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查阅文献、现场调查、取样分析,对郏县红牛的基本情况、群体情况、生理生化指标、种质基本特征描述、体尺体重、繁殖性能、生产性能、遗传指标、饲养管理等方面对郏县红牛种质资源进行个性描述.在对郏县红牛种质资源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郏县红牛的研究开发及主要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郏县红牛肉用性状的高效选育,分析了郏县红牛种质资源特性与现状,综述了郏县红牛分子育种研究进展与成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郏县红牛高效选育的实施和措施。首先必须坚持进行郏县红牛的本品种选育,其次是利用已取得的在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展高效选育。在选育和扩群的基础上提出了郏县红牛遗传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比了郏县红牛不同时期的种质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郏县红牛种质特性以及品种资源的保护和选育过程中的措施,总结了二十多年来郏县红牛选育进展成效。  相似文献   

4.
郏县红牛主产于平顶山市郏县、宝丰县和鲁山县,现存栏约30万头。其特征是被毛深红,体躯高大,体质结实,背腰平直,结构匀称,肌肉结实,后躯发育良好,遗传性稳定,繁殖率高,是较理想的肉役兼用型品种。为提高郏县红牛的产肉性能,在做好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我们选择部分农村,有计划地导入利木赞肉牛基因,现利郏一代牛已出生,表现良好,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郏县红牛是全国八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主产于郏县、宝丰、鲁山。以肉质细嫩而深得中外畜牧专家的好评。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饮食逐渐向追求品质方面转变,牛肉的品质愈发受到重视,郏县红牛的保种及选育改良愈发重要。本文从郏县红牛品种资源现状、保护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策和肉用选育改良存在的问题、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郏县红牛是产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的全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因其毛色多呈红色,故称郏县红牛。郏县红牛具有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牛肉品质好等诸多特性,是不可多得的肉牛资源,在上世纪80年代曾达到养殖高峰。随着后来的诸多原因,整个产业不断萎缩,面临着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种质资源开发不足、种群数量逐年减少、产品开发落后等诸多问题。现今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郏县政府大力推动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为了郏县红牛的进一步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本文基于生产要素从几个方面提出思路,为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基础。  相似文献   

7.
郏县红牛是河南省郏县的固有品种。主要产于郏县、宝丰、鲁山及洛阳,郑州部分县区亦有分布,约计八万余头。郏县红牛体格大小中等,结构匀称,体质强健,骨骼坚实,体躯深广,肌肉丰肉,尤其后躯发育良好,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解放后党和政府对郏县红牛的发展十分重视,曾多次拨款支持红牛的保种和选育工作。但有计划的选育工作起步较晚,六十年  相似文献   

8.
南阳牛原称南阳黄牛,中心产区在豫西南的南阳盆地,是经过长期驯化而成。南阳牛的优点是:体格高大,肌肉发达,结构紧凑,皮薄毛细。四肢端正,蹄质结实,行动迅速,肉质细嫩,肌纤维细,味道鲜美,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通过对南阳牛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统一、科学、完整地收集、整合,能够进行有效保护、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实现南阳牛种质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秦川牛因原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而得名,具有体躯高大、遗传稳定、适应性强、肉用性能好等特点,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和国家级资源保护品种,是肉牛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文章介绍了秦川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秦川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指导,推动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郏县红牛的保种方法与选育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桂变 《中国牛业科学》2011,37(2):69-70,73
以郏县红牛的历史、发展及现状为基础,综合分析了郏县红牛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性,阐述了保种与选育的技术路线、方向和方法,并就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丹麦红牛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高及产肉性能好而闻名于世。该牛毛色紫红或红色,胸部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宽广,乳房发育良好,耐粗饲,适应性强,是著名的改良牛品种。 郏县红牛是我国八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主产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郏县、宝丰和鲁山3县,分布于毗邻的10余个县(市)、区,现存栏约28万余头,占全市牛存栏量的38%。具有被毛紫红,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病力强,繁殖率、挽力大,耐粗饲等特点,但肉用性能欠佳。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制定了导入丹麦红牛冻精颗粒改良郏县红牛的实施方案,使郏县红牛由役肉兼用型向肉役兼用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宝丰县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全国八大优良黄牛品种——郏县红牛主产区。 郏县红牛具有体格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四肢坚实,肌肉丰满,役用性能好,遗传稳定,性情温顺,被毛红或紫红,适应性强的特点。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保持该品种优良性状,增大体型、提高载肉量,克服部分牛只背腰结合不良,前躯发育欠佳的缺陷,逐步使郏县红牛由役肉兼用型向肉役兼用型方向发展,我县从1999年起,根据利木赞肉牛产肉性能高、肉质好、生长快、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引进其  相似文献   

