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之一——促前胸腺激素(PTTH)是由脑中央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为了探索PTTH分泌的调控机制,我们以蓖麻蚕为材料,对生物胺和环化核苷酸在其中可能的作用进行研究.注射外源生物胺、胰岛素和20—羟基蜕皮酮的休眠蛹和去脑蛹,仅20—羟基蜕皮酮  相似文献   

2.
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家蚕促前胸腺激素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贡成良  小林淳  金伟 《蚕业科学》2000,26(3):150-154
携带有家蚕促前胸腺激素PTTH基因的重组转移载体pHcMU1PTTH(含有麻蝇毒素IA信号序列 )与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HcNPV)基因组DNA共转染SPIM细胞 ,经 2轮空斑纯化 ,筛选出重组病毒HcNPVPTTH+ ,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 :在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PTTH的存在 ,说明麻蝇毒素IA信号序列可被SPIM细胞识别。用抗PTTH的兔血清进行Westernblot分析可显示分子量为2 0ku左右的 2条带 ,但当培养液内加入衣霉素时 ,仅出现 1条分子量小于 1 8ku的信号带 ,推测 2条信号带的产生与糖基化修饰不一致有关  相似文献   

3.
三、脑激素 1、化学性质脑激素也称促前胸腺激素,是由神经分泌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神经分泌物质,具有激活前胸腺,促使分泌蜕皮素,引起蜕皮的作用,对控制昆虫发育十分重要。石崎和市川(1967)从118,000个蚕脑中提取了纯化  相似文献   

4.
张坚  华刚 《江苏蚕业》1992,(4):53-55
<正> 甾体类激素属非含氮类激素,是一类古老的内分泌激素,目前国内外对它们的研究正日趋深入和广泛。过去人们一般认为昆虫体内只存在脱皮酮及其衍生物,而且认为蜕皮酮这类甾体酮只有昆虫具有。八十年代以后,人们对此有了新的认识,Catalan,R.  相似文献   

5.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4):56-57
核多角体病是蓖麻蚕的一种主要病害。蚕儿食下病毒多角体后,在中肠碱性胃液的作用下,多角体溶解,释放出病毒粒子。这些病毒粒子首先在中肠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进而侵入血细胞、脂肪细胞及真皮细胞,生殖腺膜细胞也有寄生。病重时,丝腺、神经细胞都有多角体形成。 蓖麻蚕核多角体病仅能水平传播,食下传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感染病毒后,小蚕期经过3~4天,大蚕期经过5~7天发病死亡,死后蚕体变软。染病的蚕儿,食欲减退,发育迟缓,出现较多的小蚕、迟眠蚕、半蜕皮或不蜕皮蚕。蚕儿狂躁外爬,蚕体环节肿胀,节间膜发亮。重病蚕,背部及两侧气门处…  相似文献   

6.
家蚕的蜕皮与变态是由前胸腺所分泌的脱皮激素(Molting Hormone 或Ecdysleroid以下简称MH)及由咽侧体所分泌的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以下简称 JH)所控制的,而促前胸腺激素(Prothoracicotropic Hormone,以下简称 PTTH)能否刺激前胸腺分泌MH因前胸腺发育时期而异。笔者10多年来从家蚕之内分泌体系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各个激素之分泌的调控机制及相互关系远比我们想像的要来得复杂得多,本文就隐性3眠蚕之发育,JH与MH之相互关系,PTTH如何通过二次信息刺激前胸腺分泌MH的以及家蚕的生长及发育是如何受到上述几种激素及其他生长因子所调控的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昆虫蜕皮的激素调控网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恩恩  李胜  曹阳 《蚕业科学》2008,34(2):370-374
昆虫蜕皮是由数种激素分级调控的一个重要生长发育过程。在蜕皮之前,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促前胸腺素(prothoracicotropic hormone,PTTH)并促进前胸腺中蜕皮激素(ecdysone,Ecd)的产生。随后,Ecd促进气门腺Inka细胞合成蜕壳启动激素(ecdysis-triggering hormone,ETH),同时抑制ETH的分泌,对ETH具有双重调控作用。血淋巴中Ecd滴度下降后,羽化激素(eclosion hormone,EH)促进ETH的分泌。最终,ETH启动昆虫的蜕皮。  相似文献   

8.
桑蚕遗传学是研究蚕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是蚕育种学和良种繁育学的理论基础.桑蚕作为遗传研究材料有十分突出的优点.它个体小,占用空间少,饲育容易;在卵、幼虫、茧蛹和蛾期都有许多不同的性状,这些性状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刺激下容易  相似文献   

9.
桑叶为桑蚕唯一最佳饲料,蚕从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赖以建造蚕体,维持生命和生产丝物质.桑叶新鲜度的高低,与蚕的食下量蚕体健康度和茧质的优劣都有很大关系.为了探索桑叶在离树后,在一定时限内  相似文献   

