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含水率和发酵时间对全株玉米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发酵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旨在为FTMR的生产提供参考。试验选用腊熟期全株玉米为主要原料,在保持饲粮精粗比例约为3∶7(干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与干花生秧、混合精料等饲料充分混合配制成含水率为35%的全混合日粮(TMR),然后加水调整TMR含水率分别为40%、45%、50%和55%,将这5种含水率的TMR快速装入塑料密封袋内,压实并抽去空气后密封保存制备FTMR。分别在发酵后的第0、10、20、30、40、50、60、70和80天,测定常规养分含量、发酵指标及霉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5种含水率的TMR在发酵至第80天时感官指标良好,均无发霉现象;发酵初期各组均有涨袋现象,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涨袋现象逐渐消失;含水率对FTMR常规养分含量影响较小;发酵前20天,pH随含水率的升高而升高,此后随含水率的升高而下降; 45%、50%和55%组具有较高的乳酸含量;乙酸、丙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增加而增加,只在发酵的第10、20、30天检出微量的丁酸;各组均未检出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及黄曲霉毒素B1。综合分析认为,本试验条件下,全株玉米FTMR的含水率以45%和50%为宜,发酵时间不少于40 d。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与燕麦混合比例对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试验设置苜蓿、燕麦、玉米秸秆、天然牧草、精料的比例分别为29∶35∶7∶4∶25 (FTMR1组)、30∶30∶10∶4∶26 (FTMR2组)、 34∶29∶7∶4∶26 (FTMR3组)、 35∶26∶9∶4∶26 (FTMR4组)、39∶25∶6∶4∶26 (FTMR5组),配制5组FTMR。常温发酵60 d。结果显示,FTMR1组日粮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FTMR5组(P<0.05)。FTMR3组、FTMR4组日粮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FTMR1组(P<0.05)。FTMR3组日粮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FTMR2组、FTMR4组日粮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TMR3组、FTMR4组日粮的饲用价值显著高于FTMR1组(P<0.05)。研究表明,FTMR4组饲草型FTMR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饲用价值较高,适合在内蒙古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对全价饲粮发酵pH、粗蛋白、钙和磷的影响。试验分为3个组,对照组为基础饲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用25%和50%含有镰刀菌素玉米和玉米蛋白粉代替基础饲粮中的玉米和玉米蛋白粉。采用复合菌种(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为6.33×10~6 cfu/g、1.05×10~6 cfu/g和8.94×10~6 cfu/g)对全价饲料粮进行固态发酵,发酵开始前所有处理饲粮水分调节至50%。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pH随着发酵时间呈线性下降(P0.05),而粗蛋白(CP)、Ca和P则随着发酵时间呈线性升高(P0.05),但是不同处理的线性斜率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0 d)的pH随着镰刀菌毒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而镰刀菌素饲粮C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末期(18 d)的pH和Ca对照组显著低于25%和50%毒素组;而对照组的CP含量显著高于50%镰刀菌素组(P0.05)。该试验条件下镰刀菌毒素能显著的影响全价饲粮发酵参数pH、粗蛋白、钙和磷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用稻壳替代不同比例的王草来制备发酵型全混合日粮(FTMR),并通过添加乳酸菌的方式来评估其对FTMR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在FTMR中,设定三个稻壳替代组,分别是0%(处理1),5%(处理2)和10%(处理3),并分别对FTMR做无添加处理和乳酸菌添加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稻壳添加量的增加,FTMR营养成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om)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升高(P0.01),pH升高(P0.01),丙酸含量下降(P0.01),乳酸含量升高(P0.05)。挥发性氨态氮/总氮(NH_3-N/total-N(%))含量也随着稻壳添加的量增加而升高。乳酸菌的添加并没有影响FTMR的营养成分以及其中的pH、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但乳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并且5%稻壳处理组高10%稻壳处理组,乳酸菌的添加明显抑制了NH_3-N/total-N(%)。试验结果提示,稻壳资源可以有效利用在FTMR上,5%的稻壳添加更有助于提高FTMR的品质,为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饲料油菜对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品质的影响,试验以高含水量的油菜作为全混合日粮中的水分调节因子,调制水分含量为40%、45%、50%、55%和60%的5种全混合日粮,将其装入发酵瓶压实密封制备FTMR,在发酵第3、7、15、23、30、45、60天取样测定pH,并在第60天进行感官评定、测定主要营养物质和发酵...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乙酸和糖蜜对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以全混合日粮(TMR)为发酵原料,设对照组、乙酸(A)、糖蜜(M)、乙酸和糖蜜组合添加(AM)4个处理,发酵45 d后分析FTMR的发酵品质,同时将所有FTMR暴露到空气中,分别在第6,9和12天取样评定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和AM组降低了乳酸含量(P>0.05),各组仅检测到微量的丙酸、少量的丁酸和较低的氨态氮/总氮,表明各组FTMR发酵品质均良好。有氧暴露6 d后,各组乳酸、乙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照和M组pH值在第12 天显著(P<0.05)上升至5.70和6.50,具有较高的氨态氮/总氮和酵母菌数量。