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卢曙光  杨琦 《食用菌》2003,25(4):40-40
双孢菇的春季管理 ,指的是 3~ 5月这段时间。这期间温度由低到高 ,pH值由高到低 ,培养料养分逐渐减少 ,病虫易侵害。双孢菇春管技术要点如下 :①调节温度 :4月中旬以前 ,外界温度不稳定 ,以增温保温为主 ,严防昼夜温差过大。 4月中旬以后 ,外界温度偏高 ,要充分利用早晚通风 ,防止白天棚内温度过高。②调节 pH :培养料经过秋季出菇及越冬的消耗 ,pH值下降 ,因此应注意料内及覆土层中 pH的变化 ,要常用精密试纸测量 ,保持pH7~ 8,如果 pH值低于 7,应用 1 %石灰水进行调整。③调节水分 :由于春季温度变化较大 ,调水要以稳为主。 3月下旬开…  相似文献   

2.
目前,果树设施栽培发展比较迅速。由于保护地棚室基本上是一个密闭的系统,所以环境因子的调节是栽培果树能否成功的关键。1温度调节温度是影响果树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设施栽培必须根据树种和品种要求以及棚室内温度变化的规律,对温度进行调控。在冬、春季节,保护地内昼夜温差比露地大;晴天温差比阴天大,棚温回升快;阴天棚内增温效果不明显。因此冬季的主要目标是增温保温,而春季则主要是降温。1.1增温措施增温措施主要有:(1)用多层塑膜覆盖。如在大棚中再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温。(2)围草防寒。夜间在大棚周围盖一层1.0米左右高的草帘,…  相似文献   

3.
侯伟  孙艳霞 《食用菌》2010,(2):60-60
<正>双孢菇秋菇采收结束后,经过越冬管理可在春季再次出菇。但由于经过秋季出菇和冬季低温阶段,培养料中的大部分养分已被消耗,菌丝又受低温的影响,生命力相对较弱,出菇能力比秋菇明显降低。同时,春季气温变化由低到高,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王德明 《食用菌》2006,28(2):32-32
大棚双孢菇越冬期一般指当年冬至以后到翌年惊蛰这段时期。这段时期时间长、气温低,菌丝处于极缓慢或停止生长阶段,有时虽有少量子实体产生,但生产上无多大意叉。可视菌层干湿程度采用干越冬和湿越冬两种方法管理。干越冬是指大棚双孢菇在整个越冬期停水,使菇床通风干燥,等待翌年春季管理。湿越冬是指秋菇生产结束后,床面停止用水,  相似文献   

5.
孟宪聪 《食用菌》2002,24(5):11-11
华北地区春季气候逐渐变暖.平菇生产处在最后的管理时期,此时如加强管理,对提高产量,增加效益都十分有利。 春季平菇生长的特点:①平菇已进入生长后期,菌棒内失水过多,风量大,气温回升,蒸发快,空气湿度降低。②各种侵染性细菌活动频繁,且多次采收,菌棒上伤口较多,极易造成感染,尤其易发生细菌性锈斑病和腐烂病。③各种为害平菇类的害虫,随温度的升高开始大量繁殖,如菇蝇、菇蚊、线虫、菌蛆等。 春季管理应注意的问题;①调节光照,增加遮盖物,使棚内温度不致于上升过快,分批浸泡菌棒24小时以上,使其充分吸水,调节通风口的风量,并由白天通风逐渐过渡到夜间通风。②防治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发生速度很快,一旦发病  相似文献   

6.
金顶榆黄蘑周年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儒钦 《食用菌》2001,23(1):32-33
根据金顶榆黄蘑生长的环境条件和生产实践,笔者整理出其栽培法,以供读者参考。1 春季栽培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气温随着回升,北方可利用温室、南方利用大棚进行出菇或培菌,同时也是露地畦栽的好季节。1.1 出 菇 利用冬季培养成熟的菌柱、菌块,根据温室或大棚条件,内部能控制在15~25℃,能透进阳光和通风,即可采取墙式、床架或畦式出菇。其优点是可早上市,商品价值高。但应注意,有增温设施的温室,需要人为增加湿度和能控制通风透光。1.2 播 种 当温室(棚)内温度能保持在10~25℃,即可在温室或棚内直接播种。原料…  相似文献   

7.
双孢菇的春季管理是指3-5月份,一般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8℃以上时,就应进入春菇管理阶段。其间温度由低到高,pH值由高到低,发酵料养分逐步减少,病虫害逐渐侵染,因此应加强温度、酸碱度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冬季室外气温低,室内栽培榆黄蘑也须封闭出菇,管理难度大。据笔者实践,管理室内榆黄蘑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温度 榆黄蘑的子实体分化不需变温刺激,在15~26℃范围内都可现菇蕾,最适温度为17~23℃,温度低时菇体发育慢,颜色深;温度高时菇体发育快,颜色淡。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产量。立体栽培时,还需注意上下的温差,保持均衡。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6,(6)
正在平菇栽培过程中,有的菌袋发满菌后不出菇或头潮菇采完后,迟迟见不到第2潮出菇。以上两种情况,只要发菌正常,菌种温型合适,采取以下催菇方法则可顺利出菇。1温差催菇白天升高菇棚温度,夜间通风降温,人为拉大温差可刺激出菇。2光照催菇菌丝长满袋后,每天卷起菇棚草帘,让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光强时不要直射)。日照不方便的地沟或菇房,可用电灯光照射。3搔菌催菇对于培养料中过多添加麸皮、米糠或尿素等  相似文献   