10.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2):58-58,37
八、眠起蚕管理蓖麻蚕(木薯蚕)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就眠蜕皮。全龄期要经过4眠,眠蚕不吃不动。这段时间蚕体生理变化复杂,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很容易感染疾病,必须细心护理。各龄蚕将眠之前皮肤有光泽,蚕体逐渐缩短肥大,肉瘤缩小,食欲减退,排出粪便,随即吐丝固定腹足,不吃不动而就眠。眠蚕经1天左右即可蜕皮。蜕完皮的蚕,皮肤松驰,开始爬动觅食。木薯蚕就眠迅速,采用蚕网除沙,注意适时加眠网,加眠网后给1~2次叶,进行眠除。蚕眠定后,如眠座上还有少数未眠蚕爬动,就加网提青,把未眠蚕提出来,另给叶子,并进行眠座整理,适当抽去残叶,保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讨有关家蚕成虫分化的咽侧体机能,在咽侧体摘出蚕,施行去脑手术,调查其后的发育状况.在化蛹前特定时期,除去咽侧体的个体,依化蛹蜕皮直后除脑,自普遍的品种,也可诱导蛹期长达60日以上的永续蛹.这样得到永续蛹场合的出现率,雄此雌高.又在只除脑而得永续蛹的蚕品种,依预先摘出咽侧体,可提高永续蛹出现率.自以上结果考察,依去脑易否产生永续蛹,不仅在脑激素(PTTH),通过咽侧体  相似文献   

12.
二、消化液中的抗细菌物质桑蚕消化液中抗菌性物质的研究,也是和饲料成份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Kushner等(1962)在研究新鲜植物叶子中的抗菌物质时没有测定到桑叶汁和蚕的消化液有抗菌力,但将桑叶汁的pH值调整到碱性一侧时  相似文献   

13.
蚕蛆蝇寄生的五龄蚕往往早熟,这首先需要简述一下控制蚕的眠和变态的三种激素,即: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脑激素由脑内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能激活前胸腺,促使分泌一种引起就眠蜕皮的蜕皮激素。每次蜕皮时由真皮细胞分泌的新皮,是哪样的皮?则决定于第三种激素,即由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当存在保幼激素时的幼  相似文献   

14.
鹅胸腺APUD(样)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透射电镜在鹅胸腺内发现一种APUD(样)细胞。这种细胞形态不规则,有突起伸入相邻细胞之间;胞核圆形,电子密度低,核仁明显;胞质内含有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丰富的细胞器。其主要特征是含有大量的多分布于胞质一侧的膜包小分泌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110~550nm,有些颗粒在界膜与内含物之间可见低电子密度的晕轮。根据其超微结构特征,可将颗粒分为3型:Ⅰ型颗粒为中等电子密度;Ⅱ型颗粒为均质状高电子密度;Ⅲ型颗粒在中等电子密度中含有一高电子密度的核芯。作者认为这种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并且很可能是分泌肽类激素的APUD细胞。  相似文献   

15.
随着蓖麻(木薯)蚕生产的迅速发展,养蚕数量、批数不断增加,农村劳力、蚕室、蚕具将逐渐紧张。故运用桑蚕壮蚕屋外育经验,进行木薯蚕屋外育的试验,具有现实意义。 桑蚕和蓖麻(木薯)蚕在饲养上有它的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例如,桑蚕屋外育长江流域一般在春期五月上、中旬进行,此时气温还不很高,秋季饲养通常也在30℃以下;而木薯蚕大量饲养则处在南方夏、秋季高温中,此时气温高,也很干燥。桑蚕屋外育一般用条桑喂蚕,而木薯蚕饲养则用叶片。因此,如何在高温干燥环境下,利用屋外育养好蚕,并根据木薯蚕的饲养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屋外养蚕的饲养技术,是这个试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桑蚕人工饲料廉价配方的试验(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人工饲料养蚕,是蚕业上一项重大改革,它打破了几千年来靠栽桑养蚕的框框,并为全年养蚕、实现养蚕机械化、工厂化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为认识桑蚕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各种营养成分的质和量的要求,推动营养生理研究的发展,为研究蚕病防治、选育桑蚕新品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  相似文献   

17.
桑蚕人工饲料的组成对比试验一九七六年,我们在中国农科院和江苏省蚕研所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始进行了桑蚕人工饲料的养蚕试验。桑蚕人工饲料的组成成分以中国农科院和江苏蚕研所的配方为基础,并参考日本桑蚕人工饲料的有关组成成份,对一些配方进行养蚕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家蚕内分泌学的激素实验技术,包括实验材料蚕的饲育技术,家蚕幼虫血液采取法,蜕皮甾醇,保幼激素、促前胸腺激素的抽出法,激素的稀释、涂布、注射、添食等处理方法,为调查内分泌器官功能而作的结扎、摘除手术的施行方法以及一些内分泌器官的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华刚  张坚 《蚕业科学》1993,19(3):172-174
<正> 随着科学发展、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国内外学者已开始广泛注意高等脊椎动物激素在昆虫体内的存在和生理作用。长岛荣一等曾发现蚕体内存在类似雄激素的免疫活性物质,Ohnishi E.和Ogiso M.等在家蚕卵巢内测定到雌二醇,并证明雌二醇能影响产卵量,此外在其它昆虫体内已检测到数十种非蜕皮酮甾体激素,国内学者何首林等利用~3H-睾丸酮,发现蚕体不同器官对雄激素的吸收和清除率不同,但至今还没有报道蚕体中是否存在孕酮类似物。本试验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家蚕四龄至蛾期血液、脂肪体、中肠和卵巢中内源性孕酮类似物的含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昆虫卵的蜕皮激素(大西英尔)1.前胸腺的甾类蜕皮素福田(1940)首先报道了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与蜕皮变态有关,4年后又报道了昆虫变态的内分泌机制。以后许多学者的研究,查明了昆虫蜕皮变态的激素机理,把前胸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形成经典学说。Karlson 于1943年着手分离蜕皮激素,1953年用500kg 家蚕蛹为材料,精制蜕皮激素,次年得到25mg 结晶,称为蜕皮素(ecdysone),它对丽蝇幼虫游离腹部显示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