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讲演者已报告过人工饲料育蚕的病毒感染性比桑叶育蚕高,这次报告是因为研究了关于蚕儿用人工饲料饲育的时期长短与病毒感染性的关系。对5龄起蚕用桑叶添食CPV,比较1~4龄人工饲料育、1~3龄人工饲料4龄桑叶育、1龄人工饲料2~4龄桑叶育、1~4龄桑叶育的蚕儿时,-log ED_(50)值分别为4.8、4.6、3.9、3.1,人工饲料育的时期越长病毒感染性越高。对4龄起蚕添食CPV时,也可以看到同样的倾向。在与上述相同  相似文献   

2.
广食一号夏蚕期分别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2龄M10粉体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3种饲育形式,秋蚕期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了广食一号在不同季节及不同饲养形式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广食一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良,疏毛率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仿,但在同样饲养条件下,其3龄起蚕率、蚕体质量以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广食一号对M10粉体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低于颗粒人工饲料,但发育整齐度仍然较高,蚕体质量、生命率、产茧量和茧质均明显高于颗粒人工饲料育.广食一号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全龄经过及5龄虫蛹生命率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无明显差异,结茧率和茧层率稍高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但蚕体质量、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明显降低,说明这种颗粒人工饲料不能满足广食一号3~4龄期的营养要求.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茧质调查及丝质鉴定结果表明:在相同龄期相同饲料饲育条件下,广食一号的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茧丝质主要指标优于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家蚕1~4龄人工饲料的饲育技术规范,对家蚕品种皓月×菁松1~4龄人工饲料育在蚕体发育整齐度方面的实用化水平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1 ~4龄采用人工饲料育,3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2.35%;4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1.06%;5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0.69%,累计淘汰弱小蚕4.10%,说明1~4龄人工饲料育在蚕体发育整齐度方面已达到实用化水平,并初步形成了1~4龄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4.
小蚕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对于推广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和饲养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适应现代省力化养蚕发展的需要,2018年春蚕期以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为试验区,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和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为对照区,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表明:菁松R×皓月和优食一号小蚕采用人工饲料共育与普通桑叶育相比,眠蚕体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改喂桑叶后,眠蚕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差距缩小,但菁松R×皓月1~3龄人工饲料育后改喂桑叶熟蚕的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的公斤茧颗数和盒种产茧量均偏低,50 g鲜上茧的干壳量低于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但高于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菁松R×皓月茧丝长略长于优食一号,同时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对良蛹率、茧丝长等无明显影响,但茧丝纤度有变细的倾向。菁松R×皓月对1~2龄人工饲料共育适应性较好,但与优食一号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未来推广1~3龄人工饲料共育甚至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需要,建议加强对菁松品种1~3龄乃至全龄人工饲料适应性的选育。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桂蚕5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两广二号为对照,采用桑叶粉含量分别为35%和10%的粉体饲料对桂蚕5号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鉴定,并探讨了桑叶粉含量为38%和40%的粉体饲料1~3龄饲料育4~5龄桑叶育的效果。结果表明,桂蚕5号利用桑叶粉含量10%、35%、38%、40%等4种人工饲料饲育,其收蚁24 h疏毛率、96 h的2龄起蚕率和192 h的3龄起蚕率等指标均不同程度高于两广二号,尤其是用桑叶粉含量10%的食性鉴定饲料及桑叶粉含量38%的小蚕实用饲料饲育时,3龄起蚕率、4龄起蚕率及发育整齐度均明显高于两广二号。采用桑叶粉含量为38%和40%的粉体饲料1~3龄饲料育4~5龄桑叶育时,4龄改为桑叶育之后,桂蚕5号的生长发育加快,4龄眠蚕体质量和熟蚕体质量均超过两广二号,全龄经过比两广二号缩短14 h。全茧量和茧层量明显高于两广二号,茧层率、结茧率与两广二号差异不显著。