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生产用蚕种中抽样,对浙江省现行春用和夏秋用主要推广品种越年蚕种在浴消后及时进入5℃或2.5℃保护的解除滞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蚕品种间解除滞育的迟早和快慢有明显差异,一代杂交种解除滞育时期比原种稍迟。供试原种,1月中旬基本上全部解除滞育,而供试一代杂交种,至2月上旬才全部解除滞育。根据本试验调查的结果,认为原种应适当提早浴消,以便在12月下旬、1月初入库为好。此外,夏蚕或早秋蚕用的越年蚕种  相似文献   

2.
合成滞育激素 蚕卵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进一步阐明家蚕滞育激素在诱导滞育卵发生以及对蚕卵滞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作用,对低温(16℃)暗催青的二化性品种大造,在化蛹初期注射合成滞育激素,诱导其产下滞育卵,然后将这种滞育卵分别用25℃和5℃保护,调查其在滞育过程中糖元、海藻糖、山梨醇和甘油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从化蛹第3天开始,每天注射150pmol/合成滞育激素,连续3次,可得到70%左右的滞育卵。这种滞育卵在产卵初期糖元的含量与自然滞育卵相似,但山梨醇的含量仅有自然滞育卵的50%左右。诱导滞育卵在5℃中保护时,解除滞育的时间比自然滞育卵提前,孵化率比自然滞育卵低20%左右。未孵化卵大多在转青期死亡。由上述结果推测,这种诱导滞育卵在产卵初期糖元与山梨醇的代谢间存在某种障碍,从而影响山梨醇的合成,导致滞育的提前解除和胚胎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3.
合成滞育激素对家蚕卵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阐明家蚕滞育激素在诱导滞育卵发生以及对蚕卵滞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作用 ,对低温 (16℃ )暗催青的二化性品种大造 ,在化蛹初期注射合成滞育激素 ,诱导其产下滞育卵 ,然后将这种滞育卵分别用 2 5℃和 5℃保护 ,调查其在滞育过程中糖元、海藻糖、山梨醇和甘油量的变化。结果发现 ,从化蛹第 3天开始 ,每天注射 15 0pmol/头合成滞育激素 ,连续 3次 ,可得到 70 %左右的滞育卵。这种滞育卵在产卵初期糖元的含量与自然滞育卵相似 ,但山梨醇的含量仅有自然滞育卵的 5 0 %左右。诱导滞育卵在 5℃中保护时 ,解除滞育的时间比自然滞育卵提前 ,孵化率比自然滞育卵低 2 0 %左右。未孵化卵大多在转青期死亡。由上述结果推测 ,这种诱导滞育卵在产卵初期糖元与山梨醇的代谢间存在某种障碍 ,从而影响山梨醇的合成 ,导致滞育的提前解除和胚胎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4.
从生产用蚕种中抽样,对浙江省现行春用和夏秋用主要推广品种越年蚕种在浴消后及时进入5℃或2.5℃保护的解除滞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蚕品种间解除滞育的迟早和快慢有明显差异,一代杂交种解除滞育时期比原种稍迟。供试原种,1月中旬基本上全部解除滞育,而供试一代杂交种,至2月上旬才全部解除滞育。根据本试验调查的结果,认为原种应适当提早浴消,以便在12月下旬、1月初入库为好。此外,夏蚕或早秋蚕用的越年蚕种,浴消后入库保护温度宜采用2.5℃,有利于延长解除滞育后的有效冷藏期限。  相似文献   

5.
1、种草养鹅种植黑麦草或菊苣等品种,1亩饲草可饲养鹅200-250羽,每羽鹅饲养70-80天,体重可达3.5公斤左右,成本13-15元,销价每公斤6-10元,即种草养鹅每亩产值为3000元左右。2、饲养高产奶牛饲养产奶量达到每年7吨以上的高产奶牛,其料奶比0.25:1,每头奶牛年产值为1.3万元左右,纯收入为8000元左右,目前,牛奶消费正从城市向农村扩展,需求增长将超过生产增长。3、饲养改良山羊通过引进波尔山羊等大型山羊进行杂交改良,可使山羊体重产值增至500-700元,增加收入200-300…  相似文献   

