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丹江口水库漂流性鱼卵的下沉速度与损失率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5-7月在丹江口水库库尾汉江上游进行四大家鱼产卵场调查,发现蜀河口、白河,前房等产卵场所产出的激流性鱼卵在未孵化前都进入缓流区而沉没库底。经实测,流速0.27m/s时鱼卵开始下沉,0.18-0.25m/s陆续下沉,0.15m/s基本下沉,0.1m/s全部下沉。依对1977年和程1993年产卵量的每年递增率计算,16年来漂流性卵每年损失5.45%.其中,草鱼、青鱼鲢、鳙减少16.84%、其他经济鱼类4.46%、小型龟类4.94%。需采取人工捕卵孵化-利用库弯库汊养育成幼鱼一投入入库等措施,方能恢复丹江口水库的四大家鱼资源。  相似文献   

2.
草鱼,链鳙鱼卵受精率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地进行了家鱼卵受精卵受精率统计试验,描述了爱卵与未受精卵的发育形态特征。计算受精率的取样时间应为多细胞期到高囊胚期,随机取卵100-200粒,重复两次,求其平均值。本结果可作为青鱼、草鱼、鲢、鳙鱼卵受精率计算方法标准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明晰鱼卵运动规律是鱼类产卵场位置推算、水库生态调度和鱼类资源保护等研究的基础。尤其是对于产漂流性卵鱼类,当流水环境不足以维持鱼卵漂流时,鱼卵便下沉死亡而无法孵化成幼鱼。对照中国内陆鱼类名录,查阅了国内重要流域及地方鱼类志中有关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条件,列举了典型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水温、产卵月份和孵化时长等相关信息。针对现有鱼类志中对于鱼卵基本物理性质及鱼卵安全漂流孵化所需水动力条件几乎没有记载的情况,补充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梳理了漂流性鱼卵安全漂流水动力条件的研究进展。一种观点认为鱼卵在水体中是否能安全漂流取决于水体的流速,另一种观点认为控制漂流性鱼卵悬浮或下沉的关键参数是湍流或剪切速度,而不是水流的线速度。现有漂流性鱼卵漂流的关键水动力条件和阈值尚有争议,仍需对鱼卵运动规律进行机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对鱼卵在水中漂流输移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主要是通过野外观测、室内实验和模型模拟三种方式进行。以上研究极大推进了对鱼卵运动机制的理解,但大多数研究都仅仅针对鱼卵运动规律本身进行单一的实验或模型研究,而对于如何通过水利工程生态调度创造满足漂流性鱼卵孵化所需的流水环境,提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多维调控方法是未来产漂流性卵鱼类保护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对沙市江段鱼卵和仔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2年5-7月三峡水库试验性生态调度期间,在长江中游沙市江段设固定采样点,共采集到鱼卵和仔鱼35种,隶属于4目、8科、10亚科、28属。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细鳞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构成了该江段的主要繁殖种类。鱼类繁殖盛期在5-6月,进入7月后鱼卵减少而仔鱼数量显著增加。调查期间鱼卵和仔鱼总径流量约为6.89×1010粒(尾),其中鱼卵径流量1.1×1010粒,仔鱼径流量5.79×1010尾。定点采集的鱼卵、仔鱼随采样时间和垂向空间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采集点仔鱼的横向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漂流密度为江北江中江南;鱼卵的横向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且与流速、流态等水力学指标存在负相关性。生态调度期间沙市江段鱼卵总径流量和家鱼卵径流量均出现高峰,繁殖种类明显增加。初步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制造的涨水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鱼类自然繁殖的水文需求,对于减缓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中游鱼类自然繁殖的不利影响、维护鱼类种群资源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八)鱼类的长势与肥满度据逐月抽样资料分折(表八),围养鱼类生长较快,个体增长迅速,草鱼净增23倍,鳊鱼11倍,其他鱼净增:鲤鱼4.4倍,鲫鱼4.7倍,青鱼5.4倍,鲢鱼7.4倍,鳙鱼5.2倍。表八围拦内鱼的逐月生长情况(克/尾) 日平均个体增重:草鱼5.8克,鳊鱼1.1克,鲤鱼2.49克,鲫鱼1.42克,青鱼1.73克,鲢鱼2.69克,鳙鱼4.53克。由于鲤鱼品种不良,青鱼缺少动物性饲料,二者之生长优势并未充分显现。鲢、鳙鱼的长势与天然水体持平。不论个体生长或  相似文献   

6.
