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用溶液培养和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及其配比对芦苇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培养中,氮、磷、钾分别为160、10、80mg/L时,有利于芦苇实生苗的生长;在当地土壤肥力状况下,氮、磷、钾公顷施用量分别为207kg、15kg、61kg可提高产量23.4%,并提高了芦苇的纤维含量和长度。该配比在部分苇场示范,增产率平均达51.6%,说明高氮、高钾对提高芦苇产量有利。  相似文献   

2.
栽培因子对油菜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7年在长沙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硫、柠檬酸、油菜素内酯对油菜含油量的作用效果。单因素效应分析表明,氮肥施用量与含油量呈线性负相关,磷肥、钾肥施用量与含油量都呈二次曲线负相关。在一定范围内,施用磷肥、钾肥有利于油菜含油量的提高,过量则降低含油量;硫肥施用量与含油量相关性随试验地硫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本试验条件下,在低氮、中磷、中钾水平下可以获得较高的含油量:2006年试验中当氮、磷、钾、硫的纯用量分别为0,112.5,112.5,60kg/hm^2时获得最高含油量45.87%;2007年试验中当氮、磷、钾的纯用量分别为0,112.5,112.5kg/hm^2时获得最高含油量44.08%。油菜素内酯和柠檬酸的效果不显著,可能与施用时期和施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海城市耿庄镇玉米“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丽芬 《杂粮作物》2009,29(2):148-149
在辽宁省海城市耿庄镇开展玉米“3414”试验,研究玉米在不同氮、磷、钾水平配比时的产量效应及最佳施肥量及最佳氮、磷、钾配比。结果表明,本地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10.82kg/667m^2,P2O5 6.2kg/667m^2和K2O6.54kg/667m^2,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配比为1:0.57:0.6。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海南省保亭县水稻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水稻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神农326为供试品种,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方案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通过拟合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水稻的推荐施肥量。[结果]水稻有效穗和穗粒数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结实率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氮、磷、钾肥对千粒重没有明显的影响。多元回归方程分析表明,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分别为211.20、69.90、183.60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7 977.75 kg/hm2。[结论]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依次是磷肥、钾肥。结合海南保亭县水稻生产实际,建议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50~180、60~75、105~135 kg/hm2,此时氮、磷、钾肥配比以1(∶0.40~0.50)(∶0.70~0.90)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试验设计15个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及配比处理,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沿海地区抗虫杂交棉田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为氮(N)300 kg/hm2、磷(P2O5)150 kg/hm2、钾(K2O)225 kg/hm2。  相似文献   

6.
氮肥用量和配比对茶叶产量和养分吸收的长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06,28(3):46-46
从1984年起在肯尼亚Kericho的一块茶园内进行氮肥用量和主要营养元素配比的长期定位试验。氮肥年施用量分别设为0、100、150、300、450、600kg/hm^2。氮与主要营养元素的配比有氮、磷、钾、硫比为例25:5:5:5和氮、磷、钾比例为20:10:10两种,供试品种为高产无性系茶树良种AHP S15/10。结果表明,在长达16年的试验期间,两种养分配比对茶叶平均产量、叶片氮和硫含量影响不大,但叶片和土壤的磷和钾含量以氮、磷、钾配比的茶园显著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氮、磷、钾肥在小麦生产中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方法】以扬麦12为供试品种.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方案对小麦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拟合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小麦的最佳推荐施肥量。【结果】施氮、磷、钾肥小麦的增产率分别为306.50%、8.49%和4.24%;不施氮、磷、钾肥小麦的相对产量为24.60%、92.17%和95.93%、土壤地力贡献率为21.82%,萧山区土壤氮、磷、钾的丰缺等级分别为极低、中、高。[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施氮效果最好,磷肥次之,钾肥有一定增产增收效果;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确定氯、磷、钾肥最佳经济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66.40、73.20、53.70kg/hm2。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氮磷钾肥料适宜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施肥是保证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本试验研究当前冬小麦生产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的合理施川鲢,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在6500kg/hm。水平条件下,氮、磷、钾肥料施用的合适施用量分别为180kg/hm。、120kg/hm^2、75kg/hm^2,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益分别为7.Ikg、10.1kg和11.6kg。冬小麦当季氮、磷、钾肥料施川的利朋率分别为37.3%、8.3%和17.5%。  相似文献   

9.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组配量对两系杂交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下,两系杂交水稻的N,P2O5,K2O每公顷经济施用量:早稻分别为160~180,70~90,90~110kg,晚稻分别为180~190,45-55。180-200kg;早稻分别施180,90,180kg,晚稻分别施240。90。270kg获得了最高产量。随着氯、钾肥用量的增加.钾、磷、氯吸收量呈逐渐提高的趋势;早稻施中量磷,晚稻施低量磷肥有助于对氮、钾的吸收。此种关系亦表现在养分的利用率上.其中中量钾肥更有利于氮、磷养分利用率的提高。在最佳经济施肥量范围内.肥料利用率氮磷钾彼此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互促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均匀设计研究氮、磷、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尤金为供试材料,在田间条件下以氮、磷、钾施用量和配比作为变量,马铃薯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方程。结果表明:氮、磷、钾需求量,钾肥>氮肥>磷肥,符合马铃薯需肥规律。通过对氮、磷、钾肥与产量的施肥模型进行频次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马铃薯田施肥量:纯N为157.95~162.61 kg/hm2,P2O5为30.59~34.08 kg/hm2,K2O为191.30~204.28 kg/hm2。  相似文献   