10.
张研  侍书 《北方园艺》2005,(3):32-32
1 温湿度管理当夜温降至8℃以下时,除在棚内加盖二层膜,还应及时加盖草帘保温。管理中后期要让棚内辣椒多见光。即使阴天,也要注意适时揭除草帘让辣椒见光。量好天气,一般早晨8:30左右揭帘,见光增温,当棚内温度升至8℃至10℃时,可揭去二层棚膜,下竿一般3点半左右盖上大棚及草帘保温。中午温度高于28℃时应及时揭棚通风降温排湿。  相似文献   

11.
<正>大棚种植秋椒能延迟到元旦和春节上市。现将其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简述如下:1温度调节一般9月下旬是缓苗期,栽后5~7天密闭大棚增温促苗活棵,棚内日温维持在30~35℃,夜温13℃以上。缓苗后应适当通风,使棚温保持在28~30℃,高于30℃应通风降温,低于25℃时停  相似文献   

12.
夏季高温多雨,对设施蔬菜造成一些不利影响,管理上特别要注意以下七点:1加强放风、遮阳,调节棚内温度温度是影响蔬菜生长的关键。高温尤其是夜温过高,易造成蔬菜旺长。对于越夏蔬菜来讲,因其生长正处于高温期,棚内经常会超过40℃,影响蔬菜正常生长,要及时调控。除加大通风外,还要注意遮阳网、降温剂等遮阳降温产品的应用,尽量拉大昼夜温差,防止蔬菜旺长。一般情况下,当棚内温度超过35℃时,应在棚顶设置遮阳网降温,注意遮阳网  相似文献   

13.
正棚室蔬菜生长期间需要通风换气,目的是调节棚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的浓度及排出有害气体。菜农在通风换气时,应用适当的技巧,尽量减小通风对蔬菜生长的影响。1.温度要求。根据棚室内所种蔬菜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一般须在棚室内温度高于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时进行换气通风,预防冷害或冻害的发生。2.放风量要求。棚室通风换气坚持从小到大、顺风向放风的原则,注意调节棚室内局部温差,在高温处相对早通风,放较大风口;在低温处相对晚通风,放小风口。同时,防止冷风直接吹向蔬菜植株,造成蔬菜叶片和幼果遭受冷冻伤害。关闭放风口应由大到小、由多到少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光照比较充足,大棚蔬菜生产管理进入关键时期。春季大棚蔬菜管理关键环节及其技术措施如下:1光照和温湿度管理阳光是植株叶片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植株的长势,春季大棚内空气湿度较大,温度高、湿度大常会引发各种病害的发生,适时通风降温降湿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放风方法为: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夜间14~16℃,当棚内温  相似文献   

15.
香菇越夏后,菌袋中的营养和水分有了较大消耗,菌丝较弱,且出菇时又已进入秋季,此时若出菇管理措施不当,容易出现减产乃至绝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4]。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总结了越夏香菇秋季出菇管理的技术要点,为广大香菇栽培户提供参考。1香菇出菇大棚主要构造和设施香菇出菇大棚长40 m,宽9 m,大棚上布置带有电动卷帘机的保温被(图1),用于调节棚内光照、温度,棚内设有间隔1 m的喷水管。管上每隔1 m设雾化喷头,用于降温增湿,由自动控制器控制喷水时间和次数。棚内放铁制层架(放置菌棒),层架共有5层。大棚后墙每隔0.5 m均匀开设边长0.2 m的正方形通风口。  相似文献   

16.
正1温度管理1.1定植至坐果初期:定植到缓苗期一般不通风。为促进缓苗,白天要保持较高温度,一般在25~30℃,若白天温度过高,则应适当短时间通风降温。缓苗后,白天应逐渐放风降温,夜间温度过低时,应在下午及早封闭风口,傍晚要及时盖草苫。白天可控制在20~25℃,夜间15~16℃。1.2冬季寒冷阶段:这段时间要减少放风量,缩短放风时间,但要坚持放风,因为放风的作用不只是调节温度,还有通风换气,补充二氧化碳,排湿降湿的作用。此时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15~  相似文献   

17.
唐三定 《食用菌》2006,28(3):37-38
利用一定海拔高度山区日照少、昼夜温差大的自然条件,通过选育较耐高温的品种,采取降温措施,对秀珍茹进行室外反季节(夏季)栽培。5月份配料接种,菌丝35d长满料袋,5~7d现蕾,10~12d成熟,存22~26℃温度的条件下.可出3潮菇,产最比春季平均低24.2%,鲜菇销售价格比春季平均高50%。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闽北遮雨设施棚内不同地表覆盖和套袋处理的温度变化,及其对红提单果粒重、果粒大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有利于提高浅层地温,套袋可以降低果实微域环境的空气温度;不同覆盖物的增温效果与不同套袋的降温效果组合,可使果园小气候达到动态平衡,这是提高红提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郑世发 《长江蔬菜》2010,(23):24-27
4徒长苗(高脚或高脖苗)、老僵苗 4.1徒长苗 幼苗纤细,节间长,叶片大而薄,叶色淡,叶柄和茎柔嫩,易折断,根系发育不良,根系少,根小。这种苗易被病菌侵染,抗冻抗热性较差,花芽分化少,易化瓜及落花,定植成活率低。主要原因是苗期温度过低,通风不及时,光照不足,特别是阴雨天多,或棚内覆盖物晚揭早盖,夜温高,或营养土中氮肥、水分过多,苗子密度过大。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一般均采用发酵料床栽方式,棚内出现病虫害不易控制,特别是安排在前半年(4-6月)出菇的菇棚因棚内高温高湿病虫害很难防治,严重影响产量品质。一年中前半年为双孢菇淡季,价格颇高。为此,近年来,我们摸索用发酵料袋栽双孢菇,已取得十分理想成效。现将这一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