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引言应用人工瘤胃法调制小麦秸,就是在家畜体外,模仿反刍动物瘤胃中的环境条件培养瘤胃细菌,促使小麦秸发酵,以提高其营养价值的一种方法。赫西白格尔等(Hershberger etal.,1959)明白指出瘤胃中的环境条件,可旧纳为五点:(1)缺氧,(2)含有某些必需的矿物质,(3)纤维质供应丰富,(4)具有可溶性的醣,(5)铵氮的供应。此外,瘤胃的温度(39℃左右)及瘤胃中的 pH 值(6.9左右),当然也是重要的条件。提高小麦秸的营养价值,至少应表现在调制后,纤维质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与纯蛋白质及维生素 B组的增产三个方面。非反刍动物,无有瘤胃,不易消化纤维质,而对于挥发性脂肪酸则可以直接吸收利用;对于纯蛋白质与维生素 B 组,则需要较为迫切。因此,应用人工瘤胃法调制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宗兹(Zunz)曾于早年指出反刍动物瘤胃能利用非蛋白质氮合成微生物蛋白质,然后在消化道后部将微生物蛋白质消化。莫尔等(Moir et al.,1950),检查瘤胃合成的蛋白质,阐明这类蛋白质主要是由嗜碘球菌的屍体所组成。李得等(Reid et al.,1949)用绵羊的瘤胃细菌饲喂大鼠,测得其真实消化率为65%,其蛋白质生物价值则为80。麦克洛特(McNaught,1950)用牛的瘤胃细菌作相同试验,测得其真实消化率为73%,其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则为88。陆士里等(Loosli etal.,1949)用不含任何必需氨基酸的日粮饲喂绵羊后,由羊的瘤胃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反刍动物瘤胃有合成维生素 B 组的作用,早已有人提出。麦克叶尔洛埃等(McElOryet al.,1940)用每克干物质含有0.3微克核黄素的日粮饲喂牛及绵羊,在瘤胃食糜中分别测得每克干物质含有25与33微克的核黄素。在人工瘤胃法调制小麦秸过程中是否能合成核黄素,借可提高小麦秸的营养价值,是本试验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本研究报告第一部分曾经指出,在应用人工瘤胃法调制小麦秸过程中,培养基与矿物质溶液是必需具备的条件。缺少它们,可使挥发性脂肪酸产量较对照组减少一半。但是对照组中所用培养基与矿物质溶液初步简易配方仍过于复杂,不便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因而有更进一步简化的必要。本部分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索用一般在农村中容易获得的原料,配制一个简易配方,供人工瘤胃法调制小麦秸时应用,同时可以获得提高营养价值相同的效果。此项效果是根据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的多少衡量的。  相似文献   

5.
用瘤胃尼龙袋法评定氨化麦秸的饲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采用尼龙袋法对四种供试饲料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评定尿素氨化麦秸的饲用价值。四种供试饲料为氨化麦秸(Ⅰ),麦秸(Ⅱ),麦秸加玉米粉(Ⅲ)和麦秸加豆饼粉(Ⅳ)。试验分12小时和48小时两个消化时间段进行。结果表明瘤胃消化48小时后饲料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消失率均比消化12小时的高(P<0.05;P<0.01)。Ⅰ号料的DM、OM、CP、NDF的瘤胃消失率均显著地高于Ⅱ号料(P<0.05;P<0.01),且其中CP、NDF和ADF的瘤胃消失率亦较Ⅲ号料高(P<0.05;P<0.01),而在Ⅰ号料和Ⅳ号料间无显著差异(P>0.05)。麦秸经氨化增加的粗蛋白具有和添加的豆饼粉或玉米粉中所含粗蛋白相似的饲用价值。氮化处理促进麦秸粗纤维消化利用的效果和添加7.7%的豆饼粉相当。  相似文献   

6.