而A和AM组乳酸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好氧性微生物和酵母菌数量在整个有氧暴露的过程中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有氧暴露12 d后pH值仍维持在4.50左右,延长了有氧稳定时间。综合考虑,为了获得品质优良的FTMR饲料,可在TMR中添加0.3%乙酸,既不影响发酵品质,也可提高其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方式的南瓜子副产物饲粮对滩羊体外发酵、氮代谢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体外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饲粮精粗比为50:50,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体外瘤胃发酵试验所用日粮与中期日粮一致。饲养试验选择月龄、体重相近的宁夏滩羊公羔32只,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饲喂全混合日粮(TMR)、颗粒TMR、纤维素酶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酶菌复合发酵全混合日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共85 d(前期、中期和后期各25 d,每阶段更换饲料并有5 d饲料转换适应期),前期、中期、后期(日粮精粗比分别为45:55、50:50、55:45)南瓜子副产物添加比例分别为19.1%、21%、15.5%,采用相同的管理水平。结果表明:纤维素酶FTMR组、酶菌复合FTMR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对照组、颗粒TMR组(P<0.01),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高于对照组、颗粒TMR组(P<0.01),各组间乙酸均差异极显著,各试验组丙酸高于对照组(P<0.01);酶菌复合FTMR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高于颗粒TMR组(P<0.05),颗粒TMR进食氮、总排出氮和沉积氮均最高(较对照组提...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0、3、7、15、30 d的全混合日粮(TMR)对瘤胃降解特性以及小肠消化率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为550 kg左右、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尼龙袋法和三步体外法测定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率以及瘤胃未降解蛋白(RUP)的小肠消化率。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FTMR饲料的DM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显著提高FTMR的DM、CP、NDF的瘤胃降解率(P<0.05)和CP、NDF的快速降解部分(P <0.05);同时发酵显著降低RUP的小肠消化率(P <0.05)。综上可知,全混合日粮提高了DM、CP和NDF在瘤胃中的瘤胃降解率,15、30 d的FTMR各营养成分的瘤胃降解性较好;RUP的小肠消化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开始逐渐降低,7d之后降低最为明显。因此,应控制好TMR的发酵时间,以便更有效地利用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同/异型乳酸菌对白酒糟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为白酒糟应用于牛羊养殖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通过真空袋法添加布氏乳杆菌(LB,0.4 g/kg)和植物乳杆菌(LP,0.2 g/kg)调制酒糟TMR,在第0,10,20,30,40,50,60,70天检测饲料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密封发酵10 d后,LB组和LP组的pH值分别下降至3.49和3.72,随后保持相对稳定。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乳酸和乙酸含量均逐渐升高,LP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LB组,LB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LP组。两组的氨态氮/总氮比例低,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纤维含量保持相对稳定。LB组可溶性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LP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结论]综上所述,添加0.4 g/kg布氏乳杆菌和0.2 g/kg植物乳杆菌均能提高白酒糟FTMR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中性洗涤纤维与淀粉比例(NDF/starch)饲粮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玉米青贮、燕麦干草和玉米调整饲粮NDF/starch,配制0.86(Ⅰ)、1.13(Ⅱ)、1.56(Ⅲ)和2.38(Ⅳ)4种NDF/starch的全混合日粮,采用3头体况良好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的供体动物,利用体外发酵试验结合动态产气实时记录技术,测定累积产气量(2、6、12、24、36、48 h)、产气动力学参数和瘤胃发酵特性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NDF/starch的提高,发酵48 h体外干物质降解率逐渐下降,I、Ⅱ组均显著高于Ⅲ、Ⅳ组(P0.05);48h累积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呈下降趋势,Ⅳ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组间达1/2理论最大产气量的时间、最大产气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2)NDF/starch对发酵液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3)随着饲粮NDF/starch的增加,p H、乙酸/丙酸、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浓度及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4)不同NDF/starch饲粮营养水平与体外发酵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48 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与淀粉含量、中性洗涤可溶物(NDS)含量、中性洗涤可溶物/粗蛋白质(NDS/CP)、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综合而言,本试验条件下,体外产气法测定饲粮NDF/starch在0.86~1.13之间对体外瘤胃发酵较好。