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抗锈高产花生品种汕油27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奕雄 《花生学报》2004,33(3):32-36
花生品种汕油27具有突出的丰产性与抗锈性、优良的生态株型与广泛的适应性,是珍珠豆型花生抗锈高产育种上可成功利用的中心亲本。我国南方利用汕油27作亲本材料已育成了30多个花生品种,其中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19个。这些衍生品种主要应用于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有汕油523、汕油71、粤油223、粤油79和湛油30等。  相似文献   

2.
粤油13号花生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多种亲本复合杂交育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1],2006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和国家品种审定。龙川县于2010年开始引进试种,表现出丰产性好、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非常适合龙川地区种植。同时根据粤油13号品种特性与龙川的气候、土壤条件等提出配套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抗感黄曲霉侵染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7×7 完全双列杂交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7 个亲本中有5 个抗黄曲霉品种(系),2 个高产感病品种。结果表明, 花生荚果和花生仁大小与黄曲霉感染率呈正相关。单株果重与黄曲霉感染率呈显著正相关。单株果重、单株果数、出仁率、主茎高、分枝长、果枝数、主茎叶数、百仁重等性状是超显性遗传,上位性成分和显性成分占主要,在后代中选择优于亲本的单株的概率很低,容易因遗传漂移而影响选择效果。在抗黄曲霉育种中,产量性状很难突破亲本的局限,因此在选择亲本时必须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4.
江苏花生品种系谱分析及农艺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江苏省历年来审定(鉴定)的28个花生品种系谱及其农艺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江苏花生育成品种共涉及34个亲本,其中,18个亲本来自江苏,23个亲本是育成品种,伏花生和徐州68-4是江苏花生品种的骨干亲本.在筛选优良地方品种基础上,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江苏花生育成品种其株高和侧枝长呈增加趋势,2000年以后又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福建省种植的花生新品种,对从南方花生区引进的9个新育成的品种(泉花6号、泉花8号、龙花163、龙花243、莆花1号、粤油93、粤油45、桂油21和泉花7号)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荚果差异不显著,均适宜福建花生区种植。但各品种主要性状存在差异,可根据主要性状以及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花生新品种粤油5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熟、耐寒、高产、抗锈病花生新品种粤油5号是以“粤油116”作为高产亲本材料,以国际半干旱作物所的早熟品种“ICGV8641”为早熟亲本,以美国引进种质“P1381622”为耐寒亲本,通过有性复合杂交,多世代轮回交替选择、定向选择和多点鉴定等方法培育而成。该品种1998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199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并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2000~2001年连续两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02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7.
花生新品种桂花30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花生新品种桂花30系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油料室1988年利用贺粤1号×A.monticola(四倍体野生种)F5代品系作母本,粤油92(栽培种)作父本进行复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花生优良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果型美观等优良性状,在2000~2002年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三年荚果平均产量3711.90 kg/hm2,比对照桂花17(3286.35 kg/hm2)增产425.55 kg,增产率12.95%;2007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由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主持育成的花生新品种“豫花 7号” ,2 0 0 0年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获国家奖励的第 6个花生新品种。该品种打破常规亲本选配模式 ,直接选用典型的蔓生农家品种作亲本 ,丰富后代变异类型 ,进行分步定向选择而育成的优质早熟高产大果花生新品种。在河南省区试 ,比对照增产 1 1 .80 %~ 2 0 .87%。在高产示范中创造了大面积平均亩产荚果 5 75 .4kg和小面积亩产6 6 3.5kg的河南省花生高产最高记录。先后通过河南、安徽和国家审定 ,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并获国家“九五”育种攻关首批“…  相似文献   

