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选取江阴市沿江平原地区的3种典型农业种植区:即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基地、蔬菜集约化种植基地和常规种植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现场采样分析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农田渗漏水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区渗漏水硝态氮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波动较大,硝态氮平均含量达到31.94mg/L,其中硝态氮含量峰值高达45.90mg/L,这主要是由于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条件下长期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氮素累积水平过高,过量灌溉又加大了土壤氮素的淋失强度;而蔬菜集约化种植区和常规种植区渗漏水硝态氮平均含量分别仅为4.02,3.54mg/L,显著低于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区,其中常规种植区渗漏水硝态氮平均含量最低,这与常规种植区施肥强度较低有关。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条件下过量灌溉和施肥加剧了土壤氮素的渗漏损失,是引起农田地下水环境硝态氮污染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田间管理措施、减轻农田氮素淋失以及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华北平原不同农田类型土壤硝态氮累积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针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的传统灌溉施肥带来的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采集定州保护地蔬菜、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样及相应的地下水样品,研究了不同农田利用类型、保护地蔬菜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类型的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及对地下水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土壤剖面0-400cm范围保护地蔬菜的硝态氮累积量明显高于农田,0-100cm,100-200cm,200-300cm,300-400cm平均为815.0,293.6,394.9,313.4kg/hm2,分别为农田的12.3,3.8,4.6,5.1倍。保护地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随着棚龄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0-60cm表现明显,0-100cm和100-200cm老龄棚(12a)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815.0,293.6kg/hm2,高于低龄棚(8a)216.2,11.4kg/hm2。大棚黄瓜的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大于番茄,在根区外深层剖面出现多个明显的累积峰。保护地灌溉水、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灌溉水及手压井饮用水NO3-N含量分别为9.6,7.4,10.5mg/L,超标率(10mg/L)分别为38%,16%,46%,该区域浅层饮用地下水已受到硝酸盐污染。  相似文献   

3.
渭北旱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4年田间小麦试验,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4年后,0-2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为29.87~462.59 kg/hm2,且主要积累在80-160 cm土层,土壤氮库不仅明显,且残留比前3年土壤剖面显著下移(前3年主要累积在100 cm),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栽培模式和种植密度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累积规律及其小麦籽粒吸氮量基本相似,排序均为:地膜覆盖>常规种植>秸秆覆盖>垄沟种植;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也相应增加,N0处理0-200 cm土壤平均硝态氮残留量为57.69 kg/hm2,N120处理平均为97.04 kg/hm2,虽然高于无氮处理,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N240处理平均为355.43 kg/hm2,比前者增加的幅度更大,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施氮肥而增加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为14.9~401.18 kg/hm2,平均占4年施氮量的19.59%,其中地膜覆盖占26.07%,常规种植占20.98%,秸秆覆盖占17.46%,垄沟种植种植占13.87%。  相似文献   

4.
于2006年4~8月在高原湖泊抚仙湖北岸进行了有机与常规蔬菜种植试验,分别采集菜地土壤渗漏水、径流水、浅层地下水样品以及土壤剖面样品,并分析其不同形态氮、磷含量,以初步评价抚仙湖流域有机蔬菜种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与常规种植均使菜地土壤0~20cm土层渗漏水中总氮、总磷含量升高;与常规种植不同,有机种植并未明显影响20cm以下土层渗漏水中氮素含量.常规种植导致菜地浅层地下水总氮、总磷含量升高,分别为未耕作空地浅层地下水的19.3倍和l.67倍;而有机种植短期内对浅层地下水氮、磷水平影响不大.菜地土壤渗漏水中总氮与硝态氮、总磷与磷酸盐含量显著相关,线性方程为:TN=1.163×NO3-N 5.146,TP=0.904×PO4-P 0.0499.不同试验区径流水氮、磷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常规种植菜地氮素径流损失远高于有机种植菜地.有机与常规种植均使菜地土壤0.20cm土层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可溶性磷酸盐有所累积,且有机种植积累程度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北方典型潮土区苗圃育苗过程中水肥利用效率不高的现状,选取北京市昌平区速生杨种苗培育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0-100cm土壤剖面氮素养分垂向运移过程的田间定位监测试验。监测结果表明,3种施肥处理条件下的0-100cm土壤剖面中各土层硝态氮含量以表层土体为最高,由表层向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处理3条件下0-100cm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含量均高于处理1条件和处理2条件下的;0-1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平均累积总量排序依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其中处理3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平均累积总量高达307.85kg/hm2,表明过量施肥导致土壤中硝态氮大量累积,使得硝态氮极易随土壤渗漏水下移淋失。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北方典型潮土土壤水、硝态氮淋失的垂向迁移与渗漏损失机制,可为制定科学的苗木施肥方案、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完善林木抚育管理技术等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不同农业种植方式对土壤中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力刚  王晓龙  崔锐  张奇 《土壤》2012,44(2):225-231
