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以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为代表的智能化农业的蓬勃发展,作为其中重要组成的智慧茶园也在新兴和崛起。文章主要通过茶园监控系统、茶园气象监测系统、茶园土壤监测系统、茶园病虫害监测系统、茶园测绘监测系统、茶园遥感识别系统等茶园智能监测模块,集成茶园水肥自动灌溉系统、茶园无人机飞防技术、茶园防霜设施、茶园轨道运输机、智能采茶机器人等智慧茶园调控模块,以综述智慧茶园技术集成与应用。利用智慧茶园管理系统的大数据及云计算有机实现茶园智能监测、智慧调控,通过精炼各种技术的合理搭配打造智慧茶园建设模板,有的放矢应用于当前智慧茶园建设,并展望“十四五”期间及以后智慧茶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如今,茶园的多功能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茶园的主题和内容也逐渐产生出休闲茶园、观光茶园、体验茶园、摄影茶园等新的功能。这些功能与现代人们的需求相吻合。人们对于茶园创新性的期待,促使包括休闲茶园在内的茶园文化多元化发展。本文介绍了休闲茶园的适用性,阐述了休闲茶园的一般功能。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环节,分析休闲茶园的景观设计,对比了各自的表现形式和效果作用。最后,重点从色彩运用的角度探索休闲茶园内外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省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意愿,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安溪县181户茶农的调查结果发现,当地茶农茶园规模小而分散、生态建设跟不上、对生态茶园理解不够准确、建设能力不足,对生态茶园建设的决策谨慎,存在劳动力缺乏、资金不足等困难,进一步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得知,生态茶园建设成本和生态茶园的收益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生态茶园建设培训和生态茶园建设补贴力度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相邻茶园生态情况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强茶园生态建设的培训与引导、组织连片建设与示范、优化补偿方式、提供专业服务以降低管理成本、以养代补提高收入预期等措施补偿生态茶园建设的外部性,激发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积极性,促进生态茶园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宋代茶园的茶叶商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德臣 《中国茶叶》2010,32(5):44-46
宋代的茶园主要有小农茶园、专业户茶园、寺院茶园、国营茶园。这些茶园均程度不同地参与了茶叶的商品生产,或者为茶叶商品交换提供了货源。比较而言,民营茶园是茶叶商品的主要提供者,尤以专门从事茶业生产的园户为代表。小农茶园是宋代最主要的茶叶生产方式,其次才是专业户,寺院只向市场提供少量茶叶,国营茶园基本模式是自产自销。  相似文献   

5.
针对安徽省霍山县茶叶生产现状,分析了霍山县茶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幼龄茶园与改造茶园的修剪、生产茶园的修剪及机采茶园的改造等方面提出了霍山茶园修剪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6.
潘铖  韩善捷  韩宝瑜 《茶叶科学》2015,35(4):316-322
选择树龄相同、品种为安吉白茶而栽培管理模式不同的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丰产茶园,以及种植安吉白茶和龙井43等40多个品种的茶树品种园,通过在1周年内每2月1次的调查,发现:①从品种园、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至丰产茶园,天敌种数和个体数递减;三行密植茶园总个体数最大。②在垂直分层上:天敌种数和个体数在丰产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品种园中皆以中层最多,在有机茶园中则以上层最多;害虫种数在丰产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品种园中以中层最多,在有机茶园中以上层最多;害虫个体数在丰产茶园和三行密植茶园以下层最多,在品种园和有机茶园以中层最多;③在水平分布上,除了品种园,其他3类茶园东、西向天敌种数之和、个体数之和分别大于南、北向天敌种数之和、个体数之和;④在茶丛内、外层,4类茶园皆以内层害虫种数和个体数略多;外层天敌种数和个体数略多;⑤12月至翌年2月的越冬期间,物种数相对较少;4月、6月和10月物种数相对较多;⑥从有机茶园、品种园、丰产茶园至三行密植茶园,多样性指数递减。分析认为:尽管树龄、品种等相同,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的不同管理模式可导致4类茶园节肢动物群落时空格局和多样性的显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茶园间作柑桔杨梅吊瓜对茶蚜种群数空特征影响和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间作经济作物对茶蚜种群数量和空间特征的影响,选择乌牛早品种的纯茶园、乌牛早分别与杨梅、柑桔和吊瓜间作的茶园、以及安吉白茶与吊瓜间作的茶园,进行茶丛上、中、下层各虫态的茶蚜种群数量调查。结果表明:纯茶园茶蚜总个体数显著高于间作茶园,4种间作茶园茶蚜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乌牛早-柑桔间作、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乌牛早-杨梅间作、乌牛早-吊瓜间作茶园;纯茶园茶丛上层茶蚜个体数最多;纯茶园茶丛上、中、下层茶蚜百分比依次为49%、29%和22%,间作茶园上层蚜数百分比显著增大;聚类分析表明,乌牛早-杨梅、乌牛早-吊瓜、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聚为一类,乌牛早-柑桔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茶园各自成为一类。分析认为:间作明显地改变茶蚜种群数、空特征,对蚜群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福安市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特殊地理气候和茶园耕作等造成的茶园水土流失,影响茶叶生产,分析了福安市茶园水土流失现况、成因和危害,提出了防治茶园水土流失、建立生态有机茶园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求适合高山茶园的间作模式,探究不同间作作物对茶园主要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川西北茶园主要叶部病害种类;通过对茶-黄豆、茶-玉米、茶-李树、茶-厚朴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模式茶园叶部病害发生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山茶园主要叶部病害为茶饼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圆赤星病和茶赤叶斑病;4种间作作物中黄豆和玉米是较为理想的间作作物。