TDP辐射对鲤鱼、草鱼鱼种培育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DP(特定电磁波谱)辐射对动物胚胎发育的影响已有文献报道.1985年以来,我们将TDP辐射技术用于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的鱼卵孵化和鱼苗培育上,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在以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鲤鱼、草鱼鱼种培育的试验观察,获得提高鱼种产量和质量的结果. 一、女验方法本实验全都在生产条件下进行,供实验的鱼种有鲤鱼杂交种(即丰鲤,以下简称鲤鱼)、草鱼.TDP辐射分两组:(1)孵化期鱼卵经TDP辐射处理而孵出并经过30~40天培育的鱼苗(鲤鱼、草鱼)作为鱼种培育用;(2)孵化期鱼卵经TDP辐射处理,  相似文献   

7.
《广西水产科技》1978,(3):24-27
今年我场使用LRH—A(宁波产品)催产草、鲢、鳙亲鱼共49组,获产41组,催产率84%(其中草鱼33组,获产29组,催产率88%;鲢鱼8组,获产7组,催产率87%;鳙鱼8组,获产5组,催产率63%),获得鱼卵4060万粒,获苗1245万尾。  相似文献   

8.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赣江中游四大家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分别扩增出47、74、55、5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分别为33、50、29、30,多态性位点比例分别为70.21%、67.57%、52.73%、51.72%。青鱼的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606和0.3846,草鱼为0.2391和0.3560,鲢为0.1858和0.2769,鳙为0.1908和0.2827。结果显示,赣江四大家鱼群体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空间,其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用传统的孵化缸、环道进行鱼卵孵化时水温、水质变化对鱼卵孵化的影响,自行研制了悬浮式曝气孵化器,并用该孵化器进行了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的孵化试验,探讨孵化过程中pH、溶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计算出苗率.结果表明:在孵化过程中,pH和亚硝酸盐氮基本不变,氨氮从0.156 mg/L上升至1.870 mg/L,溶氧最低点出现在鱼苗出齐时,为4.6 mg/L.花鱼骨的出苗率为86.0%,青鱼的出苗率为84.0%~86.0%,与传统的冲水式孵化缸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郁江中游金陵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3—9月在郁江金陵江段开展了漂流性鱼卵、仔稚鱼补充群体定点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共有鱼卵、仔稚鱼21种(类),隶属4目8科。优势种为鲳(Hemiculter leucisculus)(22.2%)、鳅虎鱼(Gobiidae)(15.0%)、逕属(Hemibarbus)(14.4%)、银逗(Squalidus argentatus)(7.2%)和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5.5%)。每年流经金陵断面的卵苗总量平均为1.29×108尾,以产黏性卵和沉性卵鱼类仔稚鱼为主,产漂流性卵鱼类仔稚鱼占卵苗总量的22.3%,未采集到四大家鱼鱼卵和仔稚鱼。卵苗发生在5—8月,以6月为盛期,月平均卵苗密度达0.041 4 ind·m–3。鱼卵密度、仔稚鱼总密度与径流量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270),径流量与鲳、银逗、逕属仔稚鱼密度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n=270)。与历史资料对比,郁江鱼类产卵场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四大家鱼产卵场基本消失,仅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鲮(Cirrhinus molitorella)、银逗等小型产漂流卵鱼类还能成功补充,但资源量较小。