6.
在两广二号一代杂交种繁育过程中,将对交的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在5~7℃的冷库中12 h再产卵,对产卵成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对交的中系原种(芙蓉·932)雌蛾产卵量略高于对照区,对交的中系原种(932·芙蓉)和日系原种(7532·湘晖)(湘晖·7532)雌蛾产卵量略低于对照区,但最低的中系原种(932·芙蓉)雌蛾产卵量比对照区仅低3.0%,4个品系的原种雌蛾平均产卵量比对照区低1.6%,对生产影响不明显。4个品系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对所产一代杂交种的良卵率、实用孵化率基本无影响。4个品系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对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调查:除日系原种(7532·湘晖)雌蛾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略低于对照区外,另外3个品系均略高于对照区,总体来说,冷藏交配后雌蛾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比对照区还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不冷藏或短期冷藏家蚕滞育卵的随时孵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家蚕卵产后经过 1~ 7d、10~ 2 0d解除滞育的孵化条件。蚕卵产下后在 2 5℃保护 1~ 7d的未完全滞育卵 ,用 1 0 75kg/L盐酸 ,4 6℃液温分别浸渍 5、10、2 0、2 5、4 0、4 5、5 0、70min ,实用孵化率可以达到 90 %左右。当蚕卵产下后在 2 5℃保护经过 10~ 2 0d时 ,用高温冲击加浸酸的方法可以解除其滞育 ,实用孵化率可达 90 %左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家蚕滞育卵长期保存研究,探索出了越年种有效保存时间和两段不同的低温冷藏法。即:第一段用抑制发育的1℃低温,保存滞育期的滞育卵;第二段在用种前的一段时间,用促进解除滞育的5℃低温冷藏,促进蚕卵解除滞育后即可出库使用。1992年涪陵地区蚕种冷库用这种两段冷藏新法保存越年毛种23,868张,到1993年秋季,实用于农村大面积生产的散卵15,217盒,结果表明与当年春季生产的冷藏浸酸秋用种无明显差异,同样可以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广东现行推广的蚕品种解除滞育的条件及其耐冷藏进行了两年的研究,这些品种包括原种及其一代杂交种。试验表明,外温(25℃) 保护时间越长,解除滞育所需的低温时间也相对延长;不同的蚕品种,解除滞育所需的条件及耐冷藏性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0.
在25℃保护时间短、尚未完全进入滞育的蚕卵,用一般即时浸酸方法处理,即可使2天孵化率达到90%以上。但保护时间长、完全进入滞育的蚕卵,低浸酸强度下,滞育解除率少,且有一部分已解除滞育卵蚁蚕不能破壳孵化而死亡;高浸酸强度下,一部分已解除滞育的胚胎不能发育到成熟就死亡;加上来自不同母蛾的蚕卵对盐酸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因此,用一般的浸酸方法处理,难以达到实用孵化的目的。本研究通过特殊浸酸方法,可使在25℃下保护15天和10天、5℃低温冷藏0至50天不等的滞育卵的2天孵化率接近或达到90%。  相似文献   

11.
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活性变化及其与滞育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从家蚕C108品种蚕卵精制酯酶A4,首次测定了产卵后24~96h浸酸蚕卵酯酶A4的ATPase活性。蚕卵经盐酸处理后在体外5℃1~2d或体外25℃1~3h出现酶活性峰。与低温活化蚕卵比较,产卵后24~96h的浸酸蚕卵,在体外5℃酶活性峰出现时间提早了8.5~22d,在体外25℃提早了3~9h。浸酸后蚕卵迅速解除滞育,滞育发育时间显著缩短。将不同卵龄未浸酸蚕卵与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ATPase活性峰出现时间差制成曲线,在体外5℃或25℃的结果几乎都完全与5℃冷藏时蚕卵的滞育发育时间曲线重叠。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活性变化与蚕卵活化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家蚕春制越年种在产卵后15—35日(23—26℃)浴消(水温和液温20—28℃,有效氯0.1%—0.2%,10分钟),以散卵方式保存,对蚕卵的滞育性有微弱影响,但不会出现再出卵,冬季也不会过早活化;其不良卵的发生率比平附型保护种低0.5%—1.0%,霉死卵率低1.0%—3.0%;蚕卵的实用孵化率、疏毛率和减蚕率等均未受到影响。除防止蚕种发霉、生虫,提高卵质外,该法还有很大的经济效益,能提高设备利用率近1倍,还可大幅度节省保种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家蚕滞育发动期间呼吸耗氧量下降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含量变化的关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在25℃条件下产下后12~72 h的二化性家蚕滞育性卵与非滞育性卵中的还原型NAD(NADH)含量、氧化型NAD(NAD+)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胞质苹果酸脱氢酶(cMDH)活性。滞育性卵中的NADH+NAD+含量、NADH/NAD+值及LDH活性分别在产下后18、36、24 h达到峰值,而cMDH活性处于波动中。在产下后24~72 h,非滞育性卵中的NADH/NAD+值极显著低于滞育性卵,而LDH和cMDH活性极显著高于滞育性卵。据此可以推测,滞育发动期间家蚕滞育性卵的NAD+降解增强和NAD+再生下降共同导致呼吸耗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将产下后48h的家蚕滞育卵和即时浸酸卵进行低温(5℃)冷藏处理30d以上,滞育卵孵化率显著上升,而即时浸酸卵孵化率显著下降。为了探讨低温处理对滞育卵和即时浸酸卵的孵化产生不同影响的分子机制,测定了冷藏期间2种卵中的H2O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种卵在冷藏期间随着卵中的H2O2含量显著增加,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也上调;虽然冷藏后的10~70d,2种卵中的H2O2含量、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CAT活性都显著上升,但滞育卵的H2O2含量仍显著高于即时浸酸卵,而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CAT活性则显著低于即时浸酸卵。即时浸酸卵在冷藏过程中H2O2含量显著增加,可能造成了对胚胎的氧化伤害,从而降低其孵化率。然而,滞育卵在冷藏过程中的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CAT活性相对较低,H2O2相对较高,胚胎却未受到氧化伤害,推测低温处理可能诱导了滞育卵中其它抗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比值反映出细胞的氧化胁迫状况。利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家蚕滞育卵持续25℃保护和经5℃低温处理后卵内谷胱甘肽代谢的变化,探讨蚕卵的谷胱甘肽代谢与滞育解除的关系。与持续25℃滞育温度条件下的蚕卵相比,5℃低温解除滞育的处理显著提高了蚕卵总谷胱甘肽含量、GSSG含量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活性,而显著降低了GSH含量以及GSH/GSSG比值。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过程中,滞育卵TPX活性显著升高,间接地促进GSH氧化为GSSG,使GSH/GSSG比值显著下降,由此导致蚕卵处于过氧化状态。  相似文献   

