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东、黄渤海带鱼的洄游路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兆礼  陈佳杰 《水产学报》2015,39(6):824-835
为了研究带鱼的洄游路线,根据我国10余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1972、1981和1982年带鱼捕捞统计资料,先绘制带鱼鱼群移动影像图,据此进一步研究东、黄渤海近海带鱼的洄游路线图。结果显示,带鱼越冬场、产卵场和索饵场范围广阔,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重叠性。带鱼还有分批越冬、产卵和索饵洄游的特性,不同群体越冬、产卵和索饵洄游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重叠性。北方带鱼群体的越冬场主要在32°00'~36°00'N,124°00'~126°00'E黄海暖流水域。3—7月北上进入海州湾、乳山湾、海洋岛和渤海各湾产卵场;8—9月在产卵场外围宽阔水域索饵;9—11月游出渤海,绕过成山头南下,沿禁渔线外侧,沿途分别汇合海州湾、乳山湾及海洋岛的越冬鱼群,到了34°00'N后折向东南,分批于12月到达越冬场。南方带鱼群体越冬场主要位于浙江中南部禁渔线外侧,其次是济州岛西南海域。每年3—4月起,南部越冬的带鱼鱼群大致以每2个月1个纬度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5—7月,产卵洄游的鱼群到达舟山渔场和长江口渔场产卵;7—8月,产卵后的索饵群体北上黄海南部大沙渔场索饵;9月,索饵群体前锋到达35°00'N禁渔线外侧。10月以后,随着冷空气南下,南部群体带鱼向南越冬洄游,并且在10月回到长江口海域。其中小部分群体游向外海越冬场,大部分群体继续南下回到东海中南部近海的越冬场。台湾暖流和黄海暖流的进退和消长是影响带鱼越冬洄游路线空间和时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7年5月、2008年5月和6月东海近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水域带鱼群体的相对资源密度、空间分布及产卵群体的生长特征和繁殖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5月、2008年5月和6月带鱼群体的相对资源密度分别为13.07±5.17、14.34±6.64、16.10±6.28 kg/h,出现频率均在85%以上,对总渔获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3.55%、60.20%、53.77%。东海近海带鱼产卵群体平均肛长为182.62 mm,优势肛长为150~200 mm;平均体重为102.77g,优势体重为50~110 g。雌、雄产卵个体间肛长-体重关系无显著差异(P>0.05),呈等速生长,肛长-体重关系为W= 4.520×10-5L2.795 (R2=0.929,n=349)。经χ2检验,带鱼产卵群体♀:♂均大于1,肛长210 mm以下,雌性个体占优势,其所占比例随肛长增加而不断变大,雌雄个体的50%性成熟体长分别为164.65、171.65 mm。  相似文献   

3.
平泽 《海洋渔业》1988,10(6):279-279
<正> 国务院最近批准,将从1989~年开始在我国东海(28°30′~30°30′N、124°。30′E 以西到机动渔船底拖网渔区线以东海域)设立产卵带鱼保护区。保护区海域内,每年5月1日~6月30日禁止拖网渔船以及其他以捕捞产卵带鱼为主要作业的渔船进入生产。  相似文献   

4.
马定甫 《海洋渔业》1985,7(3):132-132
<正> 每年5~7月是国营底拖机轮捕捞东海产卵带鱼的季节,俗称夏汛带鱼。这时带鱼一般个体都比较大,1龄以下性腺发育还未成熟的幼鱼比例较少,鱼群自南向北进入浙江近海产卵,容易集群,作业渔场自鱼山渔场逐渐北移到海礁渔场。由于渔轮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发利用了东海绿鳍马面纯资源后,渔  相似文献   

