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更寅 《森林工程》2008,24(4):30-32
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原木木质部分与内部缺陷部分存在不同,因此在X射线底片上形成的影像也不一样,根据一定的处理识别分析,可以对原木内部缺陷的参数进行测定。利用X射线的扫描图像,提出一种原木缺陷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CT扫描的计算机模拟薄木刨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CT扫描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定原木截断和木方锯剖方案的方法。通过扫描获得原木内部结构的相关信息、图象处理和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上进行原木模拟刨切加工,并在屏幕上显示虚拟刨切薄木的图象。可对同一木段进行多方案的重复加工,通过对显示图象的比较分析,制定出优化加工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X—ray CT技术原木三维重建检测缺陷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维重建为原木结构提供真实、直观的反映,便于人们在不损坏原木的前提下对原木内部缺陷进行观察。本文运用MATLAB7.0软件中的图象处理工具箱实现了原木CT断层图像的三维表面重建及体重建(构),原理简单,编程实现方便。实验过程中,重建速度快,显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原木扫描技术主要用于精确识别原木外廓形状、尺寸和各种缺陷,为原木管理、优化加工提供原始信息资料。该项技术在木材加工领域应用广泛,是未来国内外木材加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木材的最初加工都是从原木开始的,因此,认识原木的外廓形状,包括尖削度、弯曲度、开裂、节子、腐朽等缺陷,以及如何根据加工的需要对这些缺陷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选、分等,是木材加工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也是提高木材加工利用率的一个关键问题。据有关资料报道,对原木外形扫描识别由计算机控制分选、分等来确定下锯方案,可使原木出材率提高5%以上…  相似文献   

5.
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得到原木截面的基本参数,通过计算得到比较精确的原木截面形状,在整根原木上进行周期扫描从而得到整根原木的形状参数。  相似文献   

6.
运用CT技术对木材进行无损检测,运用多重分型频谱技术可以对木材CT图像进行有效的边缘检测.针对木材CT图像低对比度、原木缺陷边缘提取困难等问题,采用多重分型频谱技术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提取,提取的边缘信息清晰完整、准确度较高,为后续的木材CT图像的三维重建提供有效信息.使用线性插值法对木材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该方法具有便于理解、实现简单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所运用的线性插值法对木材CT图像三维重建的过程有较好重建效果,具有重建图像直观、清晰的优点,这种重建理论为提高木材利用效率和原木的虚拟切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传感器的数量与分布对应力波检测原木缺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取自黑龙江省带岭林区4个主要树种的10个含有2种缺陷的原木样本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原木直径在20~40 cm范围内时,若需对原木缺陷进行精确测量,要求图像拟合度接近90%和误差率在0.1左右时,至少需12个传感器才能满足要求;当不需要对原木缺陷进行精确测量,只需确定缺陷的大致位置时,宜选用10个传感器进行测量;当仅仅需要判断原木是否存在缺陷时,选用6个传感器就能满足要求.本文通过平面几何学和统计学的基本方法研究了传感器测试平面内的分布对可测最小缺陷面积比的影响,从而找到影响因素并得出结论:在测试工作中通过目测均匀放置传感器即可以达到所要求的测试效果.  相似文献   

