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农业网站建站过程中尝试政务与科教功能的区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参与国内大型专业农业网站-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分类设计,结合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发慌趋势,探讨在政府运行机制下的专业农业网站如何同时发展政务与科教功能,使之更好地为农业政府机构与科研机构服务.  相似文献   

2.
农业网站是加快农业信息传递和传播的重要载体,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网站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农业网站发展中服务定位不清晰、运营效率不高、盈利模式不明确等发展"瓶颈"问题,指出农业网站的发展壮大需要通过从明晰网站定位、分离网站所有权与经营权和创新网站盈利模式上来解决,对农业网站形成合理的运营机制,更好地服务"三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信息网站建设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从地域分布、主办单位、信息内容等多侧面综合评价了国内农业信息网站建设的现状,评价了农业网站建设的不足,并针对网站资源建设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农业网站建设的成功经验,论述了农业网站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全面阐述了目前佛山农业网站的建设现状,提出了佛山农业网站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业电子政务的实质是应用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实现农业部门工作制度与管理的创新,以优化服务、提高效率。本文抽样调查我国部、省、市、县的56个农业部门网站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分析我国农业网站电子政务建设可以参考的三种模式,提出标准化建设的建议,以引导我国农业网站电子政务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越洋 《计算机与农业》2010,(9):138-140,150
对国外农业网站进行了整体调研,以随机抽取的40个国外农业网站为样本,对网站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了典型网站中的内容、现状和问题,对农业网站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与信息的迅速传播,农业网站利用现代技术服务"三农"、推动产业升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和重要标志。通过对当前农业网站建设情况的分析,结合农业行业特点,总结了开展农业网站评价的方法与原则,提出了一套适合农业网站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农业网站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湖南省农业信息网站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省农业网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引导,网站定位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网站的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针对农业网站建设的现状和实际应用需求,结合在网站建设方面的经验,从网站策划、功能结构、建设流程等方面对农业信息网站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农业科技产品为例,从研究背景、网站分析与设计、网站实现等方面介绍了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1.
生活污水灌溉小白菜的盆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污水水质及灌溉制度是影响污水灌溉安全性的主要因素.盆栽试验设置了两种水质(清水和污水)和4个灌水下限(60?,70?,80?,90?),共8个处理,研究了污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对小白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活污水灌溉会造成小白菜轻度减产,植株的硝酸盐含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植株重金属累积增加;灌水下限对小白菜生长状况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污水灌溉条件下各项指标随灌水下限变化的变化规律不同于清水灌溉条件,表明污水灌溉的灌水下限不能直接移用清水灌溉的控制指标.综合分析表明污水灌溉80? 灌水下限条件下小白菜有较高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含量,较低的硝酸盐含量和重金属富集,因此选择土壤相对含水率80?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叶片细胞液浓度9.3%作为污水灌溉的灌水下限指标.  相似文献   

12.
Understanding the physiology of dry-matter accumulation and nutrient uptake pattern of an onion crop is an essential criteria for optimizing fertilizer practices.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stimate the dry-matter accumulation and nutrient uptake pattern of short day onion. The dry-matter accumulation and nutrient uptake followed the sigmoid growth curve pattern. Uptake of nitrogen and potassium was slow for the first 15 days followed by rapid uptake from 15 to 60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and accounted for 76.2–78.2% of total uptake. Takeup of phosphorus, sulfur, manganese, zinc, and copper uptake was greater during 30 to 75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and accounted for 64.9–70.6% of total uptake. The deficiency of nutrients during these period reduces the crop yield significantly. The dry-matter accumulation and nutrient-uptake pattern reported in this study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optimizing quantity and timing of nutrient application through fertilizers for short day onions.  相似文献   

