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中国30个省区的数据检验了中国经济相容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程度,结果表明:各省区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与相对价格的关系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对各省区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与相对价格进行逐个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有23个省区的数据符合理论所预示,这也从一个角度提供了各省区通货膨胀率长期存在差异的解释。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率的差异与各省区的实际汇率之间存在较弱的长期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新组合 95杂-3、95杂-8为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1995年分别以玻利马胞质不育系JA4、JA3为母本和分别以自育恢复系JR8、JR6为父本经三系杂交选育而成.1999年双双进入省区试,2001年通过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待审定.在两年省区试中产量名列前茅,抗病性优于对照(蓉油4号),生育期早于对照,含油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业生产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效率DEA-Tobit模型对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林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分析中国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林业生产效率整体偏低,空间分异显著;财政支林比重、林业人力资本、林业科技水平等指标对高效率省区林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低效率省区林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城市化水平对高效率省区林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低效率省区林业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肥面源污染环境风险时空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合理施肥,防治化肥面源污染,对中国化肥施用的环境风险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模型和环境风险评价方法,计算中国各省区时空维度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评价化肥施用环境风险程度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近25年来在200~300 kg·hm~(-2)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43 kg·hm~(-2),近15年来的平均值为251 kg·hm~(-2),与国家环保部生态乡镇建设规定的化肥施用强度标准基本吻合;总化肥施用在1994年由环境安全转为低度风险,氮、磷、钾单质化肥施用分别在1988、1999、2008年由环境安全转为低度风险状态;2014年中国总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平均为285 kg·hm~(-2),化肥施用环境风险指数平均为0.54,氮、磷、钾化肥风险指数平均分别为0.54、0.53、0.49,化肥施用总体处于低度环境风险;2014年西藏等11个省区化肥施用处于环境安全状态,辽宁等16个省区处于低度环境风险状态,河南、海南和天津三省区处于中度环境风险,陕西处于严重环境风险。总之,中国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自1994年进入低度风险状态,并呈现上升的趋势,自2006年以后有所降低。2014年全国各省区的化肥施用环境风险程度总体为低度环境风险,但省区之间差异较大,各类风险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中国2003~2007年专利受理量和授权量平均增长率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其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专利受理量的年均增长率在5.77~95.90%,专利授权量增长率在-3.11~81.25%,其中位于中国东部和西部部分省区的增长率较高,对全国的贡献较大。中国专利受理和授权增长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值分别为在0.1535和0.0921,不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现象,整体上呈随机分布特点;但在局部地区专利受理和授权增长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其中专利受理增长率“低-低”关联的省区主要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区域,专利受理增长率“高-高”关联的省区则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专利授权增长率“低-低”关联的省区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而专利授权增长率“高-高”关联的省区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运用1996-2015年全国及各省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等数据资料分别测算我国18个玉米生产省区的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结合GIS技术探讨1996-2015年全国玉米生产省区综合比较优势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以后全国玉米生产集中度排名格局基本形成且保持稳定;我国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北方春播玉米区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1996-2015年具有玉米生产规模优势的省份保持相对稳定,同期我国玉米种植省生产效率比较优势相对较集中,多数省份玉米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在0.5-1.0与1.0-1.5区间内;全国玉米种植省的综合优势指数(AAI)与效率优势指数(EAI)变动趋势存在相对一致性。依据1996-2015年玉米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将全国18个玉米种植省分别归入玉米种植优势“双低省”、“效率优势省”、“规模优势省”及优势“双高省”四大类,并根据类别特征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正>对论文来源分布进行统计能够更好地了解刊物的地理覆盖范围。图1为2008-2011年《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杂志的论文来源分布情况。图1表明,该刊论文来源较为广泛,遍布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且集中在北京、江苏、山东、四川、云南等省区。2008~2011年间,该刊总论文量和各省区分布的论文量都有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绎济基础薄弱是海南的基本省情.但是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资源和环境时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严重,实现海南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迫在眉睫.通过对海南省和周边省区及东部部分发达省区作为参照物,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南省和周边省区及东部发达省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对比研究.