桂蚕5号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可适应1~3龄人工饲料育。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变异系数数学模式,对人工饲料及桑叶育家蚕,在3龄、4龄及5龄起蚕饷食1~2h后,定点逐条取样称重,进行体重变异系数分析,调查不同给饵方式对蚕生长发育整齐度的影响及不同品种之间的差距。结果:桑叶育家蚕CV值比人工饲料育小,生长发育整齐度好,但人工饲料育蚕改喂桑叶后,CV值变小。人工饲料育不同饲育方式,也会对CV值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稚蚕颗粒人工饲料育试验简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通过 1~ 2龄人工饲料育 ,3~ 5龄桑叶育 ,探讨了适合普通蚕品种的颗粒人工饲料的养蚕效果。结果表明 ,在蚕的摄食性、蚕体重、生命率及茧质等方面 ,颗粒人工饲料育均不同程度优于普通蒸煮饲料育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现行品种两广二号的4个亲本932、芙蓉、7532、湘晖为对象,探索累代人工饲料选育效果,经9代连续选育后重新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命名为GS9,并以两广二号为对照品种,调查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对一代杂交种饲养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时,亲本经连续9代选育后提高了一代杂交种饲料育的发育整齐度和存活率,促进了幼虫后期的蚕体生长;且对5龄经过、全龄经过和茧质影响不明显.对两广二号的亲本进行多代人工饲料选育,提高了一代杂交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表明这种选育方法是有效的;但GS9尚未达到实用化程度,应继续选育提高,以期育成适宜人工饲料育的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9.
《北方蚕业》2019,(4):25-28
为了解新疆蚕区不同龄期人工饲料育对家蚕饲育成绩的影响,2019年春季引进粉体人工饲料,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进行了菁松×皓月1-2龄、1-3龄、1-4龄人工饲料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各处理组的24 h疏毛率、虫蛹统一生命率与对照组相当,各龄龄期经过均相应延长,各龄眠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茧丝长、茧丝纤度均相应降低,其中以1-4龄人工饲料育组指标降低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对桂蚕5号反交杂交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和小蚕1~3龄人工饲料育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桂蚕5号1~3龄小蚕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指标差异不大,可在农村进行推广应用;全龄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指标差异显著,在生产实用性上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 把人工饲料育引进到稚蚕共育室已有10年以上的历史,普及率呈逐年增加的倾向。但是,早先所期待的1~3龄期人工饲料育的普及率极低,大部分为1~2龄的人工饲料育,阻碍1~3龄人工饲料育普及的原因之一,被认为是人工饲料的成本太高。因而,一方面为了降低人工饲料的成本,就做了把家畜用饲料原料或混合饲料导入蚕食人工饲料的试验(新村,1973),另一方面,堀江等(1980),堀江、渡辺(1983)以及柳川等(1988a),根据线性规则的原理采用家畜用饲料原料进行配方设计,按设计配方来制作蚕食人工饲料,均显示出有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人工饲料育在海宁市农村的可行性,应用粉状饲料和颗粒饲料分别饲养白玉×秋丰等3个家蚕品种的1~2龄幼虫,3龄后采用桑叶饲养,并对饲养成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蚕粉状人工饲料育1~2龄1次给饵比普通桑叶育工效提高5.4倍,龄期经过延长1~2d,生长发育欠齐,盒种产茧量低7.76%,茧丝质量无明显不良影响,其中干茧出丝率、光折、万米吊糙等指标优于普通桑叶育;在目前劳动力紧张的大趋势下,小蚕人工饲料育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不同剂型人工饲料对家蚕的饲养效果,本试验以‘优食一号’为试验品种,采用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模式,研究粉体饲料和膨化颗粒饲料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剂型的人工饲料饲育家蚕的疏毛率基本一致,低于桑叶育;2种剂型的人工饲料饲育家蚕的体重和龄期经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桑叶育;颗粒饲料育家蚕的生长发育略低于粉体饲料育和桑叶育家蚕;2种剂型的人工饲料的茧丝长、茧丝纤度和解数率比桑叶组低,茧丝质量无显著性差异。表明2种剂型的人工饲料均可用于小蚕期使用,大蚕转桑后补偿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兴起,适于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日益成为生产需求。"秋丰×白玉"是浙江蚕区主要推广应用的蚕品种,我们前期对其相应的母种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再选育。为调查人工饲料适应性再选育蚕品种"秋丰×白玉"的生产实用性状,对其进行了农村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小蚕1~2龄人工饲料育,24h疏毛率、72h就眠率、2龄起蚕率、3龄起蚕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13%、11.76%、15.29%、486.67%,死笼率降低了41.60%,张种产量与对照相仿;小蚕1~3龄人工饲料育产量较对照降低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人工饲料全龄2次给饵法(1—3龄1次、4—5龄1次,1—4龄1次,5龄1次)育蚕的结果表明:幼虫发育良好,且无蚕病发生,茧质亦较优。本饲育法与对照区(全龄3次给饵育)相比,饲育劳力更节省,适用于人工饲料育的丝茧和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16.
