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乳脂中的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关于二者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已有许多报道。不饱和脂肪酸易于消化吸收,且能促进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故有利于血管内胆固醇的运输,对因胆固醇过高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有辅助疗效;而饱和脂肪酸增加血中胆固醇含量,并易凝固沉淀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硬化,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因此提高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对改善牛奶的食用价值,提高乳制品的保健作用,扩大奶油的销路将是十分有益的。本文想谈谈提高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机制、方法及其对产奶量、乳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途径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者的话:牛奶按质论价、高乳脂率将会给奶牛饲养者带来高的经济效益,故读者常询问如何提高乳脂率?刘强等同志写的此篇文章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可供参考。《中国奶牛》编辑部1 提高乳脂率的意义乳脂肪是牛乳的主要成分之一,含量一般为3%-5%。与其他动植物脂肪相比,低级挥发性脂肪酸多达14%左右,容易被消化和吸收。乳脂中胆固醇含量较其他动物食品低,仅占乳脂量的03%~04%,对人体不会造成过高的胆固醇摄入。乳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约3%亚麻酸和05%花生油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在营养学上均具有…  相似文献   

3.
日粮因素对奶牛乳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乳脂是乳中的重要营养成分,其含量对乳的能量含量、乳制品物理特性、感官质量和营养价值等有重要影响。乳脂脂肪酸中的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等长链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容易引起血浆胆固醇的升高和导致心血管疾病;而乳脂脂肪酸中的共轭亚油酸(CLA)、丁酸和神经鞘脂类等则具有降低血脂、血浆胆固醇和抗癌的作用(Ulbricht和Southgate,1991;Parodi,1997)。因此,关于乳日旨合成的营养调控研究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预防乳脂降低,二是提高CLA等功能性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以椰子油和棕榈油替代代乳品中的乳脂,研究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初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成5组,分别饲喂等氮等能但脂肪源不同的5种代乳品:1)代乳品中脂肪全部来自于乳脂;2)代乳品中脂肪中50%来自于椰子油,50%来自于乳脂;3)代乳品中脂肪中100%来自于椰子油;4)代乳品中脂肪中50%来自于棕榈油,50%来自于乳脂;5)代乳品中脂肪中100%来自于棕榈油。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1)椰子油或棕榈油50%和100%替代乳脂对14~56日龄犊牛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腹泻率的没有显著影响(P0.05);2)椰子油或棕榈油50%和100%替代乳脂对哺乳期犊牛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3)椰子油或棕榈油50%和100%替代乳脂对哺乳期犊牛干物质、有机物、粗脂肪、钙、磷表观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椰子油和棕榈油替代乳脂改变了代乳品中的脂肪酸组成,但不同脂肪酸组成的代乳品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乳脂含量是确定乳价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对乳脂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牛乳脂中饱和脂肪酸尤其是C14∶0与C16∶0脂肪酸可助长消费者血液中胆固醇的循环水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最近研究表明,乳和乳制品中存在的结合亚油酸具有抗癌并减少关节硬化性疾病的功能(Fiteh-Haumann,1996)。有研究已证实,结合亚油酸主要存在于肉与奶制品中。Kyorasani等(1991)报道,对奶牛日粮进行调控可增加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Noakes等,1996)。本文就…  相似文献   

6.
牛奶的成分主要是水和固形物两种,固形物包括脂肪、蛋白质、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其成分含量成分的多少,影响着牛奶的质量。乳脂率是衡量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乳脂肪中绝大部分(95%)是甘油三酸酯,另有少量的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其  相似文献   