瘤胃微生物不同种群对小麦秸体外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设置5个处理组,研究瘤胃微生物不同种群对小麦秸的降解作用。结果发现:瘤胃细菌在整体上对纤维素性物质的降解力强;瘤胃真菌也能降解部分粗纤维类物质,但作用较小;瘤胃细菌和真菌在降解中具有一定的互作关系。体外干物质降解率、总挥发性脂肪酸、总气体产量、总甲烷气体产量、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可以作为评定瘤胃微生物降解活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氨化秸秆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研究的利用秸秆作为反刍动物粗饲料的新技术。研究氨化秸秆的活体外消化率、消化速度与蛋白质降解率,对于科学地评定其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法和化学分析法,测定了氨化与未氨化小麦秸的24h 产气量与粗蛋白含量,根据 Menke 等(1979)提出的复回归公式计算其有机物质消化率(IVOMD)。  相似文献   

8.
小麦秸经尿素(4%)氨化5~8周后,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99倍。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等的瘤胃尼龙袋消失率分别从未处理的64.21%、65.87%、68.16%、39.51%增至69.27%、72.57%、68.88%、42.44%(p<0.05)。以小麦秸为主(占60%)的日粮饲喂40只内蒙古细毛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研究氨化与未氨化小麦秸对绵羊日粮消化率、采食量、日增重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氨化后,日粮干物质、有机物和酸性冼涤纤维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0.79%、11.02%和11.09%,秸秆的采食量和绵羊的日增重提高了13.63%和26.19%(p<0.05)。两组绵羊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明显的变化(p>0.05),而氨化小麦秸的氨平衡极显著(p<0.01)高于未氨化的小麦秸。  相似文献   

9.
为正确评定小麦秸和玉米芯在肉兔上的表观消化能(ADE)和主要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试验选择60~70日龄,平均体重(1.75±0.23)kg的商品代伊拉肉兔42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试验饲粮用套算法配制,小麦秸、玉米芯替代基础饲粮的比例分别为25%,20%和15%。预试期5d,试验期4d。结果表明:(1)总能(GE)、ADE和能量表观消化率的平均值分别为:小麦秸,13.52 MJ·kg-1,4.08 MJ·kg-1和30.15%;玉米芯,16.25 MJ·kg-1,2.00 MJ·kg-1和12.33%;(2)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和无氮浸出物(NFE)的表观消化率的平均值分别为:小麦秸,21.89%,59.21%,6.33%,16.08%,9.76%,11.21%,88.27%,42.75%,26.44%,24.22%和30.39%;玉米芯,11.06%,50.44%,-26.13%,-9.95%,-20.84%,-4.78%,78.43%,37.60%,12.25%,-93.85%和14.38%。肉兔对小麦秸中的C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玉米芯(p0.05);(3)小麦秸的DM、CF、ADF和EE表观消化率及玉米芯的DM、ADF、EE和NFE的表观消化率,因套测比例不同测得的数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ADE及其它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测定的小麦秸的营养价值高于玉米芯,消化试验套测比例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10.
猪的消化道内进行微生物消化的发酵过程,饲料内粗纤维及其它营养物质可被分解产生有机酸(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胃前部和大肠内有机酸浓度都超过100毫当量/升食糜,但发酵性质不完全相同。胃前部挥发性脂肪酸(VFA)/乳酸的比率接近3:1,而大肠内比率为6—10:1,这些有机酸都可被胃肠道吸收利用。 在安装永久性胃瘘、盲肠瘘及结肠瘘的试验猪上研究表明,大肠食糜为中性略偏酸性(盲肠pH6.67,结肠pH6.75);pH、VFA和氨氮水平与水牛瘤胃同类生化指标很相接近,尚变动幅度较小。应用尼龙绢袋方法测定猪大肠对粗纤维消化率,24小时为9%左右。由于猪的消化生理具有与草食家畜包括反刍家畜相同的一方面,这就为研究提高猪的粗饲料利用,特别是对粗纤维分解,提供可靠的生理依据。 