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择1日龄健康雏番鸭45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以每kg含锌离子20mg、40mg、200mg的饲料,饲养期为45d。于15日龄、30日龄和45日龄每组随机宰杀5只,取法氏囊、脾脏、胸腺,Carnoy法固定,甲苯胺蓝染色,显微镜观察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日龄时,低锌日粮组鸭子胸腺和脾脏的肥大细胞数量均比另外两组高,(P〉0.05),而法氏囊中低锌日粮组肥大细胞数量比另外两组明显高(P〈0.01)。30日龄时,低锌日粮组鸭子胸腺、脾脏和法氏囊中肥大细胞数量均比高锌日粮组显著增多(P〈0.05),而与正常锌日粮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5日龄时,法氏囊高锌日粮组与低锌日粮组和正常锌日粮组差异显著(P〈0.05);脾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锌日粮组肥大细胞数量最多;胸腺低锌日粮组与高锌日粮组和正常锌日粮组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锌具有稳定免疫器官中肥大细胞数量的重要作用,但长时间添加高剂量锌反而会增加肥大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2.
肉犊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选择1、4、6月龄各4头利杂犊牛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犊牛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同一月龄犊牛的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肥大细胞的密度逐渐降低.在1、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十二指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最多(P<0.01).在1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4和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之间的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与犊牛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各年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肥大细胞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时犊牛小肠的肥大细胞密度最低.结果提示犊牛的黏膜免疫水平可能与其机体的发育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选择1日龄健康雏番鸭45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以每kg含锌离子20mg、40mg、200mg的饲料,饲养期为45d.于15日龄、30日龄和45日龄每组随机宰杀5只,取法氏囊、脾脏、胸腺,Camoy法固定,甲苯胺蓝染色,显微镜观察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日龄时,低锌日粮组鸭子胸腺和脾脏的肥大细胞数量均比另外两组高,(P>0.05),而法氏囊中低锌日粮组肥大细胞数量比另外两组明显高(P<0.01).30日龄时,低锌日粮组鸭子胸腺、脾脏和法氏囊中肥大细胞数量均比高锌日粮组显著增多(P<0.05),而与正常锌日粮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5日龄时,法氏囊高锌日粮组与低锌日粮组和正常锌日粮组差异显著(P<0.05);脾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锌日粮组肥大细胞数量最多;胸腺低辞日粮组与高锌日粮组和正常锌日粮组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锌具有稳定免疫器官中肥大细胞数量的重要作用,但长时间添加高剂量锌反而会增加肥大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清远麻鸡白羽系114和120日龄体重、体尺、羽毛早熟性(通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同日龄公鸡的体重、冠高、胫长、胫围均大于母鸡,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日龄公鸡间与母鸡间比较,体重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P0.05),但冠高、胫长、胫围差异均不显著。2同日龄不同性别通管性能为母鸡的尾部和翼部通管值均极显著大于公鸡(P0.01);公鸡120日龄尾部和翼部通管值均极显著高于114日龄(P0.01);母鸡120日龄尾部通管值显著高于114日龄(P0.05),而翼部通管值差异不显著(P0.05)。3除120日龄公鸡体重与翼部通管值达中等强度的显著正相关(r=0.28,P0.05)外,其他指标相关均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120日龄公母鸡均达上市要求,母鸡羽毛早熟性优于公鸡。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水貂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美国短毛黑水貂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GHR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45、90、120、150、180日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肠、皮肤等组织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HR基因在同一组织不同日龄表达具有较大差异,例如,在心脏、肝脏和脾脏组织,180日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1),而肠组织,其在45、120日龄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1);此外GHR表达量在同一日龄不同组织同样存在较大差异,例如,90日龄时皮肤组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180日龄时脾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说明水貂GHR基因的表达呈现出明显的时空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肥大细胞在仔兔大肠杆菌病发展中的作用,试验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对大肠杆菌感染家兔后的空肠内肥大细胞进行定位,光镜下观察其分布特点,区分、统计正常和活化肥大细胞数量,并对肥大细胞形态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活化的肥大细胞常位于肠绒毛表层柱状细胞下方,体积增大,呈椭圆形或圆形,胞质层显著增厚,异染颗粒疏松且明显。