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带鱼是我国东、黄、渤海最重要的经济鱼类。每年春夏季,栖息于东、黄海越冬场的带鱼群,逐渐游向东、黄近海进行产卵和索饵洄游,5~11月份是机轮捕捞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2.
黄、渤海带鱼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鱼集中分布于东、黄、渤海。国内外学者对带鱼的生物学曾经进行过一些研究。日本三栖宽研究了带鱼年龄生长问题,但对带鱼生长规律都没有作详细讨论。为此,本文着重研究黄、渤海带鱼肛长——体重关系及其生长规律、生长年问变动,并同时讨论几个参数和拐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东、黄海的带鱼,是日本底拖网渔业中的重要经济鱼种,近年(1967~1969年)的年产量在5.0~5.6万吨,其中对拖网的产量占了绝对的优势。带鱼的产量约占日本在东、黄海总渔获量的17%,已替代小黄鱼而居首位。有关带鱼的分布和移动的研究,过去主  相似文献   

4.
东、黄海带鱼分种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林新濯  沈晓民 《水产学报》1986,10(4):339-350
1972年杨鸿嘉根据对下颌齿和关节骨的研究,将东、黄海的带度(Trichiurus leptu-rus)分为“枪型齿带鱼”(T.lepturus auriga)和“钩型齿带鱼”(T.lepturus lepturus)。1977年李信徹等人又把带鱼分为“瘦带鱼”(T.japonicus)和“肥带鱼”(T.lepturus)两种。为弄清东、黄海带鱼的分种问题,本文作者自1982年春至1984年夏,于28~33°N,123~126°E海区采集完好的带鱼标本586尾,重复了二人的工作,对鱼体量度进行了协方差分析,并对下颌齿型、关节骨、鳃耙等作了综合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东、黄海带鱼只有一个种,即T.lepturusLinnaeus 1768;杨、李二人所定的两个种,或两个亚种(型),就是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情报》1973,(5):13-17
东、黄海的带鱼,是日本底拖网渔业中的重要经济鱼种,近年(1967~1969年)的年产量在5.0~5.6万吨,其中对拖网的产量占了绝对的优势。带鱼的产量约占日本在东、黄海总渔获量的17%,已替代小黄鱼而居首位。  相似文献   

6.
再议东黄渤海带鱼种群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早年收集的1971—1982年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捕捞统计资料,从地理隔离、数量动态方面分析我国近海带鱼种群的划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东黄渤海带鱼存在两个种群,即黄渤海种群和东海种群。通过带鱼鱼群移动影像发现,黄渤海带鱼和东海带鱼在江苏北部近海(34?00?N,121?00?E)附近发生了混栖,这一海域的带鱼产量仅占当月总产量的1.16%;两种群带鱼在外海越冬场也发生混栖,这一海域带鱼产量仅占当月总产量的5.51%。本研究认为,之所以分为黄渤海带鱼和东海两个种群,主要证据有6个:其一,可能发生混栖海域带鱼群体的数量很少,均仅占当月带鱼产量的极少数;其二,在混栖海域,不同带鱼鱼群并未发生群体间个体完全混合,在产卵洄游过程中,各自群体将仍旧依照各自洄游路线回到越冬场,因而在产卵场发生遗传杂交的可能性很少;其三,带鱼在越冬场的混合不属于产卵场杂交,因此,不同种群带鱼因为产卵和杂交发生种群遗传性状融合的可能性较少;其四,黄渤海带鱼和东海带鱼有着各自不同的数量变化规律,两者近年来产量差距悬殊,黄渤海种群带鱼资源在衰退的同时,没有得到东海带鱼群体的补充;其五,除了在江苏北部近海和外海发生群体混栖,黄渤海带鱼和东海带鱼各自的分布空间完全隔离;其六,这两个不同带鱼种群在洄游中存在不同的水团背景。结合以往带鱼种群体征差异分析的结果,可以认为,黄渤海带鱼和东海带鱼分属不同的带鱼种群。在东黄渤海,带鱼整体上可以划分为黄渤海带鱼种群和东海带鱼种群。  相似文献   