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比例的稻壳在发酵型全混合日粮(FTMR)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饲用价值。FTMR以王草为主要粗饲料,分别添加0%(对照组)、5%(5%稻壳组)和10%(10%稻壳组)稻壳制备3个处理组FTMR,密闭,避光发酵60 d,测定FTMR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饲养试验选用15只平均体重约10 kg、体况良好的海南黑山羊平均分为3组,分别饲喂上述3种FTMR,自由采食,为期60 d,测定黑山羊的生长性能及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5%稻壳组中乳酸含量最高,表现出良好的发酵品质;5%稻壳组黑山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对照组高于10%稻壳组(P0.05);3个处理组的瘤胃液发酵参数和血液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添加5%稻壳不仅改善了FTMR的产品品质,还提升了黑山羊日粮的适口性,具有较好的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断奶至3月龄獭兔生长性能、氮代谢、毛皮品质和盲肠发酵的影响。选用体重一致的断奶獭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分别饲喂NDF水平为26%、28%、30%、32%、34%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d,正试期53d。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屠宰试验对各相关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NDF水平的升高,平均日增重先升高后降低,料重比先降低后升高,在饲粮NDF水平为30%时分别达最高(20.63g/d)和最低(3.82)。2)随着饲粮NDF水平的升高,沉积氮先增高后降低,以30%NDF组最高;32%和34%NDF组的可消化氮(P<0.05)、氮利用率(P<0.01)分别显著和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3)30%NDF组的毛皮重量(184.63g)和毛皮面积(720.00cm2)极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4)饲粮NDF水平对氨态氮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断奶至3月龄生长獭兔饲粮适宜的NDF水平为30%。  相似文献   

13.
将啤酒糟和稻草按一定比例袋装发酵贮藏,分别在30、60、90、120d开袋取样进行pH值、乳酸、NDF和ADF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随发酵时间的延长,pH值逐渐降低,乳酸逐渐增加,NDF和ADF含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究外源纤维素酶(EFE)添加到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中对其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并找出适宜添加水平。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5个纤维素酶添加水平(0、0.4、0.8、1.6、3.2 g·kg-1 DM),分别测定底物发酵的第7、14、35、49、70天的概略养分、可溶性碳水化物(WSC)、发酵参数和4种酶活力。结果表明,1)纵向看,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底物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4种酶活力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乙酸含量则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2)横向看,随着EFE添加量的提高,发酵一定时间后, DM、NDF、ADF和WSC含量以及pH值、氨态氮含量、羧基肽酶活力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乙酸含量、纤维素酶活力、和木聚糖活力呈上升趋势(P<0.05),发酵第35天后趋于稳定,0.8和1.6 g·kg-1 EFE添加组表现出较低的pH值、NDF含量和ADF含量(P<0.05),以及较高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力(P<0.05);由此,本试验发现,添加EFE可促进FTMR中纤维类物质的降解、有机酸的积累和自身纤维类物质的酶活力,抑制羧基肽酶活力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减少蛋白质的损失,且存在添加剂量效应,适宜添加量为0.8~1.6 g·kg-1 DM。  相似文献   

15.
选用2.5岁体重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18只,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成6组,每组3只。分别饲喂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为49%、52%、55%、59%、62%和65%日粮,预试期14d,正试期4d,正试期内每天06:00、10:00、13:00和18:00采集瘤胃液,测定pH、氨态氮浓度、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绒山羊瘤胃pH在10:00和13:00时显著下降(P<0.05),日粮不同NDF水平对瘤胃pH有影响;各处理组绒山羊瘤胃氨氮浓度在10:00时达到最高值,日粮NDF水平为52%和55%时适于微生物蛋白合成所需氨氮浓度;不同时间点间各处理组绒山羊瘤胃MCP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NDF水平为52%和55%时MCP浓度最高;各处理组绒山羊瘤胃中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18:00都达到最低值,不同时间点各处理组VFA浓度无较大变化。本试验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日粮NDF水平为52%和55%时有最适宜的瘤胃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肉牛日粮补饲无机锌对粗料纤维和玉米有机物对瘤胃降解的影响,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以瘤胃尼龙袋法测定日粮补饲锌(源于硫酸锌,分别补饲0、25、50和100 mg Zn/kgDM)对稻草纤维性物质和玉米有机物(OM)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0补饲)、25 mg Zn/kgDM、50 mg Zn/kgDM、100 mg Zn/kgDM处理组的稻草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分别为16.32%、17.43%、20.32%和25.31%,50、100 mg Zn/kgDM处理组的稻草NDF降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25 mg Zn/kgDM、50 mg Zn/kgDM和100 mg Zn/kgDM处理组的玉米OM降解率分别为46.41%、46.89%、50.16%和48.49%,50 mg Zn/kgDM处理组的玉米OM降解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肉牛日粮补饲锌(源于硫酸锌)明显影响瘤胃稻草NDF和玉米OM降解率,日粮补饲50 mg Zn/kgDM可明显提高稻草NDF和玉米OM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3×6两因素交叉分组试验设计,在3个精粗比(40∶60、50∶50、60∶40)饲粮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0、0.5%、1.0%、1.5%、2.0%和2.5%)的YC,制备出18底物进行体外发酵。