感染组活化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感染组与正常组活化肥大细胞面积差异显著(P0.05),但长径差异不显著(P0.05),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动物肥大细胞的分布态势与细胞功能密切相关,肥大细胞依靠增加数量发挥作用而不是依靠增大体积增加分泌物,大肠杆菌感染仔兔所致腹泻会诱导肥大细胞增殖从而参与其炎性病理过程,发挥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测定了60、120、150、180、210日龄东北民猪与大白猪背最长肌游离水和肌内脂肪的含量,结果显示,120日龄大白猪背最长肌游离水含量极显著高于东北民猪1.25个百分点(P0.01),而210日龄东北民猪极显著高于大白猪2.27个百分点(P0.01),其他阶段无显著差异;60日龄东北民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大白猪1.08个百分点(P0.01),180日龄东北民猪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大白猪0.94个百分点(P0.05),其他日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东北民猪背最长肌内游离水含量随着机体生长逐渐接近并超过大白猪,而大白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沉积开始较晚,随着机体生长肌内脂肪含量逐渐接近东北民猪。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外源性激素对雄性牛蛙生殖器官睾丸的作用,试验将复方甲地孕酮、苯甲酸雌二醇、丙酸睾酮注入雄牛蛙体内,饲养牛蛙7 d,用Bouin氏固定液固定,最后用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肥大细胞。结果表明:睾丸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睾丸组织的被膜下、睾丸间质和输出小管内;睾丸肥大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梭形和不规则形,大小不一,可见肥大细胞的胞浆中充满紫红色颗粒;接受复方甲地孕酮、苯甲酸雌二醇、丙酸睾酮处理的雄性牛蛙,睾丸肥大细胞数量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用丙酸睾酮处理的睾丸肥大细胞数量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养猪》2021,(3)
为研究杜洛克公猪肌内脂肪含量与重要生长指标的相关性,试验通过B超测定了738头杜洛克公猪活体肌内脂肪以及重要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肌内脂肪与180日龄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34、0.510和0.267;眼肌面积与初生重、180日龄体重、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57、0.624和0.323;背膘厚与180日龄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98;180日龄体重和初生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200。研究为高肌内脂肪含量的杜洛克公猪选育提供了相关理论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胆汁酸对广西三黄鸡育肥期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体脂分布、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1 200只80日龄、体重接近990 g的广西三黄鸡母鸡,随机分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对照组三黄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350、500 g/t的胆汁酸预混剂。预试期4 d,正式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三黄鸡末重、平均日增重极显著升高(P<0.01)。各组三黄鸡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三黄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等屠宰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三黄鸡的腹脂重、肌间脂肪宽、胸肌含脂率、腿肌含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胸肌肉色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肌系水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胸肌滴水损失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1组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试验3组(P<0.05);试验3组腿肌系水力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试验2组腿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品种黄羽肉鸡毛囊密度性状的发育变化规律和品种间差异。试验以花山鸡、817肉鸡、清远麻鸡、溧阳鸡、瑶鸡和广西三黄鸡等为素材,测定不同周龄各品种毛囊密度。结果显示:各品种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随着日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9周龄时,花山鸡、清远麻鸡、溧阳鸡、瑶鸡和广西三黄鸡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在不同周龄之间均呈显著差异(P<0.05)。处于上市日龄品种间的比较,除溧阳鸡、广西三黄鸡、花山鸡和817肉鸡,其他品种的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显著高于罗斯308肉鸡、毛囊直径低于罗斯308肉鸡(P<0.05);文昌鸡、狼山鸡、鹿苑鸡和崇仁麻鸡的背部和腿部毛囊直径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品种内公母之间比较,瑶鸡和崇仁麻鸡的腿部毛囊密度在公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品种的体重分别与背部毛囊密度和腿部毛囊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提示,可以通过对体重的选择间接调控毛囊密度性状,性别可能会影响不同品种腿部毛囊密度的大小,研究结果为培育适合冷鲜上市的黄羽肉鸡配套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目的是探讨中药甜菜碱复方对处于高温环境中三黄鸡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部分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15日龄三黄鸡288只,随机分成8组.