9.
高蛋白、多抗、高产花生新品种粤油79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粤油79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一粒传法选育而成的高蛋白、多抗花生新品种。粤油79在广东省花生区域试验和国家南方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均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并表现高抗青枯病、抗锈病和叶斑病。粤油79蛋白质含量为32.23%,油酸/亚油酸比值1.67。199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广西甘蔗育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品种更新换代是广西蔗糖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分析广西区试、育成品种及不同时期育成品种亲本变化特点有助于了解广西甘蔗育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广西甘蔗高糖育种取得了明显进展,而高产育种成效不及高糖育种;近期育成品种拥有较高的增产、增糖率,但并没有明显优于目前主栽品种;育成更新换代的甘蔗新品种,首先需要挖掘和利用比育成主栽品种更优良的甘蔗核心亲本。未来的广西甘蔗育种将面临着育种目标调整、抗病育种有待加强和亲本评价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带来的挑战。建议在加强重视高产育种、引进国外亲本利用和近缘种属利用目的性应更强等亲本挖掘利用的基础上,加强调整抗病评价标准、增加育成品种评价病害种类及抗病分区育种,兼顾宿根与机械化品种选育,并将分子标记、转基因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甘蔗亲本改良。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相同施肥量条件下木薯-花生间作与花生单作的成熟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差异,以木薯品种 华南205和花生品种粤油200为试验材料,设计2个施氮水平(施氮、不施氮)和3种种植模式(木薯单作、花生单作、 木薯间作3行花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施氮和木薯间作对成熟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木薯间作花生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表现出间作优势,土地利用率提高49%~ 60%。成熟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4个优势类群依次为Chloroflexi、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Acidobacteria,合计 比例84.42%~84.59%。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的属数量共477个。施氮和木薯间作对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的α多样性无 显著影响。木薯间作显著降低了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幅18.12%。在相对丰度排名前30的菌属中,不同处 理组合间TK10 和Roseiflexus 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施氮显著降低了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Acidimicrobiales 和 Amycolatopsis的相对丰度,降幅分别为41.18%、33.11%和71.98%。冗余分析表明,有效磷、pH显著影响细菌花生根 际土壤属水平群落组成。本研究结果为明确间作体系中花生根际微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与多种蔬菜作物一样,花生一直以来就是日本Kanto和南部Kyushu地区的重要农作物,然而随着来自中国和美国等国外花生进口数量的增加,花生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已经变低。由于油用花生和烘烤花生的进口分别在1971和1973年开始放开,国内的花生生产大幅下滑。2002年的种植面积是9950hm^2,按花生仁计的产量是24000t。目前的消费量大约是每年60000t,并且目前还在持续下降。大果花生几乎100%进口自中国,小果花生也有7000t分别进口自中国、美国和南美洲。为了提高花生的食用品质,育种工作已经取得了进展,目前已经注册了14个花生品种,但是只有两个品种Chibahandachi和Nakateyutaka正在被广泛种植,占种植面积的80%。最近又有两个适于南部Kyushu地区的早熟品种Satonoka和Fukumasari被注册。由于近来煮花生的消费正在增长,育种目标也必须瞄准于此。口味是衡量日本花生品种食用品质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口味的遗传改良也必须取得进展。此文亦将提及最近在日本注册的一些花生品种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然病圃鉴定法,对76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花生果腐病抗性评价,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 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抗性材料。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间对花生果腐病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供试76份花生品 种(系)中未发现对果腐病免疫的品种,获得高抗品种2个,抗病品种7个,中抗品种12个,感病品种21个,高感品种 33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支I中的9个品种(尤其是花育9115)抗性较好,可进一步加以利用。花生对果腐病的 抗感性与荚果鲜重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麦套花生高产育种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1992-1998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的20个品种(系)中属产品的性状间的相关性,并以各性养育地产量进行通径分析,提出了河南省麦套花生高产育种途径应以提高单株饱果,百果(仁)重和出米率为主,同时兼顾抗逆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全国南方区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全国(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共有12个新品种参试,七省区11个试验点承担本年度试验,结果粤油13、湛油62、汕油162、泉花627、粤油29、闽花2号、金花37和湘花120等8个参试品种的荚果产量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粤油13、湛油62和泉花627参加2005年南方区花生品种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6.
桂花836是广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桂花1026”为母本、以“远杂9102”和“粤油223”为父本,先后进行2次杂交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中抗青枯病、锈病和叶斑病,耐瘠耐旱等优点。2012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我国各珍珠豆花生产区推广种植,栽培上要注意在生长中后期进行控苗。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钙肥对瘠薄红壤旱地花生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同时为优化花生生长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 湖南长沙选取红壤瘠薄旱地以及3个不同粒型大小花生品种(大粒湘花2008、中粒湘花55、小粒蓝山小籽),运用土 柱试验栽培法,设置施钙肥(CaO)和不施钙2个处理,对花生主要生育期的根际、0~20cm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试与 分析。结果表明:在缺钙酸性土壤下,施钙能提高所有品种、各时期(成熟期略有不同)、各土层花生土壤的pH值, 调节土壤过酸强度;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蓝山小籽>湘花2008>湘花55);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湘花55>湘 花2008>蓝山小籽);更好地提高大、中粒型品种土壤有效钾含量;降低大、中粒型品种土壤有效磷含量。因此,在 氮、磷、钾营养元素充足,钙元素缺失的土壤下,增施石灰钙肥,既可降低土壤酸度,又能提高有机质、碱解氮、有效 钾含量,却降低速效磷含量,在缺钙酸性土壤花生生产中施用石灰时应增施磷肥,从而保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8.
对花生品种根瘤菌固氮酶活性进行了初步鉴定,并提出鉴定评价标准。鉴定筛选出高固氮酶活性的花生品种粤油55、粤油86和粤油20三份。  相似文献   

19.
为正确选配亲本及提高育种效果,采用6×5 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1个大豆品种的11个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百粒重、节数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效果较好,茎粗和虫食粒率的狭义遗传力较低,适合在中高代进行选择.大豆各性状的加性遗传效应是主要的.吉林38和通农13单株粒重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是高产育种的理想亲本,意3蛋白质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是提高蛋白质含量的理想亲本.吉林35×PEMVy、通农13×SAPPRO、2002系选×EXP和吉林38×意3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高,可作为高产潜力组合进一步在后代中重点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