实验初步证明,由于小肠调节食糜的pH,以利于粗纤维在大肠内分解,因此,小肠在猪的粗纤维消化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应用“人工瘤胃”发酵饲料喂猪,既有体外加工发酵,又促进体内消化的发酵过程,使粗纤维的消化率显著提高,同时消除及减少粗纤维对其它营养分的抑制性影响,提高了粗饲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索成熟度不同、混合度不同的全植物玉米青贮饲料对其淀粉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蛋白质消化程度及在干奶期奶牛瘤胃发酵程度的影响。将4头干奶期的荷斯坦奶牛植入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设计4×4拉丁方阵,饲喂4种混合程度不同(较硬与较松软)和成熟度不同(早期与晚期)的玉米青贮饲料。早期成熟到晚期成熟的淀粉含量增加(234.5到348.5 g·kg-1),而全消化道(99.7%到94.5%)和瘤胃(91.3%到86.5%)中淀粉消化率显著降低。在混合物中,瘤胃淀粉消化率的降低与成熟度增加相关。成熟、混合与成熟×混合对全消化道NDF消化率、瘤胃NDF消化率、氮的真消化率及瘤胃中有机物含量或微生物合成量没有影响。成熟后收获能增加瘤胃氨含量、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丙酸比值,但对p H没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推迟收获日期能调整奶牛对淀粉消化率和NDF的吸收比例。调整玉米的收获日期能调整瘤胃消化淀粉总量,这能被用于调整反刍动物的营养吸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小麦颖常规成分的分析和消化代谢试验 (酸不溶灰分内源指示剂法 )发现 ,小麦颖各成分含量与小麦秸成分相比 ,粗纤维、粗蛋白含量低 ,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高 ,粗脂肪含量相近。小麦颖干物质、粗纤维、总能、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在牛消化道内的消化率分别为 (40 4 5± 0 2 4 ) %、(5 7 85± 3 0 0 ) %、(45 83± 1 82 ) %、(2 8 5 6± 2 77) %和 (37 4 6± 2 82 ) % ,干物质消化能含量为 7 2 0MJ/kg ,高于小麦秸 (5 93MJ/kg) ,低于玉米秸 (10 6 1MJ/kg)。总体营养价值高于小麦秸 ,略低于玉米秸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体内和体外消化试验评估粗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评价秸秆饲料营养价值的技术和方法,本试验对应用閹羊进行消化试验(in vivo)和体外消化试验(in vitro)即人工瘤胃方法评估稻草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饲料的某些化学组成或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与总可消化背养物质(TDN)、消化能(DE)和可消化粗蛋白质(DCP)的相关关系,可对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回归估测。体内消化试验与体外消化试验的干物质消化率之间的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0.87,p<0.05)表明利用体外消化试验估测饲料的营养价值是一种经济、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人工瘤胃产气法评定饲料的能量价值和有机物消化率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首先由西德Hohenheim大学研究出来,我国北京农业大学正用牛进行该方面的试验。我们于1985年首次采用人工瘤胃产气法,对鹿饲料营养价值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日粮蛋白质和淀粉水平对内牛日粮淀粉瘤胃发酵和小肠消化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650kg左右,安装有瘤胃、真胃瘘管的荷斯坦(Holstein)公牛4头,按4×4拉丁方实验设计分别饲喂精粗比和进食量相同的4种蛋白质和淀粉水平日粮,以三氧化二铬(Cr2O3)作真胃食糜标记物,全收粪法收集粪样,测定真胃食糜和粪便中的淀粉流量及在瘤胃内、真胃后段消化道(简称肠道)内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和淀粉水平对瘤胃淀粉发酵率和全消化道的淀粉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瘤胃淀粉发酵率和全消化道淀粉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3.5%和97.4%,日粮淀粉水平明显影响瘤胃发酵和小肠消化的淀粉量(p<0.05),并随淀粉进食量减少而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6.