高温对照组仅喂基础日粮,中药Ⅰ、Ⅱ、Ⅲ组分另q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0.8%、1.2%的中药,中药甜菜碱Ⅳ、Ⅴ、Ⅵ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中药+0.2%甜菜碱、0.8%中药+0.2%甜菜碱、1.2%中药+0.2%甜菜碱,甜菜碱组在基础日粮中仅添加0.2%甜菜碱.在42日龄、70日龄和98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4只(2公、2母),剖解,称量其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部分组织器官重量,并固定,制片,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变化.结果表明,与高温对照组相比,添加中药甜菜碱复方Ⅰ、Ⅱ、Ⅲ组三黄鸡的肌胃、胰腺和肾脏的重量在3个日龄段均显著(P<0.05)增加,胸腺、脾脏和法氏囊重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添加中药Ⅱ组和甜菜碱组仅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重量显著增加(P<0.05).71~98日龄段,中药甜菜碱复方Ⅰ、Ⅱ、Ⅲ组,甜菜碱组,中药Ⅱ、Ⅲ组肝脏重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中药、甜菜碱及复合添加剂对15~42日龄腺胃重量和15~70日龄肝脏重量的影响则不明显.组织学观察,高温对照组三黄鸡肝脏、胸腺、脾脏、法氏囊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而0.8%中药-0.2%甜菜碱复方组三黄鸡相应的组织器官则未见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这表明高温环境对三黄鸡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某些组织器官产生了一定的损伤,添加中药甜菜碱复方可缓解其损伤,促进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其中,以添加0.8%中药-0.2%甜菜碱复方抗高温应激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日粮不同能量水平对广西三黄鸡育成期的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1152只体重差异不显著的7周龄健康三黄鸡后备种母鸡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鸡.日粮能量设6个水平,分别为10.5,10.9,11.3,11.7,12.1,12.5 MJ/kg,试验期84 d.试验结果为:限食情况下,随日粮能量水平升高,试验鸡平均日增重有增加趋势,特别是育成后期,高能组增重明显(P<0.05),饲料转化率也能得到改善.各处理组血糖、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均无显著性差异.日粮能量为11.7MJ/kg组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最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低能组尿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中能组血液中胆碱酯酶含量最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结果表明,广西三黄鸡肉种鸡育成期饲喂高能量水平日粮,可促进其生产发育,但过高的能量水平会降低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综合考虑,建议广西三黄鸡肉种鸡育成期日粮能量水平为11.3~11.7 MJ/kg.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目的是探讨中药甜菜碱复方对处于高温环境中三黄鸡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部分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15日龄三黄鸡288只,随机分成8组。高温对照组仅喂基础日粮,中药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0.8%、1.2%的中药,中药甜菜碱Ⅳ、Ⅴ、Ⅵ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中药+0.2%甜菜碱、0.8%中药+0.2%甜菜碱、1.2%中药+0.2%甜菜碱,甜菜碱组在基础日粮中仅添加0.2%甜菜碱。在42日龄、70日龄和98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4只(2公、2母),剖解,称量其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部分组织器官重量,并固定,制片,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变化。结果表明,与高温对照组相比,添加中药甜菜碱复方Ⅰ、Ⅱ、Ⅲ组三黄鸡的肌胃、胰腺和肾脏的重量在3个日龄段均显著(P〈0.05)增加,胸腺、脾脏和法氏囊重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添加中药Ⅱ组和甜菜碱组仅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重量显著增加(P〈0.05)。71-98日龄段,中药甜菜碱复方Ⅰ、Ⅱ、Ⅲ组,甜菜碱组,中药Ⅱ、Ⅲ组肝脏重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中药、甜菜碱及复合添加剂对15-42日龄腺胃重量和15-70日龄肝脏重量的影响则不明显。组织学观察,高温对照组三黄鸡肝脏、胸腺、脾脏、法氏囊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而0.8%中药-0.2%甜菜碱复方组三黄鸡相应的组织器官则未见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这表明高温环境对三黄鸡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某些组织器官产生了一定的损伤,添加中药甜菜碱复方可缓解其损伤,促进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其中,以添加0.8%中药-0.2%甜菜碱复方抗高温应激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探讨了Ghrelin在1、3、5、6、12月龄BALB/c小鼠胸腺中的定位分布和发育性表达规律。结果表明,Ghrelin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胸腺髓质内,而胸腺皮质中较少。Ghrelin阳性细胞类型包括被膜下胸腺上皮细胞、星形胸腺上皮细胞、髓质胸腺上皮细胞、胸腺小体上皮细胞、巨噬细胞、胸腺髓质的部分淋巴细胞,可能还有胸腺树突状细胞。Ghrelin在小鼠胸腺中的表达量,1、3月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5、6月龄之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5、6月龄显著低于1、3月龄(P0.05),而12月龄又显著低于5、6月龄(P0.05)和极显著低于1、3月龄(P0.01),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中的Ghrelin表达量逐渐减少。结果提示,胸腺的年龄性退化可能与Ghrelin的表达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6.