茶-黄豆间作的茶园茶饼病和茶炭疽病发病率最低,两种病害发病率分别比单作茶园降低了85.12%和74.34%;茶-玉米间作茶园炭疽病发病率比单作茶园降低了49.76%。茶-厚朴间作茶园茶饼病的平均发病率为27.82%,是单作茶园的11.50倍。同时茶-厚朴间作茶园9月份炭疽病的发病率高达51.67%是单作茶园发病率的2.73倍。因此,黄豆和玉米是替代厚朴等林木类较为理想的高山茶园间作作物,间作黄豆可显著降低茶园病害的发生,减轻病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生态茶园的概念与关键建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现代茶园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生态茶园是指产地环境良好、生态因子相互协调、茶园园相优美、茶园管理绿色高效、茶叶产品优质安全、经济效益高、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茶园。阐述了目前生态茶园存在的茶园建设缺乏规划、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环境污染严重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生态茶园建设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蕉城区春茶采后的茶树、茶园及病虫害状况,总结提出春茶采后低产茶园改造和生产茶园田间管理技术要点,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觉晚 《茶叶通讯》2009,36(3):28-29
在假眼小绿叶蝉盛发期,对纱网遮阳的同品种茶树,在同时期调查虫口密度、被害指数,结果表明:遮阳的茶树虫口密度、被害指数比未遮阳茶树,分别增加67.84%、46.11%。  相似文献   

13.
茶园昆虫群落稳定性机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茶园常绿郁闭 ,茶丛内昼夜温差、湿度差小 ,小气候稳定 ,这些是形成稳定的茶园昆虫群落的基础。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增大了茶树昆虫的多样性 ;我国拥有的群落茶园、纯茶园等茶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以及单行条植、双行和多行密植及间作等栽培模式的多样化皆丰富了茶园昆虫的物种多样性 ,从而强化了昆虫群落稳定性。茶园昆虫物种的多样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链 ,成为茶园昆虫群落稳定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4.
从2009年开始,在茶庵铺镇松阳坪村茶园开展了以规范操作程序,强化质量安全,改善茶园环境,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农效益为核心内容的标准茶园建设探索与示范.特别是2011年在湖南省农业厅和常德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合作协议的指导下,标准茶园进入了快速建设期.本文旨在交流标准茶园建设心得,探讨标准茶园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合理间套作功能植物是茶园生境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能够遮光保温、保持水土、增肥促长、保持微域环境稳定;还能吸引天敌、驱避害虫,减轻茶园病虫草为害,有助于茶叶提质增效。但不合理的间套作会破坏茶园微域环境和争夺养料,进而影响茶树生长。通过综述近年来在茶园间套作功能植物及其对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方面的文献,主要包括茶园常见功能植物的种类、作用方式、功效和常见问题,以及间套作功能植物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病虫草害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应用间套作措施促进茶园病虫草害的综合调控和提升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南方丘陵红壤茶园的镁营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朱永兴  陈福兴 《茶叶科学》2000,20(2):95-100
根据当前国内外茶树镁营养的研究成果 ,结合笔者在湘南和杭州的试验研究 ,对丘陵红壤茶园土壤镁含量及存在形态、茶树中镁的营养状况、茶树缺镁症、茶园施用镁肥的效果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并据此对丘陵红壤茶园镁肥施用技术和镁肥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对茶园土壤及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有机肥是调控茶叶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施用有机肥对茶园土壤质量及茶叶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有机肥在提高茶园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矿质养分含量、缓解土壤酸化、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有机肥应用于茶园中可能引起的抗菌素与重金属等污染物富集的潜在危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机肥在茶园中的安全与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凯捷政和生态茶园基地为示范点,探索山区丘陵地带生态茶园适用耕作机的选型与操作技术,总结出耕作机在茶园管理中翻土、除草和施肥的应用技术,并对耕作机在茶园应用中的效果和效益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为耕作机在南方丘陵茶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GIS在茶园管理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凌文  郑永德  杨巍  陈潜 《茶叶》2007,33(3):140-143
本文简要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茶园管理领域的应用状况,建立基于GIS的茶园管理模式,并对GIS技术在茶园管理中的应用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