径流量的年际波动是影响郁江中游早期资源补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不同种类幼鱼在禁食胁迫下的游泳能力,本研究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 8种幼鱼为对象,采用流速递增法测定了不同禁食时间(0 d、2 d、5 d、10 d、15 d)条件下8种鱼类的感应流速(Uind)、临界游泳速度(Ucrit)、爆发游泳速度(Uburst)。结果表明:8种鱼类游泳能力均为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爆发游泳速度。感应流速平均值的变化范围在(6.12~12.78) cm/s,其中草鱼、鲢和鳙的感应流速较接近且对流速的感应较敏感,感应流速为4.75~7.75 cm/s。8种实验鱼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12月21日讯:本周(2019.12.16-2019.12.20)水产区的草鱼、青鱼、鲢鱼等淡水鱼上市量稳步增加,呈现节日热销气氛,价格均呈下跌走势。草鱼综合平均价10.54元/千克、青鱼16.58元/千克、花鲢9.94元/千克、白鲢6.14元/千克,周环比分别下跌2%、4%、6%、7%。市场上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水库的建立对长江渔业资源将会带来多方面影响,主要对江湖间洄游产漂流性鱼卵的鱼类(包括青、草、鲢、鳙等)遭受到大范围产卵场破坏。引起中下游天然捕捞产量下降;对江海洄游鱼类的影响表现为大坝阻断了中华鲟入川产卵的通道;汛期洪峰的削减使河口区咸淡水交融线内缩,不利于鲥鱼等鱼类上溯。水库建成后形成一个新的巨大的淡水渔业基地,要积极开展增殖、放养,保护珍稀鱼类(中华鲟、白鲟),发展名优水产品,使库区经济尽快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进入腌鱼季后,受欢迎的大规格鳊鱼、青鱼、草鱼价格继续上涨。本周(2020年12月21—25日)监测10个大宗品种鱼的均价15.65元/千克,与上周均价15.38元/千克相比微涨1.76%,本周鳊鱼、青鱼、草鱼价格小幅上涨,鳊鱼上涨5.57%、青鱼上涨4.2%、草鱼上涨3.31%;一周均价上涨的水产品还有:黄颡鱼上涨4.57%、鳜鱼上涨1.97%、黑鱼上涨1.56%、鲫鱼上涨0.78%。一周均价下跌的水产品有:白鲢下跌6.68%、花鲢下跌4.42%、鲤鱼下跌1.17%。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干法受精获取受精卵的方法,对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胚胎发育和仔稚鱼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扁吻鱼卵为沉性卵,卵细胞呈青灰色、微黏性.该次孵化共获取成熟卵21.45×104粒,受精率88.95%,孵化率93.27%.扁吻鱼成熟卵卵径(2.46±0.13)mm,受精卵吸水后...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十年禁渔背景下大宁河鱼类早期资源变化状况,2020和2021年5-7月在大宁河龙溪断面开展了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龙溪江段产浮性卵鱼类1种、漂流性卵鱼类4种、粘沉性卵鱼类19种;中华纹胸鮡(Glyptothorax sinensis)和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的产卵规模相对较大,其卵占比分别达48%和30%以上;2020年的鱼类卵苗资源量和种类都少于2021年。RDA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纹胸鮡(Glyptothorax sinensis)、张氏?(Hemiculter tchangi)鱼卵漂流密度与水温变化呈现一定相关性,适宜水温促使中华纹胸鮡(Glyptothorax sinensis)、张氏?(Hemiculter tchangi)产卵;随着流速和流量增加,多鳞白甲鱼(Scaphesthes macrolepis)和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卵漂流密度均相应增加;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峨眉后平鳅(Metahomaloptera omeiensis)产卵期间江水酸碱度相对较低。十年禁渔的实施对大宁河鱼类资源的恢复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日本自明治以来,先后多次引进中国的青、草、鲢、鳙鱼。1948年9月,茨城县水产振兴场在利根川下游采到了30尾(体重13—38克)草鱼和鲢的鱼种。