7.
比较两种高脂乳脂配方复制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肝重及肝病理的变化,为高血脂症的预防、治疗以及研究选择合适的动物造模方法。比较两次试验中,正常对照1组和高脂高糖乳剂1组、正常对照2组和高脂高糖乳剂2组SD大鼠,10只/组,按10mL/kg分别给予相应的高脂高糖乳剂连续造模40d,正常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纯净水,分别于造模前、造模10d、造模40d时测定大鼠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HDLC/TC比值,并测定肝脏重量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果显示,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比较,第一次试验中的高脂高糖乳脂1配方造模40d,可使血脂含量升高,肝脏细胞脂肪变性,第二次试验中的高脂高糖乳脂2配方造模40d,只能使血脂含量升高,未见肝细胞脂肪变性。与高脂高糖乳脂1组相比,高脂高糖乳脂2组造模40d体重下降幅度较小(P0.05),TC、TG、LDLC含量升高幅度较少(P0.05),HDLC/TC比值降低幅度较少(P0.05),肝脏重量增大幅度较大(P0.05),肝脏系数增大幅度较少(P0.05),肝脏未产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结果表明,第一次试验中的高脂高糖乳剂1配方可以制作混合型高脂血症伴脂肪肝大鼠模型,第二次试验中的高脂高糖乳脂2配方可以制作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8.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声称,起源于亚洲的水牛将来有可能成为美国的农畜,因为: 1、水牛肉味美,肉质细嫩。实验室分析表明,水牛肉含脂肪少,胆固醇含量低。每100克瘦牛肉的胆固醇含量,水牛肉为28毫克,而肉用牛为58毫克。 2、水牛奶中的乳脂含量比黑白花奶牛  相似文献   

9.
饲料与环境对乳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奶的乳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含脂肪、蛋白质、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固形物各组分含量的多少,影响着乳质的优劣。1乳脂肪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乳脂肪中绝大部分(约95%)是甘油三酸酯,另外还有少量的游离的脂肪酸和胆固醇。其中,有近一半的乳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醋酸和酪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的;其余部分则由饲料中的脂肪或积蓄的体脂肪供给(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肪)。不同的饲料组成对乳脂肪体内合成有极大的影响。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醋酸,而淀粉在瘤胃内被分解后则生…  相似文献   

10.
乳脂是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衡量乳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乳脂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对乳脂的功能、不同奶畜乳脂含量、乳脂的调控研究、以及不同杀菌强度对乳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对乳脂在未来进一步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s)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肝脏、白色脂肪组织、肾上腺、乳腺组织等处,与乳脂的合成关系密切,它可以调控脂类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通过与日的酶基因启动子中的固醇调节元件(SRE)结合激活目的基因转录,从而调控脂类合成.SREBPs在自身合成过程中会在转录、翻译及翻译后水平上受到多重因素的调控.本文从SREBPs的结构功能、组织分布、合成调节及其与乳脂合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al Binding Protein ,SREBPs)是细胞核内调控脂代谢的重要转录因子,其在细胞核内通过结合下游靶基因调控区的顺式作用元件来参与转录过程,进而调控脂代谢,包括调控体脂的沉积和乳脂的合成。本文综述了SREBPs的结构与功能、SREBPs参与的生物学路径及SREBP1参与牛科物种体脂沉积和乳脂合成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牛SREBPs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乳脂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脂肪,是牛乳的主要营养成分。乳脂率是衡量牛奶品质优劣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奶牛的产奶量日益提高,但乳脂率却未见增长。通常情况下牛奶的乳脂率为3%~4%,产奶量与乳脂率之间呈相互制约关系,如何提高乳脂率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为深入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作者介绍了乳脂组成及合成机理,并从日粮、瘤胃微生物及遗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奶牛乳脂合成的因素。同时作者还对影响奶牛乳脂合成的重要功能基因(SREBPs、PPARs、CIDEC基因)及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乳脂合成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网络调控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基因参与,研究各信号通路间的相互作用可为人工调控乳脂合成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日后泌乳生物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乳脂肪不仅是牛乳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乳脂肪含量也是评价牛乳质量的重要指标。乳脂肪的合成涉及到日粮营养物质通过奶牛机体转化为乳营养成分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受日粮配方、遗传背景、生理状态、瘤胃微生物等多方面的影响。瘤胃微生物可以通过自身合成的酶类对日粮进行降解,进而对乳脂肪合成前体物质的生成和利用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乳脂肪前体物质合成不足可以引起牛乳中乳脂肪含量的降低。现主要阐述乳脂肪的合成机理以及瘤胃微生物对乳脂肪合成前体物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牛乳中乳脂肪含量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DGAT1基因属于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 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基因家族,DGAT1基因催化反应的底物为二酰甘油和乙酰辅酶A(fatty acyl CoAs),该基因一方面参与脂肪的合成,在细胞中起到重要的中心代谢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影响家畜泌乳性状和脂肪沉积的重要候选基因,被认为对乳脂合成、脂肪含量和食用价值均有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对DGAT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子结构以及该基因多态性与各类家畜经济性状的关联性进行综述,阐明该基因在家畜发育中的遗传表达规律,并对DGAT1基因在家畜育种方面的研究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牛奶是提高身体抵抗力、抵抗疾病的最佳营养品.我国奶牛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牛奶品质的提高已成为奶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与挑战.乳脂,作为牛奶主要营养成分之一,不仅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天然脂肪,还成为衡量奶牛产奶性能的重要指标,消费者所追求的优质牛奶(营养品)就是乳脂≥3.2%的牛奶.大量的研究报道证明,除了饲养管理与营养因素外...  相似文献   