农田氮素损失是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由于大量施用氮肥引起的土壤氮素淋溶损失又是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针对农业不同种植条件下氮素损失控制难题,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集约化种植和常规种植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硝态氮迁移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来评估不同农业种植方式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集约化种植区施肥量和灌溉量较大,硝态氮的淋失浓度明显大于常规种植园,土壤硝态氮浓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也最为显著。集约化种植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远远大于常规种植区,集约化种植葡萄园地下水中的硝态氮含量平均值11.2mg/L,是常规种植区平均值1.35 mg/L的8倍,集约化种植区过量施肥增大了土壤硝态氮的淋失风险,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的污染威胁。研究结果可为农业集约化种植区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和优化田间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摸清农户生产实践条件下果园土壤硝态氮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河北太行山山前平原的保定地区葡萄园为研究对象,调查28个果园生产管理现状,测定分析葡萄园和临近农田共31个样点0—20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累积量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葡萄生产中氮肥施用量偏高,每季平均为297 kg/hm2,过量的养分投入导致氮素在土壤中累积,0—200 cm土层硝态氮淋洗现象明显,平均累积量高达1 555 kg/hm2。不同树龄、施氮量、灌溉量水平下,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所不同,但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并且明显高于农田土壤。相关性分析表明,硝态氮累积量与树龄和施氮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灌溉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施氮量,其次为树龄和施肥次数,最后为灌溉量,施肥次数主要通过影响施氮量来间接影响硝态氮累积量。研究区域葡萄园氮素盈余严重,土壤硝态氮大量累积,并向深层土壤淋洗,影响该地区硝态氮累积的主要因素为施氮量、树龄和灌溉量。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对设施土壤硝态氮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宁省新民市某设施蔬菜大棚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不同施肥年限的设施土壤(0~1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和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的垂直分布与土壤的施肥年限和有机肥施用水平密切相关。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施肥1年后各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和淋溶程度均很低;施肥2年后硝态氮累积迁移显著,尤其是高量有机肥的投入(处理M4),设施土壤0~120 cm土层都出现硝态氮淋洗现象。在不同施肥年限下,中高量有机肥处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硝态氮累积现象,硝态氮累积量随施肥量和施肥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累积峰值集中在0~60 cm土层。  相似文献   

9.
杨凌地区大棚土壤硝态氮累积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调查不同棚龄大棚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研究了杨凌大棚蔬菜生产中的土壤硝态氮累积特性,结果显示:大棚蔬菜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露天菜地和拱棚土壤,反映出过高的氮肥投入,各棚龄土壤均表现出明显的硝态氮表土累积。随着棚龄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及总盐含量呈增加趋势,土壤pH值则表现为逐渐下降,不合理的施肥将导致短龄大棚土壤硝态氮及总盐含量急剧上升而超过长龄大棚土壤;在番茄生长周期内随生育期延长硝态氮在土壤中累积量逐渐增大,但总盐含量变化并不明显。硝态氮在土壤中的迁移,导致土壤底层硝态氮也大量累积。  相似文献   

10.
山东聊城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菊  董杰  邓焕广  王倩  鲁长娟  郭娜 《土壤通报》2016,(5):1119-1125
为了解山东省聊城地区蔬菜大棚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测定了该地区某百棚村不同种植年限(2~14年)蔬菜大棚不同深度(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80 cm)土壤的pH、总盐分、硝态氮(NO_3~-)、氨氮(NH_4~+)、碱解态氮(AN)、速效磷(AP)和总磷(TP)的含量,并以大棚外的露天农田土壤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农田土壤相比,大棚0~20 cm土壤表现出明显的pH值降低和盐渍化趋势,且氮、磷累积显著。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大棚土壤pH表现为显著降低,5 a大棚土壤pH平均下降了约0.50个单位,随后波动缓慢上升;总盐分、NO_3~-、NH_4~+、AN、AP和TP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至一定年限后(≥9 a)又降低的变化趋势。大棚土壤各理化指标随种植年限的变化总体上呈二次或三次方程,NH_4~+则呈指数方程。各理化指标间相关性显著(P0.01),pH与各理化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而总盐分、NO_3~-、AN、AP和T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大量施肥是导致大棚土壤pH降低、盐分和氮磷养分累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对播种机的研究正向着精密播种方向发展。然而,尽管播种机已从条播、穴播发展到现在的精密播种,其播种方式仍然采用开沟——播种——覆土这一传统的形式。本文综合分析了一般播种机械土壤工作部件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滚筒式穴播成穴器等部件的工作方式,根据需要提出了直插式播种机成穴器这一新的概念,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沟播和垄作条件下冬小麦田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冬小麦沟播和垄作试验,结果表明,沟播小麦不同灌水处理在0 12 0cm土壤层次中水分均呈下降趋势,0 90cm层次土壤水分下降幅度较大,而10 0 12 0cm层次下降幅度较小。从沟播和垄作麦田土壤贮水量差值的分析可以看出,沟播麦田土壤贮水量要明显高于垄作麦田,沟播的同一时期沟垄间的土壤水分差异在0 90cm土层要低于垄作的,而10 0 12 0cm土层就极其相近。从沟播和垄作的土壤水分纵深分布上比较,在各处理均没有灌水的情况下,沟播和垄作同一层次不同灌水处理的土壤水分极差均出现在0 10cm ,但随灌水处理灌溉次数的增加,沟播出现较大水分差异的土层下移,出现在10 2 0cm。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Bed planted wheat systems offer a new alternative for the traditional wheat producer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crop rotation, more efficient use of water, and new techniques of nutrient managemen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if planting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in Oklahoma on raised beds can maintain grain yields while providing more options in the cropping system.