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成因当归生产上在第一年夏季播种育苗,来年定植,秋季收获肉质根作药用,留一部分不挖的当归于第三年开花结实.栽培过程中有部分植株于种植的第二年即抽薹开花,即称为提早抽薹.提早抽薹的植株,营养物质用于开花结实,根部不再膨大呈肉质,而是呈柴性,缺乏油气,不能入药.提早抽薹植株,严重时可达50%,甚至50%以上,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当归提早抽薹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归生长发育周期一般为3a,第1年为育苗期,第2年为成药期,第3年为抽薹开花结籽期。但在生长过程中有的植株在第2年就提前抽薹开花。提早抽薹的当归根部不能膨大木质化,使得产量下降,失去药用价值。据田间调查,当归主产区岷县、漳县、渭源等地,因提早抽薹而造成的损失达10%~30%以上,已成为当归生产中一大问题。因此,防治当归早薹技术对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归提前抽薹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归生产的第二年的6月~7月间,部分植株抽薹开花结果。为了区别于第三年留种期抽薹开花的现象,称之为提前抽薹,群众称之为起薹。提前抽薹的当归根部不再膨大,并木质化,形如柴根,不能入药。早期抽薹造成田间缺苗断垄,为了保苗,移栽时往往以成倍的苗栽于田间,但拔去抽薹后田间植株疏密不匀,当归个体也大小不匀。  相似文献   

4.
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是一种高原药用植物,亚高原区不能种植,本研究通过在亚高原区实验室常温下进行不同发育阶段当归的培养,观察其生长和通过实验室培养为研究提供材料的可行性,为当归的研究探索一种简易的供材途径。结果表明,春季培养中培育出生长良好的当归苗,结合冰箱-5℃冻储供苗,成功进行了冬、春2季的成药期培养,其中大苗当归早薹开花,但春季培养后期未抽薹当归在夏季高温下转入休眠;3a生成籽期当归的冬季培养顺利抽薹结籽。分析显示,培养的各发育阶段的当归叶片均可用于基因表达的检测。可见,依本试验的条件和方法可在亚高原实验室常温下进行包括育苗、成药生长及3a生成籽当归的开花结籽在内的绝大部分生命过程的培养,并可在1a的绝大部分时间进行培养,满足当归早薹开花基因表达调控等相关研究对试验材料的需求,此外观察显示,在亚高原高温下营养生长当归通过休眠逃匿夏季高温逆境。本研究很好地解决了亚高原低海拔区当归研究的供材问题。  相似文献   

5.
柴胡玉米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舒肝退热、升阳之功能。北柴胡种植第一年只生长基生叶,很少抽薹开花。发芽期和苗期喜中度荫蔽,成年植株生长需要充足阳光。近年来,随着柴胡商品价格逐年上升,家种生产的效益越来越好,是一个值得发展的中药材种植品种,尤其是太行山区的北柴胡由于品质上乘,成为药材市场上的抢手货。但柴胡种子发芽慢,很难掌握一播全苗,严重制约了柴胡种植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前,甘肃省当归生产一般采用第一年夏秋季育苗,第二年春季移栽的种植方式,存在育苗需要开垦荒地,对草场植被毁坏严重;生产中提早抽薹率较高,缺苗断垄普遍,导致产量低而不稳。采用当归种子直播技术,既可减少育苗环节,缩短生产周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有效解决提早抽薹问题,是一项值得示范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研究当归熟地育苗试验及大田栽培试验,分析当归产区熟地育苗的适宜播期和播种量。【方法】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当归熟地育苗试验,测定当归种苗形态指标及产量,移栽后统计成活率、早期抽薹率、植株特征,采挖后测定药材产量及阿魏酸含量。【结果】 不同播期和播种量育成当归种苗在大小、产量及移栽后成活率、早期抽薹率、形态指标、药材产量及阿魏酸含量方面均有差异。第1、2播期所产当归种苗单根重在0.45~0.63 g,符合生产要求。第2播期5 kg/667m2的播种量下药材产量比同播期7 kg/667m2的高76.26%,且早期抽薹率为0。【结论】 熟地育苗应在6月下旬进行,播种量控制在5~6 kg/667m2,苗龄控制在110 d,可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当归种苗。  相似文献   

8.
目前,东当归已在攀枝花市规模化种植,但因栽培措施不统一,使得东当归的产量与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减少了种植农户的收入,为此,我们从种植密度、追肥量、阴蔽度、抽薹修剪4个栽培措施入手,开展试验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东当归产量影响最大,应该严格控制,建议采用30 cm×30 cm的密度进行种植;阴蔽度对东当归产量的影响次之,应该加强控制,建议在东当归生长期保证充足的光照;追肥量与抽薹修剪对东当归产量影响最小,在生产上可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气候及人力物力灵活进行。  相似文献   

9.
进行油菜菌核病防治适期试验,结果表明:开花前施药2次的相对防效最好,为76.9%,其次为抽薹期施药2次,为68.2%,而谢花后施药2次的相对防效最差。  相似文献   