16.
家蚕多肽抑制因子对酯酶A4的ATP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产下后2d的家蚕C108品种滞育性卵精制酯酶A4和其多肽抑制因子PIN,体外调查了PIN对酯酶A4的ATP酶活性影响。酯酶A4和PIN5℃混合25~13d,除去PIN后5℃保护,ATP酶活性峰都在12~14d后出现;25℃混合时,除去PIN后,ATP酶活性峰出现时间为混合时间再加12~14d。利用MALDIMS方法,首次检测到纯化的酯酶A4和合成PIN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7.
二化性家蚕滞育过程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二化性家蚕卵以25℃和15℃催青,可分别诱导成虫产下子代滞育和非滞育卵,而即时浸酸和5℃左右的低温处理可以分别阻止和解除胚胎滞育。利用1-氯-2,4-二硝基苯(CDNB)显色法测定了经上述处理后的胚胎滞育过程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活性,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后期的蚕卵经25℃催青,卵中的GST活性显著高于15℃催青蚕卵;蚕卵即时浸酸未显著改变胚胎滞育发动阶段蚕卵中的GST活性;5℃低温处理显著提高了滞育卵中的GST活性,但是未能显著改变即时浸酸卵的GST活性。上述结果表明,蚕卵中的GST活性变化与二化性家蚕胚胎滞育诱导和解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家蚕滞育卵浸酸后易溶性蛋白的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明浸酸解除家蚕卵滞育的关联蛋白,可为改进和提高蚕种的人工孵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经2.5℃冷藏45 d的家蚕品种"7.湘×9.芙"滞育卵为材料,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比较浸酸与未浸酸蚕卵易溶性蛋白的差异变化。在未浸酸蚕卵的双向电泳图谱中共检测到523个蛋白质斑点,其中特异性蛋白质斑点41个;浸酸卵共检测到526个蛋白质斑点,其中特异性蛋白质斑点44个。浸酸与未浸酸蚕卵能相互匹配的蛋白质斑点有482对,匹配率91.897%。经对比分析,浸酸活化后的蚕卵蛋白出现了一些特异性的蛋白质斑点,或某些蛋白质斑点在含量上出现了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19.
外源H_2O_2活化家蚕滞育性卵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进一步探讨H_2O_2与家蚕滞育的关系,研究了外源H_2O_2 活化家蚕滞育性卵的处理方法。发现H_2O_2 的浓度、处理时期和处理时间对活化效果有重要影响,提出了产于连纸的家蚕滞育性卵在产后2 4h(2 5℃)用6 %H_2O_2于4 7℃下处理30min可有效活化家蚕滞育性卵,孵化率达到96 % ;盐酸处理可有效活化经H_2O_2处理不能孵化的滞育性蚕种,表明盐酸和H_2O_2在活化家蚕滞育性卵上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比较分析传统池塘养殖和新型戏水池养殖扬州鹅的产蛋性能和孵化性能,探讨两种饲养方式的优劣,以期证明新型戏水池养殖方式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池塘养殖开产略迟(比戏水池养殖晚4d),但高峰产蛋率达到了43.30%(比戏水池养殖高5%),产蛋率〉35%维持的天数达到了59d,入舍母鹅产蛋数达到58.70个(比戏水池养殖入舍母鹅产蛋数56.24个高2.46个),池塘养殖鹅群产蛋性能更好一些。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池塘养殖(88.97%、89.58%、97.90%)与戏水池养殖(87.92%、87.69%、98.05%)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率、节水、养殖效率等因素,新型戏水池饲养方式可以在鹅养殖业中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