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北省近20年耕地资源安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资源的安全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91-2010年河北省耕地资源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动态变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耕地资源安全状态进行定量评价,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资源安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间,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时序变化明显,介于不安全状态和较不安全状态之间。其中数量安全指数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质量安全指数呈明显的增长趋势,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影响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及自然因素。最后,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改善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水平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河北省耕地资源的现状以及城市化对耕地保护造成的压力,提出了在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耕地变化趋势分析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近50多年来河北省耕地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详尽阐析了1997~2004年河北省耕地资源数量下降的状况及其构成,探讨了河北省耕地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县域耕地资源利用分析——以河北省辛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的耕地资源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耕地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河北省辛集市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辛集市耕地资源利用中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化程度、加强土地整理、注重耕地资源生产能力保护等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以河北省为例,综合运用粮食供需平衡法和耕地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对河北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河北省粮食耕地盈余154.15万hm2,人均盈余0.018 9 hm2,其中只有张家口与秦皇岛2个市处于赤字状态,其他城市均呈现粮食耕地盈余;从改进的耕地生态足迹模型测得河北省2013年耕地生态赤字高达163.91万hm2,人均赤字0.017 8 hm2,其中仅有张家口市、唐山市与廊坊市处于耕地生态盈余状态,其他城市均呈现耕地生态赤字。在同时考虑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情况下,将河北省11个市划分为3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给付区(石家庄市、秦皇岛市、保定市)、3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受偿区(张家口市、衡水市、邢台市)和5个平衡区(承德市、唐山市、廊坊市、沧州市、邯郸市)。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重视角出发对河北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进行研究,其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河北省耕地补偿的经济关系,对于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与耕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土地整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瑞兵  周进生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109-111,169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均土地资源匮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耕地质量退化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一方面现有耕地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要继续占用大量土地。而土地整理是采用工程措施将现有的大小不一、高低不平、渠道不畅、道路不通的农田改造为标准农田。大力发展土地整理,对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性质、规模、内容、投资力度等多方面的调查,分析河北省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土地整理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畜禽粪尿养分资源分布及其污染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结合国内外研究,确定河北省畜禽粪尿资源的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估算了河北省畜禽粪尿产生量及其中的氮磷养分的含量、CODCr含量和单位耕地承载量,旨在为制订河北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4年河北省畜禽粪尿耕地承载量为38 t/hm2、单位耕地粪尿N承载量为182 kg/hm2、单位耕地粪尿P承载量为54 kg/hm2。畜禽粪尿CODCr、BOD5、NH3-N总量分别为524、442、52万t。耕地畜禽粪尿承载量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平衡,承载量大的主要分布在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地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持续状况四个层面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了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994-1999年为波动阶段;2000-2003年为平稳阶段;2004-2008年为上升阶段;(2)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主要为人均耕地、劳力投入、复种指数、地均产量、劳均产值和非农指数。从长远来看,人均耕地和劳力投入的障碍度呈上升趋势,非农指数的障碍度呈下降趋势。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耕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尹力军  张新锋  郝瑞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96-10598
依据河北省1952~2006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硅济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该省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是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对河北省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北生态省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省生态省建设阶段目标分解的基础上,重点针对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资源保护和文明生态村创建等内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吴军  程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48-4750,4829
以山东省安丘市为例,在介绍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耕地资源结构变化、耕地变化动态的区域差异3个方面分析了安丘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从基于粮食需求的耕地需求预测(人口规模预测、人口粮食占有量、粮食单产预测、复种指数预测)、经济作物生产对耕地需求预测、耕地需求目标3个方面探讨了探讨了影响耕地资源需求目标的因素,采用多项式预测模型和线性预测模型探讨了基于时间序列的耕地资源目标预测,为安丘市规划期内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呈逐年增多趋势,人均耕地数量相对稳定;水浇地占耕地比重逐年减少,旱地占耕地比重逐年增多;各乡镇街道耕地动态变化区域差异不大;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的数量将会面临很大的压力,耕地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自然资源,应不断提高对耕地资源的保护程度,实现耕地 资源的持续利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并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进行相 应阐述,以期为水土保持与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郑楚亮  熊庆  宋晓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2):163-165
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开拓补充耕地的新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缓解人地矛盾,依据对共青城市耕地后备资源的全面调查,建立了园地补充耕地的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以共青城市为例,对利用园地补充耕地数据库的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共青城市耕地后备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增加耕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以融水苗族自治县可开垦土地、可进行耕地提质改造土地和可复垦建设用地为调查评价对象,采用3S技术、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土地、气候和区位等方面构建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调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性因子法,对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进行调查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揭示融水苗族自治县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为县域内的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分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耕地资源系统认知的演进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耕地是人类改造和利用地表而形成的最古老和最广泛的人地系统,耕地质量是耕地系统诸要素耦合状态的表达,耕地资源是在一定时间、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耕地开发利用价值的体现。本文厘清了耕地系统、耕地质量、耕地资源认知内涵与演进过程,解析了耕地资源的“自然-人文”构成要素与耦合关系、“水平-垂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协同与转换关系、“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与响应机制,以及“经济-生态-社会”服务价值与演变规律,构建了“二维要素-三重功能-多元价值”的耕地资源认知系统,提出了系统认知耕地资源的新思路,解构了耕地资源内部机制与外部价值,以期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及自然资源资产“两统一”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耕地保护与资源利用新格局构建。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认识耕地资源价值结构组成,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以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为研究对象,应用收益还原法、成本替代法、生物当量因子法等方法对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耕地资源价值进行核算,对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襄垣县2017年耕地资源价值为75.57万元/hm2,其中耕地资源经济价值为26.23万元/hm2,生态价值为25.4万元/hm2,社会价值为23.94万元/hm2;2)高程、坡度这两类地形因子对襄垣县耕地资源价值存在显著负面影响,大面积的矿山开采对襄垣县耕地资源价值有一定的负面效应;3)距河流、国道、高速公路、县道的距离与耕地资源价值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距主要道路与乡道的距离与耕地资源价值呈显著负相关,距省道和铁路的距离与耕地资源价值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可为核算耕地资源价值,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和耕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汪鹏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119-122
经济发展、城市化及土地政策是影响耕地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包括重庆在内的7个市及经济区耕地资源与以上3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近15a来各地区耕地资源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耕地年均减少率在各地区间梯级排列。其中,重庆市耕地减少率仅高于天津市和京津冀地区,而北京市耕地资源消耗率居所有地区之首。提出了重庆市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和保护耕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广西耕地数量与质量现状进行了概述,从人地矛盾突出、耕地资源重用轻养、土壤污染严重、农田撂荒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占优补劣、耕地补充重开发轻整理等方面分析了广西耕地质量降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科学用肥用地,提高政策保障能力、科学配置耕地资源,完善耕地征用机制、增加高产田(地)征用成本,依靠科技开展耕地整理、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整治力度等措施,以提高广西耕地质量,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论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本文分析了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耕地资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可以促进耕地资源安全程度的提高。提高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的协同保障措施:进口部分粮食,推进土地整理战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相似文献   

20.
广西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耕地资源持续减少引起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耕地资源评价已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客观准确评价可以为耕地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14个地区为例,运用ArcGIS、SPSS和MathType软件,对研究区域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