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珍稀濒危植物矮牡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矮牡丹资源的分布及生境特点、植物学分类现状、繁殖及遗传学特性、濒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在矮牡丹系统分类学、资源保护、遗传特性、生态学研究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对进一步综合开展矮牡丹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野生紫斑牡丹是我国特有植物,观赏价值极高,根皮供药用,属渐危种,是国家珍稀濒危三级保护植物。扩大子午岭野生紫斑牡丹种群对维持生态平衡、恢复原始结构、防止物种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物种资源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调研湖北省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主产区生产情况的基础上,对其产业形势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湖北省油用牡丹产业进入调整期,并提出几点发展建议,一是充分利用油用牡丹的观赏价值,开展牡丹主题生态旅游;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开展资源评价和利用工作;三是推动油用牡丹的精深加工,延长产品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以原生地(香格里拉、昆明)的滇牡丹和栽培牡丹品种为材料,利用凤丹牡丹作砧木及覆盖薄膜保温保湿措施对其进行嫁接繁殖、植株生长和开花结实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滇牡丹和栽培品种嫁接成活率受温度、湿度环境影响较大,覆盖薄膜保温保湿嫁接成活率分别达67%~72%和76%~82%,而无覆盖薄膜保温保湿嫁接成活率仅为26%~32%和38%~53%;滇牡丹与凤丹牡丹砧木有良好的亲和性,嫁接苗植株生长旺盛,当年就能开花结实;嫁接苗木收集保存了一批滇牡丹不同花色类型的种质资源。研究结果暗示可通过嫁接方法异地收集保存滇牡丹种质资源和直接开发利用滇牡丹。  相似文献   

5.
滇牡丹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滇牡丹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利用31个形态学指标对9个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的天然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3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为3.22%~76.12%,种群间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5.24%,表明滇牡丹居群的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高。在研究的9个居群中,纳帕海居群(NPH)和梁王山居群(LWS)分别具有最大和最小的变异系数,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1.03%和20.11%。滇牡丹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存在着丰富的表型多样性,31个表型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3.62%,群体间的变异是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利用居群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牡丹9个天然居群可以聚为3类,且表型性状没有严格依地理距离而聚类。基于滇牡丹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特征,应尽可能地保护较多的居群;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则应尽量保护群体的完整性以保存其群体内所蕴藏的观赏性状。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延庆区油用牡丹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用牡丹是集观赏价值、油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一体的特有油料植物资源。介绍了油用牡丹栽培技术,包括栽植前准备、栽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延庆及其周边地区的油用牡丹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周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60-11762
从牡丹与花境的关系、牡丹的观赏价值、牡丹在花境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分析牡丹适合在花境中推广和应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油用紫斑牡丹既有观赏价值,同时又具有经济价值,用其制作的食用油号称中国最好的食用油。定西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种质文化,非常适合于油用紫斑牡丹的培育。目前来说,定西市的紫斑牡丹产业发展具有很大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定西市利用牡丹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究其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油用牡丹是集观赏价值、油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一体的特有油料植物资源。本文介绍了油用牡丹栽培技术,包括整地、适时栽植、中耕划锄、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种子采收加工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洋县油用牡丹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滇牡丹的多样性和现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牡丹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有植物,在中国植物红皮书当中把滇牡丹定为渐危物种并将其列入我国保护植物名录。本文将在以下从滇牡丹的生长地理环境、遗传的多样性以及其各方面特性来对其当前的生存现状展开评估分析。牡丹从药用到观赏栽培,再到今天色彩斑斓的园艺品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你游走于牡丹花丛,品味着牡丹的别样清香和眼前的姹紫嫣红,是否也会想起她们那些居于山野之中的远亲近邻?  相似文献   

