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8个泡桐无性系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Lin氏法计算了18个泡桐无性系的标准遗传距离,经聚类分析绘制的系统聚类谱系图,将18个品系划分为6个明显的生长类群。同一类群体内各品系间差异小,不同类群间差异大。在良种和亲本选择时,应注意选择分属于不同类群,遗传距离较大,生长量大的品系,如:8508—2、8508—5、8505—1和8507—1等。分析还表明,同一杂交组合的F1代也具有明显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2.
黑麦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4G6×79(1B)8-8]F1去雄第7d,用AR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 ̄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  相似文献   

3.
[84G_6×79(lB)8-8]F_1去雄第7d,用AR_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9增产18.1%。本文还对黑麦花粉诱导孤雌生殖的机理、诱导结实率和选择效率以及孤雌生殖二代的一致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纱和普通小麦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920633,932847和932864 3个小麦新品系,对其进行田间试验和人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系细胞学特征稳定,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6.2%,18.32%,20.02%。3个品系对条锈和白粉病高抗,对叶锈病中抗;920633品系的库容量、最大灌浆速度比对照品种鲁麦14大,而灌浆时间、籽粒缩减率较对照小。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8℃,22℃,26℃和30℃4个处理,对5个种10个品系的赤眼蜂进行了亚洲玉米螟寄生潜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温度并不是影响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重要因子,其种间或同种不同品系间对寄生亚洲玉米螟的潜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选择种及品系及利用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粱主要杂交亲本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18个高粱品种(品系)、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测定和聚类分析,并对部分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杂种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是评价品种(品系)综合性状优劣,鉴定优良种质的有效方法。在对亲本聚类时,将供试材料分为8个类群。分类结果和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实践基本吻合。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正相关不显著,而中亲值与杂种优势相关极显著。因此,在选配亲本时,应根据性状表现,计算主成分值进行综合评定后,再依遗传距离的大小来选配。  相似文献   

7.
从广亲和品种与籼稻或粳稻的杂交组合中选育了120个高代稳定品系,以其作母本,分别与2~4个籼或粳测验种杂交配组,共配制约600个组合,以鉴定它们的亲和性,通过检测F1的小穗育性,从这120个稳定的品系中筛选出47个广亲和品系。另外,其它15个品系也初步鉴定为广亲和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表明这。47个广亲和品系绝大多数在亚种间F1代杂种优势利用中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8.
褐飞虱抗有机磷品系的交互抗性及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褐飞虱敏感品系和两个实验室选育的抗有机品系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有机磷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两个抗性品系对拟除虫菊酯类和吡虫啉均无明显的交互抗性。通过建立两个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命表,发现抗性品系适合度显著下降,低龄若虫存活率和羽化率低,成虫寿命缩短,卵历期延长;在繁殖上均表现为交配率、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马拉硫磷抗性品系还表现为若虫历期延长。用种群数量趋势指数(I)来确定两个抗性品系的相对生物适合度,发现与敏感品系相比,甲胺磷抗性品系和马拉硫磷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仅分别为0.49和0.19。认为:抗性品系生物适合度的下降可能造成褐飞虱对这些杀虫剂抗性发展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贵州稻种资源双(多)胚材料的筛选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异位胚作为识别标准,对2094份国内外品种进行了双(多)胚或双(多)生苗的筛选鉴定,结果发现双A32、双A33、双A34、双A35和双A40等5个品系双(多)苗频率交高,达10.86%~20.14%,将这5个品系分别与显性遗传标记紫色稻进行正反交测验表明,正交F1其绿苗应是由不定胚形成的,其植株在形态特性、结实率、千粒重等与平本相似,反交F1则均为紫苗;对18个双苗品系在不授粉吓通过化学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从广亲和品种与灿稻或粳稻的杂交组合中选育了120个高代稳定品系,以其作母本,分别与2 ̄4个灿或粳测验杂交配组,共配制约600个组合,以鉴定它们的亲和性,通过检测F1的小穗育性,从这120个稳定的品系中筛选出47个广亲和品系。另外,其它15个品系也实步鉴定为广亲和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表明这17个广亲和品系绝大多数在亚种间F1杂种优势利用中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杨树Populus spp.育种工作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品种和无性系。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性,采用相对抗病指数针对57个杨树种、品种(无性系)对叶锈病Melampsora rostrupii抗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7个树种、品种(无性系)对杨树叶锈病的抗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发病率为0 ~ 100%,病情指数为0 ~ 82.1,相对抗性指数为0 ~ 100;18个种、品种(无性系)表现为高抗,占供试总数的31.58%;6个种、品种(无性系)表现为中抗,占供试总数的10.53%;15个种、品种(无性系)表现为低抗,占供试总数的26.32%;10个中度感病种、品种(无性系),占供试总数的17.54%;8个高度感病种、品种(无性系),占供试总数的14.04%。不同杂交组合的相对抗性指数差异显著,同一杂交组合的不同种、品种(无性系)间抗性出现明显的分化。表4参18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对美洲黑杨新无性系材料进行准确快速鉴定,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具多态性的引物对包括钻天杨和69杨在内的6个黑杨无性系开展指纹图谱的初步构建,并将钻天杨和03-北-1-15中扩增出的特异ISSR条带转为可用于快速鉴别黑杨无性系的SCAR标记。结果表明,ISSR指纹分析结合SCAR标记可以对供试黑杨无性系进行区分与鉴定,进而为杨树林木品种鉴定以及黑杨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6个杨树无性系为对象,探讨其树皮生理生化特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愈伤组织、树皮相对膨胀度和树皮内含物)与溃疡病抗性(大田感病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杨树无性系对溃疡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无性系的树皮生理生化指标与溃疡病抗性间的关系也不同。树皮相对膨胀度在无性系间的差异较小,其值越大,参试无性系对溃疡病的抗性越强;愈伤组织对溃疡病抗性有正面影响,但在不同无性系中的影响度不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参试无性系溃疡病抗性间的关系较复杂,不宜作为杨树溃疡病抗性评价的直接指标;被测定的14种树皮内含物中,9种对溃疡病抗性有正面影响(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苯甲酸、单宁、表儿茶素、邻苯二酚、咖啡酸、绿原酸和槲皮素),其余为负面影响(根皮苷、没食子酸、根皮素、儿茶素和肉桂酸)。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741杨对桑天牛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树上套笼接虫方法,对18个转Bt基因和凝集素基因的741杨无性进行了抗桑天牛特性鉴定,初步确定了P10、CC11、CC25、CC53等4个抗天牛无性系和1个轻感天牛无性系P22。  相似文献   