寻找海南在在可持续发展中与其他省区所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近11年审定的水稻品种及今后水稻育种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1991-2001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省区试产量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它们的抗性和稻米品质,并对福建省今后的水稻育种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98-2009年,以中双4号与本单位材料94-18杂交并回交,育成了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不育系6918A,以华油杂3号为母本与本单位筛选鉴定双低优质株系95-135进行杂交并回交,育成了优良恢复系135C,选配出优良组合F2007-2,经过3年省区试,表现为优质高产,增产潜力大,抗病、抗倒伏等特点,2011年4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最大的生猪生产省,全省肉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均在东北地区占有很大的比重。辽宁省生猪生产是全省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辽宁省生猪生产发展迅速,2001—2010年的肉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增幅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首先介绍辽宁省生猪生产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影响辽宁省生猪生产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辽宁省生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猪的屠宰试验证明,运输应激不但引起猪的死亡率升高、而且直接影响肉品质量。运输距离和环境温度是引起肉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凡兰兴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42-2545
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大幅波动,对人民生活水平影响很大。在分析猪肉价格波动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养猪业的发展对策。分析表明,对养猪业发展支持力度不足和方法欠妥是猪肉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养猪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我国应在补贴种粮的同时,大力发展养猪业,除了在生产领域反哺外,还要加大在流通领域保护的力度,既要支持规模化养殖户的发展,又要兼顾散养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猪肉及生猪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屡屡受到抵制,主要原因是畜产品的质量问题和动物福利没有得到重视。这一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并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简要分析阐述了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养猪工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通过改善养猪工艺来提高动物的福利,从根本上改善猪肉产品的质量,为保障猪肉产品安全,提高国际贸易水平提供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猪是多产家畜 ,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可达 10~ 11头。中国猪有较好的繁殖性能。猪的繁殖技术是养猪业的重要问题。猪的繁殖技术包括配种、怀孕、分娩和哺乳等。母猪繁殖技术又是生产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母猪繁殖率和窝产瘦肉量是发展商品猪生产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提高母猪繁殖率和窝产瘦肉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其原因,在溯源追责的大框架下,基于产业链视角,借鉴社会共治理念,利用对北京市生猪养殖与流通、生猪屠宰加工、猪肉销售等环节利益主体的系统调研,全面深入地分析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现状、问题产生的逻辑机理与治理路径。研究发现:北京市猪肉质量安全状况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隐患,生猪养殖环节存在养猪场户将病死猪扔掉、使用禁用药、未严格执行休药期、增加兽药使用剂量以及生猪购销商对生猪注水的情况;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检测还有隐患,无害化处理方式也存在能否可持续的压力;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都存在注水肉销售、不新鲜猪肉销售等问题;根据猪肉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源头控制和法律宣传、加大检测力度和惩治力度、建立生猪购销商登记备案制度和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定点屠宰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建立完善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和加强溯源追责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014年中国猪肉供应、消费和贸易情况以及对市场的影响,进而总结归纳了生猪产品市场价格走势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014年猪肉阶段性供应过剩特征明显,生猪价格快速下跌后又快速反弹,第4季度进入低位震荡。受能繁母猪存栏连续下降影响,未来生猪供应量将会下降,猪价春节前仍然回升,但幅度不大。2015年下半年有可能出现生猪阶段性供需偏紧情况,生猪市场总体要好于2014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生猪市场的状况,明确了影响猪肉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黑龙江省猪肉市场周期波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猪肉可追溯体系对保障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构建政府契约激励模型和市场声誉机制模型进行理论探讨,利用北京市实地调查的2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典型案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猪肉可追溯体系通过质量安全监控力度的增强和声誉机制起到规范屠宰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作用;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带来的政府监管力度和监管效率的提高有助于遏制屠宰企业的道德风险活动和机会主义行为;声誉机制在解决猪肉质量安全问题上可以和显性激励机制一样起到激励约束屠宰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作用,但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猪肉溯源水平的影响。政府应适时对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进行绩效评估,在深化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大对猪肉质量安全违规行为的监控和惩治力度,并充分调动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猪肉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莉  郭庆海  史洺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12-20814,20818
采用速度法对东北地区猪肉产量波动特征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影响东北地区猪肉产量波动的因素,并提出了保障东北地区猪肉产量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即:发展集约经营的生猪生产模式、加大支持科技支持力度、健全重大疫病监测与防控体系、落实生猪保险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