13.
郏县红牛是中国八大地方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为解决保种困境,充分发挥郏县红牛种质资源优势,经不断探索发现,郏县红牛经科学育肥至28月龄左右,其肌间脂肪沉积优秀,能形成可媲美日本和牛肉的大理石花纹,具有生产高档牛肉的潜力。本文就郏县红牛生产高档牛肉的育肥原理、育肥牛选择、育肥阶段及营养标准、日粮原料调制和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饲料粒度对生长黄羽肉仔鸡的影响饲料粒度对生长黄羽肉仔鸡的影响饲料粒度对生长黄羽郏县红牛是我国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主产于平顶山市的郏县、宝丰、鲁山、汝州四县(市),分布于毗邻的十多个县(市)。在2000年5月举行的“河南省郏县红牛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郏县红牛毛色纯正、肉味香、肉质好,有向肉牛方向改良的体型基础,是一个难得的品种资源。但由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等种种原因使郏县红牛育种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体型外貌不一致。部分牛只前胸较窄,背腰结合不良,后躯发育欠佳等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科技创新在郏县红牛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科技创新在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方面运用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力度,促进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郏县红牛的保种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郏县红牛的品种特性、发展历史出发,客观地分析了郏县红牛保种的必要性,根据保种选育工作进展情况,详细制定了郏县红牛的保种育种技术方案,并对如何开发利用这一品种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LYST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基于GeneBank提供的序列,以鲁西牛、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4个品种共计602个个体为试验材料,利用DNA池测序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LYST基因的插入缺失(InDel)进行探索验证,并对不同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再结合体尺数据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牛LYST基因的第44内含子上检测到一段InDel,片段长度为22bp;(2)LYST基因内含子区P2InDel突变位点在郏县红牛、秦川牛、鲁西牛群体中均存在II、ID、DD共3种基因型,而在南阳牛群体中仅存在野生纯合基因型DD和杂合子ID两种基因型,无II基因型存在;(3)LYST基因第28号内含子区InDel位点多态性与郏县红牛的体高、胸围、体重、重高比及体躯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候选分子标记用于郏县红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论:本研究在LYST基因第28内含子发现一个能显著影响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22bp插入突变,该突变可作为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方法]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从2010年开始在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由平顶山市畜牧局和郏县畜牧局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在平顶山市郏县红牛良种繁育中心引进红安格斯牛对当地饲养的郏县红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安郏F1公牛初生重平均为31.65 kg,母牛为29.03 kg,比郏县红牛初生重分别提高了13.09 kg和10.65 kg;6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13.52 kg和20.48 kg;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46.92 kg和6.90 kg;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也有较大提高,6月龄安郏F1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5.91,5.93 cm,12.75,1.37和1.73,5.45,15.67,0.81 cm;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2.93,2.54,13.21,2.07和13.49,3.84,21.14,1.78 cm.[结论]说明利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郏县红牛与不同品种肉牛杂交后代的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情况,试验选取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与郏县红牛的杂交1代公牛各5头,纯种郏县红牛5头,分为试验A组(郏县红牛公牛)、B组(红郏F1代公牛(红安格斯牛×郏县红牛))、C组(西郏F1代公牛(西门塔尔牛×郏县红牛))和D组(夏郏F1代公牛(夏洛莱牛×郏县红牛))4个试验组,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3个月后屠宰,利用屠宰测定和检验分析的方法对郏县红牛及其不同杂交品种的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红安格斯牛、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方面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屠宰测定方面,杂交后代组的头重、皮厚、皮重、前二蹄重和尾重,屠体器官食道、气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重量,以及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肉骨比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胴体后腿宽显著高于郏县红牛纯种牛(P<0.05);红郏F1代公牛高档肉块重和优质肉块重最高,分别为70.22和105.22 kg,但高档牛肉率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郏F1代公牛优质牛肉率达到34.43%,显著高于郏县红牛和西郏F1代公牛(P<0.05),高于夏郏F1代公牛(P>0.05)。在肉品质方面,红郏F1代公牛与肉品风味有关的肌苷酸含量最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为夏郏F1代公牛含量最高,分别为53.85%和8.04%。结果提示,采用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没有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但采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可提高郏县红牛肉用性能的潜力,可适度提高高档牛肉和优质牛肉肉块重量,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可适度提高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20.
郏县红牛作为我国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之一,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繁殖技术在郏县红牛上的成功运用,有效且快速的建立起扩繁体系,使郏县红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本文对已经成功应用于郏县红牛的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体外受精、胚胎冷冻和体细胞克隆技术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未来郏县红牛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