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蝴蝶兰大红袍花梗经诱导萌发生成的丛生芽为试验材料,对培养温度、活性炭、椰子汁和转接周期4个因素设置正交试验,比较不同处理对丛生芽增殖过程中抑制褐化的效果,筛选出抑制褐化的最优方法,为其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活性炭能显著抑制褐化且对褐化的影响最大,各因素对褐化影响效应大小排序为活性炭转接周期温度椰子汁;活性炭1.0 g/L、转接周期10 d、温度25℃、椰子汁浓度150 m L/L为抑制褐化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2.
为缩短滴水珠(Pinellia cordata)的繁殖周期,促进其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产业化利用,以滴水珠的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其配比对滴水珠外植体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柄作为外植体较优;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最优条件为MS+6-BA 2.0 mg/L+NAA 1.0 mg/L,只需7~15d即可转接;分化及增殖最优条件为MS+6-BA 2.0mg/L+IBA 0.2mg/L,增殖倍数达9.2倍,时间仅需14d;生根培养最优条件为MS+6-BA 0.1mg/L+IBA 0.5mg/L+活性炭0.5g/L,7d即可炼苗移栽。通过对各阶段进行分步优化,繁殖周期缩短为44d,有利于滴水珠的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洲菊组织培养工厂化种苗生产过程,对外植体的选择与低温处理、培养过程中几个重要的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以苞片未展开、花径0.5-1.0cm的花蕾适作诱导的外植体,4-8℃低温处理可提高其诱导成功率。快速繁殖中25d为适宜的培养周期。丛生芽为适宜的增殖体;继代转接后宜遮光或弱光下预培养3-5d有利于增殖体恢复和快速增殖;快繁过程中可应用KT和Ad进行增殖与生长调节;培养容器透气条件改善可延长培养寿命,提高生根率和种苗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粉蕉新品种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提高组培成功率,以粉蕉新品种的健壮吸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培养条件、防褐剂种类浓度及转接方式对其外植体启动和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组培苗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植体启动培养阶段,6-BA浓度为1.0 mg/L时,褐化程度最低,新芽长势较好;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Tm为32℃,转接后前7 d暗培养、后8 d光照培养条件下,防褐化效果最佳;以培养基中添加0.05 g/L活性炭,对继代苗的防褐化效果较好;将继代丛芽分割切好后,先放到无菌水中浸泡1 h,再取出转接到新的继代培养基中,该转接方式的防褐化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陈红  张绿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413-4414
[目的]建立最佳的刺梨花药愈伤组织增殖培养体系。[方法]以刺梨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其生长周期及基本培养基和生长素对刺梨花药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结果]刺梨花药愈伤组织增殖过程中,其干重的变化明显呈"S"型,生长周期为25 d。B5培养基有利于刺梨花药愈伤组织的生长,而MS培养基影响刺梨花药愈伤组织叶绿素的形成。NAA1.0 mg/L是刺梨花药愈伤组织增殖培养的最佳生长素和浓度。[结论]刺梨花药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是B5+1.0 mg/L6-BA+1.0 mg/LNAA。  相似文献   

6.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试管快速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幼龄茎为外植体.研究从诱导培养,增殖继代,生根培养,到瓶外移植各阶段试管快繁的若干影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在附加3.0mg/LBA 0.2mg/L NA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效果较好。40d后转入附加2.0mg/LBA 0.2mg/L NAA的MS培养基上继代培养,以30d为一个增殖继代周期,增殖倍率达6.2。随继代次数增加,可减少BA用量;生根培养阶段以1/2MS 0.1mg/L NAA的培养基生根效果最好。无机盐浓度减半,糖用量减少1/3,有利于生根与壮苗;移栽时注意保持水分平衡,选择栽植介质,控制杂茵污染以及选择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7.
蝴蝶兰市场前景广阔,采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种苗是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的唯一手段,综述了蝴蝶兰丛生芽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旨在为蝴蝶兰种苗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以花梗第2节或第3节为外植体,用0.1%氯化汞消毒8~15 min比次氯酸钠效果好;以1/2MS或花宝一号为基本培养基,使用6-BA或6-BA和NAA相搭配可诱导出丛生芽;以MS或花宝一号为基本培养基,6-BA或TDZ并配合NAA适宜的浓度,对丛生芽增殖效果明显;以低浓度的NAA或IBA,并配以椰子汁或香蕉汁、土豆汁等有机物对壮苗生根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活性炭能显著抑制褐化且对褐化的影响最大,转接周期对褐化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8.
