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周怀民  勇作全 《蚕业科学》1993,19(4):208-212
对柞蚕的蛹、卵、幼虫进行不同环境条件处理试验,调查柞蚕核型多角体病自然发病率。结果下列情况促使柞蚕发生较多的核型多角体病:暖茧期蚕蛹和孵卵期蚕卵长期接触高温多湿(27℃、90%)、低温多湿(15℃、90%);低温(7—8℃)抑制蚕卵胚子15天以上;春柞蚕卵在自然室温(13℃—19℃)保存30天以上;出蚕期卵层堆积厚度1.5cm以上;幼嫩饲料;“下河”蚁蚕的河滩畦芽育;五龄饷食蚕受到38℃3小时高温冲击。  相似文献   

2.
家蚕卵温汤处理酯酶A4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汤孵化法是一种重要的家蚕卵人工孵化方法。酯酶A4 (EsteraseA4 ,EA4 )是家蚕卵的滞育生物钟蛋白质。将家蚕C10 8品种卵温汤处理 ,纯化出EA4 ,测定了EA4的ATP酶 (ATPase)活性变化。结果显示 :产卵后 15h(2 5℃ )的温汤处理蚕卵 ,其EA4的ATP酶最大活性 ,体外 5℃或 2 5℃条件下 ,分别出现在处理后 2 4h或 1.5h ,蚕卵也随即解除滞育 ,获得孵化能力 ;产卵后 30h(2 5℃ )的温汤处理蚕卵 ,其点青卵率随温汤刺激量增大而提高 ,点青时间随刺激量增大而缩短 ;蚕卵EA4的ATPase最大活性出现时间也随温汤刺激量增大而提前 ;且温汤处理蚕卵EA4的活性变化与蚕卵活化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二化性家蚕滞育过程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二化性家蚕卵以25℃和15℃催青,可分别诱导成虫产下子代滞育和非滞育卵,而即时浸酸和5℃左右的低温处理可以分别阻止和解除胚胎滞育。利用1-氯-2,4-二硝基苯(CDNB)显色法测定了经上述处理后的胚胎滞育过程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活性,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后期的蚕卵经25℃催青,卵中的GST活性显著高于15℃催青蚕卵;蚕卵即时浸酸未显著改变胚胎滞育发动阶段蚕卵中的GST活性;5℃低温处理显著提高了滞育卵中的GST活性,但是未能显著改变即时浸酸卵的GST活性。上述结果表明,蚕卵中的GST活性变化与二化性家蚕胚胎滞育诱导和解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 在另二文中我们分别报导了家蚕春制越年种散卵型保护方式夏季消毒药剂的选择试验效果,以及夏季浴消的时期、方法及其后的保护等对蚕种品质和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侧重于该方法的保护效果和实施方法。一、散卵型保护效果(一)提高良卵率的效果 1985~1991年我们在生产中调查发现,现行保种方法(平附型)由于卵表和产附材料上附有蛾尿、鳞毛等杂物及卵胶,还有大量真菌存在,蚕种发霉不可避免,霉死卵率(已除去不受精卵转变成的霉死卵)比散卵型保护要高1.0~3.0%,其它不良卵率也要高0.5%以上。二项合计,散卵型保护比现行保种方法可减少蚕种损失1.5~3.5%。(二)对蚕卵重量的影响从表1可  相似文献   

5.
在25℃保护时间短、尚未完全进入滞育的蚕卵,用一般即时浸酸方法处理,即可使2天孵化率达到90%以上。但保护时间长、完全进入滞育的蚕卵,低浸酸强度下,滞育解除率少,且有一部分已解除滞育卵蚁蚕不能破壳孵化而死亡;高浸酸强度下,一部分已解除滞育的胚胎不能发育到成熟就死亡;加上来自不同母蛾的蚕卵对盐酸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因此,用一般的浸酸方法处理,难以达到实用孵化的目的。本研究通过特殊浸酸方法,可使在25℃下保护15天和10天、5℃低温冷藏0至50天不等的滞育卵的2天孵化率接近或达到90%。  相似文献   

6.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是蚕种品质检验的2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检验效率,利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检测家蚕一代杂交种良卵数、良卵率的新方法。分别利用这种图像处理方法和人工计数方法检测12个家蚕品种的蚕卵样本每克蚕卵的良卵数、总卵数,采用新方法检测获得的结果数据的相对误差均<1%。对2种方法获取的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数据进行t测验,其t值均小于t0.05(22)=2.074,说明2种检测方法获取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2种检测方法对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的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0.9982,2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数据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人工计数检测方法相比,采用ImageJ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可用于生产上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检测。  相似文献   