10.
种植中药材大黄,一般在春季移栽,但栽后往往是抽薹开花多,消耗的养分也多,导致地下根茎生长缓慢,影响产量提高.根据樟树市中药材协会药材种植基地人员的经验,若能把移栽季节改在秋季,则抽薹率大幅度降低,从而增加产量,并能提高品质.尤其在立秋至处暑期间移栽的大黄不易抽薹,产量可提高25%以上,是栽培上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1.
芹菜属耐寒性蔬菜,花芽分化前需要10℃以下的低温,10—15天左右完成春化过程。但必须长到一定大小,约3~4片叶才能感受低温,而用幼苗在低温下所处的时间越长,抽薹率越高。通过春化的芹菜,在长日照下才能开花抽薹。所以早春播种芹菜当年抽薹,夏秋芹菜可以长期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不断形成新叶,待经冬季低温后第二年春季才能抽薹开花。  相似文献   

12.
胡萝卜春季繁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萝卜是伞形科胡萝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头年秋季种植,收获后贮藏母根,第二年春季种植母根,于春夏季抽薹、开花和结果.郑州地区一般2月底到3月中旬即可种植母根,7月收获种子.胡萝卜在春季生殖生长时期,植株容易受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的危害,影响生长和种子质量,因此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其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当归苗期选用8种外源激素的不同浓度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研究外源激素对当归的抽薹率、生长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外源激素在当归苗期进行喷雾处理,对当归抽薹、地上部分生长(株高、叶片、冠幅)都有一定的影响,可有效提高当归单根鲜重和产量。其中青鲜素1.700 g/L处理效果最佳,抽薹率最低,为6.67%,较空白对照低32.66百分点;地上部分生长量(株高、叶片数和冠幅)略高于空白对照;单根鲜重最大,为120.60 g,较空白对照增加182.63%;折合产量最高,为10 130.04 kg/hm~2,较空白对照增产163.78%。综合考虑认为,用青鲜素1.700 g/L在当归苗期进行喷雾处理不但可有效降低当归抽薹率,且对当归地上生长量(株高、叶片和冠幅)无显著影响,并增加当归单根鲜重、提高当归产量,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当归抽薹是高产优质的主要障碍,为此,从导致当归抽薹的遗传、种苗、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栽培研究,为技术人员对当归抽薹研究和药农综合防治当归抽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归成药期生长动态及其早期抽薹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漳县当归大田进行了当归成药期生长动态及其早期抽薹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归成药期地上部分生长呈“慢-快-慢”的“S”形趋势,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株高快速增长期,茎叶物质积累则在8月底达到峰值;根直径在7月中旬开始迅速增加,且根部的膨大生长一直持续到采收期;7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根部物质积累快速增长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提前抽薹的高发期,此后抽薹率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16.
1 黄花菜的种植 一般多为分株移栽,以春季或秋季进行移栽为好,春季分株移栽的当年即可抽薹开花,秋季分株移栽的翌年才能抽薹开花,种植时应选用株型健壮,留茬3年以上的宿根直接分株,移栽时应保留2/3的分株,1/3的分株连根带土移出作为种苗,然后按照行距50~60cm,穴距30~40 cm,每次移栽3~5株,移栽后覆土压实,每亩用500~600 kg加水人粪尿点施定苗,确保成活率.定苗成活后应及时中耕除草,追肥促苗早发、多发,为抽薹打下基础,抽薹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8~10 kg,磷酸二氢钾3~4 kg促薹粗壮,多分枝,早现蕾,同时注意防旱排涝,入冬后将老叶和枯薹离地面3cm处割除,用草木灰、窖灰与土拌和培住根蔸以防冻害.  相似文献   

17.
当归种子直播技术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生产目前一般采用第一年夏秋季育苗、第二年春季移栽,存在的问题:一是育苗需要开垦荒地,对草场植被毁坏严重;二是生产中提早抽薹率较高,缺苗断垄普遍,导致产量低而不稳。采用当归种子直播技术,可减少育苗环节,缩短生产周期,有效解决提早抽薹问题,是一项值得示范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当归种苗大田移栽后,部分植株出现提前抽薹开花结果的现象,称为早期抽薹或提前抽薹,当归早期抽薹是当归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一般早期抽薹率在10%~20%视为正常。  相似文献   

19.
<正>早春采用中、大拱棚种植大白菜,5月初上市,上市期正值淡季,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笔者总结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选择耐低温、商品性能好、抗病、早熟的品种。如:春大将、阳春等,这些品种耐低温性强,不易抽薹开花、生育期短、结球快、品质好、产量高上市快。2、适期播种育苗。元月份暖棚内播种育苗,苗床温度不低于15℃,超过25℃时要通风降温,因为春白菜在10℃以下经过10~20天的时间就可能通过春花阶段而抽薹开花。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气象资料对南昌县油菜花花期进行研究,分析了气象因子对油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花现蕾始期、现蕾普期、抽薹始期、抽薹普期、开花始期、开花普期、开花盛期平均日期分别为1月5日、1月21日、2月10日、2月17日、3月1日、3月8日、3月19日。油菜花现蕾始-普期、抽薹始-普期、开花始-普期、开花普-盛期间隔日平均值分别为7、8、8、11 d。利用气象因子和油菜花期各阶段日数建立的回归方程可用于油菜花花期预测。油菜花现蕾始期至普期间隔日数与开花期平均气温、开花期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开花普期至盛期间隔日数与开花期前2周最低气温、开花期前3周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降水量与油菜花花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