5.
<正> 为保护带鱼资源,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东海区产卵带鱼保护区,保护区范围是北纬28°30′~30°30′、东经124°30′以西到机轮底拖网禁渔区线,每年5月1日至6月30日禁止拖网,对网和以捕捞带鱼为主的渔船进入生产。请各渔业生产单位共同遵守,违反者将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5年6月(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93种,其中底层鱼类56种、中上层鱼类7种、头足类10种和甲壳类20种,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优势种包括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鱼山渔场及舟山渔场近岸区和长江口渔场离岸区群落多样性较高,舟山渔场离岸区和大沙渔场南部多样性较低。渔业生物群落可分为3组:20 m等深线附近的近岸区、20~50 m水深的长江口渔场外部和大沙渔场南部、以及50~75 m水深的舟山渔场和鱼山渔场中外部。渔业生物群落结构不同组间差异主要由小黄鱼、鳀、带鱼和刺鲳(Psenopsis anomala)引起。  相似文献   

7.
2003年夏季东海区带鱼资源状况及其秋冬汛渔况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网调查资料,对2003年伏季休渔期间的带鱼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秋冬汛带鱼生产前景。结果表明,2003年伏季休渔前期(6月),东海区带鱼资源重量密度、资源尾数密度及发生量均比常年偏低、产卵期个体重量较常年偏大,亲鱼量属低水平年份;伏季休渔中期(7月、8月),带鱼的产卵群体比例下降,个体平均肛长偏小。同时,海区的水温较2002年偏低,不利于带鱼生长和发育。预计伏季休渔结束后,渔获状况不容乐观,秋冬汛生产前景将差于2002年。  相似文献   

8.
一、舟山渔场的资源现状舟山渔场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水产资源丰富,但近年来,舟山渔场的几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已成为舟山海洋渔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 1.近海经济鱼类继续衰退。70年代中期以前,舟山渔业的支柱是大小黄鱼、带鱼、墨鱼,一般年份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1986年下降到36.28%,其中大  相似文献   

9.
小黄鱼洄游路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根据中国大陆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1982年问的小黄鱼(Larimichthy polyactis)捕捞统计资料,从产量分布、鱼群移动和海洋学背景等不同方面,研究了中国沿海小黄鱼的洞游路线,并且给出洄游分布图.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小黄鱼有2个洄游群体.其中,黄渤海群体越冬场在黄海中部36° 00′N、123° 00′E水域,每年6月进入渤海各海湾、黄海北部沿岸和海州湾产卵.栖息在渤海的小黄鱼9-11月在渤海中部索饵,11月后绕过成山头向越冬场洄游.东黄海群体越冬场的环境均受暖流影响,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在济州岛西南、东海中南部海域越冬场越冬.3月,外海小黄鱼经由32°00′N、123° 30′-124° 30′E的水域向近海产卵洄游,3月下旬进入舟山渔场.在舟山渔场,这部分鱼群与从东海中南部近海北上的产卵群体汇合,部分就地产卵,部分北上于4月进入吕泗渔场.5-6月,产卵后小黄鱼成鱼和稚幼鱼群体集中在舟山渔场、长江口渔场和吕泗渔场禁渔线外侧,7-9月进人大沙渔场索饵.10月以后,索饵场的小黄鱼大部分游向外海的越冬场,小部分南下回到东海中南部近海的越冬场.小黄鱼产卵洄游和越冬洄游路线并不相同.另外,在东海中南部近海越冬群体,部分就近游向沿岸的海湾,河口产卵,产卵后在产卵场外侧索饵,冬季回到就近的越冬场.  相似文献   

