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北方沙化地区选育高产高效饲用燕麦品种提。【方法】在科尔沁沙地种植10个饲用燕麦品种,在孕穗期进行覆膜高温处理,以未处理为对照,测定叶片的荧光参数和叶绿素SPAD值。【结果】高温胁迫下的各饲用燕麦品种SPAD值、可变荧光值和潜在光化学效率低于对照;利用隶属函数分析不同饲用燕麦品种抗高温能力,从大到小排序为莫妮卡>骏马>科纳>贝勒>甜燕1号>燕王>梦龙>牧王>牧乐思>枪手。【结论】莫妮卡、骏马和科纳为适合科尔沁沙地种植的耐高温品种。  相似文献   

2.
由刺盘孢(Colletotrichum americae-borealis)引致的炭疽病是苜蓿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近年来在内蒙古普遍发生。为确定其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沙尔沁地区的44个苜蓿品种对炭疽病的抗病性为基础,对猎人河、巨能2和驯鹿3个品种不同发病程度植株进行了产量损失评定,评价了炭疽病对驯鹿品种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4个苜蓿品种对炭疽病抗性存在差异,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品种的百分比依次为31.82%、34.09%、31.82%和2.27%,其中猎人河、驯鹿和巨能2均属于高感品种,不宜在该地区种植。与健康植株比较,重度发病的猎人河、巨能2和驯鹿品种单株干重显著降低6.72%~27.24%(P0.05),产量显著降低6.79%~37.39%(P0.05);与轻度发病植株相比,重度感病驯鹿、巨能2和猎人河产量显著降低了0.49%~21.06%(P0.05)。重度发病植株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植株(P0.05),分别上升20.57%和15.79%,粗脂肪、粗蛋白等其他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植株(P0.05),分别下降了34.53%和16.52%等;炭疽病显著降低了苜蓿氨基酸含量(P0.05),其中蛋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分别降低54.21%~85.88%。以炭疽病严重度为自变量,各品质指标的含量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苏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和酪氨酸呈显著负相关且拟合度较好。综上,炭疽病发生严重时,不仅显著降低苜蓿产量,而且影响品质,应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3.
张梨梨  史敏  李彦忠 《草业学报》2020,29(6):117-126
由刺盘孢 (Colletotrichum americae-borealis)引致的炭疽病是苜蓿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近年来在内蒙古普遍发生。为确定其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沙尔沁地区的44个苜蓿品种对炭疽病的抗病性为基础,对猎人河、巨能2和驯鹿3个品种不同发病程度植株进行了产量损失评定,评价了炭疽病对驯鹿品种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4个苜蓿品种对炭疽病抗性存在差异,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品种的百分比依次为31.82%、34.09%、31.82%和2.27%,其中猎人河、驯鹿和巨能2均属于高感品种,不宜在该地区种植。与健康植株比较,重度发病的猎人河、巨能2和驯鹿品种单株干重显著降低6.72%~27.24%(P<0.05),产量显著降低6.79%~37.39%(P<0.05);与轻度发病植株相比,重度感病驯鹿、巨能2和猎人河产量显著降低了0.49%~21.06% (P<0.05)。重度发病植株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植株(P<0.05),分别上升20.57%和15.79%,粗脂肪、粗蛋白等其他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植株(P<0.05),分别下降了34.53%和16.52%等;炭疽病显著降低了苜蓿氨基酸含量(P<0.05),其中蛋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分别降低54.21%~85.88%。以炭疽病严重度为自变量,各品质指标的含量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苏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和酪氨酸呈显著负相关且拟合度较好。综上,炭疽病发生严重时,不仅显著降低苜蓿产量,而且影响品质,应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鉴定适宜黄土高原西部丘陵区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选择固原大燕麦为对照组(CK组),对引进的13个饲用燕麦品种开展草产量、品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显示,丹燕444、蒙特、青海444鲜草产量3年平均值分别比CK组显著降低21.79%、25.32%、28.08% (P<0.05);丹燕444、青海444干草产量3年平均...  相似文献   

5.
