于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处理,此后均显著高于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处理;播后75 d稻纵卷叶螟危害较严重时4种酶活性均有显著升高,且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拜力膜2.0 mL/kg处理后水稻的酶活性最高。1.5 g a.i./kg可以作为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的最佳用量,氯虫苯甲酰胺+成膜剂拜力膜2.0 mL/kg能促进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3.
在草地贪夜蛾幼虫1~3龄期每亩分别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90 mL、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45 mL、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15 mL、6%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75 mL处理,以清水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天,各处理防效就达97.98%~100%;药后7天,除亩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15 mL处理防效为96.92%外,其他3个处理防效均达100%;药后14天,亩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90 mL、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45 mL处理防效仍维持在100%,而亩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15 mL、6%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75 mL处理的防效则分别下降为92.99%和98.16%。从幼虫防效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及田间植株整体防效分析,含有氯虫苯甲酰胺成分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比其他参试药剂有更好的防效,建议玉米大田生产上推荐使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其他含有氯虫苯甲酰胺单剂,可以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等玉米害虫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甜菜夜蛾的效果,并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分别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混用的效果。试验1设氯虫苯甲酰胺30、40、50 g/666.7m2;甲氨基苯甲酸20 g/666.7m2;20%虫酰肼100 g/666.7 m2及清水对照共7个处理。试验2分别设氯虫苯甲酰胺30 g/666.7 m2;氯虫苯甲酰胺30 g/666.7 m2和甲氨基阿维菌素10 g/666.7 m2;氯虫苯甲酰胺30 g/666.7 m2和虫酰肼100 g/666.7 m2;氯虫苯甲酰胺30 g/666.7 m2和茚虫威10 g/666.7 m2共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甜菜夜蛾幼虫虫口密度明显减少,药后3~7天防效高达98.56%~99.73%。氯虫苯甲酰胺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虫酰肼混用,能大幅提高对甜菜夜蛾幼虫防治效果。使用氯虫苯甲酰胺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用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蔬菜上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制定氯虫苯甲酰胺制剂防治蔬菜害虫的最佳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中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1.25%-92.05%和82.92%-93.38%;HPLC-MS/MS定性分析表明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物质为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甘蓝上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66和6.86 d。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以0.045 g•m-2施药时,它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浓度分别为未检出和0.0071 mg•kg-1;0.090 g•m-2剂量施药时,它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浓度分别为0.0063和0.1004 mg•kg-1。【结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以0.045和0.090 g•m-2剂量施药时,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浓度符合残留要求,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氯虫苯甲酰胺在水溶液中光解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水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的光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试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氯虫苯甲酰胺的光解速率与其初始浓度呈负相关;碱性缓冲溶液中氯虫苯甲酰胺的光解速率最慢,而在酸性和中性缓冲溶液中的光解速率相对较快;在不同水质中氯虫苯甲酰胺的光解速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超纯水自来水塘水湖水河水;H2O2对氯虫苯甲酰胺表现出显著的光敏化降解作用,使其光解速率常数提高了3.11~1.08倍,而当H2O2浓度添加至一定量后,其光敏作用减弱。研究结果将为阐明氯虫苯甲酰胺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氯虫苯甲酰胺在5种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综合评价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特性,采用恒温批处理平衡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在黑土、黄壤、紫色土、红土以及潮土5种典型农业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表明,5种土壤吸附氯虫苯甲酰胺的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吸附等温线系数(Kf)为1.06~4.45 L/kg,其吸附的强弱次序依次为黑土>黄壤>紫色土>红土>潮土。5种土壤吸附氯虫苯甲酰胺的行为以物理吸附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粉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土壤吸附和解吸氯虫苯甲酰胺的关键影响因素。氯虫苯甲酰胺在5种土壤中有机碳标化的分配常数(KOC)为120~379,平均值为238,表明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弱。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5种土壤中的解吸过程均存在迟滞现象。  相似文献   

8.
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中的内吸传导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明确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在植株内的内吸传导特性, 为合理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蔬菜、水稻等害虫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和涂药法分别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中是否具有内吸传导特性。以乙腈为溶剂,超声波处理提取大豆植株中的氯虫苯甲酰胺,经预净化,由高效液相色谱(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分析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中各部位的分布状况。【结果】采用水培法处理,培养液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浓度为50 μg·mL-1时,24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15.22和4.73 μg·g-1,48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8.71和7.96 μg·g-1;当培养液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浓度为200 μg·mL-1时,24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18.52和11.95 μg·g-1,48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16.45和17.88 μg·g-1。采用浓度100 μg·mL-1药液涂药处理大豆中部成熟叶片时,24和48 h后检测发现处理叶片以上部位的叶片中氯虫苯甲酰胺的含量分别为16.55和20.79 μg·g-1,处理叶片以下部位未检测出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顶端生长点叶片涂抹浓度100 μg·mL-1药液时,在生长点以下部位的叶片中均未检测出氯虫苯甲酰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内具有优异的自下而上的内吸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以不同施药量的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为处理,并以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为对照药剂,进行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及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达70%以上,其中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用量12.0 kg/hm2防效最好,达100%。生产上建议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施药量为9.0~10.5 kg/hm2,在害虫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使用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小菜蛾的防效,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防效最佳,药后3、7、10 d的防效分别为99.0%、97.4%、94.9%;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其次,其药后3、7、10 d的防效分别为95.5%、92.6%、90.4%,明显优于对照农药。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可作为吴江市防治小菜蛾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毛豆为试验作物,研究了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以及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分别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虫酰肼悬浮剂和150 g/L茚虫威乳油混用防治甜菜夜蛾的效果。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处理甜菜夜蛾幼虫虫口密度明显减少,药后3~7 d防效高达98.07%~99.55%;将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混用,能显著提高对甜菜夜蛾幼虫防效的速效性。说明使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混用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甘蓝和花菜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与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烈  周宏  许敏球 《浙江农业科学》2014,1(8):1244-1246
研究并建立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的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乙腈提取、PSA净化、净化液氮吹近干后,用1 mL 01%甲酸溶液/乙腈(V/V,8/2)定容,液相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在10~1 000 μ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甘蓝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添加回收率在834%~883 %,变异系数为50%~66 %,花菜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添加回收率为832%~871 %,变异系数为58%~77 %。在甘蓝和花菜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检出限为05 μg·kg-1。田间残留试验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降解符合动力学曲线,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花菜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9和48 d。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5%氟虫腈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水稻一些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小区试验显示:四(2)代、五(3)代稻纵卷叶螟药后14 d,氯虫苯甲酰胺防效和保叶效果都高于氟虫腈;氯虫苯甲酰胺连续施用2次>第1次施用氟虫腈+第2次施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连续施用2次的防效和保叶效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好于氟虫腈.施药14 d后对水稻植株株高、分蘖数未产生明显影响,但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POD)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14.