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Hennessey and Lake Carl Blackwell, Oklahoma in 2000–2001 and 2001–2002 cropping seasons. The experiments consisted of a factorial combination of two planting systems (bed and conventional), four winter wheat varieties (‘Custer’, Jaggar', ‘Intrada’ and ‘2174’), and three nitrogen (N) rates (0, 67, and 134 kg ha? 1).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Grain yield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bed and conventional planting systems for three of four site years. However, there was a trend for the conventional wheat production system to have an advantage in grain yield over the bed planting system due to difference in row configuration. For the bed system to be useful in Oklahoma, the current conventional tillage practice must be changed to reduced tillage to make use of bed plating system for conserving moisture. Also suitable planting configuration that minimizes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due to over-population must be addressed. Grain yield response to N rate was greater in the conventionally planted wheat versus the bed planted system.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结果表明,粮果油经菜菌生态立体种植比传统禾谷类单一平作种植能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光能利用率、植株体积、叶面积系数、植株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经济效益倍增。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百喜草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百喜草的生态适应性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了百喜草栽植、生物量及产量测定等试验 ,并提出了三峡库区百喜草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 :百喜草适宜在三峡库区种植 ,并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垄沟耕作条件下滴灌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滴灌与垄沟耕作条件下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滴灌对0~60cm土壤水分含量影响比较明显,由于受土壤蒸发和作物根系吸收水分的影响,0~30cm土壤水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时期内变化最为剧烈,其次是30~60cm层次的土壤,90~120cm层次的土壤整个生育时期水分含量最为稳定。灌溉后土壤水分0~120cm土层中呈现“Z”型分布,且与垄作相比,灌溉对沟播处理各层次的影响更大。另外,通过对不同生育时期各个层次土壤水分含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冬小麦的灌浆期是其活跃的耗水期,其次是抽穗期。不灌溉处理的耗水深度主要集中在土壤下层,灌溉处理的耗水程度变化较复杂。与畦播处理相比较(见讨论部分),灌溉后沟播处理土壤水分上升最明显,垄作处理次之,畦播最小。灌溉一周后畦播土壤水分下降最快,垄作次之,沟播最小。而就灌溉后土壤水分运动而言,垄作与沟播处理快于畦播处理。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陆良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复种模式,详细介绍、分析、总结和探讨了陆良县较有特色的几种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广西冬作季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与冬种气候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估算了广西冬种时期内(从11月上旬到次年3月下旬)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并根据其地区分布规律和冬种作物的适宜性制订出冬种气候区划,对各区冬种作物的选择及其适宜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探讨水地条件下种植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为夏玉米节水种植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依据。以玉米品种"登海685"为试验材料,研究宽垄沟播和等行距平播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6.00,6.75,7.50万株/hm~2)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播种植模式较平播增加玉米植株株高,使茎粗和单株干物质重降低。沟播模式的穗性状比平播处理较优,单穗重增加,且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小,表现出明显的边行优势。沟播模式的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始终高于平播处理,生育期延长,为后期籽粒形成提供了物质保障。在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时,沟播模式夏玉米产量最高。沟播模式下夏玉米灌水量较平播减少52.9%,灌水时间减少50.1%,日均蒸发量减少,且水分含量高于平播处理,使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139.5%,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6.7%。可见,宽垄沟播是夏玉米增产增效的一种节水种植模式,明显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苕溪流域茶园不同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探讨苕溪流域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园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特征,于2010年5-10月对等高种植和顺坡种植2种种植模式下茶园地表径流水样进行取样测定,分析径流水样中的氮磷元素各指标的含量、形态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顺坡种植还是等高种植,茶园径流中氮素各指标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在6月底或7月初,茶园径流中磷素各指标含量的峰值出现在6月底、7月初或9月初。在整个监测时期内,等高种植茶园径流中总氮、硝氮、铵氮含量分别比顺坡种植茶园低8.54%~43.01%,4.05%~46.70%,5.92%~33.19%,但2种种植模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等高种植茶园径流水中总磷、可溶态总磷、颗粒态磷的含量分别比顺坡种植低8.51%~31.07%,0.39%~17.91%,8.45%~36.86%,2种种植模式之间径流水中总磷、颗粒态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溶态磷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顺坡种植还是等高种植,硝态氮均为茶园氮素地表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颗粒态磷则是茶园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总的来说,等高种植模式能有效地截留茶园氮磷营养元素,防止其随地表径流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