15.
杨树大径级工业用材林适生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培育杨树大径级工业用材林的优良品种,以生产中广泛应用和新选育的52个黑杨派杨树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多点、多年造林试验,对生长量、形质指标、木材材性、性状遗传、抗虫性、抗逆性等性状,采用单性状评价、多性状综合选择.结果表明,优良无性系的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I--69杨13.8%~82.0%,各无性系间在生长、干形、冠形、木材材性、抗病虫性、抗逆性等方面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且性状受强度或中等遗传控制;20世纪90年代广泛应用的品种以50号、卡帕茨、中林46最好,其次为中林14I、--69、中林28、中林23,以I--214、露易莎、西玛杨较差;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选育的杨树品种以L35I、--107、L323、L324最好,其次为T26、T66I、--102、中菏1号.  相似文献   

16.
常绿杨苗期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目前世界上仅有的3个常绿杨树无性系(A-65/27、A-65/31及A-61/186)在亚热带的生长适应性,对它们苗期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达到90%以上。高度和地径年生长动态存在明显的速生期,高度年速生期主要在6-9月份,地径速生期集中在8-10月份。A-61/186的叶面积是三者中最大的,但其叶面积从生长初期到生长盛期的增加幅度最小,4月份A-65/27叶面积大于A-65/31,9月份A-65/31叶面积大于A-65/27,3个无性系生长过程中叶面积的增大主要是叶宽的增加。A-61/186的总生物量最大,苗木生物量1年生A-65/27大于A-65/31,2年生A-65/31大于A-65/27,根、茎、叶各部分生物量占总的比例大小趋势是一致的,均为茎>根>叶。3个无性系之间高度、地径、叶面积生长量及生物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引种杨树无性系苗期的光合生理特性,为杨树种植区选育和推广优良杨树无性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新疆伊犁地区自然条件下引种的D5-9、D5-20、D5-26、171、174、177和197等7个杨树无性系1年生苗木的光合参数,并与4个本地杨树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个引种杨树无性系1年生苗木的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并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D5-26和171出现光合午休是由于气孔限制的影响,其余无性系不受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调控;D5-9和174属高水分利用效率(WUE)、高光能利用效率(LUE)无性系,D5-20和197属中等WUE、中等LUE型无性系;D5-26、171和177属高WUE、低LUE型无性系;不同无性系的Pn分别受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杨树无性系D5-9具有较高光合能力,叶面积和生长量等优势明显,更适应伊犁地区的生态环境,可在伊犁地区及与伊犁地区生态环境相似的杨树种植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用于造纸的杨树优良无性系,对莒县洛河林场和高密市林业局苗圃的30个杨树品系,使用不同的切片法和Jeffery离析法对木材分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引种杨树由于样品间的差异以及所处地区的不同,杨树木材的纤维含量、纤维长度、长宽比、导管含量及材积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存在差异;两个地区当中,莒县试验林的杨树木材生长量较高,高密市的较低。木材分子的纤维和导管发育具有协同性,在春季生长旺盛;木材分子中纤维所占的比例极高,为50%-60%;在所用的样品当中,135、窄47号、L323在两地表现较好,而黑林3号、中绥12、抗虫杨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杨树Populus无性系间纤维性状差异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杨树无性系优质材定向培育与选择利用提供基础信息和指导。  方法  选择树干通直,生长量大的7个杨树无性系XL-80、XL-86、XL-83、XL-58、XL-75、ZH-17、I-69(对照)为材料,对纤维长、纤维宽、纤维长宽比及纤维素质量分数、单株纤维素等性状进行了研究,利用主成分综合得分法评价了各无性系纤维性状指标。  结果  7个杨树无性系木材纤维长为0.95~1.12 mm,均达到了国际木材解剖学会规定的中级纤维长(0.91~1.60 mm)的标准;纤维长宽比为49.09~54.62,超出造纸所需纤维长宽比(30)的63.67%~82.00%;纤维素质量分数为53.06%~59.66%,均超出造纸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基本要求(40%)。纤维宽与树高、胸径及生物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P>0.05),纤维长、纤维长宽比及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与胸径、树高及生物量均呈负相关,且均不显著(P>0.05)。通过主成分综合得分法评选出5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分别为XL-80、XL-58、XL-86、ZH-17、XL-83。  结论  筛选的5个优良无性系综合了各性状的优良特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物尽其用,达到杨树无性系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也为杨树多目标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表6参24  相似文献   

20.
利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研究杨树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在探讨杨树叶片基因组DNA提纯方法和优化PCR扩增反应体系的基础上,采用18个引物对13个杨树无性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每个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为1~14个,共产生126条带,其中多态带53条,占4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3条多态带。结果表明:通过对126条谱带的聚类,分析了供试杨树无性系的系统发育,并通过比较各品种间的特异带或特征带的差异进行无性系鉴别和测定,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杨树无性系的分子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