土壤和番茄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检测与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和建立了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和番茄中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和番茄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甲醇溶液浸泡提取,减压浓缩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浓缩后用二氯甲烷定容,液相色谱仪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外标法定量.在0.05~0.5 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土壤和番茄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91.43%~100.91%,变异系数为3.53%~9.71%;土壤和番茄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最小检出最均为1.0×10-7g,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05 mg·kg-1.田间残留试验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和番茄中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符合方程G=C0e-k1;150 g-L-1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悬浮剂在土壤和番茄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55~11.49d和3.82~10.70d.最终残留试验研究表明,在番茄上手动喷雾施药150g·L-1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悬浮剂,按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施药,兑水喷雾处理2~3次,施药间隔为7d,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7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番茄中最高残留量均小于0.3mg·kg-1.参照欧盟等规定的氯虫苯甲酰胺在番茄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按照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施药2~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7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番茄上残留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增效剂“激健”与农药混用防治玉米穗期虫害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检验了农药增效剂激健安全性和增效作用。试验表明,激健与氯虫苯甲酰胺混用对玉米安全,氯虫苯甲酰胺减1/2后混用激健对氯虫苯甲酰胺有一定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0.4%氯虫苯甲酰胺GR在不同剂量下对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的差异,宁国市植保植检站进行了0.4%氯虫苯甲酰胺GR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试验,初步筛选出在对水稻二化螟防治上最佳使用量为0.4%氯虫苯甲酰胺GR36~42g/hm2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康宽)30g/hm2。  相似文献   

17.
进行48%氟虫双酰胺·噻虫啉悬浮剂防治水稻1代二化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用氟虫双酰胺·噻虫啉6,9,12 m L,药后3 d幼虫死亡率均高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 L处理,低于10%阿维·氟虫双酰胺悬浮剂30 m L处理;药后16 d的保苗效果均很好,与氯虫苯甲酰胺无显著差异,极显著好于阿维·氟虫双酰胺;药后16 d的幼虫防效,均高于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氟虫双酰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噻虫嗪与氯虫苯甲酰胺两种药剂,对非靶标害虫土耳其斯坦叶螨生长发育及种群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玻片浸渍法、叶碟法,研究土耳其斯坦叶螨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生命参数变化。【结果】 经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处理的土耳其斯坦叶螨成螨死亡率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叶螨成螨后,次代除若Ⅱ期外,未成熟期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而噻虫嗪处理时,次代若Ⅱ期的存活率高于对照,卵期、幼螨期和若Ⅰ期的存活率低于对照;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与对照和噻虫嗪处理相比,产卵前期明显缩短,世代显著延长,且日产卵量显著增多;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种群净增殖率R0 、内禀增长率rm 、周限增长率λ比对照和噻虫嗪处理增大,而施用噻虫嗪的叶螨平均世代历期T、种群加倍时间t比对照和施用氯虫苯甲酰胺延长。【结论】 氯虫苯甲酰胺有刺激土耳其斯坦叶螨增长的作用,而噻虫嗪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在不同水体中的降解特性,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在不同缓冲溶液及不同自然水体中光化学降解情况。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p H值为4.00、6.86、9.18的不同缓冲溶液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7.53,7.12,3.89 d;氟苯虫酰胺在p H值为4.00、6.86、9.18的不同缓冲溶液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6.92,6.11,3.46 d。高压汞灯照射下,氯虫苯甲酰胺在重蒸水、稻田水、水库水、地表水、湖水等5种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4.46,4.07,3.95,3.85,3.55 d;氟苯虫酰胺在重蒸水、稻田水、水库水、地表水、湖水等5种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3.95、3.74、3.30,3.05,2.96 d。研究发现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在水溶液中的降解动态均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且降解速率随溶液p H值的变化而变化,光解率随p H值的增加而增大;在高压汞灯照射下,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在5种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光解半衰期由长到短依次重蒸水、稻田水、水库水、地表水和湖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几种对甜菜茎象甲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为有效控制甜菜茎象甲的危害提供支撑.[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喷雾方法,室内试验采用药液浸泡方法.[结果]300 g/L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1 500倍液、30;噻虫嗪悬浮剂5 000倍液、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480 g/L毒死蜱乳油600倍液,药后12 d防治效果分别可达89.07;、85.52;、77.39;和75.88;.5种药剂对幼虫防治效果均较差.[结论]药剂喷雾防治甜菜茎象甲应在成虫期进行,在成虫高峰期用300 g/L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30;噻虫嗪悬浮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80 g/L毒死蜱乳油进行喷施,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