《江苏蚕业》2017,(4):1-4
文章报告了2017年中秋蚕期间皓月×菁松和优食一号蚕品种1~2龄人工饲料育与1~3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情况。结果表明,皓月×菁松和优食一号蚕品种1~2龄饲料育试验区和1~3龄饲料育试验区,各龄经过和全龄发育经过基本相同;1~3龄饲料育试验区比1~2龄饲料育试验区张种产茧量下降;公斤茧粒数增加,蚁蚕结茧率下降;良蛹率相近,茧层率略增;粒茧丝长相仿、解舒率良好、茧丝纤度相近,但鲜毛茧出丝率略有上升。说明两对试验品种对1~2龄和1~3龄饲料育较为适应,生产中可用来采用小蚕人工饲料共育。且优食一号蚕品种蚁蚕结茧率、良蛹率、粒茧丝长、鲜毛茧出丝率等都高于皓月×菁松,说明优食一号蚕品种对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皓月×菁松早春全龄人工饲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4龄人工饲料、5龄用豆腐渣加工的人工饲料,开展早春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调查显示:1~4龄蚕发育整齐度为92.03%;因5龄中后期发生了血液型脓病,5龄减蚕率为34.34%,蚁蚕上蔟率为60.43%,蚁蚕结茧率为21.75%,盒种平均产茧7.92 kg,茧丝长837.9m,解舒率61.73%,茧丝纤度2.722 dtex,清洁96.0分,洁净95.50分.虽然在试验过程中,因豆腐渣的质量问题出现了一些挫折,但从总体上看,用豆腐渣作原料加工的人工饲料适口性好,蚕儿食欲旺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初,日本率先研究开发出人工饲料后,人工饲料养蚕逐年发展.1977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开始推广稚蚕人工饲料育,至1992年已达全收蚁量的46%.其饲育方式大体为1~2龄人工饲料清洁育;3~5龄桑叶育.与此同时,在京都工艺纤维大学进行着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的研究.然而用人工饲料连续大批养蚕,常因饲料发霉变质和病原感染而导致养蚕失败.松原藤好教授通过大量的病理研究后,提出了用无菌饲料育法可以防  相似文献   

19.
<正>为改革传统的养蚕工艺,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1990年起我市引进了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先进技术,并在大蚕期配套进行条桑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91年夏季我们建成了1120m~2、一次可饲养200张蚕种的小蚕人工饲料育饲育中心,采用1~3龄人工饲料平板1回育。饲育前蚕室、用具彻底消毒,每张蚕种备干体饲料4公斤,收蚁前1日将干体饲料与清水按1:2.2比例充分搅拌均匀、装袋、成型、高压灭菌后备用。蚕卵卵面进行充分消毒,蚕种定量分区,放入纸盒内进行补催青。收蚁时将纸盒中的蚁蚕连同卵壳与少量未孵化的蚕卵扫落在饲育框内的平板饲料上,饲育室的温湿度,1~2龄温度为29~30℃,湿度为85—  相似文献   

20.
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几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稚蚕人工饲料育应避免蚁蚕饥饿和冷藏 ,1~ 2龄平板一回育 ,张种用干粉 1 0~ 1 1kg ;条状每龄一回育 ,1龄用干粉 0 2 5~ 0 2 8kg ,2龄用干粉 0 75~ 0 82kg ;蚕座面积 1龄 0 7m2 ± 0 1m2 /张种 ,2龄 1 4m2 ±0 1m2 /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