7.
野蚕黑卵蜂的生物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梁细弟  胡萃 《蚕业科学》1989,15(2):95-99
野蚕照卵蜂是野蚕(Bombyx mandarina Moore)的主要卵寄生蜂,自然寄生率较高。在杭州,主要以一龄幼虫于越冬野蚕卵内过冬,一般4月底5月初开始羽出;在田间养虫室内,一年发生10代。25℃下,一世代的平均历期为18.56天,其中卵期约30小时,一龄幼虫期约2天,二龄幼虫期约3天,预蛹期约1天,蛹期10—13天。25℃下喂20%蔗糖液,雌蜂平均寿命45.37天,雄蜂43.21天。供蔗糖液,以家蚕卵为寄主,25℃下雄蜂平均产卵期20.39天,寄生卵粒51.27粒,产子蜂62.47头,于蜂雌性比平均82.10%。在4℃、76%R.H.下,幼期各虫态具一定的耐冷藏能力,尤以卵期为强。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认为该蜂在野蚕生物防治上很有利用前途。  相似文献   

8.
盐酸处理蚕卵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徐世清 《蚕业科学》1994,20(4):214-219
盐酸处理家蚕滞育性蚕卵后,蚕卵RNA和DNA的含量在处理后10小时内未测出变化;以摄入RNA的3H—尿嘧啶量表示的蚕卵RNA合成能力在处理后24小时有微弱上升。处理后40小时内,蚕卵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一直稳定于92—98mg/g·卵;处理蚕卵的蛋白质SDS—PAGE图谱与对照未浸酸蚕卵相同,处理卵有一条区带的蛋白质含量比未浸酸卵显著减少,盐酸处理后5小时内,蚕卵酯酶A及酯酶A4的活性有显著地提高,而未浸酸蚕卵仍处低活性状态。说明盐酸处理在激活蚕卵的遗传情报系统大量合成新物质之前,已对蚕卵内存在的某些活性物质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产卵后 2 4~ 96h( 2 5℃ )的蚕卵 ,用相同或最佳盐酸刺激量 (浸酸后点青最快、点青卵率最高 )浸酸处理 ,卵龄越大 ,蚕卵点青越迟。蚕卵的点青时间在一定范围内随盐酸刺激量增大而提前 ,超过这一范围 ,则随刺激量增大而延迟。卵龄增大 ,蚕卵酯酶A4和ATPase特征性活性峰出现时间延迟 ;蚕卵经盐酸处理 ,该时间明显提前。产卵后 96h盐酸处理蚕卵 ,酯酶A4的活性峰出现时间随盐酸刺激量增大而提前。随着浸酸卵龄和盐酸刺激量的改变 ,蚕卵酯酶A4的活性峰出现时间与蚕卵点青时间发生一致的变化。盐酸刺激量能够影响蚕卵的活化 (或滞育发育期 )和发育速度。酯酶A4的ATPase活性变化能够反映盐酸处理蚕卵的滞育程度及所使用的盐酸刺激量  相似文献   

10.
干热空气处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淮耀  黄星光 《蚕业科学》1998,24(3):149-155
采用干热空气对广东现行10个家蚕品种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蚕卵产后常温(25~27℃)保护12h,46℃热处理60min或47℃热处理40min,不影响实用孵化率,而对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防治效果达到93%~100%;蚕卵的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三种保护酶系统活力均升高;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治愈病卵正常发育至蚁蚕,未经热处理的病卵产下132h后形成孢子,孵化出带病蚁蚕。  相似文献   

11.
家蚕滞育卵长期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不同温度保存的9个原种及2对杂交种的滞育性及多元醇量的变化,对长期保存卵进行了养蚕试验。结果表明:5℃保存卵在产卵100日后滞育开始解除,150日左右孵化率达到最高峰,200日后急剧下降。不同品种间无明显差异。1℃保存卵在产卵后180日左右开始解除滞育,原种在200-300日之间孵化率最高,300日后显著降低,而杂交种产卵后450日孵化率仍在80%以上。-1.5℃保存卵在产卵后500日仍呈滞育状态,但转入5℃保存80日后可获得孵化能力,到产卵后700日孵化率大致在60%左右。不同温度保存卵滞育的解除,与卵内山梨醇及甘油量的减少呈相同趋势。养蚕结果表明,用1℃保存410日以及-1.5℃保存700日的杂交种,除孵化率比当年生产的冷藏浸酸种低外,其它饲育成绩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家蚕卵长期保存的实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江  徐世清 《蚕业科学》1993,19(3):144-148
对0℃长期冷藏法保存560日和680日的蚕卵进行了蚁蚕健康试验、抗病力试验和饲养调查,并探讨了提高长期保存蚕卵实用孵化率的方法。三项试验中除少数指标外,大部分比较接近对照。这一结果表明,尽管经过1.5—2年长期冷藏,蚕卵在物质和能量上的消耗要超过对照,但在生产饲养条件下,对茧丝生产成绩并无明显不良影响。利用浸酸强刺激使蚕卵迅速活化并结合5℃低温调整,不仅大大缩短了活化所需的时间,而且提高了蚕卵的群体发育整齐度。  相似文献   