17.
乳脂肪对于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乳脂率的高低决定牛乳的品质、风味和营养价值,所以乳脂率对牛乳品质十分关键。奶牛乳脂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奶牛乳脂率一直是行业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乳脂合成关键酶基因对奶牛乳脂率的高低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文章就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与乳脂合成关键酶基因如何影响奶牛乳脂率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乳脂合成机制,进而改善奶牛乳脂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曹越  李大彪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8):2778-2786
乳脂肪是高质量的天然脂肪,其可为人类提供营养和能量,在各种膳食脂肪和油类中,是最容易被消化吸收的。乳脂肪是在乳腺中由从头合成或外源摄取的脂肪酸与甘油酯化形成的一种脂类物质,其含量的高低关系着牛奶品质的优劣和乳制品的加工特性。在奶牛的泌乳周期中,乳腺泌乳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内分泌腺分泌的多种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乳脂的合成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综上所述,作者介绍了氢化可的松、催乳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4种泌乳相关激素对BMECs乳脂肪合成的调控机理,即从乳脂合成适宜的激素添加量、激素对乳脂球形态的影响方面初步阐释其调控作用,并从乳脂合成的关键酶及转录因子、激素对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方面深入阐释其作用机理,旨在为研究泌乳相关激素对奶牛乳腺内乳脂肪合成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lactation stage on changes in the fat and cholesterol content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olostrum and milk of Wielkopolska mares' was investigated. Colostrum and milk samples from 10 lactating mar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beginning of lactation, on the 1st and 2nd day after foaling and then, starting from the first month of lactation, at 4 weeks' intervals up to the fifth month of lactation.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mares' colostrum and milk in the fat and cholesterol content as well as in the percentage rate of total fatty acids which occurred in significant quantities. Together with the lengthening of the lactation time, the content of fat and cholesterol in the mares' milk was observed to decrease. The authors also found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the lactation period on changes in the ratio of polyenoic fatty acids from the n-6 to n-3 family. Bearing in mind the fat and cholesterol content and a more favourable (from the nutritional point of view) ratio of fatty acids from the family of n-6 to n-3, it is recommended to collect milk from mares in the 4th and 5th month of lactation.  相似文献   

20.
乳蛋白前体物主要有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等。氨基酸不仅能影响乳腺内乳蛋白的合成,而且对乳脂的合成起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氨基酸在乳脂合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并从乳腺对乳脂前体物的摄取规律、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角度综述了氨基酸对乳脂合成的可能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乳脂合成机理及改进牛奶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