燕麦是一种一年生禾本科作物,具有耐瘠薄、耐盐碱、抗旱耐寒、适应性广等特性,可广泛种植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的北纬40°以北的温带地区。同时,燕麦产草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消化率高、适于青贮和调制干草,因此,燕麦是一种粮饲兼用的重要杂粮作物。根据燕麦籽粒是否被麸皮包裹可分为皮燕麦和裸燕麦。目前,我国多种植不带麸皮的裸燕麦,主要用于食用,而国外以种植带麸皮的皮燕麦为主,主要用于饲喂牲畜。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今天,我国的饲用燕麦品种是严重不足的。因此,我国制定并实施了“草牧业”“粮改饲”“引草入田”等系列政策,促进了饲用燕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和产业需求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饲用燕麦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新品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对饲用燕麦的育种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饲草燕麦的:1)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和鉴定评价;2)常规育种的4个发展阶段;3)分子技术在燕麦科研与育种中的利用。基于以上研究的梳理总结,明确当前饲用燕麦的育种需求,分析饲用燕麦育种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为我国饲用燕麦育种的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饲用燕麦(Avena sativa)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适宜种植行距,本研究设置35,30,25,20与15 cm共5个种植行距,探求行距对饲用燕麦产量、饲用价值、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影响,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17个饲用价值和土壤特性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饲用燕麦株高及鲜干草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大先增后减,其中,25 cm行距燕麦草产量及饲用价值最优,15 cm最低。行距增大,土壤含水率逐渐降低,20 cm行距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45.82,37.60和82.10 mg·kg-1,显著高于其它行距(P<0.05)。对17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累计贡献率为90.36%,20 cm行距综合得分最高,25 cm行距其次,可作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地区的推荐种植行距。  相似文献   

7.
天津地区饲用高粱属作物品种生长适应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天津地区种植的饲用高粱属作物品种,于2019年在天津市宁河区实验林场选择了21个饲用高粱属作物品种,进行物候期观测、农艺性状比较及在抽穗期收获后测定鲜草产量及干草产量.结果 表明:参试的饲用高粱属作物品种的物候期有显著差异,其中晋牧1号、晋牧3号的生育期最短,光明星、甘露400的生育期最长.辽甜13号的株高最大,其次是辽甜6号、通甜1号、苏丹草A535XR43-02、苏丹草A506XR43-03、辽甜3号;金冠的株高最小,显著低于除高优123外的其他参试品种(P<0.05).参试品种的叶干重和茎干重占总干物质重的比值有显著差异(P<0.05).辽甜13号、辽甜3号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排在前2位.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21个饲用高粱品种分为4类.不同饲用高粱属作物品种在天津地区的综合表现差异显著,其中,辽甜6号、通甜1号、辽甜13号、苏丹草A535XR43-02、苏丹草A506XR43-03、冀草2号、冀草8号、辽甜1号和辽甜3号等品种在天津地区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作为优质饲草品种的备选材料在天津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秋冬闲田种植多花黑麦草、燕麦、紫云英、饲用豌豆(晚熟型)、饲用豌豆(早熟型)、绛三叶在2种刈割次数处理下对冬闲田种植牧草干草产量以及地下根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处理2刈割1次中,干草产量饲用豌豆(晚熟型)燕麦多花黑麦草紫云英绛三叶饲用豌豆(早熟型),在处理1刈割2次中,干草产量多花黑麦草燕麦紫云英黄皮豌豆饲用豌豆(晚熟型),同一牧草处理1的干草产量小于处理2(P0.05);(2)在相同的刈割处理下,0~25cm土层,多花黑麦草根系干重最重,显著高于其它牧草(P0.05),其次是燕麦、紫云英、饲用豌豆(晚熟型)、绛三叶。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应湖南旱地栽培的优质、高产饲用燕麦品种,文章对4个燕麦品种生产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燕麦品种分蘖数、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表现为青海白燕麦甜燕2号饲用燕麦-Esk兰普顿,但无显著差异,其中青海白燕麦的平均分蘖数、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7.53个、74.36 t/hm~2和12.65 t/hm~2;茎叶比表现为甜燕2号青海白燕麦兰普顿饲用燕麦-Esk,其中甜燕2号茎叶比最低,为0.771;营养价值甜燕2号表现最佳,其次为青海白燕麦和兰普顿。综合分析可知,在湖南冬春旱地种植燕麦有以下特性:分蘖能力强、产草量高、叶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其中青海白燕麦和甜燕2号表现相对较好,适于在湖南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筛选适宜阴山沿麓地区生长的高产优质饲用型燕麦品种。试验分别在抽穗期和乳熟期测定6个燕麦品种的产量、品质相关指标,以熵值赋权DTOPSIS法对各品种饲草生产性能进行综合排序。结果显示,在阴山沿麓地区进行饲草燕麦生产收获时,乳熟期刈割产量及质量最佳。乌燕3号在阴山沿麓地区的生产性能综合评价相对接近度(Ci)值和产量最高,饲草生产性能最佳,可视为高产优质饲用燕麦品种。性状指标中,旗叶面积、干重叶茎比、粗蛋白(C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株高、单株叶面积、鲜重叶茎比、鲜草产量的累计权重为82.34%,表明这8个指标在本研究的综合评价中影响最大。研究表明,经综合评价,乌燕3号适宜在阴山沿麓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对供试5个燕麦材料的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测定,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内蒙古中西部沙壤土地区,如以饲草产量为目的,5份燕麦材料的适用性为DQ-2>林纳>富特>青海444>蒙燕1号;如以品质为目的,5份燕麦材料的适用性为DQ-2>林纳>青海444>蒙燕1...  相似文献   

12.
