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及时准确地反映面积达458000km^2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情况和建设效果,有必要对该工程进行工程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监测、工程实施进度及质量监测、植被变化动态监测、生态效益评估监测.提出了监测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流程.其监测方法有TM监测、SPOTO5监测、QuickBird监测.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天保林工程效益阶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监测要求,依据黔东南州地质、气候、地理环境因子,将全州十五个县(市)一个自然保护区进行固定监测样地设置,开始综合监测。对1998~2007年以来本州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阶段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对造林质量进行监测的标准及方法、实施监测的程序与机制。实施监测大大提高了造林质量,使造林合格率由第1年的82.3%提高到第3年的92.4%。这些方法可以在其它重点林业工程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南昌15年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监测,对工程实施的成本、成活率、生长差异性、郁闭时间、防火效果进行了综合比较,阐述了赣中北部低山丘陵地区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造林技术及造林效果,总结和提供了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5.
根据贵州乌江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和长防林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从系统论、控制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工程项目区到小流域,从坡面到沟口,面上调查与定位观测相结合,平行对比观测与单因子观测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分3个层次建立了能够代表整个工程实施情况的、科学实用的效益监测评价体系。该监测评价体系既能分别对不同植被类型进行监测评价,又能对工程项目区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监测评价。  相似文献   

6.
应用航天遥感技术大面积监测松毛虫灾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应用美国陆地卫星-5(Landsat-5)提供的卫星影像图片,对比了国家级松毛虫工程实施前后,辽宁西部朝阳地区油松林的被害情况,初步探讨了航天遥感技术在大面积监测森林病虫害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森林与人类》2003,23(1):36-36
2003年1月4日,陕西省大熊猫监测研究中心正式宣布成立,该中心是国内首家为了定期监测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多年来,为了保护好秦岭的大熊猫,国家和陕西省组织开展了多次调查工作,并先后建立了11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覆盖了陕西省70%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同时,在保护区以外实施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程以及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大熊猫走廊带建设项目,也对大熊猫基因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陕西省的大熊猫监测工作始于1992年,最初仅有佛坪自然保护区等极少数保护区开展此…  相似文献   

8.
为迅速遏制并扭转松毛虫连年发生及灾害严重的局面,逐步实现可持续控灾战略,2000~2002年我区在南宁等5个市、林场和宁明等21个县(区),实施了《国家级松毛虫工程治理项目》。项目通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施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虫情监测为依据,营林技术防治措施为基础,生物和仿生技术防治措施为主导,人工及物理等技术防治措施为辅助防治手段的综合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病自1982年由境外传人我国后,不断蔓延,黄山市周边一些地区先后发生疫情,对“黄山松”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黄山市实施了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一期工程,采取监测普查、检疫检查、专项执法行动等工程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有效地阻止了松材线虫病的入侵。目前,全市尚未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0.
石屏小白得林区云南松工程造林成效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石屏小白得林区云南松工程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工程造林实施的技术措施;通过工程实施资料和固定样地监测材料,对小白得林区云南松工程造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经成效分析得出工程造林质量高,幼林生长迅速、丰产、优质。6年生云南松林分每公顷的蓄积量为32.922m^3,是一般造林最好林分的1.1倍,总体设计预测值的2.04倍。预测其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也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为速生丰产优质的云南松用材林基地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参与式方法在旺苍县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中的运用,总结出参与式方法在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和年度作业设计中的应用步骤及方法。并认为参与式规划是实现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为出点,对贵港市作了认真的调查与规划设计,编制了方案,并提出了工程建设实施的措施,该项目实施后将利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尹平 《四川林勘设计》2005,(3):36-39,46
四川省在我国最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1998年开始,随着天然林采伐的停止。四川省的人造板产业遭受了全面的原料危机,绝大部分人造板企业纷纷停产、关闭。禁伐近六年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大力发展以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四川省的人工林和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以非规格小径材为主体的木质原料供应来源,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省人造板产业的发展。事实证明:禁伐区人造板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首先在于发展原料生产。增加原料供应,开发新的原料种类和来源。  相似文献   

14.
构建基于ArcGIS的林业工程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提高林业工程数据管理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出发,探讨构建基于ArcGIS的县级林业工程信息系统的方法和步骤,以期为建立多层级互联共享的林业工程信息系统储备基础数据和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逻辑框架方法是科研课题计划、监测和评价过程中使用的一个工具。它用于阐明项目投入与项目各级目标(研究活动、研究结果、项目目的和项目的总目标)间的逻辑关系。在形势分析(问题分析、目标分析、战略分析和参与人员分析)的基础上,科研人员使用逻辑框架方法可以撰写高质量的项目文本;项目管理人员可以确定项目进展的监测和评价指标以及项目达到预期结果所需具备的必要条件。逻辑框架方法因其简洁、全面、易于掌握而在欧美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省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文章简述了四川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出现的新条件,总结了两大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晓云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6):147-150,154
金碧公园是2003年昆明市重点绿化工程之一,设计以植物作为主要构成元素,融汇地域文化。介绍了项目背景、概况、公园定位,阐述地域文化、营造特色空间、建设生态园林的总体构思,并着重阐述项目设计中的雾森景观系统、招引鸟类工程、传统文化运用等精彩设计。论述了项目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新创意,并对整个项目建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对新形势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回顾、总结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工程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是天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四川在建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成效及经验,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变更名称、贯彻森林分类经营原则、调整营造林方式、扩大土地种类对象、提高建设标准、改进管理措施等政策调整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05年,会泽县退耕还林(草)面积为1.67万hm2,预计30a后活立木蓄积可增加39万m3.退耕地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地表径流比退耕前显著下降.于2006年5月在金钟镇5个有代表性的自然村共抽取了50户退耕农户进行调查,经分析认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对农户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是:推动了农户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使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增加;各类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不大,农产品产值结构变动较大;提高了农户总体福利水平.提出了保障工程可持性的对策和措施:对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促进农户收入多元化,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