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国自1974年开发利用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近几年作业渔场又扩展到东海外海及对马海峡海域,年产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成为海洋捕捞仅次于带鱼的第二大鱼种,亦是我国机轮拖网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现全国主要的国营企业已将马面鲀生产的丰歉,直接作为考核全年渔捞产量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重要标志。现将青渔公司历年马面纯产量在全年渔获量中所占比重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定甫 《海洋渔业》1985,7(3):132-132
<正> 每年5~7月是国营底拖机轮捕捞东海产卵带鱼的季节,俗称夏汛带鱼。这时带鱼一般个体都比较大,1龄以下性腺发育还未成熟的幼鱼比例较少,鱼群自南向北进入浙江近海产卵,容易集群,作业渔场自鱼山渔场逐渐北移到海礁渔场。由于渔轮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发利用了东海绿鳍马面纯资源后,渔  相似文献   

3.
马定甫 《海洋渔业》1985,7(4):175-177
<正> 自从1980年东海区实行国营机轮伏季幼鱼比例检查,1981年实行带鱼保护区的规定以来,使国营机轮伏季(8~10月,下同)拖网生产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和影响。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渔政部门关于保护近海经济鱼类资源的有关规定,减少伏季对近海经济幼鱼的伤害,生产单位就一定要在渔场安排和捕捞渔获品种上作较大的调整。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根据近年来浙江近海夏秋季青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B-H模型创建了一种多鱼种管理方法,即把针对单鱼种的“开捕年龄”和“捕捞死亡系数”管理目标替换成面对多鱼种的“开捕网目尺寸”和“捕捞努力量”管理目标,从而实现多鱼种管理。利用文献参数,对东海两种主要经济鱼种带鱼和小黄鱼的综合管理进行了尝试和探讨。结果显示,带鱼和小黄鱼由于体型和个体大小差距较大,最适产量重叠范围较小,两个鱼种不适宜综合管理;可以针对不同渔场、不同专捕渔船进行单独管理。该模型具直观、易判、及时等优点;同时存在短期有效、要求体形相近等缺点。若要推广该模型,需要积累足够的基础数据以获取必要的模型参数;另外还需要探讨捕捞努力量标准化方法,进一步提高模型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南沿海带鱼种群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带鱼Trichiurus haumela(Forskal)是我国最主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为帆船和机轮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近年来带鱼产量一直居于首位,有关方面迫切需要了解带鱼种群及其资源数量变动的规律。带鱼种群问题的研究既是渔业生产的重要课题,也是带鱼资源数量变动的基础研究之一。  相似文献   

6.
1.在各种规格囊网网目的拖网所捕获的带鱼肛长范围内,以 L_(0.5)为中心,随着肛长增大,捕获率越来越大,逃逸率越来越小,直到全部捕获;随着肛长缩小,捕获率越来越小,逃逸率越来越大,直到全部逃逸。这就是放大网目的繁殖保护意义。在捕获肛长较大带鱼的同时,也捕获一定数量肛长较小幼带鱼;既释放大量幼带鱼,也逃逸一部分肛长较大的带鱼,这就是拖网网具在捕捞效率上的两重性。2.从网目53.8毫米改换为网目64.8毫米的初期,暂时减产。带鱼资源经过休养生息后,又会提高产量和稳定产量。在稳定时期之后,改换网目80.4毫米虽然能大量提高产量,但尚未摆脱以1龄带鱼为捕捞基础,同时兼捕大量当年生幼带鱼的不合理局面,仍须继续进行放大拖网囊网网目试验。3.过渡性渔捞调整:(1)定额捕捞,年产量为35—40万吨之间,其中机轮渔业占25%,群众渔业占75%。(2)渔期调整,全年时间应当分作三个渔期,4、5、6月春、夏汛以机轮渔业为主,捕捞年产量定额的25%;7、8、9月黄、东海带鱼禁捕期;10、11、12月秋、冬汛以群众渔业为主,捕捞年产量定额的75%。  相似文献   

7.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是外海暖水性的近底层鱼类。广泛地分布在我国东、黄海,是近年来渔业捕捞的一个新鱼种,能形成规模较大的渔汛,年产量在整个海洋捕捞总产量中占有较大比重,仅次于带鱼。因此,进一步摸清绿鳍马面鲀的生活习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对于探索它的资源数量变动规律,合理利用其渔业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根据几年来的试捕调查和机轮生产,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为保护带鱼资源,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东海区产卵带鱼保护区,保护区范围是北纬28°30′~30°30′、东经124°30′以西到机轮底拖网禁渔区线,每年5月1日至6月30日禁止拖网,对网和以捕捞带鱼为主的渔船进入生产。请各渔业生产单位共同遵守,违反者将  相似文献   

9.
东海带鱼性早熟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带鱼性早熟原因有以下4个: 1.东海带鱼承受巨大捕捞压力自1960—1980年,东海机动渔船艘数(马力)连续增多,到1980年达到1960年艘数(马力)的11倍。带鱼在东海海洋捕捞量中占21.99—38.85%,高于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马面(鱼屯),居于突出地位,在东海区渔业资源捕捞过度形势下,承受巨大捕捞压力。 2.东海带鱼捕捞死亡增大 1976—1979年每年基本消灭去年的一个世代,70年代东海带鱼捕捞死亡显然比60年代增大。 3.东海带鱼个体平均肛长趋小 1962年平均肛长为253.1毫米,1976—1979年平均肛长趋小到224.3毫米。 4.东海带鱼补充速度加快 70年代东海带鱼从肛长238毫米以下个体中快速补充,1978年、1979年性成熟个体中最小肛长趋小到180毫米。  相似文献   