<正>爱达荷州位于美国西北部,盛产土豆,其土豆品质十分出色,产量也为全美之冠,有"土豆州"之称。爱达荷州土豆年产量占美国土豆秋季产量的30%,每年为该州贡献15%的生产总值。据统计,84%的美国消费者会选择爱达荷土豆。爱达荷土豆产业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爱达荷土豆协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IDAHO"这一土豆区域公用品牌的构建,到以"土豆先生"为主体的符号体系形成以及土豆文化的构建和多通道的传播,土豆协会构建、管理、控制着IDAHO的土豆品牌世界,以符号体系与土豆文化为这一大众产品增加了无形资产,形成了产品品种与品质之外的高额品牌价值。从土头土脑的土豆到成为美国百年品牌,成为消费者喜爱的世界级顶尖品牌,都体现了土豆协会科学的品牌管控哲学。  相似文献   

9.
防褐剂对牡丹组培褐化发生、组培苗生长和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牡丹组培中褐化现象的发生,影响了组培苗的生长、增殖和组培过程的进行。该文研究了活性炭、硝酸银、PVPP和维生素C 4种防褐剂对牡丹品种‘乌龙捧盛’组培中褐化控制的作用及对组培苗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化集中发生在转接后4d内。活性炭能有效控制褐化,但长时间处理会抑制组培苗的生长和增殖;继代培养初期在含活性炭2.0 g/L的培养基中进行4 d短期处理,不仅能有效控制褐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组培苗的生长和增殖。硝酸银1.0~8.0 mg/L能明显减轻褐化,其中2.0 mg/L的效果最好并能显著促进增殖;8.0 mg/L时组培苗生长量最大。PVPP能部分控制褐化,1.0 g/L效果较好;低浓度的PVPP促进组培苗生长,高浓度时促进增殖。维生素C控制褐化的效果不佳,且易导致组培苗玻璃化。综合分析认为:牡丹品种‘乌龙捧盛’继代转接时,先在添加活性炭2.0 g/L的培养基中培养4 d,然后转入不含活性炭的培养基中,能有效控制褐化和避免活性炭对生长和增殖的负面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2.0 mg/L,能在有效控制褐化的同时,促进组培苗生长与增殖,推荐在牡丹组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玉田县大安镇农民在土豆种植上从过去跟着别人转,变成了跟着市场变。他们根据市场的需求,采取铺膜加拱棚的温室种植模式,大大缩短了土豆的生长周期,土豆产量高,成熟提  相似文献   

11.
“博 9A”是通过“珍汕 97A/ /博B/献党 1号”选育而成的一种籼型不育系 ,其株型适中 ,分蘖力中等 ,主茎叶片数为 1 3.4~ 1 4.6,柱头外露率为 77.1 % ,自交结实率为0 % ,播种至始穗历期为 80~ 1 2 0d ,可恢复性好 ,抗稻瘟病 ,配合力强 ,与“75 2”、“明恢 63”等恢复系配组 ,具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观察结果表明 :光温敏核不育系“635s”单株的开花历期平均为 1 5 .5d,开花高峰期出现在抽穗后第 5~ 1 0d;在盛花期内全天 6∶0 0~ 1 9∶0 0均可开花 ,且在 1 1∶0 0~ 1 3∶0 0出现一个开花高峰 ,有时在 7∶0 0左右还出现另一个开花高峰 ;“635s”的柱头外露率达73.7% ,异交结实率达 5 9.1 % ,颖花张开时间为 2 .1 3~ 3.2 5h。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2)系为基础,以肉质性状为主选性状,经过6个世代选育,培育的优良肉质瘦肉猪新品系(DⅣ2系),具有肉质好、瘦肉率高、生长快、产仔多等优良特性,是理想的瘦肉型母本新品系。DⅣ2系后备公母猪6月龄体重分别为103.50和97.77 kg,达90 kg日龄分别为161.68和169.42 d,活体背膘厚分别为1.69和1.70 cm;同胞测定猪肥育期日增重714.23 g,达90 kg日龄170.02 d,饲料利用率2.8∶1.0,胴体瘦肉率60.23%, 肌内脂肪3.13%;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3.53头。以DⅣ2系作母本生产的“大×DⅣ2”、“长×DⅣ2”二元和“杜×大DⅣ2”、“杜×长DⅣ2”三元杂优商品猪,达90 kg日龄145.1~157.6 d,饲料利用率2.4∶1.0至2.9∶1.0,瘦肉率66.4%~68.1%,肌内脂肪2.75%~3.36%,是理想的杂优商品猪生产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14.