10.
门摩西 《水产学报》1965,2(2):77-82
气压变动能引起渔获量显著的变动,这是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所了解的事实,在国内过去的文献中,也曾有些记载,在国外,日本学者多从数理统计方法着手,曾进行了低气压对渔获量丰、歉的影响等研究。 探明低气压对渔获量的关系,可为渔情预报提供渔获丰、歉的依倨,对掌握渔场,提高产量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根据历年渔汛资料,讨论了低气压对小黄鱼、大黄鱼及带鱼渔获量的关系。小黄鱼是根据1957—1964年吕泗渔场春汛(4—5月)资料;大黄鱼是根据1961—1964年吕泗渔场春汛(5—6月)资料;带鱼是根据1963年舟山渔场冬汛(11—12月)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从渔业资源学角度回顾带鱼资源变动的兴衰。回顾15年来。带鱼产量急剧下降,分析了主要原因是捕捞强度猛增,作业秩序混乱,水域环境污染,资源严重衰退,特别是对产卵带鱼群体的捕捞强度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补充群体密度的增加。作者呼吁,必须在保护好幼带鱼的同时,保护好产卵亲体.否则,带鱼资源将重蹈大、小黄鱼的覆辙。故提出保护产卵带鱼,控制捕捞强度、补充群体密度的合理化、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十一月渔事     
海洋捕捞:舟山渔场冬季带鱼汛开始,汛期11月~翌年2月,投产机帆船控制在3,000左右,产量25万~40万吨;闽东、闽中渔场大黄鱼汛开始,汛期11月~翌年1月,以大围缯作业为主,捕捞大黄鱼和带鱼,投产机帆船,闽东渔场200对,闽中渔场400对,产量约5万吨。  相似文献   

13.
<正> 舟山渔场以四大经济鱼类大小黄鱼、带鱼、乌贼闻名于世.随着小黄鱼资源的破坏,大黄鱼已形不成渔汛,乌贼产量近几年急剧下降,唯带鱼虽遭酷渔滥捕的影响,但由于资源恢复能力强,近几年冬季带鱼汛的产量仍占全年产量的重要地位.故有"一年之计在于冬"之说.1991年冬季带鱼汛形势将如何,理所当然地为广大渔民和有关方面所关注.  相似文献   

14.
带鱼是我国东、黄、渤海最重要的经济鱼类。每年春夏季,栖息于东、黄海越冬场的带鱼群,逐渐游向东、黄近海进行产卵和索饵洄游,5~11月份是机轮捕捞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5.
尤红宝  徐荣 《海洋渔业》1984,6(4):165-167
<正> 东海带鱼是一个独立种群,每年6、7月份汇集于长江口、舟山渔场进行产卵活动,形成了机轮捕捞的夏汛。但是,生产实践证明,在每年的6、7月份整个长江口、舟山渔场并非都是中心渔场,网放下去就可捕到鱼。但中心渔场的位置是每年在变化的,若不掌握中心渔场,就不能得到高产,为了摸  相似文献   

16.
带鱼是我国东、黄、渤海最重要的经济鱼类。每年春夏季,栖息于东、黄海越冬场的带鱼群,逐渐游向东、黄近海进行产卵和索饵洄游,5~11月份是机轮捕捞的大好时机。要取得带鱼生产的大丰收,一定要把冲天革命干劲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为革命多捕鱼捕好鱼,本文仅就长江口~大沙区带鱼渔场掌握中有关饵料生物、水温、潮  相似文献   

17.
从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八日二十多天中,仅浙江省的渔民已经捕到的带鱼,就有一百五十万多担,产量比一九六三年同期增加了一倍,比前年同期增加了三倍多.目前,广大渔民正再接再厉,继续进行捕捞,争取更多的增产.去年北方冷空气来得早,带鱼提前游入舟山渔场.为迎接冬汛带鱼群,许多地区的社队增船添网.光是浙江省新增加的机帆船就有二百三十多艘.有些机帆船还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关于设立东海产卵带鱼保护区的请示》报告,已经国务院批准。  相似文献   

19.
《水产科技情报》1982,(4):14-15
江苏省于1981年设计试制135匹钢质海洋机动渔船,以更新报废的木质机动渔船。该渔船由启东渔船修造厂设计,经船舶检验局渔船分局南通检验处审定后,决定投建六对。其中已有三对于去年冬季带鱼汛前赴舟山渔场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20.
渔业知识     
渔场海洋中的经济鱼类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集群,可以利用捕捞工具进行采捕,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水域,统称为渔场.习惯上根据采捕水域的地理位置、环境因素、采捕对象以及采捕的作业方式等,又可分为各种不同性质的渔场.例如,根据渔场的地理位置,有舟山渔场、珠江口渔场等;根据捕捞对象,有带鱼渔场、大黄鱼渔场等;根据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