10.
东海带鱼资源状况、群体结构及繁殖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60年 ̄1994年东海区带鱼渔获量统计和带鱼生物学测定资料,结合历年东海带鱼渔汛变化情况,对东海带鱼资源状况,群体结构及繁殖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东海带鱼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主要反映在带鱼群体组成日趋不合理,带鱼低龄化、小型化以及生长型捕捞过度现象十分明显,无论是夏秋汛或是冬汛生产,渔获带鱼的肛长组成和体重组成分布,均出现逐年小型化现象,带鱼的年龄组成序列缩短,由六十年代初期的1 ̄7龄组缩  相似文献   

11.
东海带鱼渔获量对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跃中  贾晓平  林昭进  孙典荣 《水产学报》2011,35(12):1881-1889
为了解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动对东海带鱼渔业产量的共同影响,对1956-2006年东海带鱼渔获量进行了分析.东海带鱼渔获量时间序列可划分成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变化趋势主要归因于捕捞努力量的单调增长,Fox模型拟合结果,东海带鱼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关系显著(P<0.01).移除趋势后,其年间变动与陆地降水、季风风速、海表水温和热带气旋影响指数相关(P<0.05).结果表明,气候变动影响到东海带鱼渔获量年间变动:陆地降雨和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盐进入沿岸生态系统;而季风则驱动营养盐的扩散和循环,影响着营养盐的利用效率;水温的升高不仅有利于带鱼的性腺发育与成熟,还能增加带鱼的饵料供应;热带气旋所形成的水团流动、风生混合、上升流等能促进营养盐供应并增加水域的生物量.从捕捞努力量和气候变量拟合东海带鱼渔获量的结果来看,与实际渔获量显著相关(P<0.01),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实际带鱼渔获量的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这说明渔获量的变化受到捕捞效应和气候变动的双重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将有利于东海带鱼渔业产量的增加,且渔获量年间变动幅度将会比以往更大.  相似文献   

12.
<正>带鱼俗称刀鱼,是我国东海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是东海渔业的支柱鱼类产品。但是随着渔业捕捞技术的发展、捕捞数量的增大以及资源的衰退,带鱼的捕获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因此带鱼人工养殖的研究势在必行,同时带鱼的网箱养殖也鲜有报道。为此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于2016年6月进行了带鱼网箱养殖的试养殖。现将带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鱿鱼生产情况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带鱼资源急剧衰退,在马面鲀渔汛结束后的6~7月份,国营机轮的拖网生产局面难堪,亏损严重。在带鱼资源衰退的同时,资源的品种结构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尤其以往仅作为机轮兼捕对象的鱿鱼资源有好转趋势,6~7月份长江口渔场出现了较好的鱿鱼(太平洋斯氏柔鱼,下同)鱼发,  相似文献   

14.
<正> 四十年来,我国的海洋捕捞渔业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从几十艘小马力的机轮拖网渔船和主要依靠风帆渔船作业的群众渔业,发展到有数千艘200马力以上的国营机轮渔业和包括拖、围、流、钓各种生产的群众机帆渔业;主要作业渔场从近海拓展到外海及对马、五岛一  相似文献   

15.
渔民兄弟们: 舟山市政府于1993年7月5日至6日,在沈家门召开了全市对船生产和保护幼带座谈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带鱼仍是东海渔场的主要捕捞品种之一,但近年来带鱼产量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冬汛带鱼已形不成渔汛。而目前滥捕幼带鱼的现象仍较普遍地存在,  相似文献   

16.
1974年和1979年先后开发利用东海中外部和对马渔场的绿鳍马面鲀(以下简称马面鱼)以来,每年冬季(12月)至翌年春季(5月)已成为国营机轮海洋捕捞的一个最大渔汛。据参加1984年6月在大连召开的“外海渔场安全管理总结会”的东、黄海十二个主要国营海洋渔业公司1-5月马面鱼产量的统计,  相似文献   

17.
平泽 《海洋渔业》1988,10(6):279-279
<正> 国务院最近批准,将从1989~年开始在我国东海(28°30′~30°30′N、124°。30′E 以西到机动渔船底拖网渔区线以东海域)设立产卵带鱼保护区。保护区海域内,每年5月1日~6月30日禁止拖网渔船以及其他以捕捞产卵带鱼为主要作业的渔船进入生产。  相似文献   

18.
小黄鱼(Pseudosciaina pclyactis Bleeker)分布于朝鲜半岛两岸和渤、黄、东海等海域,是以东、黄海为作业渔场的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所捕捞的重要鱼种之一。小黄鱼获量在1960年达到9.3万吨历史最高记录,占该年总渔获量的30%,但此后资源趋向恶化,加上从60年代后半期起由于狭鳕鱼糜制品制品进入市场,以及以西底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由石首鱼类、蛇鲻类、带鱼和海鳗等鱼种转向鱼价高的鲷类和比目鱼类,致使小黄鱼渔获量  相似文献   

19.
带鱼是我国东、黄、渤海最重要的经济鱼类。每年春夏季,栖息于东、黄海越冬场的带鱼群,逐渐游向东、黄近海进行产卵和索饵洄游,5~11月份是机轮捕捞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20.
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汉祥 《水产学报》2003,27(4):322-327
根据1986—2000年对东海和南黄海渔获带鱼的生物学基础调查,利用世代分析方法计算了东海带鱼的资源数量,分析了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状况,同时研究了环境与带鱼补充量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压力的增大,东海带鱼的最小成熟体长、产卵亲体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组成进一步缩小,个体繁殖力提高而卵径变小;实行伏季休渔后,东海带鱼的补充群体数量大幅度增加,单位亲体的补充量比伏休前增加45%~60%,证明了伏季休渔的生态效益;带鱼补充群体数量与亲体数量、海中温度、伏休时间成正比。目前东海带鱼的亲体数量仍显不足,应进一步减少对带鱼的捕捞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