野败同型不育系“江农早 4号A” ,其保持系来源于“江农早 2号B”的姐妹系 ,经过 8年的选育 ,其株型与穗部性状得到明显改进 ,不育性稳定 ,配合力强 ,开花习性好 ,异交结实率高。用它配制的组合株型优良 ,抗性好 ,米质较优。分析了选育不育系的关键因素 ,提出了不育系选育标准并讨论了选育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扦插生根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日本落叶松优良无性系(日抚27-3-1、日宽17-3-1、日草82-4-3、日草103-3-1)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生根性状和插穗内源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存在较大差异,日抚27-3-1和日宽17-3-1较易生根,日草103-3-1和日草82-4-3难生根.插穗内源多酚...  相似文献   

16.
许荣华  李平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1):33-34,60
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对收集引进的李优良品种进行性状对比研究。根据树体生长量、果实品质、产量、成熟期和花粉等12个重要性状表现,对品种综合性状的优劣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早黄李表现最优,其次为红心李,金沙李和海里红表现一般,玫瑰李和本地紫李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山桐子作为新近开发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鄂选1号”山桐子作为新近认定的山桐子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备受行业关注。高质量“鄂选1号”山桐子良种苗木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亟需构建高效的山桐子良种繁育体系,旨在满足“鄂选1号”山桐子在行业中的广泛运用。  方法  (1)以高产优质山桐子良种“鄂选1号”为研究对象,以其新生芽为外植体试验材料,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在对其外植体消毒方法、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激素组合、不定芽增殖培养基激素组合、组培苗生根培养基激素组合优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构建山桐子组培繁育体系。(2)系统地分析了“鄂选1号”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及植物激素在其丛芽诱导、增殖及生根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  (1)75%乙醇处理30 s,联合0.1% HgCl2处理8 min是“鄂选1号”山桐子良种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2)不定芽的诱导过程中,(1/2MS + 0.03 mg/L TDZ + 1.5 mg/L 6-BA + 0.05 mg/L NAA)培养基组合适合“鄂选1号”山桐子良种不定芽的诱导。(3)(1/2MS + 0.2 mg/L TDZ + 2.0 mg/L 6-BA + 0.05 mg/L NAA)培养基组合适合“鄂选1号”山桐子良种组培不定芽增殖培养。(4)(1/2MS + 0.3 mg/L NAA + 0.5 mg/L IAA)培养基组合适合山桐子良种组培苗生根诱导,在此条件组培苗生根率达到98%。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鄂选1号”山桐子的快速繁育体系,为“鄂选1号”山桐子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非洲菊品种"热带草原"的组织培养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合"热带草原"复壮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4 mg/L+KT 0.2 mg/L+NAA 0.08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4 mg/L+NAA 0.1 mg/L;炼苗后在草炭∶蛭石∶珍珠岩=1∶1∶2的基质上移栽,移栽成活率达93%。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有的题中之义。作为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命题,以数字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高品质民生观"和"整体智治观"的价值追求、遵循"城乡共同繁荣"及"均衡充分发展"的目标导向、回应"数字乡村建设"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并最终指向促进"智"与"治"的高效融合、推动"质"与"量"的城乡均衡和实现"供"与"需"的精准匹配三大核心目标。因此"十四五"时期,要以数字赋能为手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理念、营造以多元共治为核心的数字服务生态共同体、打造以公民参与为重心的数字公共服务包容体、形成以开放共享为准心的数字公共服务监管体,从而推动构成以数字化为重点的"一心三体"的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源文冠果1年生苗生长节律及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文冠果苗期生长规律,以内蒙古赤峰市乌丹镇、坤都镇和天山镇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河北张家口市蔚县的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观测分析不同种群苗木生长节律及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及种源内苗高、地径、主根长、根、茎生物量、根茎比均差异极显著,各性状都是陕县最高;苗高及地径生长均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Logistic方程均达极显著拟合水平。苗高、地径速生期分别是31~47d和24~44d,速生期内日均生长量分别为0.42cm和0.06cm。陕县和蔚县种源速生期持续时间较长,各生长阶段净生长量也是陕县和蔚县较高。在北京开展文冠果造林可以重点考虑陕县和蔚县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