用4个造有瘤胃瘘管的山羊(平均体重42.5kg)测定PH值,每日饲喂50%的精料1.5小时,在基础日粮中分别补加0、1.5、3.0和4.5%的碳酸氢钠(NaHCO_3),用拉丁方试验设计,确定NaHCO_3含量和PH≤6.6、6.2、5.8、5.4和5.0时%T的适应期,日粮NaHCO_3含量对PH≤6.2和5.8的%T呈幂性作用,对PH≤5.4%T呈线性作用。为了确定NaHCO_3含量对可消化养分的作用,用相同日粮喂8只羊(平均体重38kg)进食85%,重复4×4拉丁方消化试验。干物质、有机物质、N和纤维素的消化率不受NaHCO_3含量影响(P>.10);灰分消化率随NaHCO_3含量增加而增加。同法,对4头成年海福特牛试验。在绦纶试验袋放入瘤胃3、6、9、12、24及36小时,PH值随NaHCO_3含量增加而呈线性增加(P<.05)。大豆粉N在放入3、6、9、12、24及36小时的消化和24、36小时鸡脚草干物质的消化也随NaHCO_3含量增加呈线性增加。瘤胃内容物的稀释度不受NaHCO_3含量的影响(P>.10)。依此结果提出,补充日粮NaHCO_3能提高瘤胃PH值及对蛋白质和干物质的消化率。饲喂50%的精料可不影响整个消化道营养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瘤胃的作用     
一、历史简述约在1843年左右发现瘤胃中有纤毛虫存在。1884年德人 Tappeiner 从牛的瘤胃取出细菌人工培养,能分解纤维素,产生大量挥发酸,其中乙酸占一半以上。其后二年法人 Colin 介绍了做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技术。1879年 Weiske 用天门冬氨酰胺喂绵羊获得增重与正的氮平衡。Hageman(1891)认为细菌朊可在家畜消化道内被消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改进的三步体外试验,评估了棉籽粕(CSM)、向日葵籽粉(SFSM)和玉米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3种蛋白质饲料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氨基酸(AA)的原位瘤胃降解特性和小肠消化率(SID)。3种蛋白质饲料过瘤胃蛋白AA(RUP-AA)的瘤胃降解率和小肠消化率之间存在差异。结果显示,SFSM、CSM和DDGS的干物质瘤胃有效降解率为60.8%、56.4%和41.0%,其中瘤胃可发酵的有机物质分别为60.0%、55.9%和39.9%。SFSM、CSM和DDGS的粗蛋白质中瘤胃降解蛋白(RDP)含量分别为68.3%、39.0%和32.9%,瘤胃固态流通速率为1.84%。向日葵籽粉是瘤胃降解蛋白的良好来源,然而向日葵籽粉过瘤胃蛋白的小肠消化率较低。玉米酒精糟及其可溶物和棉籽粕是羔羊小肠消化RUP的良好来源,能够补充生长期羔羊瘤胃微生物AA的需要。每种蛋白质饲料中RUP-AA经瘤胃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去除,特别是对色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P0.01)。在特定的RUP中,单个RUP-AA的小肠消化率不同(P0.01)。CSM过瘤胃蛋白中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SFSM和DDGS过瘤胃蛋白中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赖氨酸。因此,不同的蛋白质饲料具有特定的限制性,应仔细选择在生长羔羊日粮中的组合,以优化AA平衡。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农村生产条件下,发展养猪主要依靠青粗饲料,我省大量的农作物副产品,如麦秸、玉米秸、稻草、红薯秧以及糠麸之类都可以经过加工调制作为养猪饲料。但这些饲料由于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如麦秸含有粗纤维39.5%,小谷糠含有38%,玉米秸含33.4%,玉米蕊含28.2%,红薯秧含26.2%。猪对含有较多粗纤维的饲料,消化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玉米油对秸秆瘤胃降解率与肉牛日粮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头装有瘤胃瘘管的成年杂交黄年,饲以加入0.4%或8%玉米油的稻划和精料混合料92:1)。用尼龙袋技术分别测定羊草、麦秸和稻草的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DNF)48h和72h的瘤胃降解率和日粮DM,NDF和粗蛋白(CP)的全消化道消化率。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油添加量的增加,稻草、羊草和麦秸的DM用NDF瘤胃降解率均有下降的趋势,但只有添加8%玉米油时稻草72h的NDF瘤胃降解率和添加4%或8%玉米油时麦秸48h的NDF瘤胃降解率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日粮中添加8%以下的玉米油对日粮DM,CP,NDF的全消化道消化主没有影响(P〉0.050。这表明肉牛后部消化道对玉米油的影响可能有补偿作用。本试验的结论是,向肉牛或奶牛日粮中添加8%以下的玉米油对饲料消化率没有影响,但添加与否需根据实际经济效益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