探讨内毒素刺激雏鸡肺脏肥大细胞及组胺含量变化,以及组胺受体颉颃剂的反馈调节作用.120羽20日龄雏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扑尔敏组、西咪替丁组、扑西联合组.分别用相应的药物处理.在5、10、15 d各组随机抽取7个样本,颈静脉放血处死,取肺脏2份,1份冷冻后,荧光法测定组胺;另外1份用Carnoy's液固定,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肥大细胞.结果发现,模型组肺实质肥大细胞数量极显著少于其余各组(P<0.01),肺气道黏膜肥大细胞数量极显著少于扑尔敏组、西咪替丁组(P<0.01),扑西联合组肺组织中组胺含量均低于其他组.表明扑尔敏和西咪替丁可以缓解内毒素诱导雏鸡肺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含量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晓文  杨倩 《中国兽医科技》2006,36(10):837-841
用添加CpG的禽流感病毒(H5亚型)灭活疫苗对7日龄罗曼公鸡进行鼻腔免疫,14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分别于首免后第3、5、7周剖杀,取鼻腔、喉部、气管、气管叉及肺组织,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肥大细胞,观察呼吸道各部位肥大细胞的分布及数量变化。结果显示,首免后第3周气管和气管叉黏膜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第5周时喉部和气管叉黏膜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气管黏膜中肥大细胞数量也极显著增加(P〈0.01),第7周肺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肥大细胞的数量在喉部最多,气管叉次之,气管和肺较少。试验结果表明,局部黏膜免疫可增加呼吸道肥大细胞的数量,肥大细胞可能参与黏膜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小熊猫卵巢肥大细胞分布情况,收集15只成体小熊猫的卵巢,按常规组织学技术制作组织切片。根据甲苯胺蓝染色结果,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血管壁与卵泡动脉外膜的结缔组织中,其数量随着发情周期呈规律性变化,发情期最高,乏情期次之,妊娠期数量最少,不同时期之间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阿尔新蓝-番红花红(AB-S)染色将肥大细胞可分为黏膜型、结缔组织型与混合型。肥大细胞可能对小熊猫的受精,胚胎着床,妊娠有调节作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小熊猫卵巢有组胺阳性细胞,这些细胞分布也是随着发情周期呈规律性变化,卵母细胞和生殖上皮细胞呈现小鼠脉管同系物(MVH)阳性反应,说明小熊猫卵巢内存在生殖干细胞。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皱胃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皱胃幽门腺区胃小凹深度最深、腺体最长、肌层最厚;3个腺区肌层厚度、腺体长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幽门腺区与胃底腺区、贲门腺区之间胃小凹差异极显著(P<0.01),胃底腺区与贲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皱胃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浆细胞数量,3个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大细胞数量以胃底腺区最多,幽门腺区最少,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贲门腺区与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的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电镜观察表明,胃小凹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幽门腺区固有层中有大量的黏液细胞,黏液细胞呈高柱状或锥体状,核位于基底部,在细胞顶端常聚集有较多的电子密度较高的颗粒.胃底腺区和贲门腺区有大量的壁细胞和主细胞.牦牛皱胃的组织结构和其他反刍动物基本相似,但各层有其明显特点.牦牛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使牦牛皱胃具有比其他反刍动物更强的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黔东南小香鸡不同产蛋期种蛋质量变化情况,随机选取3个产蛋期(产蛋初期、产蛋中期和产蛋后期)的鸡蛋各30枚,共测定7项常规蛋品质指标。结果:在3个产蛋期内,产蛋中期和产蛋后期蛋重均极显著高于产蛋初期(P0.01);蛋形指数和蛋壳厚度在3个时期无明显差异(P0.05);哈氏单位随产蛋日龄的增长而降低,产蛋初期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蛋黄色泽和蛋黄比例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高。结果表明:在产蛋初期、产蛋中期和产蛋后期,蛋壳厚度和蛋重均呈负相关,差异显著(P0.05);蛋黄颜色和蛋形指数呈正相关,差异极显著(P0.01);哈氏单位和蛋黄颜色呈负相关,差异极显著(P0.01)。总体而言,黔东南小香鸡有较好的蛋品质,蛋黄色泽鲜艳,蛋壳质量好,蛋形整齐,有良好的运输性和保鲜性等,但蛋重较轻,在今后的选育中,可以作为重点改良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