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归提前抽薹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归生产的第二年的6月~7月间,部分植株抽薹开花结果。为了区别于第三年留种期抽薹开花的现象,称之为提前抽薹,群众称之为起薹。提前抽薹的当归根部不再膨大,并木质化,形如柴根,不能入药。早期抽薹造成田间缺苗断垄,为了保苗,移栽时往往以成倍的苗栽于田间,但拔去抽薹后田间植株疏密不匀,当归个体也大小不匀。  相似文献   

2.
当归早期抽薹是制约当归丰产的主要障碍,当归的早期抽薹往往导致当归产量下降,根部不能药用,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在大田生产中,当归早期抽薹率一般为20%~30%,严重者高达60%~80%,甚至绝收。20世纪80年代以来,岷县与中科院专家对当归早期抽薹进行了专项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功,对这一问题获得了比较深入系统的认识,也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上的创新和技术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药用植物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抽薹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当归药材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早期抽薹不仅降低药材产量,对药材品质也有严重影响。综述了当归早期抽薹的概念、发生机制、对药材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等。导致当归早期抽薹的主要机制包括遗传因子、生境因子、营养物质、栽植密度、施肥等栽培措施。生产中优选良种、温室育苗、控制苗龄、低温贮藏、合理密植等农艺措施均可有效控制当归早期抽薹。研究当归早期抽薹发生的机理机制、调控基因、春花基因、选育耐抽薹品种,对于实现当归优质、高效、稳产、高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归防早期抽薹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当归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当归防早期抽薹栽培技术,包括留种、育苗、移栽及当归早期抽薹控制措施,以供当归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水杨酸和冠菌素对当归早期抽薹过程中抗氧化酶、内源激素、多胺、抽薹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期为更好解决当归早期抽薹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喷施水杨酸和冠菌素的当归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光光度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实验手段分别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多胺含量及抽薹相关基因表达量,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以上指标与抽薹率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对照,水杨酸和冠菌素处理均增强了当归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茉莉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褪黑素含量,降低了丙二醛、脱落酸、腐胺、酪胺、苯乙胺含量,下调了抽薹正调控基因HD3A、FT、MADS8、AGL8、GA20X6、GA20OX1表达量,当归早期抽薹率下降。【结论】外源水杨酸和冠菌素均可抑制当归早薹;相较于水杨酸,冠菌素主要通过增强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内源脱落酸含量,抑制当归早薹;证明了水杨酸和冠菌素可以缓解早春干旱、低温、长日照等环境条件造成的当归抽薹。  相似文献   

6.
当归提早抽薹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归生长发育周期一般为3a,第1年为育苗期,第2年为成药期,第3年为抽薹开花结籽期。但在生长过程中有的植株在第2年就提前抽薹开花。提早抽薹的当归根部不能膨大木质化,使得产量下降,失去药用价值。据田间调查,当归主产区岷县、漳县、渭源等地,因提早抽薹而造成的损失达10%~30%以上,已成为当归生产中一大问题。因此,防治当归早薹技术对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归成药期生长动态及其早期抽薹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漳县当归大田进行了当归成药期生长动态及其早期抽薹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归成药期地上部分生长呈“慢-快-慢”的“S”形趋势,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株高快速增长期,茎叶物质积累则在8月底达到峰值;根直径在7月中旬开始迅速增加,且根部的膨大生长一直持续到采收期;7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根部物质积累快速增长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提前抽薹的高发期,此后抽薹率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8.
当归与3种作物间作对当归早期抽薹及麻口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裂区设计方案,研究了当归间作苦参、蚕豆、大蒜对当归早期抽薹及麻口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抽薹率以间作苦参处理最高,间作大蒜处理较高,间作蚕豆处理最低。当归折合产量以间作苦参处理表现最高,但不同株距处理间变幅较大。当归麻口病感病株率以间作蚕豆处理最小,间作苦参处理次之,间作大蒜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早期抽薹对白芷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以早期抽薹与非抽薹(同时期正常生长)白芷植株为对象,在生长过程中设置8个取样时间,对其植株农艺性状和根部香豆素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白芷生长过程中,早期抽薹和非抽薹植株的株高、鲜叶片数、地上部鲜重及干重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根长、根直径、根鲜重及干重、根冠比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早期抽薹植株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及干重、根干重、根折干率与非抽薹植株的均有显著差异,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早期抽薹植株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及干重均显著高于非抽薹植株,根折干率显著低于非抽薹植株。正常抽薹植株根中的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在生长前期(4月6日前)显著高于同时期早期抽薹植株,生长中期非抽薹与早期抽薹植株间的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高低交替变化,至收获期(7月14日)非抽薹株的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分别为0.283 8%、0.157 9%,高于早期抽薹植株的0.268 8%、0.068 0%,其中,异欧前胡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上述结果表明,早期抽薹不但影响白芷植株地上部的生长,还影响地下部根重量及香豆素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控制当归早抽薹一直是当归生产中的一大主要技术问题。文章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云南当归产区气候和环境特点,从优良种源的培育和筛选、种苗繁育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和生物措施四个方面总结提出了云南当归早抽薹综合控制技术,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许多种植春大白菜,甘蓝、叶用芥菜、萝卜、榨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农民朋友反映,十字花科蔬菜普遍存在早期抽薹现象,现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在种植中如何避免出现早期抽薹现象呢?  相似文献   

