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了解油茶低产原因和探索提高油茶产量的措施,我们开展了对油茶品种类型、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和老残林更新改造等多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一、油茶低产的原因在现有茶林中,有些低产林分,这些低产林分的产量在丰年(大年)时亩产油不到5斤,小年只有2斤左右。导致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以及油茶低产林综合改良复壮技术进行分析,运用清除杂草灌木、修剪茶树、增施有机肥、置换优良品种以及预防病虫害等方法实现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进,旨在有效地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3.
从林分选择、砧木培育、接穗的选择和采集与贮藏、嫁接、接后管理等5个方面详述了快速营建油茶良种采穗圃和油荼低产林改造的油茶低位截干萌芽切接技术.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油茶低产林原因分析及改造技术措施浅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食用木本油料树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但目前由于经营管理粗放、品种混杂等原因导致油茶产量普遍较低,文章重点分析了广东省油茶人工林低产的主要原因,并总结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为提高油茶低产林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低产油茶林实施改造、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促使低产油茶林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辽西地区仁用杏低产林的不同成因,采用品种更新换优、肥水平衡管理、花果管理、控形更新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低产林改造技术集成与应用,建立仁用杏低产低效林改造示范园,大幅度提高现有仁用杏低产林分的产量、质量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常山、青田等油茶老产区,许多油茶林因树令过大,长势衰老,品种低劣,而致产量很低。单常山县十五万亩老油茶林中就有五万亩产量很低,急待更新。对于低产油茶老林的更新改造,部分产区采用林内予植实生苗和小苗嫁接等方法进行换种,都因费时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现有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捷 《湖南林业科技》2010,37(3):46-47,50
分析了湖南现有油茶林低产的原因,指出管理粗放、品种不纯、病虫害较多以及传粉昆虫较少是其低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抚育管理、保护和利用传粉昆虫、加大对油茶种植的扶植力度提高油茶产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丽水市油茶低产林林分结构及产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浙江省丽水市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对丽水市3个油茶低产林基地的林分结构、产量和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油茶低产林疏密不均,林地利用不合理;鲜茶果产量为40.57~75.80 kg/667m2之间,茶油产量为2.54~4.74 kg/667m2,产量较低;果壳厚0.20~0.33 cm,鲜出籽率37.2%~47.4%,品种较差。  相似文献   

10.
<正> 油茶是我省主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长期以来,油茶产量很低,平均每亩产油不到4公斤。据中南林学院李克瑞等同志对本县油茶林的调查分析表明,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是林分中存在着高频率低产株和不结果株。为提高油茶产量,长期以来,人们一方面对油茶实生林进行垦复、施肥、修剪等营林技术措施,但产量不稳定;另一方面利用油茶优树种子进行实生苗造林,期望通过有性手段来改良油茶种  相似文献   

11.
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面积28 hm2、树龄39 a、直播造林且长期失管的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开展抚育改造试验.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摸索出林相林园治理、密度调整、树型调整、加强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改造综合技术.改造后第四年的林分质量明显改善,树势恢复,大幅增产,采前落果得到根本遏制;植株平均结实率由19.93%增加到41.07%,粗油产量达220.5 kg/hm2,为改造前24 kg/hm2的9.19倍,为病虫害试验对照产量124.5 kg/hm2的1.77倍.试验结果为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老产区巩固产业持续发展,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建德市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建德市油茶低产林形成原因的调查分析,对品种次劣型、管理粗放型低产林提出了高接换冠改良品种、改善林分结构等相应的改造技术措施,为有效解决油茶低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低产油茶林改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油茶林低产原因目前 ,不少地方的油茶林产量低而不稳 ,其原因可归为以下 4点 :(1)油茶产区历年垦复面积仅占 1/ 5 ,荒芜面积大 ,由于荒芜而造成低产。(2 )自然混交 ,致使品种混杂 ,树龄不一 ,稀密不匀 ,林相紊乱 ,老残林多 ,劣质株多 ,病虫害多。(3 )长期采取挖垦措施 ,但连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兴国县改造低产油茶林的传统和经验,分析了兴国县油茶产业结构,从林地清理、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了低产油茶林改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油茶低产林分结实与外界因子的关系及改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茶低产林分结实与林分组成、品种类型、养分供应、花期及部分气象因子有一定的关系,提高油茶低产林发产量的主要措施是:垦复深挖、改善土壤条件;调整密度及改造林相;适当施肥;控制病株、减少落果。  相似文献   

16.
普通油茶树体结构因子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ora Abel)是我国南方分布面积较广、栽培历史攸久的重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由于异花授粉、天然杂交加之经营管理粗放等原因,形成了众多的疏密不均、多代同堂、树体不一的林分,致使大面积油茶林低产。为了探索油茶增产途径,我们于一九八四年在邵东县黄草坪油茶场油茶林内,结合单株多年产量,逐株对树体的各种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出树体结构因子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低产林改造、整形修剪、培育丰产树形等栽培措施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章儆 《中国林业》2008,(15):36-36
油茶是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地处大别山南麓的安徽省太湖县,把油茶作为全县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来抓,到“十一五”末,全县油茶面积将达到20万亩。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少林分存在树势衰退,坐果率低,结果量少,严重影响了太湖油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太湖县从2002年开始在城西乡、百里镇等乡镇开展油茶低产林改造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
乐安县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及改造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9年以来乐安把油茶产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来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新造高产油茶林6600hm~2,包括6000hm~2老油茶林在内,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12600hm~2。由于油茶林品种老化、树龄老化、经营管理粗放、产量普遍低、经济效益不高,大都属低产油茶林。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除新造大面积高产油茶林基地外,还要对现有的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通过抚育改造、嫁接换优、更新改造等有效措施,实现优质、丰产,以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油茶在南方各省栽培有悠久的历史,多为自然落籽成林和萌芽成林的林分,但油茶林相不齐,残林老化,品种混杂,单产不高,效益不好。一、油茶林低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油茶开花习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面积的产量低且不稳是油茶生产上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油茶低产主要表现为落花、落果严重、花而不实。因此,从五十年代以来不少科研单位就着手从加强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进行保花、保果的研究,但总的说来收效不大。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林科院亚林站等单位开始注意油茶开花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试图从开花习性来探索油茶的结实规律和低产原因,无疑这个研究方向是正确的。这是因为油茶为秋、冬开花且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