土壤盐碱程度对燕麦生育期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在盐碱地种植和调制燕麦(Avena sativa L.)的适宜方式,选用6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将不同品种的燕麦种植在不同盐碱程度的试验地(其中,重中度盐碱地种植牧王、领袖,中度盐碱地种植贝勒、燕王,轻度盐碱地种植贝勒2、爱沃),并通过观察不同生育期燕麦产草量、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分析盐碱地对燕麦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燕麦耐受盐碱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适当盐碱有利于提高燕麦的生长发育;牧王抗盐碱性较强,领袖次之,贝勒最弱;牧王和领袖的干草产量较高,适于乳熟期调制干草,贝勒和贝勒2的干草产量较低,适于完熟期调制干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适应旱作农业区推广的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对引进的3个燕麦品种进行生产能力测定。对影响燕麦产量的指标间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燕麦产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7.923+247.222x1+8.274x3+127.316x7-12.463x10,从相关系数大小得知,影响大小次序为:品种>株高>茎节数>小穗数。最优回归方程表明:燕麦的产量与其株高(x3)、茎节数(x7)、品种(x1)、小穗数(x10)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半干旱区种植的饲用燕麦(Avena sative)品种,本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于2020年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赤峰试验站种植10个燕麦品种,测定其乳熟期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燕麦品种的株高为61.10~121.76 cm,鲜草产量为15 757.87~37 685.50 kg·hm-2,干草产量为3 443.67~6 425.91 kg·hm-2,在内蒙古赤峰地区,10个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最高的是‘甜燕1号’,干草产量最高的是‘白燕3号’。2)不同燕麦品种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分别为11.75%~15.45%、50.69%~53.42%和26.82%~32.65%,‘青海甜燕麦’和‘甜燕1号’达到特级干草标准。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甜燕麦’和‘甜燕1号’是表现最好的两个品种,且适合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禾豆混播具有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效应,是栽培草地建植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不同播种方式(混播、间作和单播)和播种行距(30、25、20和15 cm)下,燕麦(Avena sativa)/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混播草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探究研究区较适宜的燕麦和饲用豌豆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燕麦和饲用豌豆间、混作草地较单播草地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加。与燕麦单播比较,间、混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4.60%和16.27%,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0.13%和11.39%;与饲用豌豆单播比较,间、混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0.42%和12.02%,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3.73%和15.03%。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间作草地,且混播与间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含量随播种行距增大而增大。DTOPSIS模型综合评价表明,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且行距30 cm处理可显著提高草地土壤肥力,是研究区燕麦和饲用豌豆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业是尼泊尔北部山区的重要生计支柱,提升牧草产量是我国对尼泊尔开展农业技术援助的关键领域。为筛选出适宜尼泊尔北部山区栽培的燕麦品种,于2019年5-10月在尼泊尔热索瓦县郎唐山区对12个燕麦品种(爱沃、太阳神、贝勒1、美达、科纳、林纳、青引1号、青海444、青海甜燕麦、陇燕2号、陇燕3号、Kamadhenu)的物候期、株高、产草量、穗含量、叶茎比和关键营养成分等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美达、科纳、青引1号、青海444、青海甜燕麦和Kamadhenu 6个品种能完成生育期,生育天数在115~141 d,其余多数品种只能达到乳熟期。