结果表明:1)饲粮精粗比对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DMD)、粗蛋白质降解率(CP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有显著影响(P0.05),50∶50组和60∶40组DMD、CPD、NDFD、ADFD显著高于40∶60组(P0.05)。饲粮YC添加水平对产气量、CPD、NDFD和ADFD有显著影响(P0.05),0.5%组产气量和CPD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饲粮精粗比和YC添加水平对CPD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饲粮精粗比对pH及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0∶60组pH显著高于50∶50组和60∶40组(P0.05),60∶40组NH3-N含量显著低于40∶60组和50∶50组(P0.05),40∶60组M CP含量显著低于50∶50组和60∶40组(P0.05)。饲粮YC添加水平对NH3-N和M CP含量有显著影响(P 0.05),0.5%组NH3-N和M 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3)饲粮精粗比和YC添加水平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和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比例及乙酸/丙酸均有显著影响和互作效应(P0.05)。60∶40组TVFA含量和丁酸比例显著高于40∶60组和50∶50组(P0.05),40∶60组乙酸、异戊酸比例以及乙酸/丙酸显著高于60∶40组和50∶50组(P 0.05),50∶50组异丁酸和戊酸比例显著高于40∶60组和60∶40组(P 0.05)。1.0%组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精粗比和YC添加水平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养分降解率和发酵参数有一定影响。饲粮精粗比以50∶50和60∶40为宜,YC添加水平以0.5%和1.0%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益生菌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毕赤酵母菌JZ10发酵精补料,采用3因素(接种量、水料比、温度)3水平正交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随机分为9个组,测定每组饲料中的氨态氮(NH3-N)、可溶性糖(SS)、淀粉(ST)、pH,使用极差分析法找到综合指标最优的组合,测定饲料常规营养成分、霉菌毒素含量,从而确定最佳发酵时间。结果表明:(1)pH最优组为F3 (接种量5%、发酵温度30℃、水料比1∶1),ST最优组为F1(接种量5%、发酵温度30℃、水料比0.4∶1),NH3-N最优组为F5(接种量10%、发酵温度25℃、水料比1∶1),SS最优组为F4(接种量10%、发酵温度20℃、水料比0.6∶1)。(2)发酵第5天,粗蛋白(CP)、ST、SS含量显著升高(P<0.05),pH、黄曲霉毒素B1(AFB1)、呕吐毒素(DON)含量显著降低(P<0.05)。发酵第7天,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发酵时间对完全混合发酵日粮(total mixed fermentation ration,TMF)发酵品质的影响。将0.5%CT-10(同型发酵乳酸杆菌)、5%糖蜜和TMR装入发酵袋内并于5、15和25℃条件下密封发酵,在发酵5、10、15、20和30d时开袋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结果显示:5℃时,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间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灰分(Ash)无显著差异(P0.05),而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随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15℃时,各组间NDF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指标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25℃时,各组间EE、Ash、NDF和ADF无显著差异(P0.05),而CP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不同的发酵时间对TMF有机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在5和15℃时,发酵30d天时pH分别降至4.23和4.36,达到发酵过程中的最低点;各个发酵温度条件下,氨态氮(NH3-N)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前15d持续增加,之后又呈现先缓慢降低再增加的趋势;25℃时,发酵20d,pH降至4.57,乳酸含量和TVFAs含量分别达到最高。综合以上结果和V-Score评分最终得出:5℃时,发酵20d效果较好,15℃时,发酵15、20d效果较好;25℃时,发酵5d效果较好,饲料等级均为优。  相似文献   

20.
试验对不同混合比例(即水分含量为40%、50%、60%、70%)及时间(0、30、45、60d)对番茄渣与苜蓿干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混合比例和不同的发酵时间对混合青贮的品质有显著影响。感官评定中30d和45d的明显优于60d发酵;混合比例50%和60%的优于40%和70%。pH值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乳酸(LA)含量在混合比例50%和60%的以及发酵45d时最高。氨态氮(NH3-N)含量0d<45d<30d<60d;混合比例50%和60%的优于40%和70%。粗蛋白质(CP)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增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逐渐下降。发酵60d时CP含量开始下降。随着混合比例的增加CP含量逐渐增高,NDF含量依次下降,混合比例50%和60%的优于40%和70%。混合比例为50%和60%以及发酵时间45d的青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