11.
黄精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几年更受关注。其传统繁殖方式为根茎繁殖,成本高且易产生品种退化。种子繁殖受到关注,但黄精种子具有休眠性,发芽率低。为了打破黄精种子休眠,解决黄精人工育种栽培遭遇的困难,总结了黄精种子休眠类型及原因,包括种子结构、内源抑制物、种胚发育状况、综合因素与种子休眠的关系和打破黄精种子休眠的方法及其机制,包括机械处理、温水浸种处理、层积处理、化学试剂处理、激素处理、萌发温度及光照条件、综合处理,认为黄精种子的休眠是综合因素导致的,可以通过层积和激素处理等方法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种子休眠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休眠是植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以确保物种生存、繁衍和进化的自我保护方式,其休眠强弱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本文从遗传学基础、呼吸代谢途径、激素、生态环境因子等方面综述了水稻种子的休眠调控机理,介绍了水稻种子休眠特性的检测方法、休眠特性分级,以及品种遗传特性、植物内源激素、淀粉酶活性等水稻种子休眠特性的影响因素,重点总结和分析了调控水稻种子休眠的物理、化学技术,详细介绍了种植管理、去除稃壳、施用抗穗发芽或破休眠药剂等水稻种子休眠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同时探讨了水稻种子休眠调控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水稻种子休眠调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种,其分类一直存在争议。回顾了滇牡丹的分类历史和分类处理,综述了滇牡丹在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着重介绍了滇牡丹的染色体核型、Giemsa C-带、同工酶生化标记、分子标记及基因序列测定等研究成果,认为染色体核型、Giemsa C-带、同工酶生化标记、分子标记等结果支持将滇牡丹复合群归并为滇牡丹一个种的分类处理,基因序列分析只涉及滇牡丹的2个居群,认为二者亲缘关系很近。表1参42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籼型杂交水稻种子的休眠特性,以3个杂交水稻恢复系纯系为研究材料,于2007~2009年早、晚季种植,种子收获后按一定时间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年份同一收获季节,不同材料种子的休眠特性不同;相同材料同一年份,不同收获季节水稻恢复系种子的休眠期长短不同,休眠性强的材料早、晚季休眠期差别较大,休眠性弱的材料早、晚季休眠期差别较小,一般相同材料晚季休眠期比早季长;相同材料同一收获季节,种子休眠性在年度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于赤芍种子萌发的研究已有很多,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对不同处理对芍药属种 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从不同条件层积处理对芍药属种子萌发的影响;GA3 与CTK 对 芍药属种子萌发的影响;其他处理对赤芍种子萌发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以后研究赤 芍种子萌发的试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 (Lam.) Tzvel)主要生长于额尔齐斯河低阶地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上,是小麦育种中的重要种质资源及保护植物.种子萌发意味着植物从一个耐干旱和极端温度阶段(种子)过渡到一个脆弱的阶段(幼苗),是植物生活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但目前,有关大赖草种子萌发的生活史特性的研究很少,研究了大赖草种子萌发的生活史特征得出:大赖草种子低温的条件下贮藏6、8、12、18和24个月时,萌发率的变化不显著(P>0.05),刚采收的大赖草种子的休眠类型为非深度生理休眠和条件休眠,层积处理可以促进大赖草的萌发(提高萌发率、萌发指数和缩短初始萌发时间),并能降低大赖草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大赖草的种子初始萌发时间长、萌发速率低及生态环境的恶劣是导致大赖草在自然生境中种群更新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滇牡丹、紫斑牡丹胚乳中氮磷的含量。[方法]分别采用直接吸光光度法、靛酚蓝比色法、过硫酸钾氧化吸光光度法测定了滇牡丹、紫斑牡丹胚乳中氨态氮、硝态氮和总氮的含量,采用硫酸-钼酸铵抗坏血酸还原法测定了滇牡丹、紫斑牡丹胚乳中磷的含量。[结果]滇牡丹和紫斑牡丹胚乳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氨态氮,硝态氮含量较少;紫斑牡丹胚乳中氨态氮、硝态氮、总氮及磷的含量均高于滇牡丹。[结论]在牡丹组织培养中,该研究结果可为培养基中氮磷的调节与准确定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低温和赤霉素对紫斑牡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在容器栽培条件下,赤霉素(GA3)处理对紫斑牡丹种子生根的影响,不同主根长度、低温((3±1)℃)时间、赤霉素(GA3)浓度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A3能够促进种子生根,其中质量浓度为100mg/L的处理效果最好;种子发芽过程中,主根长度与低温时间的交互效应对初萌期和发芽率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只有在主根生长超过40mm时,低温和GA3处理才能有效地促进种子发芽,在此基础上,低温14d结合100、200mg/L 或者500mg/L GA3处理为促进发芽的较好组合。当主根长度超过40mm时,低温和GA3处理才能有效地促进幼苗的生长,以低温14d结合500mg/L GA3处理为最佳组合。综合分析表明,紫斑牡丹优化的种子播种育苗程序为:用100mg/L GA3处理种子24h后室温沙藏,待主根生长超过40mm时播种,并置于低温(3±1)℃下处理14d,再用500mg/L 的GA3处理后,于温室中培养成苗。   相似文献   

19.
黄牡丹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牡丹为试验材料,对黄牡丹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探讨了他们的发育规律及其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牡丹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桥及落后染色体等异常现象,导致了花粉的败育,正体小孢子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呈四面体形排列,二细胞型花粉;黄牡丹的胚囊发育属蓼型,倒生胚珠,双珠被,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多个大孢子母细胞;在同一朵花的发育过程中,黄牡丹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存在着一定的时序性相关,而且他们与蕾花的形态特征之间也有着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开庆  丁开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79-5880
[目的]有效利用滇牡丹培育牡丹品种。[方法]采用点面结合方式,对云南省澄江县梁王山40 m2样方内野生滇牡丹居群的开花特性进行了定量观测。[结果]滇牡丹花期长达2个多月,从4月初开放至6月初,远远长于目前栽培的牡丹品种;整个花期内共出现了215朵花,花蕾败育比例为8.37%,盛花期为4月14日~5月14日。滇牡丹不同植株花期变异比较大。单朵花的开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滇牡丹的花期较长可能与其所处环境有一定关系,也可能是其遗传背景的反映。[结论]滇牡丹是培育早花和晚花牡丹品种的重要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