各燕麦品种的株高为134.8~177.7 cm,其中引进品种太阳神、青海444、青海甜燕麦、美达和林纳的株高较对照品种Kamadhenu高6.3%~20.4%,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青海甜燕麦、青海444和美达的干草产量分别达到了14723.0、13491.0和13369.6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Kamadhenu增产36.0%、24.7%和23.6%,差异极显著(P<0.01)。贝勒1、科纳和太阳神的叶茎比分别为0.40、0.38和0.36,是对照品种Kamadhenu的1.50~1.67倍。各燕麦品种的干物质、粗蛋白、总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93.5%~95.6%、5.7%~9.9%、4.4%~6.9%、68.2%~78.4%和39.3%~48.7%,其中太阳神的粗蛋白含量是对照品种Kamadhenu的1.57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对各燕麦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引进品种青海甜燕麦、美达、青海444和太阳神综合适应性较好,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合巍山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燕麦品种,试验选用燕王、领袖、贝勒、青海白燕麦、挑战者和甘肃花燕麦6个饲用燕麦品种,对其进行了品比试验。通过物候期观察,对6个品种的茎叶比、鲜干比、主要农艺性状、生长速度、再生速度和干物质产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甘肃花燕麦株高1.09 m±0.02 m,分蘖数9.7个±2.08个,生长速度0.78 cm/d,无病害发生,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达37.56 t/hm~2±1.45 t/hm~2和9.85 t/hm~2±0.68 t/hm~2,鲜草产量极显著高于挑战者(P0.01),干草产量显著高于挑战者(P0.05)。综合分析认为,甘肃花燕麦具有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可作为巍山县饲用燕麦优选推广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国内外180份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评价其表型遗传变异水平,结果表明180份饲用燕麦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粒型(1.2)最大,粒色(0.67)最小;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单株生物量(2.07)最大,有效分蘖数(1.82)最小。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铃数(31.82%),最小的是粒长(8.97%)。主成分分析发现第1主成分反映的是穗部特征因子,第2主成分反映的是产量构成因子,第3个主成分反映的是种子特征因子。聚类分析将所有种质资源分为五类,其中种质群I、II、IV可分别作为筛选高产饲用型燕麦以及多目标性状品种、抗倒伏品种以及籽粒型燕麦品种的优良亲本,为饲用燕麦种质资源的筛选利用和遗传育种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晋北农牧交错区引进燕麦品种生产性能及饲用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晋北农牧交错区栽培的燕麦品种,对13个燕麦品种的物候期、株高、产草量、叶茎比、营养成分[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灰分(Ash)]以及饲用价值等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及其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差异显著,其中太阳神的株高最高,为133.61 cm,而梦龙的株高最低,仅92.02 cm,差异极显著(P<0.01)。牧王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0511.98 kg/hm2,与牧乐思、太阳神及科纳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牧王和牧乐思的叶茎比较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0.31和0.28。各个燕麦品种的DM、CP、EE、NDF、ADF和Ash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3.37%~95.29%、11.03%~12.81%、2.78%~4.45%、55.51%~65.20%、26.14%~34.39%和5.70%~7.13%。美达及贝勒的饲料相对值(RFV)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牧王、牧乐思及太阳神较其他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不同追氮时期对燕麦茎秆形态学特征、理化物质构成的影响及其与倒伏性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追氮时期处理,测定燕麦植株形态学、茎秆理化特性、抗倒性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随追氮时期后移,2个品种株高、基部节间和穗下节间长度、重心高度和倒伏率呈降低趋势,植株茎粗、茎秆鲜重、机械强度、茎秆中钾、硅、木质素含量在孕穗期追氮达到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在抽穗期追氮达到最高。与不施氮处理比较,孕穗期追氮处理‘蒙燕1号’和‘蒙特’品种的植株茎秆机械强度提高62.29%和42.72%,茎秆抗倒指数分别提高59.18%和45.58%,干草产量分别提高40.85%和19.22%(P<0.05)。综上,茎秆钾和硅元素、木质素及可溶性糖含量与燕麦抗倒伏性密切相关,在孕穗期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燕麦抗倒性能并获得较高饲草和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