13.
家蚕卵长期保存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江  孙景萍 《蚕业科学》1992,18(2):105-112
应用气相色谱法、酚—硫酸法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薄层扫描等方法,测定了现行品种(苏5×苏6)蚕卵滞育各阶段山梨醇、糖元和主要卵黄蛋白质的代谢变化,并探讨了环境温度与蚕卵长期保存的关系。结果表明:(1)家蚕卵滞育各阶段山梨醇、糖元的含量和卵黄蛋白质的某些电泳区带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2)山梨醇含量的变化,可作为生化指标监测和判断蚕卵的滞育阶段。(3)0℃区的环境温度调节,是一种能及时和2充分适应蚕卵滞育各阶段生理要求的、比较理想的长期保存蚕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活性变化及其与滞育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从家蚕C108品种蚕卵精制酯酶A4,首次测定了产卵后24~96h浸酸蚕卵酯酶A4的ATPase活性。蚕卵经盐酸处理后在体外5℃1~2d或体外25℃1~3h出现酶活性峰。与低温活化蚕卵比较,产卵后24~96h的浸酸蚕卵,在体外5℃酶活性峰出现时间提早了8.5~22d,在体外25℃提早了3~9h。浸酸后蚕卵迅速解除滞育,滞育发育时间显著缩短。将不同卵龄未浸酸蚕卵与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ATPase活性峰出现时间差制成曲线,在体外5℃或25℃的结果几乎都完全与5℃冷藏时蚕卵的滞育发育时间曲线重叠。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活性变化与蚕卵活化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对秋制越年蚕种冬季浴消时施行浸酸消毒,分离不受精卵,以利提高蚕种质量,增加蚕种数量.试验3年来,平均良卵率提高1.14%,淘汰率降低了 5.26%.  相似文献   

16.
不同储藏方式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夏季常温保存和低温冷藏两种储藏方式对鸡蛋品质的影响,选择540个鸡蛋随机分为9组,1组当天测定蛋品质,3组置于28.31 ℃、湿度为68.13%的室温下保存,5组置于4~8 ℃的冷藏室保存,分别于第7、14、21、42和56 d测定蛋品质。结果表明,常温储藏的鸡蛋随着存放时间延长,鸡蛋品质不断下降,储藏21 d后,蛋重降低5.30%(P<0.05),蛋壳厚度变薄(P<0.05);哈氏单位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第0 d比第21 d的哈氏单位值高59.18%(P<0.05);蛋黄比率随储藏时间的延长有不断变大的趋势,第0 d的蛋黄比率比第21 d低15.58%(P<0.05)。低温冷藏的鸡蛋储藏到21 d时,仅哈氏单位比第0 d低6.78%(P<0.05);冷藏到56 d时,蛋重和哈氏单位比第0 d分别降低5.63%和15.07%(P<0.05),蛋黄比率提高了5.21%(P<0.05)。试验表明,鸡蛋在室温下的新鲜度适宜保存期不应超过21 d;低温冷藏时可以保存到56 d。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上年中秋制种的滞育卵经复式冷藏处理,到当年夏蚕期饲养,夏制种再经中秋蚕期饲养,进行了有滞育多化性品种的省力保种试验.夏蚕期其生命力较对照组低1.2%~1.9%,生种率上升16.0%,差异达显著程度.中秋蚕期生命力高1.0%,生种率低0.9%,完全恢复正常.重复试验,结果一致.有滞育多化性品种用滞育卵复式冷藏处理一年二次省力保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春制春用蚕种的良卵率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采用不良桑叶饲养诱导,通过单蛾育定向选择,并以自交继代的方法,对家蚕品种854B的良卵率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期望从品种遗传改良的角度探索提高春制春用蚕种良卵率的技术。新建立的家蚕品种854B的高良卵率品系854B40系,其春制春用蚕种的不良卵率为1.98%,较同一品种的对照品系854B湘系的春制春用蚕种的不良卵率显著降低(P<0.05)。高良卵率品系854B40系的繁育成绩中,全茧量与茧层量较854B凉山、854B湘系显著下降,分别为1.560 g和0.376 g,但死笼率、虫蛹率、茧层率与对照品系间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良环境因素诱导下对品种的良卵率性状进行定向选择,可以达到稳定提高春制春用蚕种良卵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鸡蛋淀粉酶多态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法测定了鸡蛋淀粉多态现象,发现蛋清淀粉酶呈单态,蛋黄淀粉酶呈现多态现象,其表现与血清淀粉酶相似,因而提出了相同的遗传机制假设:即蛋黄淀粉酶多态现象受Amy-1和Amy-2两个基因座位控制,本试验发现Amy-1座位有Amy-1^A和Amy-1^B两个等位基因,控制AA,AB和BB3种表型;Amy-2座位由Amy-2^I和Amy-2^i两个等位基因决定(+)和(-)2种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