虽于1943年和1945年曾两次投放过鱼种,当时鱼种的体长已达6~10厘米,但是,根据这两种鱼的生长速度推断,这30尾鱼不可能是那时放流的鱼种存活下来的,这是草鱼和鲢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能进行自然繁殖的最早发现。此外,青鱼、鳙也被证实能自然繁殖。每年在利根川下游离河口40公里的千叶县的佐原市附近,可采集到将要脱膜的卵和孵出的鱼苗。利根川产卵场一年可得鱼苗几十亿尾。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现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于2003-2006年每年5-7月对长江中游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现有产漂流性卵鱼类13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鳜(Siniperca chuatsi)、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铜鱼(Coreius heterodon),共8种。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种类减少了10余种,但监测到了多年未见的鳡(Elopichthys bambus)。在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300多km江段分布10余个四大家鱼产卵场,与水库蓄水前相比,产卵场地理分布的范围变化不大。2003-2006年长江中游主要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143720&#215;10^4ind,其中四大家鱼产卵量108069&#215;10^4ind。与蓄水前相比,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规模严重缩小,4年四大家鱼产卵总量为1997-2002年平均值的42.82%,为蓄水前2002年的56.88%。四大家鱼产卵与水温和涨水持续时间及水位日上涨率等生态水文指标密切相关,产卵期期间水温波动范围为18.6-25.5℃,水温适宜于四大家鱼繁殖;江水持续上涨时间一般为4-7d,水位的日涨率一般在0.30m/d左右,较为适宜于四大家鱼产卵。与20世纪70年代和水库蓄水前相比,长江中游四大家鱼鱼苗比例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鲢比例相对上升,而多年来占绝对优势的草鱼比例显著下降,表明长江中游草鱼受三峡水库调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渔谚说:“养鱼没得巧,饵足水质好,种田靠肥料,养鱼靠饵料”。正确的安排好全年鱼饲料是夺取全年养鱼高产的重要保证。鱼饲料的计划安排要首先根据养鱼的计划产量和各种鱼类的计划增重量和饲料系数,饲料系数即是生长1公斤鱼所需要的饲料总重量,据群众的实践经验证明:一般增重1公斤草鱼需陆草40公斤左右,或水草80~100公斤;鲢、鳙鱼增重每公斤需鲜牛粪40~50公斤或人粪50公斤左右,或者化肥1.2公斤(尿素0.4公斤,过磷酸钙0.8公斤)。青鱼、草鱼、鲤鱼等底层鱼每增重一公斤,所排泄的粪便等肥水可使鲢、鳙鱼、白鲫等鱼增长0.5公斤左右;另外池塘本身有一定肥力。所以,在实际生产上,实行多品种混养的池塘中,鲢、鳙鱼的施肥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食性对鲤科鱼类流速选择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滤食性的鲢摘要可以不放拉丁学名,请补充在正文出现第一个的位置和鳙、草食性的草鱼和中华倒刺鲃、以及杂食性的鲫和锦鲫作为实验对象;在(25 ± 1) ℃条件下将单尾实验鱼置于梯度流速选择仪(流速范围为11.86-65 .45 cm/s,等距离划分为5个流速区域)中拍摄1 h,采用Ethovision XT19软件分析视频资料并计算六种实验鱼在不同流速区域平均停留时间(Pt,%)、平均进入频次(F,次 / h)和单次进入停留时间(T,s)等流速选择行为指标。结果显示:(1)六种实验鱼的流速选择行为均呈现出两种流速偏好趋势,一类表现为偏好缓流(或静水)(最低流速区域的Pt >50%),被定义为Ⅰ型;另一类个体Pt随水流速度的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最大Pt通常出现在某一中等流速区,则定义为Ⅱ型;(2)食性对鱼类流速偏好行为有显著影响,Ⅰ型个体中滤食性鱼类对静水或缓流偏好显著大于其他两种食性的鱼类,其中鳙和鲢的Ⅰ型个体在最低端流速区域Pt大于92%;滤食性鲢和鳙的Ⅱ型个体偏好流速高于杂食性的鲫和锦鲫。草食性的草鱼和中华倒刺鲃Ⅱ型流速偏好均不明显,但其在中间速流速区域F值最大。研究表明:六种鲤科鱼类的流速偏好行为存在Ⅰ型和Ⅱ型的表型分化并且差异明显,实验鱼的流速偏好行为与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