11.
配方施肥对甘蔗生长发育,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用量对冬植蔗和春植蔗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含糖分的影响,提出了广西红壤蔗区甘蔗高产高糖的施肥方案,另外还探讨了硼、铁微肥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三要素和微肥是甜菜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肥料使用量不足或配比不合理,就达不到有效提高甜菜产质量的目的。若肥料施用量过高,尤其是氮肥量,不仅不能提高块根产量,还会降低块根含糖。因此,为了研究合理的施用数量和配比,根据本地区土壤条件和目前推广的...  相似文献   

13.
黄泥田水稻最佳施肥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1"田间试验方法,通过黄泥田水稻三个平行试验,研究株洲县黄泥田水稻产量和施肥量的关系,并建立水稻产量和施肥量数学模型。回归分析得出,最大产量施肥量的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34.9、59.4、74.6 kg/hm2,产量达到6 510.8 kg/hm2,最佳施肥量的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24.7、57.5、63.5 kg/hm2,产量为6 496.5 kg/hm2。黄泥田基础生产力为3 912.0 kg/hm2,单施有机肥产量为5 336.0 kg/hm2。  相似文献   

14.
茶园生物菌肥高效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供试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强解磷细菌P1和三株强解钾细菌K1、K2、K3,为了使筛选到的强解磷、解钾细菌新菌株适应生物菌肥的需要,分别以磷矿粉和钾长石为底物对磷、钾细菌进行摇瓶发酵试验,测量发酵液中速效磷、钾含量。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及其在茶园土壤中释磷释钾能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磷细菌P1在元机磷培养物中测得的速效磷含量为58.14mg/kg,比对照提高了61.32倍;钾细菌K1、K2、K3在解钾培养物中测得的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64.81mg/kg、186.56mg/kg、169.80mg/kg,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1.32%、26.01%、11.47%;P1、K1、K2、K3四个菌株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且在茶园土壤中有较强的释磷释钾能力。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营养对高油大豆含氮化合物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高油大豆优质、高产的氮、磷、钾最佳配比,采用高油品种黑农41,按照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设置氮、磷、钾肥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对高油大豆含氮化合物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氮素对可溶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硝态氮含量积累的贡献最大。其中,平衡施肥各处理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可溶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硝态氮含量平均增加了51.7%,110.42%,185.48%和278.52%。从产量上看,不施氮、磷、钾肥与最佳产量处理相比分别减产27.4%,23.0%和14.6%。综合生理指标与产量结果,氮磷钾肥的适宜用量分别为0.34,0.8,0.18g·kg^-1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用量对冬植蔗和春植蔗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提出了广西红壤蔗区甘蔗高产高糖的配肥方案。另外还探讨了硼、铁微肥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为给旱地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20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单施磷肥产量增加85.8kg/ha,增幅6.8%;单施氮肥增产352.8kg/ha,增幅28.0%;氮磷配施增产2262.2kg/ha,增幅179.7%。有机肥处理增产显著,单施有机肥增产1954.2kg/ha;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氮肥增产9.8%,施磷肥增产17.1%,施氮磷肥增产15.5%。长期化肥单施肥料利用率较低,单施氮肥的氮肥利用率为16.0%,单施磷肥的磷肥利用为7.0%。氮磷配合施用,小麦吸氮、磷、钾量显著增加,氮、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21.2和6.9个百分点。氮、磷和有机肥处理的小麦吸氮量比氮磷处理增加18.2kg/ha,吸磷量增加4.1kg/ha,吸钾量增加8.3kg/ha。  相似文献   

18.
旱地油用亚麻氮磷钾平衡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构建旱地油用亚麻平衡施肥指标体系,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实验法,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和甘肃省白银市、平凉市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等4省6市同步进行了大田试验。依据实验结果,拟合了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模型,确定了实现油用亚麻籽粒最高产量、最佳产量目标下氮、磷、钾肥最高施用量、最佳施用量及其配比。结果表明,6实验区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均可提高油用亚麻籽粒产量,白银、鄂尔多斯、乌兰察布3实验区施用氮肥产量增幅最大,张家口、大同、平凉3个试验区施用钾肥产量增幅最大。所拟合的三元平衡施肥模型均达显著相关水平,可运用于油用亚麻生产实践。在张家口、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大同、平凉和定西6实验区,推行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最大施用量及其配比,油用亚麻籽粒最高产量比基础产量(不施肥)分别增加40.53%、25.46%、71.15%、30.68%、16.21%和34.71%。推行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最佳施用量及其配比,油用亚麻籽粒最佳产量比基础产量分别增加37.73%、23.47%、62.23%、26.07%、8.77%和24.68%。  相似文献   

19.
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影响甘蔗的生长发育,而且导致化肥利用率低和污染环境。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两年(造)田间试验,探讨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效应、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N 345 kg/hm2,P2O5 195 kg/hm2,K2O 240 kg/hm2)甘蔗平均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N 404 kg/hm2,P2O5 296 kg/hm2,K2O 281 kg/hm2);甘蔗分蘖期和伸长期的氮和磷吸收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分别提高6.1%、5.5%和13.3%。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调整氮磷钾配比,可促进甘蔗分蘖期和伸长期对氮和磷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甘蔗优化施肥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合理施肥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直播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情况研究。[方法]试验区设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水平,共计14个处理。[结果]合理推荐用量分别为46%尿素591kg/hm2、12%过磷酸钙375 kg/hm2,60%加拿大氯化钾105 kg/hm2,即"NPK"配比以"223"配比为最佳。[结论]水稻栽培应坚持"适氮、减磷、增钾"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