8.
传感器数量对应力波检测原木内部缺陷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无损检测技术是高效利用木材的方法之一.该文阐述了应力波法检测木材缺陷的原理,分析了传感器数量对图像的拟合度和误差率两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木直径在20~40cm范围内时,若需对原木缺陷进行精确测量,要求图像拟合度接近90%和误差率在0.1左右时,至少需12个传感器才能满足要求;当不需要对原木缺陷进行精确测量,只需确定缺陷的大致位置时,宜选用10个传感器进行测量;当仅仅需要判断原木是否存在缺陷时,选用6个传感器就能满足要求.图3表4参8.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手段,以椴木圆盘为研究对象,在试样完好和含不同大小孔洞时,测试并提取超声波信号特征值。依据超声波特征值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支持向量机对原木孔洞缺陷的大小进行分类辨识,进而提出一种定量判别原木横截面内缺陷点位置的方法,分析并改进该方法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实现原木横截面孔洞缺陷二维超声图像构建。结果表明:1)支持向量机用于原木横截面孔洞缺陷直径大小的分类识别是可行的,准确率达到84.78%;2)原木横截面孔洞缺陷二维图像模拟图与实物图重合度高,模拟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陈雷  戚大伟 《森林工程》2005,21(3):21-23
介绍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缺陷进行检测的原理,针对第三代CT对原木检测的特点,总结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原木缺陷进行检测的优点,阐述了当今国内外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原木检测的研究现状,指出其在原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OpenGL和VC++平台进行原木断层图像三维重构的研究。首先对断层图像进行轮廓形状插值,然后对轮廓线进行连续性处理,最后使用双三次B样条插值曲面来实现轮廓线的三维重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将一组原木腐朽断层图像还原为三维立体图,为原木缺陷检测、立木健康评价等方面提供应用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实时健康监测森林资源的生长状况,以原木为试验样本,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对原木进行扫描,得到原木点云数据,共计1 016 990个数据点。经扫描直接得到的点云数据存在噪点且数据量过多,给重构原木三维模型增加了困难,因此需要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去噪和精简。本研究应用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数据分割;自组织映射(Self Organization Map,SOM)神经网络对点云数据进行数据去噪;弦高偏移算法(Chord Height Offset Algorithm)对点云数据进行数据精简;最后得到564 821个数据点,根据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对原木三维模型进行重构。试验结果证明,得到的原木三维重构图像清晰且不失真,保留了表面的完整特征信息,进而对树木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估,此方法也可应用在遥感卫星图像处理上。  相似文献   

13.
<正> 利用仿样函数描述树干尖削度,同时导函数提供了原木材积计算的准确结果。这种技术特别是适用于自动操纵扫描系统的原木计算操作。在森林抽样中,利用仿样技术估测原木材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原木生产实际状况的调研及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阐述了木材缺陷对规格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据此对轻型木结构锯材用原木缺陷的技术指标进行了规定,同时介绍了该标准的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基于数据库的原木分等及销售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国标以最严重的缺陷作为评定依据给原木进行分等,运用面向对象的可操作模式对原木的销售情况进行管理。该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有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应用摆锤敲击装置,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冲击条件对原木内部孔洞缺陷检测效果的影响。摆锤冲击装置能以不同的速度敲击测试传感器,得到扰动信号在试样内的平均传播速度及原木孔洞缺陷区域的识别质量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摆锤冲击速度,能够提高原木孔洞缺陷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木材密度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进行原木无损检测,通过对原木树种断层 CT 值的统计,对 CT 设备在检测过程中的窗宽与窗位进行了设定,同时拟合出了木材 CT 值一密度值的线性方程,为原木缺陷的无损检测及木材密度的测定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断层扫描技术在木材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木材缺陷的自动、高效检测,提高木材利用率,应用自主研发的CT设备扫描原木木段横切面,并重建其二维图像和三切面视图。结果表明:通过二维图像可观察横切面年轮、节子和裂纹等信息;结合三视图和透视图可精确定位缺陷位置。为无损检测木材内部结构特征,及木材分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奇  杨玲  王春明 《林业科技》2003,28(4):39-40
低价原木来源于劣化的天然林、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因这类木材存在着弯曲度大、裂纹、尖削度大、小径等缺陷,导致其销售价格低下,极度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数量相当大。木牙签生产可高效利用低价原木.其经济效益为低价原木的2.5~5倍左右,对“天保工程”的稳步施行和对国有林区林业企业的振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燃烧室模拟火灾环境,研究密封容器内木材的热解炭化及内部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密封容器内木材的热解炭化发生在表层,内部大部分区域仍为原木;炭化层的厚度受温度影响分布不均,并沿表面缺陷、纹理方向收缩,产生大量缝隙,为热解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内扩散创造了条件,对木材内部热解炭化及温度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