7.
东、黄渤海带鱼的洄游路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兆礼  陈佳杰 《水产学报》2015,39(6):824-835
为了研究带鱼的洄游路线,根据我国10余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1972、1981和1982年带鱼捕捞统计资料,先绘制带鱼鱼群移动影像图,据此进一步研究东、黄渤海近海带鱼的洄游路线图。结果显示,带鱼越冬场、产卵场和索饵场范围广阔,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重叠性。带鱼还有分批越冬、产卵和索饵洄游的特性,不同群体越冬、产卵和索饵洄游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重叠性。北方带鱼群体的越冬场主要在32°00'~36°00'N,124°00'~126°00'E黄海暖流水域。3—7月北上进入海州湾、乳山湾、海洋岛和渤海各湾产卵场;8—9月在产卵场外围宽阔水域索饵;9—11月游出渤海,绕过成山头南下,沿禁渔线外侧,沿途分别汇合海州湾、乳山湾及海洋岛的越冬鱼群,到了34°00'N后折向东南,分批于12月到达越冬场。南方带鱼群体越冬场主要位于浙江中南部禁渔线外侧,其次是济州岛西南海域。每年3—4月起,南部越冬的带鱼鱼群大致以每2个月1个纬度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5—7月,产卵洄游的鱼群到达舟山渔场和长江口渔场产卵;7—8月,产卵后的索饵群体北上黄海南部大沙渔场索饵;9月,索饵群体前锋到达35°00'N禁渔线外侧。10月以后,随着冷空气南下,南部群体带鱼向南越冬洄游,并且在10月回到长江口海域。其中小部分群体游向外海越冬场,大部分群体继续南下回到东海中南部近海的越冬场。台湾暖流和黄海暖流的进退和消长是影响带鱼越冬洄游路线空间和时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
杨明 《海洋渔业》1988,10(2):82-82
冬季带鱼汛是我国最大的渔汛,1987年带鱼汛的生产情况,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总产量比1986年同期减少了20%左右,带鱼条子也比往年小,冬汛前期拖网作业带鱼只占总产的30~40%,而以梅童鱼、黄、白姑、鳗等为主。  相似文献   

9.
马定甫  周金官 《海洋渔业》1984,6(5):209-212
<正> 带鱼是我国东黄海年产量最高的鱼种。国营机轮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始将其列为主要捕捞对象,到七十年代中期开发利用了东海绿鳍马面鲀后,仍是国营机轮夏秋季节(5~11月)主要捕捞鱼种。本文根据上海机轮生产情况,对1983年东海机轮带鱼生产中的特点作一些粗浅探讨和分析,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0.
经笔者调查了解,去年7、8月份休渔刚过,濒临黄海的山东省文登市大马力渔船分布在148、155、156、158一带海区作业,至12月底共捕获带鱼3200多吨。然而,带鱼丰产并未给渔业生产者和广大消费者带来太多的欢悦。 目前,全市64座冷库有1500多吨带鱼面临着积压的命运,且新年期间消费者问津带鱼的也寥寥无几。其中原由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带鱼规格太小,对消费者不具诱惑力。从渔政部门组织的幼鱼比例抽样检查情况看,9、10月份捕获的带鱼中,低于肛长23厘米的幼带鱼占30%以上,200~350克的占60%以上,400~500克以上的极少。11、12月份,300克左右的仍占多数,400~500克以上的仍是少见。其二是带鱼价格偏高。市场上300克左右的带鱼每公斤  相似文献   

11.
渤海主要渔业生物资源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1959年、1982~1983年、1992~1993和1998~1999年在渤海进行的周年分季度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渤海主要渔业生物种类的资源变化特征。1959~1982年间,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价值较高的小黄鱼、带鱼和对虾等由黄鲫、Ti鱼、枪乌贼等小型低值种类所替代。80年代以来,年间优势种有一定的变动,但小型中小层鱼类Ti鱼、黄鲫、斑Ji等一直是渤海渔业生物优势种类。1998~1  相似文献   

12.
延长拖网伏季休渔期的渔业资源养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当前中国最主要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之一,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调整与完善,新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已于2017年发布实施。为论证新制度延长拖网休渔期的渔业资源养护效应,本研究依据2015—2017年每年5月东海区拖网大面定点调查资料,利用Ricker动态综合模型,从拖网的渔获结构特征和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的种群动力学过程视角开展了相应的量化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5月拖网利用主体为带鱼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带鱼和小黄鱼的性成熟比例分别为92.04%~95.57%和13.82%~29.55%,幼鱼比例分别为74.94%~88.90%和0.03%~4.19%;带鱼种群经过4.5个月的休渔,其单位补充量资源量、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平均渔获质量与3.5个月休渔期相比较,分别增加了7.04%、8.96%和20.78%。以上结果表明,提前并延长拖网休渔期,东、黄海主要经济渔业资源带鱼与小黄鱼的产卵群体和幼鱼得到进一步保护,资源增殖效果随着休渔期的不断延长而增加,新制度的休渔时间设置更趋合理。但由于开捕后的带鱼与小黄鱼渔获仍主要以当龄鱼为主,有必要同时配套执行现已颁布的最小网目尺寸和开捕标准等其他渔业资源管理措施,以确保伏季休渔制度主导下的渔业资源养护效果能真正得到巩固,渔业资源的种群结构能够得到切实好转与不断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春季东海区渔业资源状况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2004年春季东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资料,初步分析了2004年春季东海渔业资源的状况。结果表明,2004年春季监测海域的种类组成以带鱼、小黄鱼、黄鲫、银鲳等为主,其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所有种类的平均渔获率与2003年同期相比一下降了27.9%,为2000年以来最低。带鱼、小黄鱼、黄鲫等种类的渔获率也大幅下降。甲壳类、头足类的渔获率则有明显的上升。但从总体上来说,2004年春季的渔业资源状况为近来较差的一年。  相似文献   