12.
南方地区栽培春甘蓝,无论早熟栽培还是中晚熟栽培,先期抽薹现象时有发生.常造成很大的损失。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气候异常,冬季温度偏高(暖冬),春季又常发生倒春寒,同时又因栽培不当等因素影响.故易使春甘蓝普遍发生先期抽薹现象。2002年松溪县种植的66,67公顷春甘蓝普遍发生较为严重的先期抽薹。据对3个乡(镇115户农户约2公顷的春甘蓝田间调查,先期抽薹率在5.49%~81.7%,平均抽薹率达35%左右,给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白芷生产中,早期抽薹率较高是制约白芷生产规模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生产难题,笔者通过多年连续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一套较为系统的白芷三段式育种新技术。采用该技术培育出的种子用于生产能使白芷的早期抽薹率降低约70%,即由常规水平的8%~12%降低到2%~3%。如将早期抽薹白芷植株的产量计算在内,采用本技术培育的种子用于生产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约18%。  相似文献   

14.
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从当归早期抽薹问题的研究历程、生理基础、发育阶段及内含物质变化规律、影响因素、防治技术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综合述评,提出了今后三个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秋植洋葱通常在秋季播种育苗,冬前定植,以幼苗越冬。如果越冬幼苗太大,就很容易感受冬季长时期的低温刺激,通过春化阶段,待翌年高温季节到来时,在强光照条件下便会抽薹开花,而不形成鳞茎或鳞茎很小,即出现早期抽薹现象,洋葱早抽薹不仅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而且会引起品种退化,因而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为寻求防止洋葱早期抽薹的有效  相似文献   

16.
人工延长光周期对大蒜抽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二水早为试验材料探究人工延长光周期对大蒜抽薹的影响。在大蒜花芽分化前2周喷施外源GA3后用400 W日光纳灯每天处理5 h补光40 d和单独采用400 W日光纳灯每天处理5 h补光40 d共2个处理,测定大蒜抽薹期生长量及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以及大蒜素等指标。结果表明,采用400 W日光纳灯每天处理5 h补光40 d可使大蒜抽薹提前20 d,大蒜品质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及大蒜素含量略有升高;喷洒外源GA3后人工延长光周期可使大蒜的抽薹提前30 d,蒜薹及蒜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干物质含量较对照提高2%和8%,促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从本试验可以得出,人工延长光周期可以满足大蒜抽薹对光周期的要求,促进大蒜的早期抽薹,喷施外源GA3能诱导相关酶的合成,打破休眠,显著促进大蒜早期抽薹。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育苗方式对当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育苗方式开展当归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山地常规育苗缓苗期较冬季温室无土育苗短11 d,成活率高37%;移栽定植后,山地育种苗的长势、株高、叶片数、小叶数、冠茎等指标均高于温室育苗;但山地育苗和温室育苗的抽薹率分别为53.21%、0.42%,其产量分别为2 116.12、1 656.28 kg/hm2,说明温室育苗可以解决当归抽薹的技术难题,但在提高产量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俗称“洋白菜”或“圆白菜”,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植物.因其营养丰富,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早期抽薹是指结球甘蓝通过低温春化作用,提前抽薹,不能结球的生理现象.目前,多数的菜农对结球甘蓝的生长特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栽培方法不当,引起早期抽薹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商品价值,给广大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菜农经常到菜籽店抱怨种子的质量问题.为此,本人经多年实践,对结球甘蓝的生长特性及早期抽薹的防治措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白芷三段式育种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芷生产中,早期抽薹率较高是制约白芷生产规模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生产难题,笔者通过多年连续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一套较为系统的白芷三段式育种新技术.采用该技术培育出的种子用于生产能使白芷的早期抽薹率降低约70%,即由常规水平的8%~12%降低到2%~3%.如将早期抽薹白芷植株的产量计算在内,采用本技术培育的种子用于生产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约18%.  相似文献   

20.
正当归生长发育周期一般为3年,第一年为育苗期,第二年为成药期,第三年为抽薹开花结籽期;但在栽培过程中,有的在第二年就提前抽薹开花。抽薹的当归根部木质化,不能供为药用,致使种植田产量下降,效益低下。据笔者多年来田间调查,当归主产区因提早抽薹而造成的损失达10%~40%,最为严重的年份可达50%以上,已经成为当归生产中的一大主要问题。因此,防治当归早期抽薹对提高当归产量、增加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