13.
刘华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1):163-167
浮游植物是水库水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和食物链的基础,其数量和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决定水库水生态平衡。通过对鹤地水库浮游植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利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浮游植物数量、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为保护水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显示:水库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除夏季生物量1,2号样点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各季节各采样点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并且是夏季多,冬季少,受水温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数量与环境因子中水温、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全磷呈正相关,其中与水温、化学需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与透明度、全氮、氨氮、硝态氮呈负相关,其中与透明度、氨氮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可见,鹤地水库主要是氮污染。因此,强调控制库区周边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过量排放对维持水库生态系统健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物消费随人口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快速的人口年龄结构调整,其必会对中国食物消费产生巨大的影响。该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数据,对中国不同年龄居民的消费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与Leslie人口模型,预测2030年前中国各年龄的人口规模,进而判断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中国主要食物消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不同类别的食物消费规律明显,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倒"U"型曲线消费(口粮、水产品、白酒)、"U"型曲线消费(牛奶)、阶段性直线消费(肉类3阶段消费规律、禽类2阶段消费规律)、无差异消费(禽蛋)。2)人口年龄结构对中国食物消费总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包括正向影响(口粮、水产品、白酒)、负向影响(肉类、禽类)、先负后正影响(牛奶)、无明显影响(禽蛋)。3)在影响程度上,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对肉类、禽类消费量的负向影响最为明显,至2030年,分别达到4.9%与11.2%的程度,对白酒的正向影响也达到8.2%的程度。对口粮、水产品、牛奶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而对禽蛋几乎没有影响。由此可见,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使中国居民肉类消费需求增长及由此带来的粮食需求压力趋缓。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农业休闲产品与目标消费群体之间实现有效的供需对接。"互联网+"发展模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等的诸多方面,对旅游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该文以农业部创办的中国休闲农业网和去农庄网为例,分析了休闲农业网站的模块设计、栏目设置、内容浏览次数等,考察这2个网站的实际建设成效,并提出相应的网站建设建议,探索如何使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推动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goal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eration quantity (0, 11, 33, 55, and 77 L·min?1) on the growth of aerated compost extracts from a pig manure–straw compost. When the aeration quantity was 11 L·min?1, lettuce root growth enhancement of normalized compost extracts was at a maximum. As the aeration quantity increased, the total 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TWSOC),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humic carbon (humic C) content, and humification degree of compost extracts improved gradually. No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group structure were found among the aerated compost extracts. The positive root growt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physicochemical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N content, humic substances content, humification, aromaticity, and the low content of carboxyl groups. In conclusion, the aeration quantity of 11 L·min?1 was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erated compost extracts, which obtained much greater promotion growth.  相似文献   

17.
鸡西矿区采石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鸡西矿区采石废弃地为研究区,采取客土、保水剂、营养袋等栽培方式进行造林,选择樟子松、兴凯赤松、中国沙棘、紫穗槐和小叶锦鸡儿等树种进行植被恢复。结果表明:1)客土栽培方式下,中国沙棘成活率最高,达95.2%,平均高度(179.1 cm)、冠幅(130.6 cm)和盖度(65.3%)均为最高,林下土壤全N、水解N含量最高,分别为1.97 g/kg和294.01 mg/kg,有机质含量为0.91%;樟子松成活率为67.3%,平均高度为70.5 cm,但土壤全N、水解N和有机质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0.45 g/kg、52.36 mg/kg和0.46%;兴凯赤松和紫穗槐成活率分别为64.1%和50.1%,小叶锦鸡儿成活率仅有9.4%。2)在不同栽培方式中,保水剂栽培方式对兴凯赤松影响最大,成活率达85.3%,比对照提高103%,林下土壤N、P、K和有机质含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机质和水解N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6和3.1倍;营养袋栽培方式对樟子松影响最大,成活率达88.3%,成活率和高生长分别比对照提高116%和23%,土壤有机质、全N和水解N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8、1.8和1.4倍。3)保水剂和营养袋栽培方式可有效增加林下草本植物数量和盖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了一个图书馆网站评估分析系统。该系统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评估工具,增强了我国图书馆网站建设评估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干湿交替灌溉与施氮耦合对水稻根际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水氮耦合对水稻根际土壤环境及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的影响,以新稻20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浅水层、轻度(-20 k Pa)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40 k Pa)3种灌溉方式及不施氮肥,中氮(normal nitrogen,MN,240 kg/hm~2)和高氮(high nitrogen,HN,360 kg/hm~2)3种氮肥水平9个处理。结果表明:轻度干湿交替灌溉及中氮增加了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显著提高(P0.05);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及重施氮肥则降低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数量,显著(P0.05)减少根系分泌有机酸的总量;相关分析表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与不同生育期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有机酸总量的供氮效应为正效应,轻度干湿交替灌溉供水效应及耦合效应均为正效应,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的控水及耦合效应则为负效应。研究可为通过水氮耦合调控水稻良好的根际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土壤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森林保护土壤的生态价值,用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和替代工程法,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在减少土地废弃、土壤养分流失及泥沙淤积等方面的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森林每年减少土地废弃的总经济价值为6亿2414万元;每年减少的土壤N、P、K损失的经济价值为4538亿7240万元;每年减少淤积泥沙的经济价值为13亿7545万元。以森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减少土壤侵蚀的总经济价值为4558亿7200万元。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土壤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亚热带>热带>温带草原>寒温带>温带>温带荒漠>暖温带>青藏高原。我国亚热带土壤保持量最大,为32亿8704万t/a;温带荒漠最小,为2亿6214万5000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