14.
南海伏季休渔时间为6月1日零时至7月31日24时止。东海、黄海分别于6月16日零时和7月1日零时正式开始、今年是东、黄海第五年伏季休渔。伏季正是经济鱼类产卵的高峰期,如带鱼的产卵高峰期在每年4~10月,大黄鱼在每年的2~6月、9~11月、小黄鱼在每年的3~5月。这一时期禁渔,避免了对产卵群体的破坏。伏季休渔对保护夏季产卵的鱼类群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了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和鲳鱼等经济鱼类的正常产卵、孵化.同时使仔稚鱼能够安全生长发育。由于伏季体渔彻底限制了对幼鱼资源严重破坏的渔具及捕鱼方式,使…  相似文献   

15.
1.黄、渤海带鱼体重——肛长关系: 黄海海州湾带鱼 W=441.2×10~(-5)L~2.7773 渤海莱州湾带鱼 W=697.4×10~(-5)L~2.7123 2.根据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计算结果,1—6龄带鱼体重生长速度比肛长生长速度迅速,6龄带鱼体重为1龄带鱼的5.5—6.0倍,6龄带鱼肛长为1龄带鱼的1.8—1.9倍。肛长生长速度随年龄增大而递减,体重生长速度随年龄增大而递增,肛长生长加速度为负值,体重生长加速度为正值(5,6龄或5,6龄以后出现负值)。 3.肛长生长和体重生长,年间虽然有些波动,但除体重生长加速度既有正值也有负值以致变动范围较大外,其余的各项生长数值变动范围都很稳定。 4.黄、渤海带鱼体重生长曲线,曲率小,近乎直线,拐点出现于5—6龄或6—7龄时。平均状态,海州湾带鱼拐点位置在W=0.241W_∞处,莱州湾带鱼拐点位置在W=0.297W_∞处。海州湾带鱼因饵料条件优于莱州湾带鱼,因此,海州湾带鱼的W_∞比莱州湾带鱼的W_∞为大;海州湾带鱼的衰老拐点出现时间比莱州湾带鱼为晚。  相似文献   

16.
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利用结构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1997、1998年“苏海研1、2号”帆式张网资源监测调查船4020网次的调查结果及114次渔获随机取样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对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利用结构的动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结构春季以小黄鱼、银鲳、黄鲫,夏季以小黄鱼、带鱼、黄鲫,秋季以小黄鱼,带鱼、银鲳、冬季以小黄鱼、带钱赤主要利用对象;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带鱼,银鲳的幼鱼渔获得比例以夏季最高为76.06%,其余  相似文献   

17.
福建海区张网作业对带鱼幼鱼损害状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2000~2005年闽东、闽中及闽南海区张网渔业资源监测资料,着重分析张网作业对重要经济种类带鱼幼鱼的损害情况.结果表明:福建省张网作业年平均渔获带鱼幼鱼产量约为6.10×104t、数量达68.0×108ind,且个体很小,大多数小于10g.带鱼幼鱼在禁渔期前的4~5月和禁渔期后的7~8月数量仍然较多,尤其是7月,多数月份占张网渔获物比重的20~30%,最高可达90%左右.为减缓张网作业对近海带鱼资源的损害程度,建议有关管理部门适当地延长禁渔期.  相似文献   

18.
芮少麟 《水产学报》1984,8(4):294-303
本文介绍了东、黄海拖网囊网网目的套网系列试验结果,指出当带鱼的刺鱼体周相当于网目内周时,其体长一般大于这种网目对带鱼的50%选择体长。文中比较了按照刺鱼体周求算网目内径同用50%选择体长决定网目内径的不同之处。根据网目内径与刺鱼体长的相关式,提出保护东海带鱼资源的拖网囊网最小网目内径为56毫米,并依据网目的选择性及带鱼的生物学资料,讨论了采用这一网目尺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浙江渔谚(3)     
[带鱼] △“带鱼要捕二头红.”注:“二头红”指早晨和傍晚.带鱼喜欢微光,常在早晨和傍晚上集表层,所以早晚捕带鱼产量较高. △“头尖尾细肚皮大,渔船底下带鱼发.”注:捕上来的带鱼头尖,尾巴细长,腹部肥大,说明鱼群密集,带鱼就要旺发. △清混米色水,带鱼在水底.”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鱼类组成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李永振 《水产学报》2000,24(4):312-317
根据1998年珠江口水域尖尾罟网和掺缯网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珠江口鱼类的种类组成、生物学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珠江口水域的鱼类主要是沿岸或河口性的小型鱼类,棘头梅童鱼、皮氏叫姑鱼、银鲳、孔Jia虎鱼、红狼牙Jia虎鱼、触角沟Jia虎鱼、矛尾Jia虎鱼、拟预选尾Jia虎鱼、眶棘双边鱼、双线舌鳎、半滑舌鳎、凤鲚、勒氏短须石首鱼、丽叶Shen、前鳞骨鲻、龙头鱼、带鱼、短带鱼、小带鱼、鳓鱼、黄鲫、日本Ti、康氏小公鱼、黄吻棱Ti、棕腹刺Tun、黄鳍东方Tun、火枪乌贼、杜氏枪乌贼等,是珠江口鱼类组成的主体。鱼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但底栖种类和中上层种类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